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劳动安全防护
焊接作业防护措施

焊接作业防护措施1. 引言焊接作业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工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并保护自身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焊接作业中常见的防护措施,旨在提高操作人员对焊接作业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2. 个人防护措施2.1 穿戴防护服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合的防护服,包括焊接帽、焊接面罩、耐高温手套、耐火鞋等。
防护服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焊接材料来确定,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2 戴上护目镜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光弧和紫外线辐射,为了保护眼睛免受伤害,操作人员应戴上特制的防护护目镜。
护目镜的滤光度应根据焊接工艺和材料来选择,以保证眼睛的安全。
2.3 使用呼吸防护装置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焊接烟雾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合的呼吸防护装置,如呼吸面罩或呼吸器。
在选择和使用呼吸防护装置时,操作人员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 作业环境防护措施3.1 划定焊接区域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应事先明确划定焊接区域,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员和物品。
焊接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警示牌,以提醒周围人员禁止靠近。
3.2 安装防护屏障为了防止工作区域的火花飞溅和辐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产生伤害,应在焊接工作站周围设置适当的防护屏障。
防护屏障可以采用金属板或防火布等材料制作,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热性能。
3.3 通风换气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焊接烟雾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
为了降低室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应在焊接区域内设置有效的通风设备,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4. 灭火和急救措施4.1 设置灭火器和灭火器材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因此在焊接区域周围设置适量的灭火器和相应的灭火器材是必要的。
灭火器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和特点来确定,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
4.2 培训急救知识操作人员应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了解常见伤害事故的急救方法和技巧。
焊接岗位劳动防护有哪些

焊接岗位劳动防护有哪些焊接岗位劳动防护是保障焊工身体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列举了焊接岗位劳动防护的几个方面,以保障焊工的安全和健康。
1. 火焰防护:焊接过程中会有明火,所以必须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防火涂层或火焰护罩等。
焊工应穿戴符合标准的焊工帽、护目镜、防护面罩、耳塞等,以保护眼睛、头部和耳朵。
2. 粉尘防护: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金属粉尘和烟尘,因此焊工应佩戴口罩或面具,以防止吸入粉尘和有害气体。
此外,工作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粉尘。
3. 辐射防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强光和紫外线会对人体眼部和皮肤造成伤害。
焊工应当佩戴防紫外线的护目镜和防辐射的手套,以保护眼睛和皮肤不受辐射伤害。
4. 气体防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有毒气体或刺激性气体,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焊工应佩戴适当的防毒面具或呼吸防护装置,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有害气体的侵害。
5. 爆炸防护: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火花和高温,对易燃和易爆物品构成潜在危险。
焊工应确保工作区域没有易燃物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散落。
6. 个人防护装备:焊工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以保护身体免受火花、热源和溅射金属的伤害。
同时,手部应佩戴耐磨防烫的焊接手套,并确保身体暴露部位被适当地保护。
7. 工作台防护:焊工应在工作台上放置防火毯或耐热垫,以避免火花或高温烫伤工作台面。
8. 基础设施防护:焊工应确保使用焊接设备和工具符合安全规范,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要保障焊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焊接岗位劳动防护至关重要。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焊工能够安全地进行焊接工作。
