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市九年级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练习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件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本章(běn zhānɡ)总结提升
考点(kǎo diǎn)三 水的净化
常用的净水(jìnɡ shuǐ)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 应知道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认识明矾、活性炭、氯气等物质在净 水(jìnɡ shuǐ)时的作用。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煮沸和蒸馏可以 将硬水软化。
(2)___氧__气___ _____2_0__ (3)__氢__元__素_和__氧__元__素_
下面是小明同学(tóng xué)考试卷中的部分试题,请你对他的答案进 行判断,同时给出讲评并标出解题的关键词。
1.某学生进行过滤实验时有如下操作(cāozuò),正确的是( D )
A.漏斗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B.用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C.漏斗末端尖端部分置于烧杯正中间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拌以加速过滤
__关_系__(_其_他__合_理__答__案_也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本章总结(zǒngjié)提升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èr yǎnɡ huà měnɡ),如果要证明二氧化
锰(èr yǎnɡ huà měnɡ)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质化量锰(zhìl(ièàrngy)ǎ和nɡ h化uà学měn性ɡ)的质
b
我的讲评:_制__取__气_体__的__发_生__装_置__由__反_应__物__的_状__态_和__反__应_条__件__决_定__,_而__决__定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九上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知识点-考点总结(word版)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知识点、考点总结1、空气的成分与用途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03% (都指体积分数)2、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 (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4)氧气的三态变化:气体(无色)——液体(淡蓝色)——固体(淡蓝色) 3、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含量 主要用途成分 1.工业原料,用于生产硝酸和氮肥;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用于食物防腐和延长灯泡寿命;3.液氮,做制冷剂,冷冻麻醉,还用于超导试验;氮气78%1.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宇宙航行等;2.做助燃剂,如:化工生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燃烧,宇宙航行; 氧气21%1.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 用);2.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3.用于激光技术;4.氦气可作冷却剂;0.94%稀有气体1. 光合作用原料,气体肥料;固态CO2,俗称干冰,做制冷剂,人工降雨(利用其物理性质); 工业上用于制碱、尿素、汽水等; 不支持燃烧,做灭火剂(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自身不燃烧)。
2. 3. 4. 0.03%二氧 化碳棉花△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 MnO2 2H2O + O2↑2KMnO4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 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5)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时------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九年级化学上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量筒读数C.向试管中加固体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同学们在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之后,想要回收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锰和废液分离,同学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过滤B.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过滤速度会减慢C.为了使过滤充分,过滤时,玻璃棒应该不停搅拌D.不考虑实验过程的损耗,同学们最终烘干获得的二氧化锰质量应该与起初取用的质量相同3.有两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后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用图来表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DABC表示有催化剂的曲线B.D'C'的反应时间=DC的反应时间C.DABC的面积=D'A'B'C'的面积D.DABC的面积<D'A'B'C'的面积4.分解反应一定是()A.只有一种生成物 B.只有两种生成物 C.只有一种反应物D.只有两种反应物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出大量的热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高炉炼铁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①C+O2点燃CO2②2CO2+C高温2CO ③CaCO3高温CaO+CO2↑ ④Fe2O3+3CO高温2Fe+3CO2A.③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参加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8.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B.易溶于水,比空气重C.难溶于水,比空气重 D.易溶于水,比空气轻9.下列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B.自然界的水都属于纯净物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B.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能产生温室效应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且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得越多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致人死亡D.二氧化碳从无色气体压缩成固态干冰发生了物理变化12.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
初中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精心整理《第二章身旁的化学物质 》知识重点一、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往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 ,略大于空气 。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3、溶解性:氧气 不易溶于 水。
(可用排水法采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能够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响 1、木炭(黑色)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焚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①强烈焚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气体文字表达式 :碳 +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点燃CO 2符号表达式 : C+O 2 2、硫(淡黄色)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发出轻微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①强烈焚烧, 发出光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放出热量③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底放水汲取,防备污染空气)点燃文字表达式 :硫 +氧气 二氧化硫点燃符号表达式 : S+O 2 SO 2 3、磷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磷在氧气中焚烧比在空气中焚烧更旺,放出热量,产生大批的白烟点燃文字表达式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点燃符号表达式 : P+O 2 P 2O 54、蜡烛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焚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在氧气中强烈焚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与金属反响1、铁丝(银白色) [铁粉:黑色 ]与氧气反响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不可以焚烧;在氧气中①强烈焚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黑色固体( Fe 3O 4)注意:集气瓶里要早先装少许水或细沙, 防备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 。
点燃文字表达式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点燃符号表达式 : Fe+O 2 Fe 3O 4注意:(1)细铁丝绕成 螺旋状 且在尾端系上火柴梗: 集中热量,提升局部温度 ,有益于铁丝连续焚烧(2)火柴梗的作用: 引燃2、镁带(银白色)在空气中焚烧实验现象 :强烈焚烧,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一、空气中成分研究1.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来分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为0.03%。
注意:如果是质量,应该按照公式计算例如:ω(O2)= ×100%=×100%=×21%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2)实验现象:点燃红磷,未打开止水夹时,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瓶壁发热;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中,体积大约占容积的1/5,白烟逐渐消失。
(3)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体积的1/5。
(4)实验思考:a.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该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并且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b.你能从该组实验中获得哪些结论?答: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大约占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3.空气污染问题(1)污染来源: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矿物燃料的燃烧等(2)污染分类:粉尘(可吸入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3)污染危害:对人体有害,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污染防治:工厂的废气实行先处理后排放;汽车中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使用脱硫燃料或开发清洁能源。
