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速查篇 第十二单元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精讲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复习划重点

中考·历史
1.(2023 浙江杭州)如图为“1912~1918 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示意图。导致该时期 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答案:C 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初年,尤其是一战期间(1914~1918 年),民族工业出现“短 暂的春天”。其中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项正确;甲 午战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 A 项;杭州开埠,允许列强设厂,是 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 约》的内容,排除 B 项;官僚资本出现在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排除 D 项。
第3页
中考·历史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 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再度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6.夹缝中顽强挣扎: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 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中考·历史
第十二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1页
中考·历史
复习划重点 学霸炼技法
复习项目一
复习项目二
第2页
中考·历史
复习项目一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必背知识点]
必背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刺激了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热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 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科技、文化和生活

五、就业制度的变化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 在社会就业方面,“铁饭碗”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 主择业。 • 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我国以养老、 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精 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 国范围内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 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六、“民生”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你的生 活中直接感受到了哪些改善民生的举措 【答】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取消课本费;取消农 业税;建立并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药卫 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并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廉租房制度,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 ·人教版 业服务体系,等等。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 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 主义核垄断,对维护世 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人教版
中华第一星:1970年4月, 我国成功地用长征运载火箭 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 卫星的国家。
·人教版
四.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1、变化原因:
⑴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改革开放 2、表现: 衣: 蓝绿 五颜六色 食: 菜篮子工程 住: 安居工程 风俗:婚姻自主、休闲娱乐、 “志愿者”
·人教版
新中国建立后到6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体现了建国初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命题33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考·历史
6.(2023 安徽)1888 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
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
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中考·历史
第十二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1页
中考·历史
第2页
中考·历史
考题分层刷 学霸睿智涂
中考命题33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考点1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考点2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3页
中考·历史 考点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23 山东济宁)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 对华资本输出的门户洞开,随即列强掀起了在华设厂办矿的高潮。针对这一危机,张謇 呼吁( ) A.“闭关锁国” B.“公车上书”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 答案:D 根据所学可知,面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办厂开矿的局面,状元 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 的主张,D 项正确;“闭关锁国”是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公车上 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均与题意不符, 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第6页
中考·历史
4.(2023 福建)1899 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
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注重产品质量
中考历史 考点基础复习 八年级 中国现代史 第十讲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 新人教版

第十讲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现代科技(“两弹一星”、863计划)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原子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航天新成就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首次成功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863计划1986年3月提出并得到批准,计划研究重点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正式列入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高等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现代文学艺术、体育文学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出现了很多杰出作品,如《青春之歌》、《红岩》等艺术电影、绘画、书法、戏剧、音乐等艺术,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杰作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体育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体育课成为学校重点课程。
20世纪90年代,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果1984年,许海峰夺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穿着单调(中山装、解放装) 丰富多彩食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从“吃饱”到“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住居住条件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安居工程”)行交通条件较差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出行非常便捷用“三转一响”电脑、手机、高档住房、汽车出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就业制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改变,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命题点一现代科技、文化1.(2013·崇左)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
2024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命题34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历史
考点 2 文学艺术的成就
1.(2023 山东滨州)1940 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 年,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
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第3页
中考·历史
2.(2023 浙江台州)《申报》自 1872 年 4 月创办,至 1949__年 5 月停刊,被称为研 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五四运动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根据题干“《申报》自 1872 年 4 月创办,至 1949 年 5 月停刊,被称为研 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可知,《申报》的办刊时间为 1872 年 4 月~1949 年 5 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1949 年 10 月,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 1900 年,③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 年,④香港回归是 1997 年 7 月;故《申报》可以报道的 事件有②③,故 C 项符合题意;①④时间不符,排除含有①④的 A、B、D 三项。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C 根据所学知识,1940 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借寓言故事表达 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1945 年,毛泽东主席在中 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反封建的决心,综上所述,二者 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 项正确;题干徐悲鸿画作、 《愚公移山》报告都与“民主选举”“争取美苏支援”“开辟致富道路”无关,排除 A、 B、D 三项。故选 C 项。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12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共29张PPT)

