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识别课件
合集下载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

揭示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
14
sEMG(表面肌电图)
.
15
.
16
髋关节(hip)
• 髋伸肌:臀大肌、腘绳肌
• 髋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
• 髋外展肌:臀中、小肌、梨状肌、
• 髋内收肌群:耻骨肌、长/短收肌、大收肌
• 髋内旋肌:阔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
• 髋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梨状肌、 闭孔内肌
. 45
.
46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 骨盆向前及向对侧发生 一定的旋转,正常约5°
.
12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角度的变化
关节运动角度
步行周期 骨盆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髋关节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膝关节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5 °屈曲 5 °~35 °屈曲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 27
观察法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 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包括步行 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 、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 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 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 ),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 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
•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步态分析ppt课件

步态周期
首次着地 (足跟着地)
承重反应 (足放平)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足跟离地)
迈步前期 (足趾离地)
迈步初期 (加速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减速期)关节Fra bibliotek动角度骨盆
髋关节
5°旋前
30°屈曲
50°旋前
30°屈曲
中立位 5°旋后
30°屈曲~00 0°~10°过伸
5°旋后
10°过伸~0°
5°旋后
0°~20°屈曲
精选课件
23
10、帕金森
(Parkinson) 步态: Parkinson)病 或其它基底 节病变时, 步幅短而急 促,有阵发 性加速,不 能随意立停 或转向,又 称为前冲步 态或慌张步 态。
精选课件
24
11、截瘫步态
精选课件
2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步态分析
精选课件
1
一、定义
步行牵涉全身众多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协调、 对称、均匀、稳定的周期性运动。因此,步态分 析是康复评价中重要的一环,用在诊断与评估神 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上有其优点与必要性。而藉 由步态分析技术发展的治疗方法、辅具、假体等 则可回馈到治疗与矫正异常步态之上,以协助病 人恢复正常行动功能。
股四头肌向 心性收缩以 稳定膝关节 伸展位,为 足跟着地作 准备
腓肠肌、比目 鱼肌腓骨短肌、 足拇长屈肌收 缩引起踝关节 屈曲 背屈肌收缩使 踝关节呈中立 位,防止足趾 拖地
背屈
精选课件
14
(四)常见的异常步态
1、疼痛步态 如果患肢负 重时产生疼痛,患者常试 图缩短患肢支撑期,以减 轻疼痛,表现为对侧下肢 摆动加速.步长缩短,致 使左、右不对称,故又称 为短促步。腰部有疼痛时, 患者常小步慢行,以减少 震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 人为了减轻神经跟疼痛而 有脊柱侧弯,从而导致躯 体倾斜,患侧支撑期时足 跟轻轻触地。
步态分析 ppt课件

(4)足角 指贯穿整个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形成的夹角。
ppt课件
8
LOREM IPSUM DOLOR
(5)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成人约110~120步/分,快步可到140步分。
(6)步行速度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
ppt课件
9
(二)步行周期
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步行周 期。
必要的依据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ppt课件
3
一、基础知识
(一)自然步态 1、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态。
ppt课件
4
3、生物力学因素:
具备控制肢体向前运动的肌力; 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 摆动相有足够的推动力、合理的足接触地面的姿势控制。
触时称“双支撑期”
ppt课件
12
2、分期
1、站立相 包括: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2、迈步相 包括: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1、站立相包括
首次着地 足跟或足底的其它部位接触地面的瞬间,站立相的起始点。 承重反应 一侧足跟着地后到对侧下肢离地时。 站立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时。 站立末期 从站立中期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时。 迈步前期 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离地之前。
ppt课件
5
4、常用的术语
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
ppt课件
8
LOREM IPSUM DOLOR
(5)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成人约110~120步/分,快步可到140步分。
(6)步行速度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
ppt课件
9
(二)步行周期
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步行周 期。
必要的依据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ppt课件
3
一、基础知识
(一)自然步态 1、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态。
ppt课件
4
3、生物力学因素:
具备控制肢体向前运动的肌力; 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 摆动相有足够的推动力、合理的足接触地面的姿势控制。
触时称“双支撑期”
ppt课件
12
2、分期
1、站立相 包括: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2、迈步相 包括: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1、站立相包括
首次着地 足跟或足底的其它部位接触地面的瞬间,站立相的起始点。 承重反应 一侧足跟着地后到对侧下肢离地时。 站立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时。 站立末期 从站立中期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时。 迈步前期 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离地之前。
ppt课件
5
4、常用的术语
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
第二章 步态分析PPT课件