4.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及用途(1)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通常我们使用氮气做保护气,制取化肥,液氮也用于医疗手术。
(2)稀有气体,旧称惰性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
氦气由于密度很小,不容易发生爆炸,可以用来做轻气球;氖气用来做防雾灯,一般发红光;氙气用来提高灯的发光强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习题

2-1空气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2、红磷燃烧的实验:点燃①实验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②实验装置:如右图③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做好标记。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迅速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④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的1/5。
⑤实验结果: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不同,现象描述的是我们五官感受到的,如看、听、闻、触、尝,而实验结果则是最后得出的结论。
特别注意一下,描写红磷燃烧的现象,可以说生成白色固体,但不能说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就是实验结果。
】⑥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三氧气和二氧化碳知识集锦习题课件沪教版

滚动专题(三) 氧气和二氧化碳知识集锦
1B 2A 3 见习题 4C 5C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6B 7A 8C 9B 10 见习题
答案呈现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答案呈现
1.【中考·重庆B】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 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实验现象 木条燃烧更旺
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气泡逸出
9.下列物质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B ) A.澄清石灰水 B.稀盐酸 C.燃着的木条 D.紫色石蕊试液
10.【2020·南京】研究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气体的性质。
7.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某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火焰立即熄灭,则该集气瓶气体可④
8.【中考·沈阳】能证明某无色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C )
选项
实验操作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点拨】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将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所制得的气体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说明所制得的气体为氧气;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 水检验二氧化碳,将所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所制得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3.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 化碳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 在
B
瓶
北京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在密闭容器中混合,这一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从图中所获信息错误的是A.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前,双氧水与二氧化锰还未接触C.50~100s,生成气体是压强增大的原因之一D.100~150s,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2.某同学将少量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c代表氯化钾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C.a代表氯酸钾D.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3.氧气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定是氧气B.鱼虾等在水中能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4.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编号氯酸钾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实验1 5.0﹣﹣171实验2 5.0MnO20.549实验3 5.0Fe2O30.578实验4 5.0CuO0.564A.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C.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5.反思是进步的阶梯,下列实验反思错误的是A.通过空气成分测定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氮气不支持燃烧B.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C.通过对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收集所有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D.通过碳、硫、磷、铁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有关6.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燃烧B.氧气是无色气体,铁生锈C.胆矾研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白色浑浊D.氮气难溶于水,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7.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操作错误的是()A.盛装固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制氧气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8.鉴别氧气、空气、氮气三种无色气体最好选用A.闻气味B.测密度C.点燃的木条D.带火星的木条9.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五年中考真题演练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2011,遵义,16,6分)下列图示中,A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和机体缺氧病人的自救,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X+3O2。
,A,B,C
,D,E,F,G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若要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如采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在选择发生装置时,小桐认为应选C,小晨认为应选D,你认为________的选择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2013,遵义,16,7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收集O2的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验满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遵义,7,2分)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4.(2015,遵义,17,7分)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FeCl3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如图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上图,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表中x =________,y =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 1________(选填“>”、“=”或“<”)V 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5.(2012,遵义,16,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小瑞同学设计了图A 的装置,并用仪器乙收集氢气。
其中,仪器甲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写试剂名称),此法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氢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B ~D 中选择发生装置,要求能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你的正确选择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遵义,12(3),2分]根据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室用图A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产生的气
体通入图B 装置中,无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考点清单
实验突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续表
二氧化碳
排水法
将带火星的
(1)药品。
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便、节能、安全等,二氧化锰便于分离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
②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制得的气体不纯,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③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④不能用碳酸钙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及气体的收集。
(2)发生装置。
中考重难点突破
类型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例】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常见装置如图所示。
,A
,B ,C ,D ,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仪器名称和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 。
(3)反应物为大理石和稀盐酸,生成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
【答案】(1)铁架台;(2)2H2O2MnO22H2O+O2↑;B;(3)CaCO3+2HClCaCl2+H2O +CO2↑;D;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方法指导】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的选择方法。
(1)发生装置的选择。
(2)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性质(是否溶于水;常温下是否与水反应;常温下能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对气体的要求(是否要求干燥;是否要求纯度高等)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