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09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4

09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4

09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4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A家具生产公司,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原有生产规模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

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

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

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1.公司地址。

A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A公司以东10 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

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 000 m2,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m2,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

A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

3. 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

1.如果让你对该论证方案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及产生部位。

参考答案(1)机械伤害。

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触电。

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

(3)物体打击。

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

(4)起重伤害。

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

(5)火灾。

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

(6)中毒和窒息。

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

(7)车辆伤害。

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

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三)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三)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三)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三)[事故经过]2001年5月24日9时50分,辽宁省某石化厂总变电所所长刘某,在高压配电问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面有灰尘,于是就找来一把笤帚打扫,造成伏高压电触电事故。

经现场的检修人员紧急抢救苏醒后,送往市区医院。

经医院观察诊断,右手腕内侧和手背、右肩胛外侧(电流放电点)三度烧伤,烧伤面积为 3%。

5月24日8时40分,变电所所长刘某安排值班电工宁某、杜某修理直流控制屏指示灯,宁某、杜某在换指示灯灯泡时发现,直流接线端子排熔断器熔断。

这时车间主管电气的副主任于某也来到变电所,并和值班电工一起查找熔断器故障原因。

当宁某和于某检查到高压配电间后,发现2号主受柜直流控制线路部分损坏,造成熔断器熔断,直接影响了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于是宁某和于某就开始检修损坏线路。

不一会儿,他们听到有轻微的电焊机似的响声。

当宁某站起来抬头看时,在2号进线主受柜前站着刘某,背朝外,主受柜门敞开,他判断是刘某触电了。

宁某当机立断,一把揪住刘某的工作服后襟,使劲往外一拉,将他拉倒在主受柜前地面的绝缘胶板上,接着用耳朵贴在他胸前,没有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宁某马上做人工呼吸。

这时于某已经出门,去找救护车和卫生所大夫。

经过十几分钟的现场抢救。

刘某的心脏恢复了跳动,神志很快清醒了。

这时,闻讯赶来的职工把刘某抬上了车,送到市区医院救治。

后经了解得知,刘某在宁某和于某检修直流线路时,他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有少许灰尘,就到值班室拿来了笤帚(用高粱穗做的),他右手拿着笤帚,刚一打扫,当笤帚接近少油断路器下部时就发生了触电,不由自主地使右肩胛外侧靠在柜子上。

[事故原因分析](1)刘某违章操作。

刘某对高压设备检修的规章制度是清楚的,他本应当带头遵守这些规章制度,遵守电器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但是,刘某在没有办理任何作业票证和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高压间打扫高压设备卫生,这是严重的违章操作,也是造成这次触电事故的直接原因。

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中大网校

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中大网校

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50分案例:根据场景,回答问题(1)一起氨泄漏事故分析事故经过2004年6月15日11时40分左右,该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

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

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

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

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前消防、防护器材赶来。

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时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险处理。

闻讯后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一起因严重氨泄漏而即将发生的中毒、着火、有可能爆炸的重特大事故避免了。

(2)某乡办煤矿。

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

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三违现象严重。

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

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

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

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

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

14时班共下井72人。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预测试题1、某镇鞭炮厂违章生产,冒险作业,导致黑火药与塑料袋磨擦形成高温发生爆炸,造成死亡5人,重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8.9万余元的严重后果。

某年3月,叶某某就任该厂厂长后,只讲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一个90多人的鞭炮厂,竟然没有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工作处于无人过问的状况。

1988年4月中旬,叶聘请两名无证作业人员为本厂生产“快引”鞭炮,签订了承包合同,此后,对安全生产更是撒手不管。

5月下旬,县安全办和公安局联合检查时发现:该厂出产的鞭炮氯酸钾含量高达50%;每次和药达20公斤,超过规定标准6倍多;无证技术人员指导作业,各种工序无操作规程,制引车间没有与其他工序分开;氯酸钾仓库未单独设立;库内存放大量纸张、鞭炮等方面的事故隐患。

检查组通知叶某某停产整顿,落实安全措施。

但叶对此置若罔闻,继续违章生产,冒险作业。

6月6日,县安全办再次通知该厂停产整顿,叶某某仍拒不执行。

1988年9月5日16时许,制作黑火药的工人潘某某和向某某在制引车间,违章用瓦钵将小瓷缸中的黑火药掏出装进塑料袋中,因磨擦形成高温,导致黑火药爆炸。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4-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配备占本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以上且至少有()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1%1B. 1%2C. 2%1D. 2%2E. 2%32. 烟花爆竹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等工序的作业人员应当()。

A. 经过三级教育培训,然后上岗B. 经安全科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C. 接受烟花爆竹专业知识培训后上岗D. 接受烟花爆竹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E. 具有技师以上职称,并经安全科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3.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储存仓库、燃放试验场的内外部安全距离、厂房布局、建筑结构、生产工艺布置、安全疏散条件、消防设施以及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符合()的要求。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精讲班第1讲作业卷
一、案例分析题:
1、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
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

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

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

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

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

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

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D.容器爆炸
E.火灾
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
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
(150.00)
1、 A B C D E
2、 A B C D E
A B C D E。

2009-2011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2009-2011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2010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案例分析题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

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

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 ℃。

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

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

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

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

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

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了》(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物体打击B.灼烫C.锅炉爆炸D.容器爆炸E.火灾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4.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2009年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2009年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2009年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案例一:200×年×月×日15时5分左右,由A建设公司总承包、B监理公司监理、C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分包的某商店电梯安装工程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C公司一工人在吊装扶梯时,因起重葫芦带电而触电身亡。

