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分)1. 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立②丞相制度废除③军机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创立A. ①②③④B. ④②③①C. ②④①③D. ④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有效地加强了君权;宋代的时候,为进一步加强君主的权力,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立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明初,太祖朱元璋干脆废除了宰相制度,大权独揽;清雍正帝时,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

所以应选D。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2. 清穿剧(以清朝为背景,现代人穿越到清朝发生的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 政府张榜公布科考结果B. 皇帝与宰相商议国家大事C. 军机大臣奉旨跪见皇上D. 地方大员向朝廷密折奏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朝的康熙年间”若曦穿越可能看到的情景是政府张榜公布科考结果,A正确;清朝时期已经没有了丞相,排除B。

军机处是雍正帝时期(在康熙帝之后)出现的,排除C。

密折制度是由官员向皇帝密报的一种形式,普通人是不可能见不到的,不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相关概况【名师点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消极影响: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3年高二上半期期中考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3年高二上半期期中考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政治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实现了家国一体D.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是指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故BC项排除。

选择题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

为了达成此目的,周代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A.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B.加强对诸侯的控制C.确立更严格的礼乐制度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规定有助于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方面的内部纷争,故D项正确;AB属于分封制的内容,排除;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非确立更严格的礼乐制度,排除C。

选择题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

”这说明A. 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B. 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C. 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D. 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说明郡县制在秦统一以前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而出现,故D选项正确;“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可知,秦统一全国以前已经出现了郡县制,无法得出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故A选项错误;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是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而不是秦国时期,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无法得出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分)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立②丞相制度废除③军机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创立A. 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 ④①②③2、清穿剧(以清朝为背景,现代人穿越到清朝发生的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政府张榜公布科考结果 B.皇帝与宰相商议国家大事C.军机大臣奉旨跪见皇上 D.地方大员向朝廷密折奏事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有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有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221年,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表述准确的是A.公元前七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二世纪前半期 B.公元前七世纪前半期至公元前二世纪后半期C.公元前八世纪前半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后半期 D.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前半期5、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A.民国二十年B.民国二十四年C.民国二十六年D.民国二十九年6、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

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7、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

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

"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

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

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 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所有带电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而不是任意的,所以A错误;所有带电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只能是一些特定值,所以B正确;物体带电是指有多余电荷,如物体带正电,则是指物体失去相等的负电荷,从而带正电荷的,故C正确;物体带电量的最小值为元电荷,即为1.6×10﹣19C,故D正确;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元电荷、点电荷2. 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F,如果保持它们所带的电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一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变为()A. FB. F/2C. F/4D. F/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点电荷库仑力的公式可以得到,电量不变,当距离增大一倍后,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所以C正确.故选C。

考点:库仑定律【名师点睛】本题就是对库仑力公式的直接考查,掌握住公式并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就很容易分析了。

3.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 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 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C【解析】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电子发生了转移,只是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 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 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C.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答案】C【解析】金属导体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弹头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故C正确,ABD错误。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高二第二阶段考试历史参
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C D A C A 6—10 D D B B A
11—15 D C D A A 16—20 B C B D A
21—25 D A C D B 26—30 B B D C B
31—35 B D A C B 36—40 D B D A C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41、答案:
(1)8分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 8分
特征:人民主权、抽签选举。
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
(3) 2分
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4) 2分
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

(本大题有30小题,共60分)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下列各题。

1.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为商业网点选址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2. 对l985年和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1. A 2. C【解析】试题分析:1.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选择交通通达度高,消费人群多的区域,A对。

不能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计算城市水域面积、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B、C、D错。

2.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C对。

土地利用图层的变化,不能用来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A、B、D错。

【考点定位】图层叠加技术及应用。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经济发展水平B. 生活条件C. 利用发展方向D. 工业生产4. 以下不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作物是( )A. 水稻B. 甜菜C. 油菜D. 棉花5. 导致下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 气候条件B. 交通条件C. 土地条件D. 历史条件【答案】3. C 4. B 5. A【解析】3. 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利用发展方向。

