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时空描写之管见
跨越时空读懂你李白作文

跨越时空读懂你李白作文提起李白,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小时候,我只知道李白是个大诗人,能写出那些让人觉得好厉害的诗句。
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时候读起来,只觉得朗朗上口,却不懂其中的韵味。
随着年岁渐长,我开始真正地走进李白的世界,试图跨越时空去读懂他。
有一次,我去爬一座山。
那山不算高,但山路崎岖,爬起来也颇费些力气。
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登,汗水湿透了后背。
当我气喘吁吁地站在半山腰,望着四周的景色时,突然就想到了李白。
想象着他当年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情景。
他是不是也像我这样,累得气喘吁吁,却依旧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也许他会站在山巅,衣袂飘飘,望着远处的山峦和云海,心中涌起万千豪情。
他会高声吟道:“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啊!李白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理想。
他不愿意被世俗的规矩所束缚,总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曾经让贵妃研磨,力士脱靴,这份狂傲,又有几人能有?我想,那时候的他,一定是坚信自己的才华能够征服所有人,能够打破一切的枷锁。
还记得有一回,我考试没考好,心情低落极了。
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仿佛未来没有了希望。
就在这时,我读到了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
我开始想,李白在遭遇困境的时候,都能如此自信洒脱,我这点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他能坚信自己的价值,我为什么不能呢?李白爱喝酒,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在酒后写成的。
我有时候就想,当他端起酒杯,大口喝酒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还是在感慨人生的起起落落?或许,酒能让他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让他的思绪飞得更远,让他的灵感如泉涌般喷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他对人生的坚定信念。
哪怕前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他也从未放弃过追求。
简述李白诗歌的特点

简述李白诗歌的特点
李白(701年-762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情志激昂著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主义色彩。
以下是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其拓展:
1. 丰富多彩的题材:李白的诗歌涉及了各个领域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传说、宴会歌咏等等。
他善于以写实手法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能将历史传说和个人感受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2. 奔放豪放的意境:李白的诗歌语言豪迈激昂,创作过程中充满了奔放的想象力和个性的张扬。
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营造出壮丽磅礴的意境,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
3. 抒发真我情感:李白的诗歌常常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他倾注了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和不安。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4. 唯美浪漫的意境: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经常通过描绘奇幻的场景、瑰丽的色彩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来营造浪漫的意境。
他的诗歌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让读者沉醉其中。
5.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李白的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五言、七言、绝句、律
诗等等。
他善于运用不同的诗体和韵律,通过变化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豪放奔放的风格,成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广阔的想象力、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诗歌创作。
李白诗歌鉴赏

李白诗歌鉴赏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下是对李白诗歌的鉴赏:
1. 风格独特: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情感。
2. 题材广泛: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山水、爱情、友情、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出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3. 情感真挚:李白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作用。
4. 语言优美: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5. 思想深刻:李白的诗歌思想深刻,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出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论李白诗歌的时空描写艺术

浅论李白诗歌的时空描写艺术
李白,世界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旨在从时空描写角度解析李白诗歌,以期能得出一个全面了解李白诗歌的结论。
首先,李白诗歌中的时间描写,在诗歌中,李白大胆地拓展他的想象力,无论是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诗歌,还是以不同季节的景色做背景的诗歌,都表达出他对时间的把握能力。
在《望庐山瀑布》中,李白诗中突出表现出春天的景色:“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
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
以春日景色描绘时间,表达出他对时间的热爱之情。
其次,李白诗歌中的空间描写,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多变的人物描写,都体现了李白对空间的把握能力。
在《望庐山瀑布》中,李白把空间变化描写的非常生动,以至于让读者有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潭面无风镜未磨,太古阁应掩朱扉,下楼望瀑布,双流云中落雨晴”。
此外,在《游山西村》中,李白把空间描述的更加深入,表现出大自然的宽广、恢宏与精美:“黄熟山青松间,野菊分锦帐前,万壑松风
吹空,日月照耀河源”。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时空的描写表现出他的天赋才华和较高的审美水准,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他把时间和空间变化描绘得那么生动,赋予了他的诗歌更深刻的内涵,令人激动、震撼、感动。
因此,在浅论李白诗歌的时空描写艺术方面,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李白诗歌
以惊人的原创性表现出无限的诗意和审美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激发着人们对时空变化的深思。
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特点

