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获突破
粮食中赭曲霉素A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Apr. 2024 CHINA FOOD SAFETY169食品科技粮食中赭曲霉素A 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姜 雪(松原市粮油质量检验监测站,吉林松原 138000)摘 要:赭曲霉素A (Ochratoxin A ,OTA )是青霉菌属与曲霉菌属共同产生的具有7种结构的二级代谢产物,在小麦、玉米、大米及大麦等粮食中广泛存在。
赭曲霉素A 可致畸,具有肾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危害,可引起动物肾脏、肝脏损伤、坏死以及肠黏膜损坏。
本文综述了粮食中赭曲霉素A 的主要检验方法,重点分析与讨论了不同检验方法优缺点,以期为更加准确、高效、便捷的检测粮食中赭曲霉素A 提供依据。
关键词:赭曲霉素A ;理化性质;检验方法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tection Method ofOchratoxin A in GrainJIANG Xue(Songyuan City Grain and Oil Quality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Station, Songyuan 138000, China)Abstract: Ochratoxin A i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with seven structures produced by Penicillium and Aspergillus. It is widely found in wheat, corn, rice and barley. Ochratoxin A can cause teratogenicity, nephrotoxicity, neurotoxicity, immunotoxicity and other hazards, which can cause kidney, liver damage, necrosis and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in animal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detection methods of ochratoxin A in grain were review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more accurat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 in grain.Keywords: ochratoxin A;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esting method1 赫曲霉毒素A 理化性质赫曲霉毒素(Ochratoxin A ,OTA )是青霉菌属与曲霉菌属共同产生的具有7种结构的二级代谢产物,7种曲霉和6种青霉菌均能产生赭曲霉毒素。
青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青霉毒素的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从青霉毒素的种类、检测方法和消除方法三个方面综述近年青霉毒素的研究现状。
前言:霉菌毒素很容易直接通过农作物产品(如谷物、油料作物的籽实、坚果、咖啡等)、水果及果汁、饮料(白酒或啤酒)、调味品以及动物产品进入人得食物链,因此霉菌毒素污染食物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霉菌毒素对农作物的污染给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霉变而损失的粮食就占其总产量的2%左右,至于霉变对人畜引起的健康等危害,更是难以统计。
产毒霉菌主要包括六大类:曲霉菌属、镰孢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葡萄穗霉菌属和内生真菌属,其中大多数产毒霉菌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孢霉菌属。
青霉菌属作为三类主要产毒霉菌之一,本文将对青霉毒素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青霉菌属概述[1]青霉菌属是一个数量多、种类复杂的霉菌家族,世界各地均存在这种霉菌,亚热带和温热带地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
它们一般被看作是腐生生物,在营养物质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温和低水活度(指产品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的比值)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大量的农作物上生存繁殖,有时还有有限的寄生现象。
由于青霉菌属比曲霉菌属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数量更大,因此农作物在储藏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这种霉菌的污染。
青霉菌是真菌门、子囊菌纲、散囊菌科中的青霉菌属的种类,是橘子等水果、蔬菜、食品和衣物皮革上最常见的一类腐生菌。
青霉的菌落呈密毡状或松絮状,大多为灰绿色,菌丝与曲霉相似,但无足细胞,其分生孢子梗具有横隔,顶端不膨大,有扫帚状分枝,称为帚状枝。
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两轮到多轮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级分枝称为小梗,小梗上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青绿色。
着生小梗的细胞称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称为副枝。
由于分生孢子的数量很大,所以,此时青霉的颜色则由白色变成青绿色。
分生孢子散落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作者:金迪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黄曲霉毒素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毒素之一。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种类繁多、毒性极强,对人体的致癌性也极为显著,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
因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能够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本文对食物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食品公共卫生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食品;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TS2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20041 黄曲霉毒素概述食物中毒是指食用被生物、化学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发生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当前食物中毒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污染食物的最具毒性的有害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T),这是一种具有紫外线荧光特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指所有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次生代谢物,有各种各样的次生代谢物,目前已发现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17种重要代谢产物[1]。
