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合集下载

口译三级实务第十三单元词汇

口译三级实务第十三单元词汇

Section I 英汉互译Uganda: 乌干达the fifth largest coffee producer in the world: 世界第五大咖啡生产国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外汇收入initial cooperation: 初期合作set up joint-ventures: 建立合资公司coffee processing: 咖啡加工mining: 采矿is suitable for Uganda’s conditions: 适合乌干达的国情agriculture machinery: 农业机械tractor: 拖拉机land cultivation: 土地耕作the mainstay of the economy: 经济支柱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国内生产总值the arable land: 可耕地macro-economic stability: 宏观经济稳定low inflation: 低通胀率stable exchange rates: 汇率稳定the forthcoming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rum: 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新华社记者:the correspondent with Xinhua News Agency乌中咖啡贸易:Sino-Uganda trade in coffee双边合作:bilateral cooperation招商引资:investment solicitingSection II 口译课文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年会:the First Annual Conference of Boao Forum for Asia 区域合作:regional cooperation资源丰富;the resources are abundant文化博大精深:the cultures are profound and magnificent上世纪中叶:the middle of last century谱写了辉煌的篇章:write a glorious chapter标志:hallmark展望新世纪:look into the new century绚丽多彩的文明:splendid civilization渐进的:progressive合作局面:cooperation pattern亚太经合组织:APEC方兴未艾:go ahead with full steam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顺利运转:function smoothly东盟国家:ASEAN members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有关方面:various quarters进行接触:make contacts启动谈判:launch negotiations独到的见解:insightful views落后:is backward谈几点看法:make a few observations首要任务:the primary task合作渠道:cooperative channel在地理上相对独立:relatively independent geographically加强次区域合作:reinforce sub-regional cooperation泛亚合作:pan-Asia cooperation排他性集团:exclusive group亚欧会议:ASEM东亚-拉美合作论坛:East Asia-Latin America Forum坚定不移地:unswervingly新跨越:a new leap forward给…带来巨大福祉:bring enormous benefits to…Kuala Lumpur: 吉隆坡Asean Business Summit: 东盟工商领导人峰会the Cold War: 冷战the dramatic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take on a series of new features: 出现一系列新特征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 国际资本流动magnitude: 规模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优化生产要素的分配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投资自由化be initiated by…: 由…倡导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世界经济秩序the largest beneficiaries: 最大的受益者advantageous position: 优势inferior position: 劣势negative effect: 消极影响withstand and dissolve risks: 抵挡和消解危机base upon the national realities: 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bring into full play their advantages: 充分发挥优势take the initiative: 采取主动reciprocity: 互惠the interest-relationship between…: 利益关系efforts should be dedicated to…: 应该致力于…just and fair: 公平、公正的space technology: 空间技术oceanic technology: 海洋技术knowledge acquisition: 知识获取decisive factor: 决定性因素give strong impetus to…: 给…提供强大动力trade in goods: 商品贸易trade in services: 服务贸易forward-looking nature: 前瞻性get sharper edge: 显示出更大的实力Section V 口译操练(第四部分:篇章口译)总统阁下:Your Excellency President巴厘岛:the island of Bali周到的安排:the considerate arrangements10+3:the 10+3 cooperation创举:a pioneering undertaking从无到有、从虚到实:be fleshed up bit by bit对话会议:dialogue meeting内容丰富的合作体系:a full-fledged cooperative system东亚合作联合声明:the Joint-Statement on East Asia Cooperation 运作机制:operating mechanism发起者:initiator为…增添重要内涵:provide substantive input to…双边互利合作:bilateral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认真思考:do some serious thinking on…在新形势下: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共赢:a win-win result联合自强:unite and strive实现持久繁荣:achieve lasting prosperity平等互利合作: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on an equal footing 历史的重要启示:be reaffirmed by past experience通向…的康庄大道:the right way leading to…必然方向:the must-go road for…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市场规模:market size可以与….相媲美:is in a position to compete with…区内贸易:intraregional trade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明确长远目标:identify long-term goals实际合作:pragmatic cooperationforesight: 远见卓识leadership: 领导才能mingle: 汇聚一堂when reference is made to…: 当谈到…时at each other’s throat: 互相倾轧cement the cooperation: 结成牢固的合作关系NGO sectors: 非政府部门benefit the people to the optimum: 在最大范围内造福国民preach: 讲经布道an issue close to my heart: 我关心的问题Monterrey Consensus: 蒙特雷共识be kept only on paper: 纸上谈兵elaborate: 详细谈论economic recovery: 经济复苏exhilarating: 令人兴奋。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财政政策 1 区域财政政策的目标 (1)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
在区域经济当中,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 根本需要,无效的增长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区 域经济的有效增长的第一要素是资本的充足,国
家和地区的财政政策是达到效率目标的基本保证。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 1 中心城市地区
• 中心城市地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带动广大 地区增长的力量源泉,具备大量有实力的产业部 门,已经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其的重点发 展政策,关键是指导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并引导这类地区能够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 (2)财政分配。中央政府投入是保证地区生产经 营活动正常进行和社会经济环境正常建设的重要 因素,主要用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能源、原材料 等基础工业,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农业、 教育、科技等基础产业的建设。包括地区企业的 技术改造、高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 原材料基础工业重点开发等。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政策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重点问题: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职能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