➢ 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 (push off)的阶段,开始于足跟抬 起,结束于足离地。此阶段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又称
为摆动前期。在缓慢步行时可以没有蹬离,而只是足趾离开
地面,称之为足趾离地(toe off)。对侧足处于支撑相早期, 属于双支撑相,约为步态周期的10%~12%。参与的肌肉主 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向 心性收缩)。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7
-----郭永明制作
步行周期
摆动相
早期 (initial swing)
➢ 主要的动作为足廓离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 摆动,占步态周期的13%~15%。
➢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8
-----郭永明制作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10
-----郭永明制作
步行参数
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以步 数/min表示。 正常人平常步频约为95~125步/min。
步速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速,以m/s表示。 健全人自然步速约为1.2m/s。 步行速度和步幅和步频相关,步幅增加,步频加快, 步行速度亦加快,反之亦然。
➢ 参与的肌肉主要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承重反应 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骨盆运动
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臀中肌、腓 肠肌。 ➢支撑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
足离地。由于此时双足均在地面,又称之为双支撑相。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2
-----郭永明制作
为摆动前期。在缓慢步行时可以没有蹬离,而只是足趾离开
地面,称之为足趾离地(toe off)。对侧足处于支撑相早期, 属于双支撑相,约为步态周期的10%~12%。参与的肌肉主 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向 心性收缩)。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7
-----郭永明制作
步行周期
摆动相
早期 (initial swing)
➢ 主要的动作为足廓离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 摆动,占步态周期的13%~15%。
➢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8
-----郭永明制作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10
-----郭永明制作
步行参数
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以步 数/min表示。 正常人平常步频约为95~125步/min。
步速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速,以m/s表示。 健全人自然步速约为1.2m/s。 步行速度和步幅和步频相关,步幅增加,步频加快, 步行速度亦加快,反之亦然。
➢ 参与的肌肉主要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承重反应 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骨盆运动
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臀中肌、腓 肠肌。 ➢支撑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
足离地。由于此时双足均在地面,又称之为双支撑相。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2
-----郭永明制作
步态分析(精品课件)

❖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0-10% ❖ 此阶段为第一个双支撑期。
16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2负荷反应期Loading Response
❖ 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 接触瞬间的一段时间(足放平), 即一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下肢足 趾离地,为双支撑期,是重心由 足跟转移至足底的过程。
❖ 膝关节于站立相达到其最大屈曲 角度标志着支撑腿有效地承受了 体重,故又称为承重期。
4
zh精en品gdPaPwTuf可uy修ua改n
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 行走及步态是CNS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 平上的体现
▪ 神经学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一级水平的汇 聚):运动单位的许多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 汇聚
▪ 肌肉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二级水平汇聚) :肌肉力量的大小通过运动单位募集率的高 低而体现
步行周期
14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早期(early stance)
❖ 指进入支撑相开始阶段的时间,包括首次触地和 承重反应,占步行周期的10%~12%
15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1:首次着地Initial Contact
❖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指足 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 面接触的瞬间。
❖ 此时人体重心处于行走时的最低 点
❖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10%-15%
17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中期(mid stance)
❖ 指支撑相中间阶段的 时间。此时支撑足全 部着地,对侧足处于 摆动相,是唯一单足 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 ,正常步速时发生在 步行周期的15%~40%。
❖ 此时重心位于支撑面 正上方
❖ 每个步行周期中包含两个双支撑期,第一个双支撑 期发生在步行周期的前10%, 相当于支撑足首次触 地及承重反应期,第二个双支撑期发生在步行周期 的50%-60%之间,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 地时期。
16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2负荷反应期Loading Response
❖ 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 接触瞬间的一段时间(足放平), 即一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下肢足 趾离地,为双支撑期,是重心由 足跟转移至足底的过程。
❖ 膝关节于站立相达到其最大屈曲 角度标志着支撑腿有效地承受了 体重,故又称为承重期。
4
zh精en品gdPaPwTuf可uy修ua改n
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 行走及步态是CNS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 平上的体现
▪ 神经学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一级水平的汇 聚):运动单位的许多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 汇聚
▪ 肌肉水平(生物学信号的第二级水平汇聚) :肌肉力量的大小通过运动单位募集率的高 低而体现
步行周期
14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早期(early stance)
❖ 指进入支撑相开始阶段的时间,包括首次触地和 承重反应,占步行周期的10%~12%
15
精品 PPT 可修改
阶段1:首次着地Initial Contact
❖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指足 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 面接触的瞬间。
❖ 此时人体重心处于行走时的最低 点
❖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10%-15%
17
精品 PPT 可修改
支撑相中期(mid stance)
❖ 指支撑相中间阶段的 时间。此时支撑足全 部着地,对侧足处于 摆动相,是唯一单足 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 ,正常步速时发生在 步行周期的15%~40%。
❖ 此时重心位于支撑面 正上方
❖ 每个步行周期中包含两个双支撑期,第一个双支撑 期发生在步行周期的前10%, 相当于支撑足首次触 地及承重反应期,第二个双支撑期发生在步行周期 的50%-60%之间,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 地时期。
步态分析完整版 ppt课件