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能够在细胞内抑制DNA、RNA以及大分子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糖类和脂类的代谢。
黄曲霉毒素主要利用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进行代谢,从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多系统毒性,主要包括对消化系统、肝脏、血液、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的毒性[2]。
如果摄入量过多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的肝脏、脾脏等产生巨大的损伤;如果長时间少量摄入,会出现慢性中毒的症状,如发育迟缓和体重减轻。
根据研究了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左右[2],这表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会构成巨大威胁。
我国现行食品与饲料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概述

我国现行食品与饲料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概述刘萤;王珮玥;刘雪平;王金花;梁娜娜;韩深【摘要】综述了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SN、NY、LS)以及地方标准(DB)中规定的食品与饲料中真菌毒素的限量及检测方法,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相关检测机构或企业进行真菌毒素检测时选择方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标准,为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4(033)007【总页数】10页(P10-19)【关键词】真菌毒素;限量;检测方法;食品安全;饲料卫生【作者】刘萤;王珮玥;刘雪平;王金花;梁娜娜;韩深【作者单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10002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100026;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10002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10002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真菌霉素是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人或牲畜使用了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可引起中毒及某些慢性疾病[1]。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把真菌毒素列为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根源,世界上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制定了许多关于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法规,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在制定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和法规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影响风险评估的因素包括:毒理学数据、各商品中出现真菌毒素的可能性、可用的分析方法、贸易伙伴国家现有法规以及在此法规下是否能满足粮食需求等[2]。
前两个因素分别为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地评估人类因接触食源性危害物而对健康产生已知和潜在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制定法规的重要科学基础,而分析方法作为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手段,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谷物及制品中真菌毒素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GN18C200026);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1SBYB08)作者简介:牛灿杰,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硕士。
通信作者:叶素丹(1979—),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
E mail:64999606@qq.com收稿日期:2022 11 22 改回日期:2023 04 10犇犗犐:10.13652/犼.狊狆犼狓.1003.5788.2022.81087[文章编号]1003 5788(2023)05 0203 08谷物及制品中真菌毒素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indetectiontechnologiesofmycotoxinsincerealsandcereal basedproducts牛灿杰犖犐犝犆犪狀 犼犻犲 叶素丹犢犈犛狌 犱犪狀 胡玉霞犎犝犢狌 狓犻犪 周晓红犣犎犗犝犡犻犪狅 犺狅狀犵(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犣犺犲犼犻犪狀犵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犈犮狅狀狅犿犻犮犪狀犱犜狉犪犱犲,犎犪狀犵狕犺狅狌,犣犺犲犼犻犪狀犵310012,犆犺犻狀犪)摘要:谷物及其制品在生产、贮藏、运输的各个环节均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且真菌毒素种类多、浓度低、毒性强、性质差异大,防治困难。