•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 第三节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 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 产业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调整资源配置结构,更 在于加快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导论1.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与实证研究1.4 经济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第二章: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2.1 区域经济差异的内涵与衡量方法2.2 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2.3 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特征与演化2.4 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第三章: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3.1 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2 我国产业发展现状与区域布局特征3.3 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3.4 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4.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基本规律4.2 城市经济结构与空间布局4.3 城市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4.4 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5.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5.2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评价指标体系5.3 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5.4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实践第六章:农业地理与农业布局6.1 农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6.2 农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差异6.3 中国农业地理与农业布局的演变6.4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战略第七章: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7.1 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7.2 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与模式7.3 中国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的特点7.4 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布局优化第八章:服务业地理与服务业布局8.1 服务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8.2 服务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差异8.3 中国服务业地理与服务业布局的特点8.4 服务业发展策略与布局规划第九章:交通地理与交通布局9.1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9.2 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差异9.3 中国交通地理与交通布局的演变9.4 交通现代化与交通发展战略第十章:环境、资源与经济地理10.1 环境与经济地理的关系10.2 资源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10.3 环境问题与经济地理的关系10.4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地理的关系第十一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地理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与挑战11.3 全球经济地理的特征与变化11.4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地理的战略选择第十二章: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12.1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2.2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与技术12.3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12.4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在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3.1 经济地理学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13.2 经济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3.3 经济地理学在产业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3.4 经济地理学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14.1 经济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2 经济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14.3 经济地理学跨学科研究的案例分析14.4 经济地理学跨学科研究的未来趋势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教育与研究前沿15.1 经济地理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15.2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前沿15.3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国内前沿15.4 经济地理学教育与研究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经济地理学进行展开,涵盖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实证研究与应用领域。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新结构区域经济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新结构区域经济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10分)新结构区域经济学由南昌大学经管学院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合作形成。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区域的类型有三种:匀质区、结节区、规划区A.对B.错2【多选题】(2分)空间地理学的三大性质A.关联性B.异质性C.替代性D.相同性3【单选题】(2分)在新结构经济学中,什么是分析经济发展的起点A.禀赋特征B.比较优势C.产业结构D.技术进步4【判断题】(2分)新结构经济学主张以发达国家为标杆,发展中国家缺什么补什么A.错B.对5【判断题】(2分)极化区,一般由运动、网络、节点、等级体系和表面五个基本要素组成A.对B.错6【多选题】(2分)区域经济具有哪些性质A.空间差异性B.相对独立性C.整体性D.关联性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区域科学的三个领域A.空间经济学B.区域管理学C.产业经济学D.区域经济学2【判断题】(2分)空间经济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静态均衡分析A.错B.对3【单选题】(2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结合点是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的什么禀赋及其结构A.技术B.资本C.要素D.自然4【判断题】(2分)新结构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范式结合的产物A.对B.错5【单选题】(2分)区域经济学起源于哪个国家A.中国B.德国C.美国D.日本6【多选题】(2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什么?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空间溢出机制C.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2分)区位理论的鼻祖是谁A.廖什B.韦伯C.克里斯泰勒D.杜能2【判断题】(2分)杜能从区位地租出发,得出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理论化模式A.对B.错3【判断题】(2分)次优决策指成本最低、受益最多、市场份额最大化的决策A.错B.对4【判断题】(2分)廖什认为最佳区位在费用最小点,或者收入最大点A.对B.错5【多选题】(2分)新经济地理学的三大理论假说A.运输成本B.不完全竞争C.收益递增6【多选题】(2分)中心外围模型的基本特征A.差异性B.整体性C.不平等性第四章测试1【判断题】(2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A.错B.对2【多选题】(2分)在索洛模型中,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被设定为由哪三者组成A.劳动B.资本C.自然资源D.技术进步3【判断题】(2分)鲍莫尔法则驱动的产业结构变迁关键的假设是每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速度是有差异的A.对B.错4【判断题】(2分)阿罗模型(干中学)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三)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商品市场高度融合
–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成功的货币区应具有高度的内部开放性,即区 内产品的广泛交易
– 区内货币汇率固定还是采用单一货币?(1963年麦金农)
假定此地区对外高度开放,即可贸易商品占总产出和总消费中极大比重。 此种情况下,若采用对外币值调整来纠正对外收支失衡时,会引起进口 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全面波动。这时,如果 要限制非贸易商品国内价格上升,就必然会带来需求紧缩和失业
(二)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概念
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 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 达到内部经济增长、物价和就业均衡,外部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一体化是指采用单一货币的最优货币区, 区域内流通单一货币,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的中 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
(三)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价格与工资弹性
– 价格和工资完全弹性的情况下,相对价格和工资的 调整可使整个区域内的市场随时出清,从而使各地 区间收支差额的平衡过程不会引起失业率上升,所 以区域内汇率的浮动是不必要的
– 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即使工资和价格无弹性,采用 固定汇率制,也可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
(三)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要素市场融合
由于开放经济中人们缺少“货币幻觉”,本国货币贬值后,人们会明显 感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减少,所以人们会要求相应增加工资。 这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
开放经济的消费对进口依赖很大,需求弹性较低,这样为纠正某一水平 的对外失衡所需汇率变动的幅度也就相对较大
因此,浮动汇率对开放经济来讲,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
– 组成货币区的两国在面对需求转移引致的收支失衡时,除了 汇率政策外也还有其他的平衡机制,如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