选C正确。

4. 长江下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宜发展水稻、油菜、棉花种植;甜菜喜温凉,是中温带的作物,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种植。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A.y2=﹣4x B.x2=4yC.y2=﹣4x或x2=4y D.y2=4x或x2=﹣4y2.(5分)命题“a,b都是偶数,则a与b的和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A.a与b的和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B.a与b的和不是偶数,则a,b都不是偶数C.a,b不都是偶数,则a与b的和不是偶数D.a与b的和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3.(5分)椭圆的长轴长为10,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1B.+=1C.+=1或+=1D.+=1或+=14.(5分)已知两定点F1(5,0),F2(﹣5,0),曲线上的点P到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6,则该曲线的方程为()A.B.C.D.5.(5分)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A.3<m<4 B.C.D.6.(5分)若直线l1:ax+(1﹣a)y﹣3=0与直线l2:(a﹣1)x+(2a+3)y﹣2=0互相垂直,则a的值是()A.﹣3 B.1C.0或D.1或﹣37.(5分)已知圆C的方程是x2+y2﹣8x﹣2y+10=0,过点M(3,0)的最短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A.x+y﹣3=0 B.x﹣y﹣3=0 C.2x﹣y﹣6=0 D.2x+y﹣6=08.(5分)设函数f(x)在定义域内可导,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y=f′(x)可能为()A.B.C.D.9.(5分)双曲线(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过F1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M点,若MF2垂直于x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10.(5分)设函数y=f(x)在(a,b)上的导函数为f′(x),f′(x)在(a,b)上的导函数为f″(x),若在(a,b)上,f″(x)<0恒成立,则称函数函数f(x)在(a,b)上为“凸函数”.已知当m≤2时,f(x)=x3﹣+x在(﹣1,2)上是“凸函数”.则f(c)在(﹣1,2)上()A.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B.既有极大值,也有最小值C.有极大值,没有极小值D.没有极大值,也没有极小值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1.(5分)命题:∃x∈R,x2﹣x+1=0的否定是.12.(5分)函数f(x)=x3+4x+5的图象在x=1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13.(5分)已知实数x,y满足(x﹣2)2+y2=3,则的取值范围是.14.(5分)若曲线y=ax2﹣lnx在点(1,a)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则a=.15.(5分)设AB是椭圆的不垂直于对称轴的弦,M为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k AB•k OM=.16.(5分)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1,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17.(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d(P,Q)=|x1﹣x2|+|y1﹣y2|为两点P(x1,y1),Q (x2,y2)之间的“折线距离”.在这个定义下,给出下列命题:①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是一个正方形;②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是一个圆;③到M(﹣1,0),N(1,0)两点的“折线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集合是面积为6的六边形;④到M(﹣1,0),N(1,0)两点的“折线距离”差的绝对值为1的点的集合是两条平行线.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12分)设命题p:不等式|2x﹣1|<x+a的解集是;命题q:不等式4x≥4ax2+1的解集是∅,若“p或q”为真命题,试求实数a的值取值范围.19.(12分)已知直线l过点P(1,1),并与直线l1:x﹣y+3=0和l2:2x+y﹣6=0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被点P平分.求:(1)直线l的方程;(2)以O为圆心且被l截得的弦长为的圆的方程.20.(13分)已知抛物线C:y2=2px,且点P(1,2)在抛物线上.(1)求p的值(2)直线l过焦点且与该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AB|=10,求直线l的方程.21.(14分)已知函数f(x)=x3﹣3a2x+1(1)若a=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已知a>0,若∀x∈,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2.(14分)椭圆的两焦点坐标分别为和,且椭圆过点.(1)求椭圆方程;(2)过点作不与y轴垂直的直线l交该椭圆于M、N两点,A为椭圆的左顶点,试判断∠MAN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A.y2=﹣4x B.x2=4yC.y2=﹣4x或x2=4y D.y2=4x或x2=﹣4y考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依题意,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2py(p>0)或y2=﹣2px(p>0),将点(﹣4,4)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得p即可.解答:解:∵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2py(p>0)或y2=﹣2px(p>0),将点(﹣4,4)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x2=2py(p>0)得:16=8p,∴p=2,∴此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4y;将点(﹣4,4)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同理可得p=2,∴此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4x.综上可知,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x2=4y或y2=﹣4x.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得到所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类型是关键,考查待定系数法,属于中档题.2.