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论和形式论谈肖邦音乐的“悲情”内涵

合集下载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是他最具代表性、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而且优美的旋律是建立在很多技巧性的琐碎技巧之上。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许多技巧,让曲子产生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情感冲动型钢琴曲。

这首曲子传达的情感是悲伤的、忧郁的、苍凉的,这种情感通过旋律、和声和细节音符的处理,表达出来的十分细腻。

曲子的开始部分就是这种情感的高潮,由于上行的扬音符,全曲的铺垫和氛围急速升温。

接着,主旋律再现,留白出现紧张,不断反复强调主题,表达情感。

其次,曲子中的重视技巧。

这首曲子可以说是最能够体现肖邦技巧优秀之处的作品之一。

从钢琴的技术性方面来看,曲子中包含了很多琐碎而难度高的技巧,例如三指技巧、无重复双音符、左右手交替演奏、手指跳跃等等。

这些技巧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得曲子的表现力更加强烈,情感更加深刻。

肖邦在使用这些琐碎而难度高的技巧时,并没有完全视技巧为技巧,而是将技巧与音乐有机结合,酝酿出了极富个性化和艺术性的音乐。

最后,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还智慧的运用了许多对比和变化。

曲子中有很多的变化和对比,包括主旋律和次旋律之间的对抗,音乐节奏的起伏,音乐节奏的变化等等。

这种变化使得曲子在表现力上更丰富,在听觉上更具有吸引力和张力,也使得这首曲子在一些富于想象力、具有决断意志的人中间更受欢迎。

总之,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作品,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充满激情,而技术卓越的钢琴技巧更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该曲通透动人,能够迅速抓住人的心弦,被很多国内外著名的钢琴家演奏并受到广泛的欣赏与赞誉。

肖邦革命练习曲赏析

肖邦革命练习曲赏析

肖邦革命练习曲赏析肖邦的《革命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肖邦《革命练习曲》赏析的相关内容吧!肖邦《革命练习曲》乐曲赏析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

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

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

主题后半部分具有明显的宣叙调特点,仿佛倾诉着内心的苦痛。

乐曲中段,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使乐曲情绪越来越激昂。

尾声出现了蕴含悲痛的曲调,寄托了沉深的忧郁和哀思。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

它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钢琴演奏家,从而使它成为钢琴歌曲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表演曲目之一。

肖邦《革命练习曲》的艺术价值作品由十二首练习曲组成,每首具有明确的技术锻炼目的。

如第一首练右手的伸张和大把位的分解和弦;第二首练右手3、4、5指的独立、灵活和翻越弹奏等等。

在这同时,每首练习曲又具有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

加第三首中抒情如歌的旋律在下方三个声部伴奏下奏出,非常优美动听,并寄寓了深情——肖邦对祖国的热爱。

肖邦在晚年教学生弹奏时,曾情不自禁的呼喊:“啊!我的祖国!”它的中段激情澎湃,充满焦虑不安和挣扎、反抗的精神。

又如第十二首在左手持续不断的音流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号声般的动机。

肖邦《革命练习曲》的写作背景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

肖邦心情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启程回国。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1831年7月,肖邦决定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

但是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终于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了。

当他途经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

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

初一议论作文:感受肖邦

初一议论作文:感受肖邦

初一议论作文:感受肖邦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他的音乐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创作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肖邦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肖邦的音乐。

一、音乐风格肖邦的音乐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他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情感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注重旋律和节奏的完美结合,还注重和声和音色的变化,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肖邦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妙。

二、创作特点肖邦的创作特点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能够反映出他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肖邦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层次感,他善于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三、情感表达肖邦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情感表达,他的音乐作品通常能够反映出他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妙。

肖邦的音乐作品通常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他对自由、爱情、友谊等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他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这些情感表达不仅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还体现在他的生活和创作中,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奋斗。

四、影响与评价肖邦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肖邦的音乐作品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总之,肖邦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赏析——把握肖邦作品中的情感

