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解读1.引导学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新网3月7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2年2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中国1 517.3万人次受灾,7人死亡(含失踪),0.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217.1千公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0.3万间,一般损坏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5.5亿元。

据悉,2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低温冷冻、雪灾、地震、风雹、沙尘暴、滑坡、山体崩塌和森林火灾也均有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害种类。

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 速上升 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上升的原因? 科技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 提高、人们防震意识的加强,因地震死亡的人口下降。中国经 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 呈上升趋势。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 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却是东重西轻。虽然 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 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人 口、城市密度大,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课堂小结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
1.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上,此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2.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 1.与人口密度有关,百万人口大城市 2.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1.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区下列灾害的发 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C) 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 C.暴雨 D.泥石流 2.为了将营救出的重伤员及时运送到成都等大城市救 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 D) A.火车 B.汽车 C.轮船 D.直升机 3.要为评估灾情、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害等提供及 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料),优先选用的现 代技术手段是( C)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图)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 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3、灾害造成的损失
①造成经济损失 ②危害交通干线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一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
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
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 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
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 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然灾害出现几 率大的地区 分析孕灾环境特点
中国西南地区灾害成因分析
课标
地震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 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从灾害强度、受灾体易损
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防 灾减灾识等方面分析
通过比较同一次地震,归纳随距 离震源远近不同造成的不同 程度危害(死亡人数、财产 损失等在程度上的差异)。
教学目标
•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 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 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 和特点。
(2)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除浙江、贵 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 的袭击。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地震烈 度Ⅷ级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 /2;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 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 城市占70%;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 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 可见地震灾情隐患的严重程度。
5、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摧毁农田和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
我国哪个 地区是地 质灾害的 多发区?
地质灾害 多发的原 因有哪些?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

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教学过程: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4 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 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板书: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中国的地质灾害习题

中国的地质灾害习题

九台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地理选修5导学案14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习题撰写:孙繁杰校对:李花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B.类型齐全的特点C.爆发频繁的特点D.规模巨大的特点 3.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烈度与震级有关.此次地震震级大,烈度一定也大,所以破坏性大B.这些地区的房屋结构不结实,是造成损失大的主要原因C.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有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太浅,加之引起巨大的海啸,造成的破坏大D.夜里发生地震,所以破坏大4.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5.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

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A 哥伦比亚的火山B 印度尼西亚的火山C.台湾的火山D.日本的火山6.中国很少发生滑坡的省区是() A.云南B.四川C.贵州D.山东7.下面为2011年9月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火山和泥石流B.地震和滑坡 C.滑坡和泥石流D.地震和火山(2)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C.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D.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8.泥石流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洪涝灾害、台风、冷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思考2.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答案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难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预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难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课题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育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难多发区的学习,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难,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别,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难发生。

尤其是地震灾难,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惊心理最严峻的灾难,是我国四大类灾难中应当首先赐予关注的灾难。

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难的成因。

2、结合案例熟悉地震猜测和防震意识在灾难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缘由,重点熟悉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缘由。

2、唐山地震灾情严峻的缘由。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中国的地质灾难》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寻关于地质灾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寻下载《中国的地质灾难》的地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别力量。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寻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缘由、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争论法教具预备:有关挂图、图表等教学过程【资料导入】汶川地震图片【百度图片】【提问】汶川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灾难?【学生答复】地质灾难。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1.种类齐2.分布广3.危害大一、我国的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

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

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

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1课时 地震、滑坡、泥石流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及造成的危害。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理解中国地震灾情的主要分布特点。

3.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

一、地震灾害
1.特点:①________、频度高、②________、危害大。

2.分布⎩⎪⎨⎪

特征:③ 多④ 少多发区:青藏、⑤ 、华北和⑥
规律: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⑦ 的分布
3.灾情
1.成因⎩⎪⎨⎪

地形:⑭ 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⑮ 地质:地质构造⑯
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气候:多⑰ 、暴雨
2.分布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我国的地质灾害
1.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
A.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地震、泥石流、滑坡
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考查点2 我国的地震灾害
2.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考查点3 我国的滑坡灾害
3.受强降雨影响,2011年6月12日10时福建永定县坎市镇发生山体滑坡,导致7人被困遇难。

关于滑坡的正确叙述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先兆
C.该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斜坡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考查点4 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
方法技巧练
方法图示法理解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
里氏8.0级地震。

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

紧急转移安置1 500.634 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 561.276 5万。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原因。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 33
我国西部虽然地震多发,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所以受灾体少,灾情轻。

而东部地区虽然地震少,但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所以受灾体多,灾情重。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范围广 ②强度大 ③西 ④东 ⑤新疆 ⑥台湾 ⑦活动性断裂带 ⑧人口 ⑨城市 ⑩减少 ⑪科技 ⑫上升 ⑬资产密度 ⑭山区 ⑮陡峻 ⑯复杂 ⑰连续降雨 ⑱降
水 ⑲秦岭 ⑳鄂西 ○21四川 ○22西南 ○23规模巨大 ○
24降雨泥石流 ○25暴雨激发 ○26不及山区泥石流 ○27暴雨引发 ○
28规模较大 基础达标练
1.B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1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

]
2.A [地震是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3.C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地质灾害发生时一般都有前兆;该滑坡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4.A [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可知,泥石流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呈正相关。

]
方法技巧练
(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解析 第(1)题,仔细观察图中我国的地震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的分布具有分布广、
分布不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等特点。

第(2)题,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寻求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