(5分)命题“a,b都是偶数,则a与b的和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A.a与b的和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B.a与b的和不是偶数,则a,b都不是偶数C.a,b不都是偶数,则a与b的和不是偶数D.a与b的和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考点: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专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的概念即可找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解答:解: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a与b的和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故选D.点评:考查原命题、逆否命题的概念,以及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3.(5分)椭圆的长轴长为10,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1B.+=1C.+=1或+=1D.+=1或+=1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已知条件求出a,b,再由焦点在x轴和焦点在y轴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能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解答:解:∵椭圆的长轴长为10,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解得a=5,b2=25﹣16=9,∴当椭圆焦点在x轴时,椭圆方程为,当椭圆焦点在y轴时,椭圆方程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合理运用.4.(5分)已知两定点F1(5,0),F2(﹣5,0),曲线上的点P到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6,则该曲线的方程为()A.B.C.D.考点:双曲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判断出动点的轨迹;利用双曲线中三参数的关系求出b,写出双曲线的方程.解答:解:据双曲线的定义知,P的轨迹是以F1(5,0),F2(﹣5,0)为焦点,以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所以c=5,a=3b2=c2﹣a2=16,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要注意定义中“差的绝对值”且“差的绝对值”要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注意双曲线中三参数的关系.5.(5分)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A.3<m<4 B.C.D.考点:椭圆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进而根据焦点在y轴推断出4﹣m>0,m﹣3>0并且m﹣3>4﹣m,求得m的范围.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所以4﹣m>0,m﹣3>0并且m﹣3>4﹣m,解得:.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解题时注意看焦点在x轴还是在y轴.6.(5分)若直线l1:ax+(1﹣a)y﹣3=0与直线l2:(a﹣1)x+(2a+3)y﹣2=0互相垂直,则a的值是()A.﹣3 B.1C.0或D.1或﹣3考点: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列出方程,求出a的值.解答:解:∵l1⊥l2∴a(1﹣a)+(a﹣1)×(2a+3)=0,即(a﹣1)(a+3)=0解得a=1或a=﹣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l1:A1x+B1y+C1=0;l2:A2x+B2y+C2=0垂直⇔A1A2+B1B2=0,如果利用斜率必须分类型解答.7.(5分)已知圆C的方程是x2+y2﹣8x﹣2y+10=0,过点M(3,0)的最短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A.x+y﹣3=0 B.x﹣y﹣3=0 C.2x﹣y﹣6=0 D.2x+y﹣6=0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直线与圆.分析:由题意可得点M(3,0)在圆的内部,故当直线和CM垂直时,弦长最短,求出最短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用点斜式求得过点M(3,0)的最短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解答:解:圆x2+y2﹣8x﹣2y+10=0,即(x﹣4)2+(y﹣1)2 =7,表示以C(4,1)为圆心,半径等于的圆,显然点M(3,0)在圆的内部,故当直线和CM垂直时,弦长最短,故最短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故过点M(3,0)的最短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y﹣0=﹣(x﹣3),即x+y﹣3=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交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属于基础题.8.(5分)设函数f(x)在定义域内可导,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y=f′(x)可能为()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导数的运算.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先从f(x)的图象判断出f(x)的单调性,根据函数的单调性与导函数的符号的关系判断出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出导函数的图象解答:解:由f(x)的图象判断出f(x)在区间(﹣∞,0)上递增;在(0,+∞)上先增再减再增∴在区间(﹣∞,0)上f′(x)>0,在(0,+∞)上先有f′(x)>0再有f′(x)<0再有f′(x)>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正负之间的关系,即当导函数大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增,当导函数小于0时原函数单调递减,属于基础题9.(5分)双曲线(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过F1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M点,若MF2垂直于x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在Rt△MF1F2中,利用∠MF1F2和F1F2求得MF1和MF2,进而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得a,最后根据a和c求得离心率.解答:解:如图在Rt△MF1F2中,∠MF1F2=30°,F1F2=2c∴,∴∴,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属基础题.10.