音乐赏析——把握肖邦作品中的情感
思想, 张扬着 肖邦的个性 、 叙述着优 美的爱情 、 进发着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一 【 关键词 】 音乐赏析 ; 邦 ; 肖 作品; 情感
引 言 《 小调练习曲>, c 这首练 习曲表现 了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 , 肖邦 , 全名 : 弗雷德里克 ・ 弗朗西斯克 ・肖邦 , 兰民族杰 出的爱 因 此 又被 后 人 称之 为 《 命练 习 曲 》 波 革 。 国主义音乐家 , 1 是 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 的作 曲家, 民族乐派的奠 l3 80年 1 月 , 1 正当 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 B 1 爆发 了震动 寸吴,
大型乐队表现瞬 间激荡起热 烈震响 的山谷 , 呈现 出强烈追 求的热情 。 接着 , 小提琴引出了第一乐章中的第二个主题。双黄管奏 出柔 和的旋
明亮, 有如波兰人 民不屈不饶的战斗呼声。随后 , 乐章转回原调共四小 节, 表现了在感情上激烈动荡之后极度 悲愤 的气氛。结尾部分则再现
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练。在钢琴独奏中 , 更多地融 入了年轻作曲家 现 , c 从 小调起又经多种转调 , 最后回到 c 小调而结束。最后 , 乐曲情绪 对爱情的幻想。 重新振奋 , 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 , 由高音向低音冲击并在强奏的和弦上 第二乐章表现 出了肖邦对华沙音乐学院少女康斯坦茨娅的深深眷 结 束 , 象征 了 肖郊 对 胜 利的 坚 定信 念 。 恋。弦乐与木管乐相得益彰 , 就像是在表现 肖邦对恋人的喃缡自语; 钢 四 、民间音乐 , 在七岁时就写了《 波兰舞曲》 八岁登 ,
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得知起义的 消息之后 , 心情 非常 激动。正 如他 在给朋友的信 中所说“… ・ 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 , 为什么我不能
台演出, 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 曲家。肖那的一生 当一名鼓手 l】3 年 9月 , ”81 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最终惨遭沙俄 的 是音乐创作的一生 , 他在不 同时期所创作 的作品抒发 了他 内地1 真实的 血腥镇压。正赴西欧途中的肖邦 闻得此讯 , 为祖国人 民遭受的苦难感 思想情感, 其作品中尤 以钢琴益最多 , 被舒曼称之为 “ 钢琴诗人 ” 。对 肖 到悲伤 , 为沙俄的暴行 感到愤慨 , 他在日记中写道 : 啊 !上帝 , “ 你还在 邦的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就是要把握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 作 么?你存在 , 却不给他们 以报应 1沙 俄的罪行你认 为还不够么?或者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情感分析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情感分析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情感分析摘要:19世纪初,欧洲艺术家的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肖邦《g小调叙事曲》是肖邦所作四首叙事曲的第一首,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德拉•华伦洛德》在华沙起义的背景下创作的。

全曲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祖国的怀念,是一首热情洋溢的爱国诗篇。

同时希望能够对该曲的理解、演奏、欣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促进对《肖邦第一叙事曲》的理解。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情感分析一、肖邦《g小调叙事曲》概述(一)肖邦生平肖邦(1810年-1849年)弗里德里克•肖邦生于华沙,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

由于受到父母影响,使得肖邦年幼时便极其敏感,音乐天赋异于常人。

随后的少年时代里,肖邦一直在不断接受波兰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使爱国之情如同养分一般融于他的血液,融入到他的内心,深深嵌入到他的灵魂深处,执囚在他的音乐中。

他音乐创作中极富想象力又充斥着无尽的激情,而在精神上,他又与德国的浪漫主义息息相通。

肖邦的音乐创作在浪漫主义音乐家中最具独创性,富于幻想、敏感和激情,表现了他独特的风格让和手法。

他的创作可以分为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

前一时期是他创作的起点,后一时期则是创作的巅峰时期。

本文所提及的《g小调叙事曲》就是源于肖邦后期的钢琴创作。

(二)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创作发表于1835年,主要讲述的是对于祖国波兰的依恋情愫。

波兰早于1795年被瓜分而亡国,但波兰人民的心与热血却从未屈服,也深深的影响着肖邦。

1830年12月的波兰贵族青年华沙起义,31年1月成立民族政府;2月起义军以寡敌众打败沙俄军队;3月转入反攻...9月起义失败,致使波兰仍旧不能浴火重生,带来新的希望,并赶走了热爱故土的肖邦。

