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上的差异研究
从美学角度谈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艺术风格

从美学角度谈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艺术风格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作为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性作曲家,其钢琴音乐创作风格深受世人喜爱。
他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包括夜曲、波尔卡、马祖卡、华尔兹、圆舞曲等,被誉为钢琴音乐大师。
一、情感深邃、抒情浪漫肖邦的音乐富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能够深深地触动人们的内心。
他的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爱情、思乡、孤独、悲伤等情感都是非常深刻和抒情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也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
例如肖邦的夜曲,其柔美的旋律、轻柔的节奏和悲怆的情感,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梦境之中,感受到深情的思绪和无限的遐想。
他的《革命进行曲》则富有战斗的激情和抗争的旋律,想像力丰富的音乐在第一时间激动突破音乐的逻辑规则,是浪漫主义音乐外放性与内省性的完美结合。
二、技巧险峻、独具匠心肖邦的钢琴作品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需要演奏家有极高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技巧。
他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各种艰难的技术难题和复杂的指法都是在他自己的弹奏技巧和演奏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展现了他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和钢琴技巧的卓越表现。
例如肖邦的《黑键练习曲》引领一场钢琴技巧革命,其夸张的手指掌力、人工触键的丰富音色变化,堪称钢琴技术的全能篇章。
三、音乐色彩绚丽、独特风格肖邦的音乐作品在色彩鲜明、特点鲜明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
他在音乐中大量运用了波兰和斯拉夫民族的音乐元素,易愈音、裂奏和颤音等技巧,使其作品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气质。
例如肖邦的华尔兹、波尔卡等作品,都是运用了波兰民族音乐和西方歌舞曲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美妙的音乐色彩。
他的《绘画前奏曲》中还融入了李斯特的旋法与爵士乐的元素,颇有前卫艺术风格。
总之,肖邦的音乐作品表现了他丰厚的音乐天赋和反叛精神,以一种深沉、缠绵的语言和独特的风格,塑造了一个极具个性、充满激情和思想的音乐形象,成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钢琴音乐创作者之一。
从美学角度谈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艺术风格

从美学角度谈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艺术风格肖邦是19世纪著名的波兰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从美学的角度来谈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艺术风格,需要深入探讨他的音乐理念、创作特点以及作品中所表现的美学价值。
在美学角度上谈论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必须要从其音乐理念出发。
肖邦的音乐秉承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理念,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波兰的民间音乐和文化的影响,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以及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肖邦的音乐充满了热烈、激情和抒情,表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从创作特点上来看,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其高度的技术要求和优美的旋律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钢琴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作品,如《练习曲》、《夜曲》等。
他的音乐作品也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一首作品都展现出了肖邦独特的音乐语言和美学追求。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和浓厚的情感色彩。
他常常在作品中运用波兰的民间旋律和舞曲,赋予作品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他的音乐作品也充满了对生活、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力度。
从作品的美学价值来看,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展现出了艺术上的非凡魅力和永恒的美感。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深厚的内涵,深受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肖邦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军队进行曲》等,不仅在音乐技巧上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更是在音乐艺术上体现了浓厚的个性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美学的角度来谈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艺术风格,可以发现肖邦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个性特征,展现出了浓烈的民族风情和深刻的内在意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对肖邦的音乐作品的审美分析和探讨,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位音乐大师的伟大艺术成就,感受到他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从而更好地领略和体会他音乐中的美学魅力。
李斯特写给肖邦的曲子

李斯特写给肖邦的曲子
李斯特创作了一首名为《悼念肖邦》(Funérailles)的曲子,
以纪念他的朋友和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
这首曲子是李斯
特在1849年创作的,属于他的《十三首悼念诗》(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eligieuses)中的一部分。
《悼念肖邦》是一首激情澎湃的钢琴曲,以强烈的情感和极富表现力的手法展示了李斯特对肖邦的怀念之情。
曲子的音乐构思与肖邦的创作风格相似,充满了深情和浪漫的元素。
这首曲子由几个不同的段落组成,从肖邦之死的哀悼开始,逐渐转变为热烈的华彩乐章,表达了李斯特对肖邦音乐才情的崇敬和赞美。
《悼念肖邦》是李斯特为纪念肖邦而写的一首感人至深的曲子,展示了他对肖邦音乐遗产的敬意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这首曲子,李斯特将肖邦的音乐才华和个性鲜明的风格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李斯特作品特点是什么