2020/10/28
22
三、行走运动学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的角度变化及参与的肌群 (另见表 格)
2020/10/28
23
第二节、常见的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急、慢性疼痛均可影响运动功能 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在行走时,为减轻负重期的 疼痛,患者站立相时间缩短。 膝关节疼痛时,患者在整个行走周期中以轻度 屈曲膝关节为特征。 踝足创伤、炎症、退行性关节炎等可引起疼痛。 患者患侧步长明显缩短,正常的足跟-足尖运动模 式消失。
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 地。
5、迈步前期(双支撑期 )
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 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 间。
14
6、迈步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
达到最大屈曲时。
7、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
退与地面垂直时。
8、迈步末期 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
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2020/10/28
26
• 3、髋关节屈肌无力 • 4、骨四头肌麻痹 • 5、胫前肌无力 • 6、腓肠肌无力
2020/10/28
27
三、畸形
对关节活动受限必然 影响 表现:1平足
2足尖
2020/10/28
18
(二) 步长与跨步长 1.步长 (step length) 行
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 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
正常人的步长约为50-80cm。偏 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 延长。
2020/10/28
19
2、跨步长( stride length) 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
forever304
2020/10/28
1
步态分析课件

足偏角(foot angle)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 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偏角。如图 示,通常用°表示,健全人约为6.75°。
步宽(stride width) 在行走中左、右两足 间的横向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 测量参考点,如图示Ⅲ,通常用cm表示, 健康人约为8±3.5cm。
步行速度----简称步速,单位时间内行走的 距离。以m/s表示。 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2m/s左右。 一般健全人通常行走的速度约为65~95m/min 公式步速=跨步长×步频/120 步速与跨步长和步频相关;跨步长增加、步 频加快、步行速度亦加快。
步行时相
步行时相--------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 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 姿位变化划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态时相 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支撑相又称站立相;为足底与地面接触的时期; 占步行周期的60% 摆动相又称迈步相:指支撑腿离开地面向前摆 动的阶段。占步行周期的40% 站立相和迈步相的时间比例与步速有关,随着 步速的加快,迈步相时间相应延长而站立相时 间缩短。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GA)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 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 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 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而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 足之间的支撑面上。 正常步态应是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腿 交替进行。 步态是人出生后,伴随着发育过程不断实践 而习得的一种能力;因此,它具有个体特性。
双支撑相
双足支撑是步行的最大特点。 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肢完成足跟抬起 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时期内,另一侧下 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 产生了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 周期的20%, 此阶段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 支撑相就越短,当从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 为零。双支撑相的消失,是走和跑的转折点, 故成为竞走比赛时判断是否犯规的唯一标准。
步态分析ppt课件