在肖邦之前,叙事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

对于叙事曲的创作,最早是受到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长诗启示,肖邦便把这种题材开创性的应用于钢琴作品,使其成为篇幅长大的戏剧性钢琴曲,相当于诗歌领域叙述英雄丰功伟绩的歌谣二、《g小调叙事曲》的情感分析引子的八度低音上行如同故事开始,仿佛凌乱的思绪由一点开始逐渐打开变得清晰,进入到忧郁的感伤,如图a。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包括华丽的练习曲、热情洋溢的波兰舞曲、深情恬静的大调前奏曲、丰富多彩的奏鸣曲、重奏曲和圆舞曲等。

肖邦的钢琴作品具有许多特色,以下从艺术特色和演奏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情感表现肖邦的钢琴作品中富有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感,常常表现出悲叹、痛苦、爱情、崇高情感、激情四溢等情感。

他运用钢琴的技巧和音乐语言,充分表达他的思想、感情、领悟和经历,使音乐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创伤的内涵。

2.多样的音色和表现技法肖邦使用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音色和表现技法,他的音乐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音乐诗意。

他使用了各种不同的钢琴手法和效果,如颤音、滑奏、和声化、自由创意、双手联弹等,来展现音乐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3.大乐章形式的创新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有许多奏鸣曲、组曲以及其他大乐章形式,他使用了新颖和富有个性的谱写技巧,来展现音乐的创新性、独特性和独立性。

二、演奏特征1.技巧要求很高肖邦的钢琴作品技巧非常高超,弹奏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素养。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难度大、速度快、音阶多、杂音大、左右手同时演奏的部分,需要演奏者丰富的技巧和经验来完成演奏。

2.演奏自由度重在演奏肖邦的钢琴作品时,需要演奏者有很强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肖邦的音乐风格非常自由、动感,每位演奏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来演奏,展现不同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3.灵活性要求高肖邦的钢琴作品需要演奏者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通过自身的技巧和表演手法,来展现作品中的情感、色彩、意境和诗意。

演奏者要能够随时调整演奏的速度、音色、音量等,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和内涵。

论肖邦作品的特点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论肖邦作品的特点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论肖邦作品的特点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影响肖邦(Fryderyk Chopin)是一位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被公认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风靡欧洲乐坛,并对当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肖邦作品的特点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讨论。

肖邦作品的特点之一是浪漫主义情感的表达。

肖邦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他通过音乐展示了丰富的情绪和内心体验。

他对爱情、悲伤、忧郁等情感的深刻表达,引人入胜。

他的音乐充满了诗意和个人体验,使人们能够通过音乐去感受和理解这些情感。

肖邦作品中的技术难度较高。

肖邦本人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他熟练掌握了各种钢琴技巧,并将其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他的作品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音乐表达能力。

这使得肖邦的作品成为了钢琴考级和演奏比赛中的重要曲目,也帮助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钢琴家。

肖邦作品的特点还包括: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富有个人风格的即兴演奏,以及对波兰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深度融合。

肖邦以他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为音乐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肖邦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和学习资源。

肖邦的作品广泛应用于钢琴教学中,成为学习钢琴的学生们必修的经典曲目。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音乐风格和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演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肖邦的作品也对钢琴教学方法和演奏技巧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钢琴技巧和手指的灵活性,开拓了钢琴演奏的新领域。

他的作品要求演奏者具备细致的技术和音乐表达能力,从而推动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肖邦的音乐作品也成为了激发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素材。

肖邦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自由性,对学生们的音乐创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激发作用。

通过研究和演奏肖邦的作品,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拓宽自己的音乐思维和创作空间。

《论肖邦谐谑曲的旋律形态及其内涵》

《论肖邦谐谑曲的旋律形态及其内涵》

《论肖邦谐谑曲的旋律形态及其内涵》篇一一、引言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精湛的作曲技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在肖邦的作品中,谐谑曲(Scherzo)作为一种特殊体裁,充分体现了他的音乐个性和创新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肖邦谐谑曲的旋律形态及其内涵,以揭示其音乐魅力所在。

二、肖邦谐谑曲的旋律形态1. 节奏与节拍肖邦谐谑曲的节奏充满活力,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不失优雅的韵律。