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特点1. 豪放奔放:李白诗歌表现出豪放奔放的个性,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豪情,表达了他对自由、热情和生命的追求。
豪放奔放:李白诗歌表现出豪放奔放的个性,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豪情,表达了他对自由、热情和生命的追求。
2. 视觉意象丰富:李白善于运用丰富的视觉意象来描绘景物,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他常常运用瑰丽的描写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图像感。
视觉意象丰富:李白善于运用丰富的视觉意象来描绘景物,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他常常运用瑰丽的描写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图像感。
3. 自然抒怀: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常常借助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他以自然为背景,以浩渺的山河、辽阔的天空来表达个人感慨和视野。
自然抒怀: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常常借助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他以自然为背景,以浩渺的山河、辽阔的天空来表达个人感慨和视野。
4. 情感充沛:李白的诗歌情感丰富,包含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的表达。
他的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等情感。
情感充沛:李白的诗歌情感丰富,包含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的表达。
他的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等情感。
5. 音乐性:李白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他的作品常常采用韵律明快的节奏和押韵手法,使诗歌更加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音乐性:李白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他的作品常常采用韵律明快的节奏和押韵手法,使诗歌更加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总的来说,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特点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表达方式,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参考文献:- 张维新. (2009).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1. 早期创作阶段
-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将进酒》
- 特点:李白在早期创作阶段展现了浪漫主义情怀和豪放的个性。
他的诗歌充满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热爱,表现出他年轻时的奔放和豪情壮志。
2. 浪漫主义阶段
- 代表作品:《月下独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
- 特点:在这一阶段,李白的创作风格更加浪漫主义化。
他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3. 忧国忧民阶段
- 代表作品:《古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梦游天姥吟留别》、《江雪》
- 特点:这一阶段的李白开始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变革,他的诗歌中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他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4. 思乡怀古阶段
- 代表作品:《登金陵凤凰台》、《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白日依山尽》
- 特点:在晚年的李白思乡怀古,对故乡和过去的回忆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他以古典文化和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四个阶段代表了李白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展现了他多样的艺术天赋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不同阶段的作品体现了他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
李白写景诗的主旨

李白写景诗的主旨
自然界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诗人、作家涉足的领域。
李白一生酷爱自然,他仰观天宇,俯察品汇,神游神话和宗教的幻想境地,从广阔的时空摹状自然景物,抒写借思,恐怕在中国诗史上很少有人企及。
审美心理学认为,文学是主体意识的表现。
但是,在不同的诗人、家作那里,主体意识的表现会显示出个性的差异。
李白诗歌写景咏物有一个显著的持色,这就是充分发挥浪漫主义的审美创造功能,突出主体位置,着重表现自我,从而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诗人写景咏物,服从于自我情志的自由表达,毫不掩饰地抒发心理蕴涵,为了充分反映自己的心境和情绪,常常以自我感觉和体验中的诗的意象代替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性状的描绘。
诗人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我观照活动,以物拟人,使主体和自然景物互相融浃,浑然一体,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四个主要阶段描绘了李白的人生及其精选作品