焊接作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焊接作业安全防护制度第一节:电焊作业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2、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更换焊条要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4、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5、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
6、焊接预热工作时应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7、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
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8、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
9、清除焊渣、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10、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应有隔光板。
11、钍钨极要密闭铅盒内,磨削钍钨极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并将粉尘及时排除。
12、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13、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14、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域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进行。
15、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第二节:气焊作业1、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2、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进行。
3、乙炔发生器必须设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保险链,球式浮筒必须有防爆球,胶皮薄膜浮桶必须装设厚度为____毫米,直径不小于浮筒断面积的____%-____%。
4、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5、乙炔发生器的零件和管路接头,不得采用紫铜制作。
6、高、中压乙炔发生器,应可靠接地。
压力表及安全阀应定期保险。
7、碎电石应掺在小块电石中使用。
夜间添加电石,严禁用明火照明。
8、乙炔发生器应每天换水,严禁在浮桶上放置物料,不准用手在浮桶上加压或摇动。
焊工 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

焊工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
焊工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了保护焊工的身体安全而设计的专用防护装备。
以下是常见的焊工劳动防护用品:
1.焊帽:用于保护焊工头部,防止头部受到火花、飞溅金属和
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防护眼镜:用来保护焊工眼睛不受火花和紫外线辐射的损伤。
3.焊手套:用来保护焊工的手部免受高温和飞溅金属的伤害。
4.防护服:由耐热、耐火材料制成,用于保护焊工身体免受高温、飞溅金属和火花的伤害。
5.焊工护腕:可在手套下方佩戴,用于保护焊工手腕周围的皮
肤免受热辐射和火花的损伤。
6.安全鞋:由防砸、防穿刺材料制成,用于保护焊工脚部免受
砸伤和穿刺伤害。
7.防尘口罩:由防火、防尘材料制成,用于保护焊工呼吸道免
受烟尘、有害气体和细小颗粒物的伤害。
8.耳塞或耳罩:用于保护焊工的听力免受噪音污染的危害。
9.防焊渣罩:用于保护焊工皮肤免受飞溅金属和火花的伤害。
10.防护挡板:用于进行焊接工作时,隔离焊接区域,防止火
花和飞溅金属对周围物体的损伤。
11.防护屏幕:用于隔离焊接工作区域,防止紫外线辐射对周围人员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焊工在使用这些劳动防护用品时应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佩戴和使用,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品能够大大降低焊工在工作中受伤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电焊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

电焊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电焊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电焊工人安全的各种装备和设备。
以下是常见的电焊劳动防护用品:1. 焊接护目镜:焊接护目镜是保护眼睛免受电焊过程产生的强光、辐射和飞溅物的装备。
根据不同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护目镜的防护等级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护目镜还有自动变色护目镜,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节镜片的颜色。
2. 防火服:防火服是一种用于保护焊工免受火焰、高温和飞溅物的防护服装。
防火服一般由耐火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耐磨损和防护性能强等特点。
3. 防火手套:防火手套用于保护焊工的手部免受火焰和高温的伤害。
防火手套一般采用耐火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和耐磨损的特点。
4. 防火鞋:防火鞋是一种用于保护焊工脚部免受火焰和高温的防护鞋。