世界经济学第13章国际经济的协调

世界经济学第13章国际经济的协调

(三)国际经济条约与协定协调
国际经济条约与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或地区为了确定彼此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 济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国际经济条约和协定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具 有时效性,它由各国分别落实,但没有专门 的机构组织协调,当出现新的问题时,由国 家之间进行临时磋商解决。
(四)国际会议协调
(一)国际贸易协调
早期的国际贸易协调
GATT与全球国际贸易协调 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协调
1.早期的国际贸易协调
聚敛金银的重商 主义(保护)
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的 自由贸易理论(自由)
李斯特的 《保护幼稚工业轮》(保护) 由美国牵头的大量 双边贸易谈判(自由)
2.GATT与全球国际贸易协调
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优点:在当时的条件下金本位制对汇率的稳定、国际贸易和资本流 动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金本位 制的条件下,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国际贸易的各参加国的国 内货币供应量与其国际收支状况直接相连:逆差国货币供应下 降,物价水平下降;顺差国货币供应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而 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又将改变顺差国和逆差国商品的国际竞争 力,使得顺差国的出口能力相对削弱,逆差国的出口能力相对 增强,这就逐渐地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缺点: 金本位制下国际间的清算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与输入,而黄 金本身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供给量显然无法跟上国际市场对 其的需求量,这导致了黄金价格的不断调整、上扬,从而引起 世界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动荡。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较发达国家能够通过国际贸 易和一些有利的贸易规则不断地积累黄金,这使得黄金的分配 很不均衡。
二、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的协调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协调 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全球协调作用的发挥 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21
小结
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 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影响
22
8
六、国际政治经济学
20 世 纪 70 年 代, 国际 政治 经济学科应运而生。该学科主 要研究世界体系中的主权国家 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探讨世界 市场形成的动力,主权国家在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主权国家为经济利益而展开的 竞争与合作,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等。目前,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世界经济集团是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重点。
6
四、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体系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世界体系对国家行为体约束力越来越强,国家之间相互 牵制力也越来越强。 第二,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国家相互依存的关系,加 强了世界体系的联动性。
7
五、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得传统意义上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 受到越来越多外来因素,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影响、 监督和干预。 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提出了挑战。在全 球化时代,区域化合作中形成的共同体有可能削弱人们的国 家认同。 第三,经济全球化从总体上增强了世界市场的影响力从而 制约了国家政府的行动,国家需要转变部分政府职能以适应 全球化的发展。
11
九、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世贸组织( WTO )是政府间 的国际组织,前身是 1947 年成 立的“关贸总协定”( GATT )。 香港、台湾之所以是其成员, 因为其前身允许一个地区在其 中央政府声明同意并代为申请 的条件下,可以以“单独关税 区”的名义作为缔约一方加入。
12
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
17
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各章内容概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各章内容概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章内容概览第一章初始条款和一般定义本章主要阐明RCEP缔约方的目标是共同建立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以及互惠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框架,以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并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该章节还对协定中的通用术语进行定义。