四个主要阶段描绘了李白的人生及其精选作品李白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李白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精选作品。
1. 早年追求仙境在李白的早年,他追求仙境、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
这个阶段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写了很多描绘山水风景的作品,如《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2. 浪漫放纵的豪饮岁月李白中年时期的生活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放纵不羁的态度。
他喜欢饮酒作乐,与朋友们畅谈人生和理想。
这个阶段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和激情,如《将进酒》、《行路难》等。
他以豪放的诗风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3. 被贬抑后的流亡岁月后来,李白因为政治观点的不合被贬抑,开始了流亡的岁月。
这个阶段的作品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他写了一些悲凉的作品,如《月下独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这些作品中透露出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4. 返乡回归的晚年岁月最后,李白在晚年时期回到故乡,开始了平静的生活。
这个阶段的作品更加深入内心,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写了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如《将进酒》、《登金陵凤凰台》等。
这些作品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综上所述,李白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早年追求仙境、浪漫放纵的豪饮岁月、被贬抑后的流亡岁月和返乡回归的晚年岁月四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精选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李白不同阶段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世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11—25作者简介:许泉(1964-),女,陕西石泉人,阿克苏地区师范学校讲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李白诗歌时空描写之管见许 泉(阿克苏地区师范学校,新疆阿克苏843000)摘 要:李白诗歌飘逸、瑰丽、豪放,善于从景物形状、大小、远近、深度、方位、和明度、色彩的角度,捕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生动地描绘出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从时间知觉的角度,用诗的语言赋予它不同的感情色彩,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景色和秀丽风光。
关键词:空间;时间;知觉;描写中图分类号:I20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487(2004)01—0080—02The Description of Li bai ’s Poems Space and TimeXU Quan(Akesu N ormal School ,Akesu X injiang 843000,China )Abstract :Li -bai ’s poems ’were uninhibited ,free ,extremely beautiful and romantic writing style.Libai was g ood at catching the typical object in the typical environments from the shape ,size ,far and near ,depth ,position ,colour of the scenery ,he described vividly depicts in artistic state with bright colour and uses poems ’language to give the view differ 2ent em otion from the angle of time consciousness and to sing the praises of our majestic and pretty m otherland.K ey w ords :space ;time ;consciousness ;description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
诗歌中的空间、时间描写,属于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范畴。
空间知觉是人的大脑对于物体的存在形式的反映。
这种存在形式包括形状、大小、远近、深度和方位等。
送友人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里“青山”与“白水”是色彩明度的对比;“北廓”与“东城”是空间方位的布置;“横”与“绕”是线条、形状的差异;“浮云”与“落日”既是色彩明度,又是高低、远近的对比;“萧萧班马鸣”是旷野孤寂的气氛和深度的烘托。
李诗所以能生动地描绘出形象鲜明的境界,给我们以清晰可见的印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是由于诗人善于捕捉典型的事物,用诗的语言赋予它以不同的感情色彩。
从视觉的性质和颜色的特点来讲,视觉就是一种对颜色的感觉。
李白这首诗,在色彩的选用上,即“青山”、“白水”、“雪”8第17卷第1期2004年3月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 L OF YI LI EDUCATION CO LLEGE Vol.17.NO.1Mar.2004(白)、“落日”(红),正符合明度和颜色的陡变原理。
再说空间的距离和深度。
人们对于空间各种对象的距离和深度的感知,除主要靠光剌激外,还可以从外部环境获得一些辅助。
比如对象形状的大小、色彩的明暗等。
同一对象在远处就显得较小,较暗;在近处就显得较大,较亮。