防火鞋一般采用防火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耐磨损和防滑的特点。
5. 防护面罩:防护面罩用于保护焊工的面部免受火焰、高温和飞溅物的伤害。
防护面罩一般由耐高温、防护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可以遮挡脸部和颈部,提供全面的保护。
6. 防护耳塞:防护耳塞用于保护焊工的听力免受焊接机器的噪音伤害。
防护耳塞一般采用阻尼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影响。
7. 防护面罩:防护面罩用于保护脸部免受弧光辐射和飞溅物的伤害。
它通常配备有透明面罩和滤光片,可以过滤掉有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8. 防护隔离门:防护隔离门用于划分焊接区域,防止火花和飞溅物飞出,并限制火焰的蔓延。
它通常由耐热、耐火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9. 防护屏蔽板:防护屏蔽板用于防止火花和飞溅物从焊接区域飞溅出来,对周围工人和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防护屏蔽板通常由防火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隔离火焰和飞溅物。
10. 防护罩帘:防护罩帘用于防止火花和飞溅物飞溅到周围的区域,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防护罩帘一般由耐火材料制成,灵活易动的特点使得焊工在焊接过程中可以自如地进行操作。
总结起来,电焊劳动防护用品包括焊接护目镜、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鞋、防护面罩、防护耳塞、防护面罩、防护隔离门、防护屏蔽板和防护罩帘等。
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劳动卫生及防护措施

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劳动卫生及防护措施生产劳动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护,就是要把人体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和有毒因素隔离开来,创造安全、卫生和舒适的劳动环境,以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尸是要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即预防触电、火灾、爆炸、金属飞溅和机械伤害等事故;二是要预防职业病的危害,防尘、防毒;防射线和噪声等。
前面已阐述了第一方面的内容;本节讲述对有害因素的防护内容。
1. 通风防护措施电气焊接过程中只要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就能保证电气焊工只会吸人微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
通过人体的解毒作用和排泄作用,就能把毒害减到最少程度,从而避免发生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中毒现象。
通风技术措施是消除焊接粉尘和有毒气体、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力措施。
2.通风措施的种类和适应范围按通风范围,通风措施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由于全面通风费用高,不能立即降低局部区域的烟雾浓度,且排烟效果不理想;因此除大型焊接车间外,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局部通风措施。
3. 机械通风措施机械通风指利用通风机械送风和排风进行换气和排毒。
焊接所采用的机械排气通风措施,以局部机械排气应用最广泛,使用效果好、方便,设备费用较少。
局部机械排气装置有固定、移动和随机式三种。
(1)固定式通风装置①全面通风在专汀的焊接车间或焊接量大、焊机集中的工作地点,应考虑全面机械通风,可集中安装数台轴流式风机向外排风,使车间内经常更换新鲜空气。
全面的机械通风排烟的方法分为三种:上抽排烟、下抽排烟、横向排烟。
②局部通风分为送风和排气两种。
局部送风只是暂时地将焊接区域附近作业地带的有害物质吹走,虽对作业地带的空气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但可能污染整个车间,起不到排除粉尘与有毒气体的目的。
局部排气是目前采用的通风措施中使用效果良好、方便灵活、设备费用较少的有效措施。
固定式排烟罩适用于焊接地点:固定、工件较小的情况。
设置这种通风装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使排气途径合理,即有毒气体、粉尘等不经过操的呼吸地带,排出口的风速以1m/s为宜;风量应该自行调节,排出管的出口高度必须高出作业厂房顶部1~2m。
电焊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电焊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电焊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方法,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焊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弧辐射、火花溅射和烟尘等对身体的伤害。
2.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电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这些环境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需要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可以通过开启通风设备、设置排风扇等方式有效地清除有害气体和烟尘。
3.使用合适的焊接设备: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选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焊接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以减少漏电和触电的风险。