李斯特作品特点是什么李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伟大音乐家,利斯特的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李斯特作品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斯特作品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斯特作品的特点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将诗歌的感情融入到交响乐中,通过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心理感受。
由于李斯特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加上人们对他音乐创新的不理解导致了李斯特多元化矛盾的创作经历。
李斯特的作品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更加注重对音乐本身品质的理解,更加注重对人们心里和精神面貌的影响力。
李斯特留下的作品极其丰富,达到700之多,他用音乐给人们诉说美好的生活,李斯特作品特点,他将浪漫主义色彩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然后再传递给人们,他的作品没有刻意的追求形式的拘束,更多的在于表达情感。
他的音乐作品勾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浮想连篇,将音乐情怀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用音调诉说音乐故事和音乐感受,突破了古典乐的拘泥,开始不断的创造新的音乐表现方式。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前期的代表人物,从他开始意识到要发展新的音乐状态,也是从他开始人们开始对音乐产生更多的好感度。
所以李斯特作品特点更多的反应了李斯特的个人表达方式,并不想受到形式的束缚而强行去改变自己的情绪的抒发。
李斯特的重要作品李斯特六岁受到父亲的影响开始学习音乐,受到家庭的影响和依靠自身天赋,李斯特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供人们进行赏鉴。
李斯特作品同时也开创了音乐演奏形式的先河,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前期代表之一。
李斯特的主要作品涵盖了很多音乐范围,其中歌剧代表作有: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山间所闻,塔所的悲欢与胜利,英雄哀歌,匈牙利,匈牙利之战,理想,从摇篮到坟墓。
管弦乐有:致敬进行曲,三首丧歌以及六首匈牙利狂想曲。
这些艺术作品都敲响了浪漫主义的钟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
李斯特虽然对音乐有着全面的涉猎和研究,但是最要的音乐形式还是以钢琴演奏为主,他为后来人铺垫了很多演奏借鉴经验。
他的钢琴曲主要代表作有:12段练习形式的练习曲,24首大练习曲,12首超级练习曲,巡礼之年,诗与宗教的和谐,诙谐曲与进行曲,大独奏协奏曲,致敬进行曲。
李斯特和肖邦选一个人物这发言稿

李斯特和肖邦选一个人物这发言稿《选择李斯特》篇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李斯特,这位在音乐史上如同璀璨星辰般的人物。
咱先说啊,李斯特这人就像个音乐界的超级英雄。
他的演奏风格那叫一个酷,我觉得就像是一场音乐界的风暴席卷而来。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他的《钟》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我的耳朵被无数个小铃铛包围了,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
每一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小调皮鬼,在我的耳朵里跳来跳去。
李斯特的人生经历也特别传奇。
他到处开音乐会,就像一个巡回演出的明星一样。
他在舞台上的时候,那气场,可能比现在的那些超级巨星还要强大。
他就像一个音乐的魔法师,手指在琴键上飞舞,就能让观众们进入到他所创造的音乐世界里。
他对音乐的创新也是很厉害的。
他创造的交响诗这种体裁,就像给音乐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前的音乐可能就像走在一条已经修好的小路上,而他呢,直接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大道。
也许有人会说,他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啊。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在音乐的未知领域里闯荡。
我自己有一次试着弹奏他的曲子,那可真是一场“灾难”。
我的手指就像不听话的小虫子,在琴键上乱爬。
我当时就想,李斯特的手是不是有魔法啊,怎么能弹出这么复杂又美妙的曲子呢?可是,这也让我更加佩服他了。
他的音乐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虽然很难攀登,但只要你努力靠近,就会被它的壮丽所震撼。
再说说他的影响力吧。
他就像一颗种子,撒在音乐的土壤里,然后生根发芽,影响了无数的音乐家。
他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念就像接力棒一样,被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传承下去。
我知道可能有人更喜欢肖邦,肖邦的音乐就像涓涓细流,很细腻。
但是李斯特的音乐在我看来,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和激情。
他就像一个音乐的巨人,站在那里,让我们只能仰望。
所以啊,在李斯特和肖邦之间,我选择李斯特。
他就像我音乐世界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音乐的道路。
谢谢大家!《选择肖邦》篇二嘿,同学们!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和大家唠唠肖邦。
浪漫主义美学视野下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探究

浪漫主义美学视野下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探究肖邦(Frédéric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是波兰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钢琴作品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肖邦的音乐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想象力,深受后世音乐家和听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浪漫主义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浪漫主义美学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内在世界的想象力,追求对美的无限追求和探索。
在肖邦的钢琴音乐中,这种浪漫主义的特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表达,每一首曲子都仿佛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
例如他的《夜曲》,充满了忧郁和沉思的情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沉浸感。
而《Nocturne in E-Flat Major, Op. 9, No. 2》更是展现了一种对美的无尽追求,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变化,表现了肖邦对美的追求和超越。
肖邦的音乐风格在浪漫主义美学的视野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赞美。
肖邦的音乐风格还表现了对自然和民族情感的追求和表达。
浪漫主义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情感的表达,肖邦的音乐正是在这一美学观念的指导下创作而成的。
他的一些作品中,如《波兰舞曲》和《波兰圆舞曲》,都融入了波兰民族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展现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肖邦的音乐中也蕴藏着对自然的赞美和追求,比如《雨滴前奏曲》,通过精巧的音乐构思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活力。
肖邦的音乐既是对自然和民族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美学追求和探索的体现。
肖邦的音乐风格在浪漫主义美学的视野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魔力。
他以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同时融入了对自然和民族情感的表达,也展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
他的音乐成为了浪漫主义美学的代表之作,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肖邦音乐风格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精髓,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肖邦音乐的魅力和意义。
浪漫主义美学视野下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探究