李白诗中有不少关于对象的距离和深度的描写。
君不见黄河云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以上所描写的景物,都属距离远的例子。
而这种远是由感知对象形状的小和颜色的灰暗显示出来的。
孤帆能消失在碧空,黄河水能从天上来,明月能从天山出,因为诗人在用“千里目”去看它。
人们的眼睛看愈远的东西,视角就愈小,对象也就愈小,它的细节也愈来愈消失,明暗的差别也愈来愈减弱,以至成为一片虚无的空白。
这种“在更远的距离,单独的颜色完全消失”的现象,正是心理学上讲的空间融合。
在诗画中表现深远、高远、平远和对象的深度,常常借助于烟云雾霭的描写来衬托。
因为透过空气去看远处的对象,就好象被蒙上了层轻纱薄幕。
对象愈远,这层烟就愈浓,对象就处在渺茫朦胧的景色中。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客从长安来,不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当友人愈去愈远,最后连影子也消失时,诗人看到的只是连山的烟雾,在这烟雾迷蒙中,寄寓着诗人与友人别后的依恋怅惘之情。
诗画中一般的烟云雾霭描写,不仅是实境的或透视原理的一种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美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流动性的表现。
在这里,烟雾的苍茫同境界的深远和离别的怅惘依恋之情融为一体。
这种诗情画意的描写,就使无生命的空间转变为有生命的境界,成了不断变化着、流动着的人生命运的原野。
人们对于时间的知觉总是用有关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作为参数、依据而知觉到它的存在。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这里,“已过万重山”和“千里江陵”都是时间(速度)“一日”的参数,没有这些参数,就不能表现时间(速度)之快。
人们对时间的知觉是这样的: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关事物能引起人们愉悦的感情,期待的态度,渴求的愿望,就会觉得这段时间过得特别快。
李诗欢快的格调,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急速运行中,表现了他欲留青山而不能的喜悦感情。
同以上情况相反,如果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意识到的事物的内容是贫乏的,枯燥的,不能引起愉快的感情,欢迎的态度,就会觉得这段时间过得特别慢。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戌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在闲。
在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和征战中,卫国将士为了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千里迢迢来到环境恶劣的茫茫大漠,战事的残烈,长时期的异地征战,使戍边将士燃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望边色”、“多苦颜”形象而深沉地表现出征战将士“愁苦的、切切的、不知归期”的心境。
同时也可看出将土对时间难熬和漫长的感慨。
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这首诗,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面对着终年积雪,高矗入云,险峻雄伟的太白山峰,正当诗人幻想乘冷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何时复更还”呢?细致地表达了诗人处在愁苦、期待心理状态中,对重游太白时间之慢的一种带有主观性的知觉。
(下转第85页)第17卷第1期2004年3月 许泉:李白诗歌时空描写之管见然的体现在其艺术作品中,成为其画中的“文人气质”。
那么“文人气质”究竟是什么?笔者以为是个人性灵的抒发,也是宽广的人文关怀的体现。
“风格即人”一个“艺术家”要想有自己的风格,首先要丰富自身,使自己的精神丰满起来,充实起来,鲜活起来,然后才有可能体现在作品中并以此感动他人。
注释:①马克思《卡尔・马克思的遗稿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2页。
②⑦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苏诗补注》卷二十九,参见李福顺编著《苏轼论书画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79页。
③范景中《线描对图绘———唐永力的新工笔画》,《中华文化画报》,2001年第4期。
④(清)翁同 《瓶庐诗稿》转引至王璜生《陈洪绶》,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232页。
⑤(清)张廷济《清仪阁题跋》转引至王璜生《陈洪绶》,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234页。
⑥(宋)邓椿《画继》卷九《杂说・论远》,参见米田水译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406页。
审稿:孙建宁(上接第81页)两首诗的感情都是愁伤的,“望边”、“一别”的内容是贫乏的,苦燥的,气氛都是“寒”凉的。
从将士“思归多苦颜”,诗人“何时”的感叹中,抒写因愁苦而恨时光之漫长有如“度日如年”的一种孤寂的心境。
在诗词中,诗人常常借助于这种主观性的时间知觉描写,抒发他的离恨别绪和惆怅苦闷的情怀。
用“夜”的漫长和难熬渲染愁之多,苦之深,这是我们在诗词中常常见到的。
参考文献:[1]萧涤非等1唐诗鉴赏辞典[M]1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喻守真编1唐诗三百首评析[M]1北京:中华书局,19821[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编1中国文学史纳要[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4]王朝闻主编1美学概论[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3]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编1心理学教程[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审稿:任超荣第17卷第1期2004年3月 翁利:关于工笔人物画文人气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