(5分)设函数y=f(x)在(a,b)上的导函数为f′(x),f′(x)在(a,b)上的导函数为f″(x),若在(a,b)上,f″(x)<0恒成立,则称函数函数f(x)在(a,b)上为“凸函数”.已知当m≤2时,f(x)=x3﹣+x在(﹣1,2)上是“凸函数”.则f(c)在(﹣1,2)上()A.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B.既有极大值,也有最小值C.有极大值,没有极小值D.没有极大值,也没有极小值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求出导数,根据函数恒成立,得出m的值,利用导数求出函数单调性,得出结果.解答:解:因f′(x)=x2﹣mx+1,f″(x)=x﹣m<0对于x∈(﹣1,2)恒成立.∴m>(x)max=2,又当m=2时也成立,有m≥2.而m≤2,∴m=2.于是f′(x)=x2﹣2x+1,由f′(x)=0,x=2﹣或x=2+(舍去),f(x)(﹣1,2﹣)上递增,在(2﹣,2)上递减,则f(x)有极大值,没有极小值.只有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和函数知识及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极值,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1.(5分)命题:∃x∈R,x2﹣x+1=0的否定是∀x∈R,x2﹣x+1≠0.考点:特称命题;命题的否定.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解答:解:因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所以∃x∈R,x2﹣x+1=0的否定是:∀x∈R,x2﹣x+1≠0.故答案为:∀x∈R,x2﹣x+1≠0.点评:本题考查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否定关系,考查基本知识的应用.12.(5分)函数f(x)=x3+4x+5的图象在x=1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欲求在点x=1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得到直线方程,最后令即可求得在x轴上的截距.从而问题解决.解答:解:∵f(x)=x3+4x+5,∴f'(x)=3x2+4,当x=1时,y'=7得切线的斜率为7,所以k=7;所以曲线在点(1,10)处的切线方程为:y﹣10=7×(x﹣1),令y=0得x=.故答案为:.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13.(5分)已知实数x,y满足(x﹣2)2+y2=3,则的取值范围是.考点:圆的标准方程.专题:直线与圆.分析:设过原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kx,再根据圆心(2,0)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得k的值,可得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题意可得,=表示圆(x﹣2)2+y2=3上的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设为k,故此圆的切线方程为y=kx,再根据圆心(2,0)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r==,平方得k2=3求得k=±,故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性质,直线的斜率公式,属于基础题.14.(5分)若曲线y=ax2﹣lnx在点(1,a)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则a=.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分析:先求出函数的导数,再由题意知在1处的导数值为0,列出方程求出k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得,∵在点(1,a)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2a﹣1=0,得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应用,难度不大.15.(5分)设AB是椭圆的不垂直于对称轴的弦,M为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k AB•k OM=.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利用“点差法”、中点坐标公式、斜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设A(x1,y1),B(x2,y2),M(x0,y0),则,k1=,k2=,∵+=1,+=1,∴+=0,∴+k1=0,∴+=0,∴k1k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点差法”、中点坐标公式、斜率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属于中档题.16.(5分)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1,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2.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设出抛物线上一点P的坐标,然后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别求出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d1和d2,求出d1+d2,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即可求出距离之和的最小值.解答:解:设抛物线上的一点P的坐标为(a2,2a),则P到直线l2:x=﹣1的距离d2=a2+1;P到直线l1:4x﹣3y+6=0的距离d1=,则d1+d2=+a2+1=,当a=时,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化简求值,是一道中档题.17.(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d(P,Q)=|x1﹣x2|+|y1﹣y2|为两点P(x1,y1),Q (x2,y2)之间的“折线距离”.在这个定义下,给出下列命题:①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是一个正方形;②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是一个圆;③到M(﹣1,0),N(1,0)两点的“折线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集合是面积为6的六边形;④到M(﹣1,0),N(1,0)两点的“折线距离”差的绝对值为1的点的集合是两条平行线.其中正确的命题是①③④.(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先根据折线距离的定义分别表示出所求的集合,然后根据集合中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判定即可.