浪漫主义美学视野下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探究在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盛行的19世纪,肖邦(Fryderyk Chopin)被誉为钢琴浪漫主义的象征,他的钢琴音乐作品深受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情感、想象和个性特征。
本文将从浪漫主义美学的视角,探究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其与浪漫主义理念的关系。
从浪漫主义美学的角度来看,肖邦的钢琴音乐具备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这与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超现实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肖邦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自由、祖国和人性的深切表白,情感充沛而细腻,如同一幅幅浪漫主义画作,让人如痴如醉。
肖邦的《夜曲》、《练习曲》、《即兴曲》等作品,都是表现出了不同的浪漫主义情感和情境。
这些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热爱和探索,使人感受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那股激情与渴望。
肖邦的音乐作品展现了浪漫主义美学中的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个性表达。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音乐想象和极具个性化的风格,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性创造和想象力的理念是契合的。
肖邦的钢琴曲中,旋律优美婉转,有时如梦如幻、轻盈飘逸,有时又激情澎湃、情绪激昂,表现出了浪漫主义时期对想象力和个性的极致追求。
他的钢琴曲如《降E大调第一号练习曲》、《军队进行曲》等作品,都展现了其想象力的丰富和个性的鲜明。
肖邦钢琴音乐还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中的对非凡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对灵魂深处的探索。
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才能和深层心灵的探索,肖邦的音乐作品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他的钢琴曲中融入了波兰民族音乐的元素,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追忆,体现了对波兰文化和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肖邦的作品中还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情感世界的深入剖析,使人们在欣赏他的音乐作品时无不感受到一种对灵魂深处的触动和共鸣。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也彰显了浪漫主义美学中对于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的追求。
浪漫主义追求情感的直抒胸臆,肖邦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情感之美、情感之苦、情感之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究