第二章货物贸易本章旨在推动实现区域内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并对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承诺作出规定。

规定包括:承诺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三条给予其他缔约方的货物国民待遇;通过逐步实施关税自由化给予优惠的市场准入;特定货物的临时免税入境;取消农业出口补贴;以及全面取消数量限制、进口许可程序管理,以及与进出口相关的费用和手续等非关税措施方面的约束。

第三章原产地规则本章确定了RCEP项下有资格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的原产货物的认定规则。

在确保适用实质性改变原则的同时,突出了技术可行性、贸易便利性和商业友好性,以使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易于理解和使用RCEP协定。

在本章节第一节中,第二条(原产货物)和第三条(完全获得或者完全生产的货物)以及附件一《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PSR)列明了授予货物“原产地位”的标准。

协定还允许在确定货物是否适用RCEP关税优惠时,将来自RCEP任何缔约方的价值成分都考虑在内,实行原产成分累积规则。

在第二节中,规定了相关操作认证程序,包括申请RCEP原产地证明、申请优惠关税待遇以及核实货物“原产地位”的详细程序。

本章节有两个附件:(1)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涵盖约5,205条6位税目产品;(2)最低信息要求,列明了原产地证书或原产地声明所要求的信息。

第四章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本章通过确保海关法律和法规具有可预测性、一致性和透明性的条款,以及促进海关程序的有效管理和货物快速通关的条款,目标创造一个促进区域供应链的环境。

本章包含高于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水平的增强条款,包括:对税则归类、原产地以及海关估价的预裁定;为符合特定条件的经营者(授权经营者)提供与进出口、过境手续和程序有关的便利措施;用于海关监管和通关后审核的风险管理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完全经济一体化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 其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政策上 完全统一化。
(二)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水平一体化 是指由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接近的国 家共同组成的一体化。如欧盟、东盟自由贸易 区。
2、垂直一体化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 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1957年3月,六国外长云集罗马,签署了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条 约》——统称为《罗马条约》。标志着人类历史 上最成功、一体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区域经 济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58年1月1日欧共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7月六国 又在布鲁塞尔将上述三个条约合并,欧共体正式 成立,这就是欧盟的前身。 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20多 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拉 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等。
组织特征
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由美国经济学家范纳和李普西1950年 提出。在模型中,假设世界上有A、B、C 三个国家,A国是主要的分析对象,B国是 和A国结盟的国家,C国代表关税同盟外的 国家。并假设A国是一个小国,它的进出 口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 以下三个条件:
3、关税同盟
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 贸易壁垒,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 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关税同盟开 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4、共同市场
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贸易壁 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税率, 而且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 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
是指成员国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 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统一对外 关税,成员国制定并执行一些共同 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取消 各国在政策方面的差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迅速发展时期(20C 50-70S初)
1949年1月,前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 等社会主义国家为打破冷战初期资本主义国际的 经济封锁和巴统的禁运,在莫斯科成立了“经济 互助委员会”。 1951年4月,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在巴 黎签署《煤钢联营条约》。以防止战火刚刚熄灭 的欧洲成员国利用煤钢等战略资源重整军备,从 而起到安定人心,实现地区共同繁荣的作用。 1952年5月9日欧洲煤钢共同市场正式成立。
1、完全取消各参与国间的关税; 2、对来自非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 一的关税; 3、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 收入。
1、贸易创造效应
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 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 的净利益。包括:

生产利得,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消费利得,即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 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 他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 节省开支,提高福利。
亚太经合组织是1989年由澳大利 亚总理倡议,于1989年11月由美国、 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 韩国和东盟六国参加的APEC成立。 1991年10月我国加入,目前共有21 个国家。
1、是一个开放的、非排他性的地区经济合作 组织,成员均为环太平洋的国家或地区经 济实体。 2、既有像美国、日本那样的经济发达国家, 又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像中 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互补性强。 3、区域性经济合作圈发展蓬勃。
(二)停滞时期(20C 70S中期-80S中期)
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经济危机、 能源危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生产增长停滞并伴随 着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市场萎缩,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很多经济一体化组织几乎停滞发展, 有的甚至中断活动或解体。
(三)高涨时期(20C 80S中期-今)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重新高涨,迅猛 发展并实现新的飞跃。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亚 太经合组织的相继问世。
关税同盟建立后,其静态效果的大小主要 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者的大小和 贸易扩大的多寡。
4、影响关税同盟静态效益大小的因素





关税同盟建立前关税水平越高,则建立关税同盟 后的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关税同盟包括的国家越多,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共同关税税率越低,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越大,贸易创 造效益越大。 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与贸易转移有关 的产品的成本差异越小,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与贸易创造有关的产品的成 本差异越大,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按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
1、优惠贸易安排
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的 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 惠的关税。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低级 和最松散的形式。
2、自由贸易区
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组成的贸易区,各成员国在区内取消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各个成员国保 持独立的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经济一体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 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 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 有 一定地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 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行 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甚至通过建立 起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 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 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 开创了 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达成自由贸 易区的先例,成为90年代世界区域经 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亚太经合组织(APEC)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3国加入欧 共体,使欧共体由最初的6国增加为9国。 1981年希腊加入。 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986年先后成为欧洲 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使成员国总 数增至12个。 1993年11月欧共体发展为欧盟。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芬兰正 式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 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 陶宛10国加入欧盟。
1957年3月由法国、前联邦德国、 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签 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1月1日 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 成立。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1968年):建立关税同盟阶段
欧共体成立的初衷是加强欧洲大陆各国的 经济合作,为恢复战后的欧洲经济,减少在欧 洲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的悲剧的可能性,也为了 在东西方冷战中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根据 《罗马条约》,共同体实现内部自由贸易,相 互取消关税,撤消相互间贸易壁垒,对外实行 统一的贸易政策。但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是在 1968年以后。
(三)按一体化的范围大小划分
1、部门一体化 是指区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 (或货物)的一体化。 2、全盘一体化 是指区域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 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EU
EUROPE UNION
欧洲联盟(EU)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当今世界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 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是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三)投资刺激效应
随着市场的扩大,风险与不稳定性 降低,会吸引成员国厂商增加新的投 资;另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原有 的厂商也会增加投资,改进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能吸引更
区域内商品的自由流通,带动了生产要 素的自由流动,提高了要素的流动性,促 进了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一)规模经济效应
在建立一体化组织以前,如果一个成员国某 一产业的国内市场不够大,尚不足以完全获得 规模经济利益,那么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 织使成员国市场连成一体,自由市场的规模可 以扩大,产品成本趋于下降,企业可以获得规 模经济效应。
(二)竞争加强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后,促进了商品流通, 可以加强竞争、打破独占,使各国生 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提高,经济福利因此提高。
第三阶段(1993年起): 实行共同市场和建立经济同盟阶段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决定实现 “单一欧洲法”提出的目标,进入共同市场 阶段。为继续推动欧洲的联合,12个成员国 首脑于1991年12月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 行会议,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 出:通过12国全体人民的努力,将欧洲共同 体缔造成为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经济同盟。1993年1月1日《马约》生效,欧 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共体在实施一体化的进程中 的成果

建立关税同盟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建立欧洲货币单位 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 欧元的启动
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是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达成的北美自 由贸易协定。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毗邻,交通便利, 语言相通,生活习惯相近,双方的经济关系特殊, 互相依赖性强。在此基础上墨西哥加入,于1994 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标志 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2、贸易转移效应
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 关税壁垒,使一些成员国的消费者不 得以低价购买非同盟国生产的更低廉 的商品,只能转向同盟内的高价产品 并由此产生经济损失。
3、贸易扩大效应
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是从生产方面进 行考察关税同盟的贸易影响的,而贸易扩大则是 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的。关税同盟无论是在贸易 创造还是在贸易转移情况下,由于都存在使需求 扩大的效应,从而都能产生扩大贸易的结果。因 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税同盟可以促进贸易的 扩大,增加经济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