解答:解: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x,y)||x|+|y|=1},是一个正方形故①正确,②错误;到M(﹣1,0),N(1,0)两点的“折线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集合是{(x,y)||x+1|+|y|+|x ﹣1|+|y|=4},故集合是面积为6的六边形,则③正确;到M(﹣1,0),N(1,0)两点的“折线距离”差的绝对值为1的点的集合{(x,y)||x+1|+|y|﹣|x﹣1|﹣|y|=1}={(x,y)||x+1|﹣|x﹣1|=1},集合是两条平行线,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距离”的定义,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12分)设命题p:不等式|2x﹣1|<x+a的解集是;命题q:不等式4x≥4ax2+1的解集是∅,若“p或q”为真命题,试求实数a的值取值范围.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析:若“p或q”为真命题即为p真或q真,只要分别求出p真、q真时a的范围,再求并集即可.解答:解:由|2x﹣1|<x+a得,由题意得.∴命题p:a=2.由4x≥4ax2+1的解集是∅,得4ax2﹣4x+1≤0无解,即对∀x∈R,4ax2﹣4x+1>0恒成立,∴,得a>1.∴命题q:a>1.由“p或q”为真命题,得p、q中至少有一个真命题.∴实数a的值取值范围是(1,+∞).点评:本题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二次不等式、复合命题的真假等知识,属常规题.19.(12分)已知直线l过点P(1,1),并与直线l1:x﹣y+3=0和l2:2x+y﹣6=0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被点P平分.求:(1)直线l的方程;(2)以O为圆心且被l截得的弦长为的圆的方程.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专题:直线与圆.分析:(1)依题意可设A(m,n)、B(2﹣m,2﹣n),分别代入直线l1 和l2的方程,求出m=﹣1,n=2,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2)先求出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d,设圆的半径为R,则由,求得R的值,即可求出圆的方程.解答:解:(1)依题意可设A(m,n)、B(2﹣m,2﹣n),则,即,解得m=﹣1,n=2.即A(﹣1,2),又l过点P(1,1),用两点式求得AB方程为=,即:x+2y ﹣3=0.(2)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d==,设圆的半径为R,则由,求得R2=5,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交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弦长公式的应用,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属于中档题.20.(13分)已知抛物线C:y2=2px,且点P(1,2)在抛物线上.(1)求p的值(2)直线l过焦点且与该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AB|=10,求直线l的方程.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1)把点P代入抛物线方程即可得出;(2)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l:y=k(x﹣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再利用弦长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1)∵点P(1,2)在抛物线y2=2px上,∴4=2p,即p=2.(2)设A(x1,y1),B(x2,y2)若l⊥x轴,则|AB|=4,不适合.设l:y=k(x﹣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k2x2﹣2(k2+2)x+k2=0,△=16k2+16>0,∴.由,得,∴.∴直线l的方程为.点评: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转化为方程联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弦长公式等是解题的关键.21.(14分)已知函数f(x)=x3﹣3a2x+1(1)若a=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已知a>0,若∀x∈,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将a=1代入,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求出导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导函数的符号后,可得函数f(x)的单调区间;(2)若∀x∈,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则∀x∈,恒有,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法求出其最小值,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当a=1时,f(x)=x3﹣3x+1f'(x)=3x2﹣3由f'(x)>0得x<﹣1或x>1,由f'(x)<0得﹣1<x<1故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和(1,+∞),单调递减区间是(﹣1,1)(2)由题∀x∈,恒有x3﹣3a2x+1≥0⇒∀x∈,恒有令,当x∈时,h'(x)>0∴h(x)在上单调递增,∴h(x)min=h(1)=2故3a2≤2又a>0∴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熟练掌握导函数法求函数单调区间和最值的方法和步骤是解答的关键.22.(14分)椭圆的两焦点坐标分别为和,且椭圆过点.(1)求椭圆方程;(2)过点作不与y轴垂直的直线l交该椭圆于M、N两点,A为椭圆的左顶点,试判断∠MAN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1)设出椭圆的方程,根据椭圆中三个参数的关系得到a,b的一个等式,再将椭圆过的点代入得到椭圆的另一个关于a,b的等式,解方程组,得到椭圆的方程.(2)设出直线的方程,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x得到关于y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得到交点坐标的关系,求出的值,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求出∠MAN的大小.解答:解:(1)设椭圆的方程为∵焦点坐标为∴a2=3+b2①∵∴解得a2=4,b2=1;所以椭圆方程为(2)设直线MN的方程为:,联立直线MN和曲线C的方程可得:得:,设M(x1,y1),N(x2,y2),A(﹣2,0),则,则即可得,.点评:求圆锥曲线的方程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将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关于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得到交点坐标的关系找突破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5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 仁者爱人B. 忠恕之道C. 克己复礼D. 中庸之道【答案】C【解析】根据季氏属于鲁国的大夫,却僭用周天子专用的乐舞,孔子批判这一现象反映出孔子极力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即维护周礼,故C项正确。