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究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和李斯特两人在浪漫主义时期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肖邦善于将自己的本国民间音乐与创作相结合,创作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品的创作不局限于某一题材,题材宽泛,有练习曲、奏鸣曲、叙事曲、圆舞曲、夜曲以及谐谑曲等。
本文将选择肖邦创作的降D大调圆舞曲为例,对肖邦的音乐风格以及本首作品的演奏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曲式;演奏分析在对本首作品进行演奏分析之前,我想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的探讨是必要的,因为钢琴演奏有一个核心的要点就是风格问题。
如果演奏一首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却给人的感觉是德彪西的印象主义,相反演奏印象主义的作品给人一种肖邦钢琴音乐的感觉,那无疑这个演奏的失败的。
肖邦的钢琴音乐充满了三大特点:第一,爱国主义,作曲家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寄托于作品之中,因为作曲家深处波兰这个过年,而当时社会环境又是战乱的情况。
舒曼曾评价肖邦的音乐是花丛中的大炮,可见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波洛涅兹、叙事曲第一首、谐谑曲第二首等作品中均有体现。
第二,悲情主义,作曲家的作品除了充满爱国主义情怀之外还充斥着悲情主义;第三,抒情主义,肖邦继承了莫扎特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优雅内敛,充满了抒情性,作品大多以歌唱性的抒情性旋律为主。
一、《降D大调圆舞曲》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分析这首圆舞曲是作曲家肖邦于1846-1847年间所创作,这首圆舞曲是肖邦圆舞曲中比较活泼的作品。
肖邦的作品许多都充满故事性,比如叙事曲三以讲述海妖为主,叙事曲一以描写战争为主,这一首圆舞曲则挺有趣,是以描写一只小狗为主。
当时肖邦通过钢琴家李斯特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叫做乔治.桑的女人,两个人当时同居过后,某一天,肖邦在住所的客厅里看到乔治.桑养的小狗,在追逐咬自己的尾巴玩耍,不管怎么追都咬不到自己的尾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上的差异研究
作者:孙毅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0期
摘要打开任何一本西方音乐史,肖邦和李斯特肯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尽管如此,从浪漫主义的更细致的划分上,二人显然不属于同一类型,两者的风格迥然不然。
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肖邦李斯特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1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差异的研究情况
在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中,肖邦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时期,而李斯特则是在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这一部分;保罗·亨利·朗则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将肖邦归纳为纯粹的浪漫主义时期,而李斯特则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
也有的西方音乐学者这样讲到,单纯的从时间上对音乐进行划分断代,稍显生硬,真正的音乐史应该是声音的历史。
2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共性分析
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听起来有很多共性,比如更注重表现人的情感,突破了结构的某些局限,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肖邦的音乐更具有歌唱性,而李斯特则是把钢琴变成了万能乐器,将交响乐的创作思维放在钢琴上,音响效果空前宏大,技巧性很强等等。
事实上,肖邦出生于1810年,而李斯特是1811年,李斯特和其他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出生于大约同一时期,但是他比他们活得都长,比如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
肖邦和李斯特关系很微妙,肖邦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很低俗,他同样不喜欢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人的音乐,但是他却同他们是朋友,有的时候彼此帮助。
肖邦,始终是和波兰、爱国、乔治·桑、爱情、弱不禁风这几个词分不开,肖邦成名以后,几乎没有人批评他的音乐,肖邦就像是放在真空瓶子里只能远远观赏的稀有的花,我们很难真实的触碰到他,当然这也与留下来的肖邦的一手资料很少有关;而李斯特就更像是受众人喜爱的杂耍演员,他有很多头衔:钢琴家、作曲家、指挥、评论家、文学家、神甫、教师。
英俊的外表、丰富的音乐活动、过人的经历、被人津津乐道的私生活,李斯特更立体的将自己呈现给世人,所以争议很多,他像是一个花农,在花园里种满鲜花,其实,很多花远比我们我们想象的更有价值。
他们两个都在不同程度上被世人误读。
在创作体裁方面,肖邦充分地利用了现有体裁,进行再创作;而李斯特则是在标题音乐的基础上,很好地发展了交响诗。
3肖邦与李斯特音乐风格对比分析
3.1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创作背景分析
3.1.1肖邦的音乐创作背景分析
肖邦与西方音乐历史中的绝大多数作曲家不同,肖邦将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全部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
尽管创作领域局限在很小的方面,但是他却改变了音乐的面貌。
他对于祖国波兰深深的爱国之情,并不是例行公事一样的附在了诸如《革命》等等曲子的后面,他的革命性是融入在音乐之中的。
马祖卡、波罗奈兹这些波兰的民间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有民间特色的题材,从形式到内涵,肖邦将他们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它吸收和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
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等等体裁新的艺术表现力。
3.1.2李斯特的音乐创作背景分析
李斯特作品数量很大,早期以钢琴作品为主,后期管弦乐作品的成就更突出。
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重要贡献,既向交响曲那样体现更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又精炼简洁。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三个人对它影响很大:柏辽兹,他的管弦乐队的印象色彩,将李斯特变成了钢琴管弦乐队化的第一人;帕格尼尼,对于乐器的无限探索,技巧的追逐,让《帕格尼尼练琴曲》之间令人叹为观止;肖邦,肖邦的演奏让李斯特明白了钢琴的诗意歌唱性以及装饰音的重要性。
在作曲技巧和声方面,二人均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3.2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风格关注的重点对比
3.2.1李斯特的音乐风格关注的重点情况
李斯特晚年在和声上的大胆尝试给世纪末的作曲家以重要启示,在半音化和声以及模糊调性的道路上的探索,引起了更多后人的注意。
李斯特给音乐带来了曲式和和声方面的一些新观念,贝拉·巴托克认为,李斯特有一些缺陷,但是这都不重要,“我们必须带着新思维找出这些作品的精髓”印象派、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等等以后的作曲家们的创作都不是凭空出世的,追根溯源,依然不能够忽视这些大师们做出的重要探索。
3.2.2李斯特与肖邦的音乐风格关注的差异性
在钢琴教学方面,两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是钢琴家。
但是,李斯特对于现代钢琴教学的发展贡献非同小可。
肖邦更注重生活品位,他的钢琴课可以一节课30法郎,但是跟他学琴的往往是某某夫人,某某小姐等等这些上层社会的人士们,他们学琴娱乐的成分更大一些。
肖邦鲜有正规的学生,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而李斯特作为一个钢琴教师影响广泛而深远。
他培养了整整两代追随者,继彪罗和陶西格之后,又诞生了诸如亚历山大·西洛季、埃米尔·冯·绍尔等等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产生的影响至今都绵延不绝。
整体上,李斯特给人感觉更张扬、更外在,而肖邦多少有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
但是,李斯特社会活动十分丰富,有着多重身份,擅长跨界,放在今天,他更贴切的称呼也许是一个音乐活动家;而肖邦则更多的伴随着法国的沙龙文化。
实际上,与其笼统地描绘当时的历史,还不如客观地了解这两个人
的历史,他们是两面镜子,反映的东西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照了以后会有不同的想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简单的词语能够将他们概括,他们对当时的音乐生活,对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音乐大师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馨.试析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风格[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1).
[2] 吴雨娟.肖邦与李斯特之音乐比较[J].大众文艺,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