通过鲜明的对比和不断的节奏变化,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意境。

在节拍上,肖邦运用了丰富的复拍和复合节奏,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变。

2. 旋律线条肖邦谐谑曲的旋律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既有宽广的旋律线条,又有细腻的旋律装饰。

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肖邦善于运用各种音乐手法,如模进、离调等,使旋律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3. 和声与对位肖邦谐谑曲的和声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和声手法,又有新颖的和声运用。

通过对位技巧的运用,使各声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平衡和对比,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

三、肖邦谐谑曲的内涵1. 幽默与讽刺肖邦谐谑曲的标题“Scherzo”意为戏谑、玩笑,体现了作品中幽默与讽刺的成分。

通过轻松幽默的旋律和节奏,肖邦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 情感表达尽管谐谑曲具有幽默的特点,但肖邦仍然通过音乐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在谐谑曲中,肖邦运用了各种音乐手法,如强烈的对比、细腻的旋律装饰等,使音乐在轻松幽默的同时,又不失情感的表达。

3. 文化内涵肖邦的谐谑曲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内涵。

在作品中,肖邦运用了民族音乐的元素,表达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同时,通过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结论肖邦谐谑曲的旋律形态丰富多样,既体现了节奏与节拍的活力,又展现了流畅而富有变化的旋律线条。

通过和声与对位的运用,使音乐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梅
《 从情感论和形式论谈 肖邦音乐 的 “ 悲情 ”内涵》
从情感论和 形式论谈 肖邦音 乐的 “ 悲情 ’ ’内涵
王 梅
摘 要: 本文从情感论和形式论 两方面入手 ,结合 具体 作品对 肖邦音 乐中的 “ 悲情 ”内涵进行 了分析 。文章认 为,所
谓 “ 悲情”并不是 某种具体 的情感 ,而是 弥散在 肖邦音 乐作品之上 ,通过音 乐的音响形式显示 出来的一种抽 象的 “ 诗 意”风 格 ,具有 形而上的属性。因此 ,在演奏 肖邦作 品之前不应该有任何先入为主的个人 情感,而应 当尽可 能加强对 肖邦音 乐整体
仅 是 纯 粹 的 形 式 并 不 包 含 情 感 内容 ,那 么 为什 么音 乐 能够 唤 起 人 类 的情 感 , 而 且 同一 首 音 乐 作 品在 不 同 的听 众 之 中所 唤 起 的
情感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呢?由于形式论者 割裂 了音乐与人之 间的关系 ,他们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 那 么,音 乐中究竟 是否包含 着情 感?下面 我们 就结合 肖邦的音乐作 品进行具体分析 。由于 肖邦 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单 纯的钢琴 曲,作为纯音乐,在论述音乐的情感 与形式 的关系 时更具有典型性 。
・1 5 5・

2 0 1 3 年第三期 《 音乐创作》 些作 品通过恰当的演绎 ,视觉一 L的不舒适感立即就会被亲切 自然 的听觉体验所取代。这恰好反映出 肖邦 的 “ 情感论”倾 向, 即实际上是从听觉体验的角度来组织乐音的,逻辑理性被放 到了次要位置。比如下面的这首 《 船歌》 :
题 也 就 出现 了 :对 于 同一 个 作 品 而 言 , 不 同 演 奏 家 和 不 同 听众 的情 感 体验 是 千 差 万 别 的 ,很 难 达 成 共 识 。 这难 免使 人 怀 疑 ,
音乐究竟是不是一个盛满 了情感的 “ 容器”呢? 形式论者给予 了否定的回答 。形式 论以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为代表 ,他明确 指出:“ 音乐的内容就 是乐音 的运动形式 ” , “ 音乐 的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 、不需要外 来内容 的美 ,它存 在于乐音 以及乐音 的艺术组合 中 。优美悦耳 的音 响之 间的巧妙关系 ,它们之 间的协调和对 抗、追逐和遇和、飞跃和消逝 ,——这些 东西 以 自由的形式呈现 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 按照这种观 点,人们从音乐 中感受到的情感其实并不是音乐本身的 内 容。 音乐的功能只是通过音响形式激 发起 美的感受进而 唤起 已经存在于人心之 中的情感而 已。这样 一种解释 回答 了情感论面 临的困境,即为什 么同样 的音乐对于不 同的人会产生不 同的情感体验 。 然而形式论也存在着无法回答的难题 ,即音乐如果仅
就创作理念而言,肖邦本人属于 “ 情感论 ”一派,因此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 。然而这些作 品抒发的究竟是怎样