A、B、D三项属于孔子思想,但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2.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 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C. 法家、墨家D. 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3.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 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两者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的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为B。

“祭天”、“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授”理论,A、D排除。

皇帝重视灾难,符合“天人感应”理论,排除C。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4. 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由此可见,董仲舒A. 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B. 宣扬阴阳家的学说C. 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D. 摆脱了先秦儒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而少刑罚,这体现了对先秦儒学主张德治、认知的思想主张,故排除D,选A。

B、C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5. 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政治需要出发B. 从天人关系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的理解,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质,因此C符合题意。

ABD三项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已经提出,排除。

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6. 下图讽刺的是西方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D【解析】“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和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一致,故D项项正确;ABC项都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

7.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 提出“工商皆本”C. 主张“经世致用”D. 批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批判传统思想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他们提出“工商皆本”,符合商品经济发展趋势,故B正确;A是李贽思想;C属于学术方面;D属于政治方面。

8.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

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A. 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B. 忠君爱民,保国有责C. 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 存天理,灭人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顾炎武的主张:反对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其它主张如反对宋明理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等也需要掌握。

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

故选A。

BCD皆为宋明理学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9.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 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 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 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是在东汉,雕版印刷术是在唐朝,金属活字在当时尚未出现,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才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所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

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

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

10.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作者对中国三大发明的评价:“而不是新思想”“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说明三大发明对中国社会并未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 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1.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汉书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

关键信息: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秦朝时期的隶书,C项是隶书,符合题意;A项是篆书,B项是楷书,D项是草书,ABD项都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演变12.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一宋词一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

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此外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

13. 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 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 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漫画式选择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派“中体西用”,故答案选D,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中体西用【名师点睛】多种史学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14.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 中体西用的倡导者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 实业救国的践行者【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要推翻清政府建立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这是民主共和的实践者的呼声,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不主张推翻清政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变法在义和团运动之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治革命而非实业救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5. 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 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 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 “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白话通神……古文讨厌”说明作者倡导白话文,而反对古文创作。

结合史实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重要变革运动都没有涉及文学改革,排除。

点睛:材料“白话通神……古文讨厌”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从中分析出这次运动与文学改革有关,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与文学改革有关的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