根据穗建筑[2003]68号文,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理如下:暂停C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承接市属工程任务半年;对总承包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暂停承接市属工程任务三个月;对B监理公司予以通报批评,暂停承接市属工程监理任务三个月。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4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理》的规定,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C.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理》的规定,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是()。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E.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理》第三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B.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C.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D.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E.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4.防止触电的安全对策措施主要有:()A.接零、接地保护系统B.漏电保护C.绝缘D.屏护和安全距离E.过流保护标准答案:ABCDE,ABCDE,ABCDE,ABCD案例二:200×年×月×日15时5分左右,由A建设公司总承包、B监理公司监理、C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分包的某商店电梯安装工程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09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案例三:某镇鞭炮厂违章生产,冒险作业,导致黑火药与塑料袋磨擦形成高温发生爆炸,造成死亡5人,重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8.9万余元的严重后果。

某年3月,叶某某就任该厂厂长后,只讲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一个90多人的鞭炮厂,竟然没有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工作处于无人过问的状况。

1988年4月中旬,叶聘请两名无证作业人员为本厂生产“快引”鞭炮,签订了承包合同,此后,对安全生产更是撒手不管。

5月下旬,县安全办和公安局联合检查时发现:该厂出产的鞭炮氯酸钾含量高达50%;每次和药达20公斤,超过规定标准6倍多;无证技术人员指导作业,各种工序无操作规程,制引车间没有与其他工序分开;氯酸钾仓库未单独设立;库内存放大量纸张、鞭炮等方面的事故隐患。

检查组通知叶某某停产整顿,落实安全措施。

但叶对此置若罔闻,继续违章生产,冒险作业。

6月6日,县安全办再次通知该厂停产整顿,叶某某仍拒不执行。

1988年9月5日16时许,制作黑火药的工人潘某某和向某某在制引车间,违章用瓦钵将小瓷缸中的黑火药掏出装进塑料袋中,因磨擦形成高温,导致黑火药爆炸。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4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生产企业应当对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购买、领用、销售登记制度,防止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丢失。

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丢失的,企业应当立即向当地()报告。

A.政府机关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消防部门D.公安部门E.主管部门2.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

A.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B.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和安全评估制度、防护用品(具)管理制度C.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符合有关规程要求的安全操作规程E.环境保护管理制度3.《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真题一、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

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

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

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

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无机性粉尘B.有机性粉尘C.混合性粉尘D.二次扬尘E.次生粉尘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B.静电除尘法C.吸附净化除尘法D.袋式过滤除尘法E.旋风除尘法3.根据《火灾分类》( 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E.E类火灾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 --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 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A.木粉尘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C.作业环境不良D.高温物质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B.车间气温太高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二、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

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

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

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

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

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

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

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

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

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A.1小时B.2小时C.24小时D.7天E.30天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B.静电放电C.高温烘烤D.油品含有的杂质E.接地不良的罐体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C.加强管理和培训D.重新安装液位计E.增加消防水池5.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A.直流水B.泡沫C.开花水D.二氧化碳E.干粉6.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的人员。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监察机关C.劳动保障部门D.新闻媒体E.公安机关7.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C.灭火E.抚恤伤亡人员B.疏散人员D.追究事故责任8.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三、C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

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

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

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

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

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2009年7月“日13时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

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

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旌。

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

1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息措施。

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四、D电厂有2台200MW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包括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

启动锅炉系统有2台额定蒸发量29t/h、工作压力2.6MPa的启动锅炉。

点火及助燃系统有2个单罐储量500t的柴油储罐,各存柴油200t。

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有5个单罐容积为20m3、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的储氢罐。

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

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

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

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

2008年3月1日,班长甲持工作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后,未按动火作业要求落实相关措旌,就带领工人在柴油储罐罐顶预留呼吸孔处开始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中油罐着火、爆炸,造成5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 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2.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

3.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筒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五、E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

2008年4月9日8时,棒材厂l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

11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

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

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

乙取来一个铁制板手。

11时35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

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

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

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停产损失30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3.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一.答案:1.B 2.D 3.A 4.AB 5.CDE 6.BCD 7.ABD二.答案:1.A 2.A 3.B 4.AB 5.DE 6.ABE 7.ABC 8.CD三.答案:1.答:应急演练的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此次应急演练的类型为功能演练。

2.答:在进行演练策划时,就要考虑对演练现场可能出现意外事故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3.答:应急恢复从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开始,包括: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短期恢复的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

长期恢复的工作为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

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4.答: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1)未进行应急预案的相关培训;(2)未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策划;(3)负责人未向其它部门报告事故;(4)未通知受威胁的相邻化工厂;(5)未控制和疏散周边行人和群众。

(6)未安排进行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和提交书面报告事宜。

四.答案:1.答: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的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

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

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环节或场所其它爆炸(煤尘爆炸)胶带输送机、卸车翻车机、煤斗车辆伤害车皮夹固装置、燃煤运输火车机械伤害卸车翻车机高处坠落卸车翻车机触电卸车翻车机、胶带输送机、煤斗物体打击煤斗2.答:特种设备包括:锅炉类:启动锅炉、发电锅炉压力容器类:柴油储罐、储氢罐3.答: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1)固定动火区:为使焊补工作集中,便于加强管理,厂里和车间内划定固定动火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