的情 感呢?这就需要从对音 乐形 式的分析入手 了。肖邦 的音乐不像贝多芬或 巴赫那样强调逻辑 上的严密性 , 它们看起来更像
是即兴创 作键 盘音乐的最后一步。比如 肖邦的第三 号叙 事曲或 《 幻想波罗乃兹 》 ,从谱面上看有些倾斜 、很不平衡。然而这
感 觉 自 己仿 佛 是 在 为 从 未 犯 过 的 罪 行 啜 泣 , 为 不 属 于 自 己的 悲 剧 而 悲 痛 。 ” 于 润 洋 先 生 也 认 为 :“肖邦 音 乐 中最 感 人 至 深 、
最震撼人们心灵 的,却是他 的那 些在 不同程度上蕴含着悲情 的作 品。正是这些作品展现和确 立了 肖邦音乐 的最高价值。 ” 然 而 需要注意 的是 ,肖邦 音乐 中的这种 “ 悲情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种具体情感 ,它实 际上是十分复杂和抽象 的。本文 的宗 旨 在于 阐明 肖邦钢琴音乐 中 “ 悲情 ”的形而上属性 ,为进一步理解 肖邦音乐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提供参考 。
( 即 肖邦本人 与 肖邦音乐的结合 ) 的感受和理解 , 严格尊重 乐谱 的提 示和要求进行演奏 , 这样 才有可 能使演奏更接 近真正 的
“ , h - 邦风 格 ” 。
关键词 : 肖邦、形式论 、情感论 、悲情 、形 而上属性
提 到 肖邦 的钢琴音乐 ,人们会 常常冠之 以 “ 悲情 ”二字 。钢琴演奏家奥斯卡 ・ 王尔德就曾经说:“ 演奏 肖邦的音 乐,我
要理解 肖邦音乐 中所谓的 “ 悲情 ” , 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音乐中是否含有情感 。 从历史上来看,
对 这 一 问题 的典 型 回答 有 以下 两 种 :
首先是情感论 ,这方面的代表是钢琴家李斯特 。在评价 肖邦 的音乐 时,李斯特认为 :“ 艺术家把感觉和热情变 成可感 、 可视 、可 听,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可触的东西 ,他想传达这些感觉 的内在 的全部活动 ,而艺术的各种各样的公式 正是供在 自 己的魔 圈中唤起这些感觉和热情用的 。 天才用他所发明的新的形式 来揭示 自己的思想情感—— 有时候是为了适应在艺术的魔 圈里还没有产生过 的情感 。 ”。 这样一种理解其实是把音乐看做是情感 的 “ 容器 ” ,作 曲家把 自己的情感放置在 了音响形式之 中,当人们聆听或者演奏音乐作 品时 ,情感作为音乐的 内容 就传递给 了欣赏者或演奏者 。这种理论是最通俗 易懂 的,而且也 比较符合艺术作 品的一般规律 。但是音乐有它的特 殊性,当我们把音 响形式看作是形式 ,而把情感看作是音 乐的内容 时,问
( 英 )约翰 ・ 布 罗斯 、查尔斯 ・ 维 费恩著 ,任晓寅译 《 古典音乐》 ,旅游教育 出版社 2 0 1 1 年版 ,第 1 9 1 页。 于润洋 《 悲情 肖邦—— 肖邦音乐中的悲情 内涵阐释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 0 0 8年版 ,导言第 1 . 2页 。 李斯特著、张泽 民等译 《 李斯特论 肖邦 》 ,人 民音乐 出版社 1 9 6 5 年版 ,第 2页 。 汉斯立克 《 论音乐的美—— 音乐美学的修改皱议 》 ,人 民音乐 出版社 1 9 8 0年版,第 4 9页 。
然而这1英约翰布罗斯查尔斯维费恩著任晓寅译古典音乐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于润洋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导言第12李斯特著张等译李斯特论肖邦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年版第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皱议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第49155万方数据2013年第三期音乐创作些作品通过恰当的演绎视觉上的不舒适感立即就会被亲切自然的听觉体验所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