性疾病有关,如关节炎或腰椎疾病。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现状与前景
4 现状与前景
步态识别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现状:尽管生物力学中对于步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 步态的身份鉴别的研究工作却是刚刚开始。步态识别主要提取的 特征是人体每个关节的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商业化的基于 步态的身份鉴别系统。
前景:随着复杂背景下满足实时需求的自适应背景建模问题的 克服,多相机的使用可克服遮挡的问题,多维建模的应用等等的 使用,会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系统,促使步态识别系统步入商业化。
二、基本原理与应用 2.2 步态识别的应用
• 安全防盗
• 可代替门钥匙
2.
2
步
• 门禁管理。
态
• 对比出入者与库存步态信
识
息
别
的
应 用
• 医疗
领
• 通过检查与分析人的走路姿势可
域
以帮助医生判断其退步受伤的情
况或者畸形程度,从而做出积极
的整形补偿或有效地治疗
6
5
1
应用 领域
4
2
3
• 身份识别认证 在计算机视觉监控系统中可
基本工 作原理 与应用
步态识 别简述
需要攻 克的难
题
现状和 发展前
景
一、步态识别的简述
1.1 生物识别技术
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tircs)是通过计算机与各种 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 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 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的特点和分类
分类
特点
一、步态识别简述 1.2 步态识别技术
1.2.1 步态识别简介
步态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 别技术,旨在通过人们走路的姿态进行 身份识别,与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相比, 步态识别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不容易伪 装等优点。在智能视频监控领域,比其 他生物识别技术更具优势。
一、步态识别的简述
1.2 步态识别技术
瑞典警方曾成功应用此系统识别出了一个银 行抢劫犯。在此案件中,一位顾客被杀害。 2003年,瑞典警方调查刺杀瑞典外交部长安娜• 林德(Anna Lindh)的凶手时,让专家们来检查他 们的嫌疑犯米亚伊洛•米亚伊洛维奇(Mijailo Mijailovic)的走路方式。结果他们的努力没有白 费,米亚伊洛维奇被证实就是凶手。此案例使此 技术的前途大为提升。(英国《泰晤士报》)
以作为用于一定距离是的 身份识别
• 破案侦查 • 通过对比闭路电视捕捉到
的嫌犯的行动情况与嫌疑 犯走路的姿势
安全交易
• 交易者身份的识别
二、基本原理与应用
2.2 步态识别的应用
步态识别在罪犯侦察中的应用
罪犯很狡猾,多般会乔装打扮一番躲避闭路 电视的监控,甚至还不会留下线索让警方查到他 们的DNA,但走路方式他们得留下,成为识别 罪犯的永久依据。
1.2.1 步态识别技术的特点
非接触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适合于远距离或低视频质量情况下的识别
不容易伪装,这是任何生物特征识别所无 法比拟的。
让犯罪分子防不胜防的追捕手段。
采集装置简单、经济。因为只需要一个监 控摄像头就行。
二、基本原理与应用
2.1 步态识别的基本原理
获在取视人频体序主列要中关将节人体 经与同集的首的过己样的步于先步获的这和作进存的步/有监态报态模进由态得步中角些时为一贮模态匹控运警特型行监,步态抽度轨间动步在式特配摄动。征的步控通态区取变迹归态处数;征的像运进无进步态摄 过 的域出化经一特理据最与即机动行匹行态的像检视从来轨过化征,库后步进则分运配比识采机测频背,迹结后(使的,态行继割动的对别集采与序景再,构,其步将数基预续检,识)集跟列图对成态新据测别人的脚:英国闭路电视 在犯罪现场拍到的镜头。
三、需要攻克的难关
3 瓶颈
步态识别的缺陷:
• 人与摄像机距离 • 不能太远,否则因为图像分辨
率低而无法进行识别,因此基 于模型的步态识别方法仍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
• 目标检测中阴影的消除 • 阴影明显不同于场景中的背景,
运动目标投射的阴影还会随着目 标一起运动,现有的算法在利用 背景减除进行运动目标检测时, 往往将阴影检测为运动前景
由于人体的生理特征具有不可改变、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使得生物 识别身份验证方法可以不依赖于各种人造的和附加的物品来证明自己的身 份,只要依靠人本身就能证明,所以它很难被伪造和假冒,这样也就保证 了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生理特征的识别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 基于行为特征的识别包括:笔迹识别、声音识别、步态识别等
1
2
瓶颈
4
3
• 人体轮廓图像 • 人体轮廓图像的变化对于特征
的提取和识别性能也会造成一 定的影响。而导致轮廓变化的 有服饰、行走路面、视角、鞋 帽、伤病等等
• 目标跟踪过程中遮挡的处理 • 目前大部分步态识别系统都不能
很好地解决运动目标的自遮挡以 及目标之间的互遮挡问题.在拥挤 状态下,多目标检测和跟踪问题 更难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