┃明确课标 ┃
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 发展。
2.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 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 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3.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 人的成就。
第十二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 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考点梳理 ┃ 考点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出 于爱国情怀,张謇提出了“__实__业__救__国____”的口号。在家乡 创办的__大__生____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进一步发 展,一战结束后被吞并。
第十二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 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魏源写的《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而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 技”的洋务运动,二者有哪些相似? (1)目的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2)思想主张相同:都主张建立军事工业,制造轮船、枪炮、 兴办民用工业,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建立强大的军队。 (3)结果相同: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单纯地引进西方 先进技术,是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也不可能 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的。 (4)影响相同:反映了两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先进人 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第十二单元┃ 中国近代经济、 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时间、阶段特征、原因
时间 洋务运动到清末
阶段特征 萌芽阶段
原因 洋务运动的促进作用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巩固复习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4课时 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第4课时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1 ) “两弹一星”(识记)(1)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成功爆炸。
(2)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东风一号”。
(3)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2 ) “籼型杂交水稻”(识记)1973年农业科学家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 ) 教育(理解)(1)发展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
(2)教育法规: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地位:确立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 ) 体育(识记)(1)新中国成立后,提供全民健身活动。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2)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提高迅速,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荣获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008年,中国在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51枚,居金牌榜首位。
1.知识整合区别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科技成就(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我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都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年)。
(2)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3)863计划制定和实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都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
(4)863计划是高科技发展计划,制定于1986年。
2.认识启示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和认识?新中国建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本讲知识脉络 科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863计划”的实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算 机网络的普及 教育→1977年冬高考恢复;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9年高校扩招;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文化→改革开放前: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出现《青春之歌》《红岩》《创业史》《红旗谱》等一批优秀文学作品 改革开放后:提出双为方向、各类奖项、五个一工程等;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体育→1952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81~1986年女排五连冠;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并获金牌总数第一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的变化、票证的使用与废除 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统包统配,低工资高就业;改革开放以来: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信息技术融入生活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国家经济发展,关注民生的表现
,贵阳中考考点清单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 ※考纲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订。
“两弹 一星”
背景 (1)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2)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工业化目标的提出,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原子弹 时间 1964年10月16日 代表 人物 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2
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后升起的蘑菇烟云
导弹 概况 (1)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2)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实现了导弹和核弹头的结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 卫星
概况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东方红1号卫星
意义 我国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科技的 发展 (1)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3)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4)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籼型杂 交水稻”
概况 (1)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 (2)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3)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
意义 (1)籼型杂交水稻在国内迅速推广,产生了巨大的增产效益,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2)袁隆平以其在杂交水稻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国际农学界享有很高声誉。袁隆平也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863计划” 时间 1986年3月
目的 紧跟世界新技术,加快发展高科技
概况 (1)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指出中国应从现在起跟踪世界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邓小平非常重视、作出批示 (2)1986年11月18日《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又称“863计划”)开始实施 涉及领域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 意义 (1)加快实现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国民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做准备 (2)缩小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易错易混】“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不是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信息技术 ※考纲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 概况 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影响 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考纲要求: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九年义务教育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发展
措施 (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 (2)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九年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
高等教育的发展 (1)1977年恢复高考,调动青少年学习积极性 (2)高等学校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和攻关项目,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 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意义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3)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 ※考纲要求: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文化 艺术
方针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改革开放以来,先是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成就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了一些备受青年喜爱的文学作品,如《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和《红岩》等 (2)改革开放后,国家相关部门设立多种奖项奖励优秀作品创作:①文学: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②中国专业艺术最高奖“文华奖”;③电影界:金鸡奖、百花奖;戏剧界:梅花奖;④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五个一工程”奖等 体育 事业 方针 1952年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成就 (1)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 (2)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取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 (3)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第11届) 5
(4)2008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奥运会(第29届),中国正在走向体育强国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 障制度
背景 (1)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向成熟迈进
概况 (1)1984年,在国有企业和大部分城镇集体企业中推行养老金社会统筹以及职工个人缴费制度 (2)1991年,进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3)1995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4)目前发展情况:①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就
影响 (1)保证社会安定,减少社会动荡 (2)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发展 (3)破除陈旧观念,配合计划生育政策 (4)协调各方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贵阳中考重点突破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科技机构,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的科学家纷纷回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贵阳五年中考真题回顾与模拟 1.(2015贵阳中考)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有“中国的奥本海默”之称的科学家是( B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2.(2011贵阳中考)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D ) 6
,A ,B ,C ,D 3.(2012贵阳中考)曾经有一位学者高度评价袁隆平:“是他使饥饿的威胁退却,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B ) A.研制原子弹 B.培育杂交水稻 C.设计三峡工程 D.开发互联网技术 4.(2014贵阳中考)因为他的巨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 D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钱学森 D.袁隆平 5.(2013贵阳中考)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刚刚在贵阳落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D ) A.“星球大战”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希望工程” D.“863”计划 6.(2012贵阳中考)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C )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863”计划 7.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 ) A.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8.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 D ) ①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③是国际合作的结果 ④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 ,嫦娥二号卫星 材料二 2010年11月8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数万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结果。探月工程的实施,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推进带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材料三 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公民的科学素质通常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虽比2001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但只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