此外,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4.远离易燃物: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远离易燃物,如木柴、纸张、液化气等。
电焊过程中会产生火花,如果不注意防护,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5.注意操作规范: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循焊接的安全操作程序,严格遵守焊接电源参数的规定。
此外,需要确保焊接区域的周围没有其他人员,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6.禁止赤脚操作:电焊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着绝缘鞋,绝对禁止赤脚操作。
因为电焊作业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火花和电弧,如果直接与裸露的皮肤接触,可能造成烧伤。
7.保持焊接区域整洁:焊接区域应保持整洁,防止绊倒和其他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同时,对于焊接区域周围的杂物和易燃物品要做好清理与储存,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8.培训和教育:对于从事电焊作业的员工,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电焊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总之,电焊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使用合适的焊接设备、远离易燃物、注意操作规范、禁止赤脚操作、保持焊接区域整洁以及进行培训和教育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电焊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电焊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引言电焊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船舶、桥梁等领域。
虽然电焊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高温、明火、放射性等特点,电焊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电焊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采取合适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电焊前的准备工作1.1 检查焊接设备和电源 - 确保焊接设备和电源的接地良好,以防止电气漏电。
- 检查焊接设备的外观有无损坏,应有对应的防护措施。
- 检查电源线路和插头是否正常,确保接线牢固。
1.2 选择适当的焊接区域 - 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焊接区域,避免在易燃或易爆物质附近进行焊接操作。
- 避免在高温、多尘、潮湿的环境中进行焊接,以防止火灾或产生有害气体。
二、个人防护措施2.1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戴上防护帽或安全帽,以保护头部免受飞溅金属、火花和辐射的伤害。
- 戴上防护面具、护目镜或安全眼镜,以防止光弧、火花或金属飞溅对眼睛造成损伤。
- 穿戴防火功能好的焊接服或防护服,以保护皮肤免受火花或飞溅金属的灼伤。
- 戴上耐热、耐磨的焊接手套,防止手部烫伤或受到金属飞溅的伤害。
- 穿戴耐酸碱、防滑的工作鞋,以防止溅射物砸伤脚部。
2.2 注意个人卫生 - 保持双手、面部和身体干净,避免汗水、油污等物质与焊接操作接触,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 禁止在焊接过程中吃东西、喝水或吸烟,以防止金属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摄入。
三、焊接装备与环境防护措施3.1 确保焊接设备安全可靠 - 检查焊接设备的接地线,确保接地电阻符合标准,以防止漏电。
- 定期检查焊接设备的绝缘情况,确保设备绝缘性能良好,减少触电风险。
- 确保焊接设备的电缆、电极夹等连接件没有损坏,以防止电火花或电极脱落引起危险。
3.2 设置适当的防护措施 - 在焊接操作区域周围设置防护栏杆或标示牌,以防止非相关人员无意间进入焊接区域。
-采用帘幕或挡板等措施,隔离焊接区域,防止火花、飞溅金属或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加强现场整体及局部通风 2. 现场进行降尘处理,戴口罩 3. 使用带呼吸系统的面罩 4. 改进工艺,焊接材料及提高自动化程度
有害因素
弧光辐射
电弧放电时,一方面产生高热,同时还会产生弧光辐射。
据测定,CO2保护焊的弧光辐射强度是手工电弧焊的2~3 倍,氩弧焊是5~10倍,而等离子弧焊割比氩弧焊更强烈。
(5)人体的健康状况,对触电的危险性有很大关系。凡 患有心脏病、肺病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人,触电会引 起更大的危险。
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
•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 危险越大。工频交流电约为1mA既能引起人体的麻痹,但尚能 自主地摆脱带电体,此种情况下电流值称为安全电流值。
紫外线对人体的作用是能过光化学反应,会造成皮肤和眼睛 的伤害,紫外线对眼睛的短时照射就会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称为电光性眼炎。
1. 使用防护面罩 2. 各工位之间加装防护屏 3. 室内装饰采用吸光物质 4. 焊工必须穿戴好工作服,戴好手套 5. 焊接辅助工戴防目镜
有害因素
射线
焊接工艺过程中的放射性危害,主要是指氩弧焊与 等离子焊的钍放射性污染和电子束焊接时的X射线
非熔化极氩弧焊及等离子焊为了迅速引燃电弧,需由高频 振荡器来激发引弧,此时,振荡器要产生强烈的高频振荡, 击穿钨极与工件之间的气体间隙,引燃电弧;另一部份能 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辐射,即形成高频电磁场。
有害因素
高频危害?