文章综述了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QuEChERS技术、免疫亲和层析技术)和检测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光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液质联用技术),并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谷物;谷物制品;真菌毒素;前处理技术;检测技术犃犫狊狋狉犪犮狋:Cerealsandcereal basedproductsareeasilypollutedbymycotoxinsinallaspectsofproduction,storageandtransportation,andmycotoxinsaredifficulttopreventduetotheirvariety,lowconcentration,strongtoxicityandlargedifferenceinnature.Thispapersummarizesthenewdevelopmentofthepretreatmenttechnologies(liquid liquidextraction,solid phaseextraction,QuEChERS,immunoaffinitychromatography)anddetectiontechnologies(immunochromatographytechnology,opticalspectrumtechnology,liquidchromatographyandliquid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y)ofmycotoxinsincerealsandproducts.Thedevelopmenttrendofmycotoxindetectiontechnologieswasalsoprospected.犓犲狔狑狅狉犱狊:cereals;cereal basedproducts;mycotoxins;pretreatmenttechnologies;detectiontechnologies真菌毒素为曲霉菌、镰刀霉菌、青霉菌、麦角菌、链格孢霉菌等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有300多种[1],且大部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可致癌、致畸、致突变[2]。
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限量标准、检测方法

DOI:10.16675/14-1065/f.2019.06.075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王镱睿摘要:真菌毒素是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忽视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经济作物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系统梳理了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种类及其限量标准、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为相关检测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真菌毒素;粮食;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119-03中国图书分类号:TS210文献标志码:A(太原市粮食质量监督检测站山西太原030000)1真菌毒素真菌毒素(Mycotoxin)是指产毒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1]。
真菌毒素能够污染粮食谷物、水果蔬菜等植源性农产品,从而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和其他经济动物产生致癌、致畸等不良后果,对人类健康和禽畜养殖的生产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视为食源性疾病的祸首。
据FAO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食会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约2%的农作物受到严重污染而失去食用和使用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我国是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3]。
为了避免因为不了解真菌毒素的危害,而忽视粮食中的真菌毒素,本文系统梳理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种类,了解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和我国现行有效的定量检测方法,为相关检验检测机构掌握检测方法提供帮助。
2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我国重点关注毒性强、高频污染的真菌毒素,在粮食领域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主要是AFB1)、玉米赤酶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
2.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可以由曲霉菌黄曲霉、寄生曲霉、集峰曲霉和伪溜曲霉4种产生,其基本结构是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可分为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等。
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会导致人和动物出现肝中毒、肠胃肾等脏器出血,甚至使人类和动物罹患肝癌,引起死亡。
粮食储藏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粮食储藏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物资,其储藏和保质期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粮食储藏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粮食的品质、安全性等关键指标进行准确、迅速的评估,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发生变质和污染,保证粮食的安全性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粮食储藏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首先,粮食储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粮食的质量损失和安全隐患。
对于粮食质量损失方面,可以通过快速检测技术来进行粮食含水率、品质指标、霉菌、虫害等指标的监测。
例如,利用电子天平和烘箱等设备,可以迅速检测粮食的水分含量,进而控制粮食腐败、霉变等问题。
同时,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等设备,可以快速评估粮食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含量,从而判断粮食的品质。
其次,粮食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需要高效的快速检测技术。
粮食中常常存在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安全隐患。
利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等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粮食中的农药残留水平,以及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
这些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粮食中的污染问题,保证粮食的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在粮食储藏过程中进行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生物分子与目标分析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粮食中微量物质的检测。
光电传感器则可以利用光电效应来检测粮食中的物质含量和性质。
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灵敏度等特点,可以在储藏过程中进行实时、非破坏性的检测。
最后,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粮食储藏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粮食加工、运输等环节。