高频电磁场
人体在高频的作用下,能吸收一定的辐射能量,产生 生物学效应,这就是高频对人体的“致热作用”。此 作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接触较强高频的 工人,会引起头晕,头痛,疲乏无力,记忆减退和神 经工能紊乱等及血压波动。
怎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关闭电源开关。 (2)切断导体。若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或根本无电源开关,可包 住刀柄或剪刀把,用绝缘锐利的刀具,切断电线。 (3)设法使触电者离开电源,如果找不到电源开关,又无绝缘锐 利的工具切断电线,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和拐杖等挑开接触者 身上的电线,或将触电者拨打脱开电源。
焊条电弧焊接时,产生触电事故的原因
焊条电弧焊接时,有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 (1)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接触焊接设备的带 电体或靠近高压电网而发生地触电事故。发生直接电 击主要有以下原因: 1)手或身体的某部位接触到焊条、焊钳的带电 部分,而脚和身体的其他分对地或金属结构之间无缘 保护。在金属容器、管道及金属结构上的焊接或在阴 雨天、超市地方的焊接以及焊工身体大量出汗时,容 易发生这类触电事故。 2) 在接线或调节焊接电流时,手或身体某部位 触及接线柱、极板和绝缘破损的电缆线。
相关知识
对于触电危险性较大而又潮湿的环境(如 阴雨天在金属容器里焊接),人体电阻应按650欧考虑, 则安全电压U=30×0.001×650=19.5V,我国规定在潮 湿、窄小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为12V。 凡特别危险环境里以及在金属容器、矿井、隧道里的 手提灯,均系采用12V安全电压。
焊接弧光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线、红外线和紫外线。弧光 辐射作用到人体上,被体内组织吸收,引起组织的热作用、 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造成人体组织急性或慢性的损伤。
有害因素
弧光辐射
适量的紫外线线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焊接电弧产生的强烈 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可引起皮炎,皮肤红斑,出现小水泡、 渗出液和浮肿,有烧灼、发痒的感觉。
相关知识
通常通过人体的电流是不可能事先计算出 来的。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不按“安全电流”而 接“安全电压”来估算。由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 电阻相差很大,而电对人体的作用是以电流大小来衡 量的,所以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电压各不同。对于触电 危险性较大但比较干燥的环境(如在锅炉里焊接,四 周都是金属),人体电阻可按1000-1500欧考虑,流经 人体的允许电流可按30mA考虑,则安全电压 U=30×0.001×(1000~1500)=30~45V,我国规定为 36V安全电压。
电弧焊接时,触电事故的种类有单相触电和双相 触电。
单相触电时指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由带电体 经人体、大地形成回路,从而导致人体遭电击。单相触电事 故多发生在夏季,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降低了人体电阻, 导致触电电流增大。
双相触电是指人体因操作不慎而触及两相电源, 这类事故在电弧焊接中虽不易发生,但应清醒的认识到,发 生双相触电时很危险地。
作业规范
焊工“十不焊割”
5、焊接场所附近有易燃物品,未作清除或未采取安全措施,不能焊割。 6、在容器内工作时,如没有12V低压照明和通风不良及无人在外监护, 不能焊割。 7、盛装过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固体的容器、管道,未经过用碱水 等彻底清洗和处理,未消除火灾爆炸危险的,不能焊割。 8、用可燃材料充作保温层、隔热、隔音设备的部位,未采取切实可靠 的安全措施,不能焊割。 9、有压力的管道或密闭容器,如空气压缩机、高压气瓶、高压管道、 带气锅炉等,不得焊割。 10、在一定距离内,有与焊割明火操作相抵触的工种,如汽油擦洗、 喷漆、灌装汽油等,不能焊割。
1. 工件良好接地
防 2. 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振荡器频率 护 3. 减少高频作用时间 措 4. 屏蔽把线及软线 施 5. 采用分离式所握把
6. 降低作业现场的温,湿度
作业规范
焊工“十不焊割”
焊工从事焊割作业时,应明确自己所焊割 的工件及作业场地所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焊割,哪些情 况下不得焊割,以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以及焊接人 员自身安全健康。以下十种情况不得从事焊割作业:
防止触电事故安全措施
(1)焊接设备和线路带电导体与地或外壳间,或相与相、线与线 间,都必须有符合标准的绝缘,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欧。 (2)在弧焊机上安装自动断电装置,使弧焊机引弧时电源开关自 动闭合,停止焊接时电源开关自动断电,以保证焊工在更换焊条 时避免触电。
(3)加强个人防护,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鞋等。 (4)保证人体接触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时,有良好的保护接地和 保护接零,不发生触电事故。
相关知识
夏季身体多汗、皮肤潮湿,或占有水、皮肤有损伤、 有导电粉尘时人体电阻值(1000欧以上)均会降低。因此极 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若电流大小超过人体的摆脱电流值, 就触电者就不能自主地摆脱电源,在无救援的情况下,也会 立即造成死亡,国内发生过36V电压电死人的事故。所以,在 多汗、潮湿、狭小空间内更要重视用电安全,采取针对性安 全措施,预防焊接触电事故发生。
放射性污染原因
--在施焊过程中,由于高温将钍钨极迅速熔化部分蒸发,产生钍的放射 气溶胶,钍射气等。 --同时,钍及其脱变产物均可放射出 α,β,γ射线
影响放射性的主要因素
--钍钨极中放射性的含量 --焊接工艺方法 --工作时间长短与作业地点通风情况
放射性危害当人体受到辐射剂量不超过容许值时, 射线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焊接劳动卫生与保护
安全组 2019.02.24
有害因素
电焊烟尘 弧光辐射 射线
高频电 磁场
有害因素
电焊烟尘
固体颗粒浮于气体中形成烟和尘;小的为烟,大的为 尘。长期吸入超过规定浓度的粉尘,引起肺组织弥漫 性纤维化变化的病症
烟尘主要危害呼吸系统,长期工作在烟尘较多的地方, 可能会造成一些呼吸系统病变
1、焊工未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未领取操作证者,不能焊割。 2、在重点要害部门和重要场所,未采取措施,未经单位有关领导、 车间领导和安全、保卫部门批准和办理动火证手续者,不能焊割。 3、在禁火区内(防暴车间、危险品仓库附近)未采取严格隔离等安 全措施,不得焊割。 4、未经领导同意,车间、部门擅自拿来娥物件,在不了解其使用情 况和构造情况下,不能焊割。
相关知识
焊接作业触电事故是很危险的,其危险程度与通过 人体的电流大小、持续作用时间、途径、频率及人体 的健康情况等因素有关。 (1)触电的危险程度主要决定于触电时流经人体电流的 大小。根据实验研究,人体在触及工频(50)交流电 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约为1 mA。这时人体有 麻痹的感觉。若能达到20-25 mA则有麻痹和剧痛的感 觉且呼吸困难,随着流过人体电流的增加,致死的时 间就会缩短。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 动或窒息造成的。
对于在水下或其他由于触电会导致严重二 次事故的环境中,流经人体的电流应按不引起强烈痉 挛的5mA考虑,则安全电压U=5×0.001×650=3.25V。 我国对此尚无规定,国际电工标准会议规定为2.5V以 下。安全电压能限制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在较小的 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电弧焊接时,触电的种类
在身体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人体电流的 大小,取决于人体所接触到的电压高低,电压越高,电 流越大,触电的危险性也越严重;电压越低,电流越小, 触电的危险性就越小。电压在36V以下时,电流对人体 不会有严重危险,因此,把安全电压定为36V。
相关知识
电流引起人的心室颤动是触电致死的主要原因。心 脏好比是一个促使血液循环的泵,当外来电流通过心脏时, 原有的正常工作受到破坏,由正常跳动变为每分钟数百次以 上细微的颤动,即所谓心室颤动。发生心室颤动时,由于颤 动极细微,心脏不再起压送血液的作用,即停止血液循环。
THANK YOU
焊接用电安全
焊接设备带电的部分 : 焊接带电的部分包括即工作电源,通常 空载电压为60-90V。
焊接作业触电事故时很危险的,其危险程度与通过 人体的电流大小、持续作用时间、途径、频率及人体的健康 情况等因素有关。
相关知识
(2)电流经过人体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因 此发生触电时,应立即使触电者迅速与带电体脱离。
(3)电流通过身体是否流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 系统。人体触电时,最危险的途径是电流从人体的左 手到右脚。
(4)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和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作 用,但以工频(50Hz)电流危险性最大,直流电的危 险性相对小于交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