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准确监测粮食制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真伪等问题,保证粮食制品的质量。
在粮食运输过程中,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及时检测运输工具和容器中是否存在异物、封闭性等问题,保障粮食的安全。
综上所述,粮食储藏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快速、准确地评估粮食的品质与安全性,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粮食变质和污染,确保粮食的安全和品质。
色谱检测技术对粮食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色谱检测技术对粮食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摘要: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这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原因。
除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之外,食品中真菌代谢产生的各种毒素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也很大。
食品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关于食品霉菌毒素的检测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将全面分析色谱检测技术检测食品霉菌毒素的过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色谱检测技术对粮食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霉菌毒素;食品安全;色谱检测;真菌毒素色谱检测技术由两种技术组成,即气相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技术,它们都有合适的气体载体或液体载体。
在这两种技术中,气相色谱常用的载体是惰性气体。
分析惰性气体时,检测器必须使用仪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取样,然后进行色谱分析。
目前,食品检验部门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挥发性液体或固体,尤其是固体混合物。
在食品安全检验中,一般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若采用色谱检测技术进行气——液层析,则需将填充于柱子中的各流动相按检测器分组。
1.霉菌毒素分析检测技术1.1霉菌毒素分析的预处理技术真菌毒素的预处理包括两个步骤:提取和纯化。
在分析过程中,应依据样品的理化特性及样品的理化特性,对样品的萃取及提纯方式进行研究。
针对各种真菌毒素物理、化学特性存在很大差别的特点,在前处理工艺中,如何选用适宜的萃取溶剂,直接关系到萃取效率。
萃取净化可以减少色素、脂肪和蛋白质的干扰,减少基质对真菌毒素电离的影响,延长色谱柱的寿命。
目前,真菌毒素分析常用的前处理技术介绍了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免疫亲和度的纯化方法,以及多功能纯化方法。
高贝等采用LC-MS法对粮食和食品中5种霉菌毒素进行定量分析。
利用多功能色谱检测技术对粮食进行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为检验单位及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支撑[1]。
由于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和降低成本,在实验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萃取剂使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真 菌毒 素污染 , 每年 粮食及 食 品损 失达 到 1 0 亿 吨。据 国
家粮 食局统计 , 中国每年 有 3 1 0 0万 吨粮食 在生产 、 储存 、 运 输过 程中被真 菌毒素污染 , 约 占粮食 年总产量 的 6 . 2 %, 如果
拥 有科 学 的农产 品真 菌毒 素 防控措 施 , 中国每年 能减 少约
李伟镇 , 等: 罗丹 明 B分子 印迹 固相萃取小柱的研制及应用
4 7
出入 境 乳 品检验 新 规 出台
将检 测 重金 属 元素
化。
( 中 国化 工仪 器 网 )
为进一步加强对进 出 口乳 品检验 检疫 的监督管理 , 保障 进 出 口乳 品的质量 安全 , 督促 企业 落实食 品安全 主体责任 ,
目、 乳 基婴幼 儿配方 食 品保 留蛋 白质项 目和脂肪 项 目外 , 所
科研人员通过 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修饰 , 结合分子 印迹材 料, 开发 了桔 霉素 、 展青霉 素等 真菌毒素 的特异性分 离富集 材料 , 建立 了高效 的样品前处 理技术 手段 , 与 目前 常用 的免
疫 亲和柱 相 比, 前处 理成本 降低 了 8 0 %, 前处理效 率大大 提 高, 开发 的前处理产 品, 解决 了粮食 、 食品 中真菌毒素样 品前
有 其它乳 品均取 消了蛋 白质 、 脂肪 、 酸度相关 的检测项 目, 增
加 了 重 金 属 元 素 的 检 测 。 巴 氏杀 菌乳 、 灭菌 乳 、 调制 乳 、 发酵
乳 增加 了铅 、 汞、 砷、 铬 4种重金 属检测 项 目; 再制 干酪 的检
测 项 目与 干 酪 的检 测 项 目不 再 有所 区别 ; 稀奶油 、 奶油 、 无水
处理复杂 、 成 本高 、 检测速 度慢 、 准确 度不高 、 变异 系数大 等
问题 。
奶 油增加 了铅检测项 目; 乳粉 和调 制乳 粉增加 了砷 、 铬、 铅检
测 项 目; 乳清和乳清蛋 白粉取 消了乳糖 的检测 , 增加 了灰分 、
铅 检测 项 目; 牛初乳 粉增 加 了砷 、 铬检 测项 目; 另外乳 品种 类 增加了乳基婴幼儿配方食 品基 粉原料 。 据福 建检 验检疫 局专家 介绍 , 相较 于之前 的实施 要求 ,
8 5 0亿 元 损 失 。
是 检疫 审批 范 围有新增 。新 要求 增加 了需要 办理检
疫 审 批 手 续 的进 口乳 品 种 类 。 除 已需 办 理 检 疫 审 批 手 续 的
生乳 、 生乳制 品 、 巴氏杀菌乳外 , 以 巴氏杀菌工艺 生产加工 的
调制乳 也即将加入需要办理检疫 审批 手续 的行列 。 二是 检测报 告项 目有调整 。新要求 部分 修改 了非首次 进 口的乳 品报 检时所 提供 的检 测报告 规定 的项 目。除乳粉
我 国粮 食食 品中真 菌毒 素检 测技 术获 突破
据 联合 国粮农 组 织统计 , 全 球每 年有 2 5 % 的农产 品受
不久 前 , 质检总局 发布关 于调 整 《 进 出口乳 品检验检疫 监督
管理办法 》 实施要求的公告 , 相较于之前 的实施要求 , 新要求 对进 口乳 品检验检疫作 出了两处 明显 的调 整。
制 品迅猛 发展 , 业务 增长 量不 断攀升 , 此 次 国 家 对 进 出 口乳
验证 , 所 有指标均 为满意 , 检测结果 符合 “ i f t . f o r - p u r p o s e l ’ 的
多组 分真菌毒素检测方 法的要求 , 证明该方法达到 国际先进
制 品检验 检疫 实施要 求 的调 整 , 要 求更加 明确 , 标准 更为 细
水平 。
一
( 中国分析计量网 )
“ 十二五” 期间, 国家 8 6 3计划设立 了 “ 食品生物有害物
精准 检测与控 制”项 目。经过两 年 的研发 , 该项 目在食品 和 粮食 中真 菌毒素 的精准检 测技术及 控制技 术方面获 得 了突
破性进展 。
和调 制乳 粉保 留蛋 白质 项 目、 乳 清粉 和乳 清 保 留蛋 白质项
氏杀菌工 艺生 产加工 的调制乳 也 即将 加入需 要办理 检疫 审
该方法参 加英 国 F AP AS分析实验 室组织的玉米粉 中多 种 真菌毒素 的检测 能力 验证和 比利时真菌毒 素检测 , 以及 国
家基 准实 验室组 织的燕麦 粉 中多种真菌 毒素 同时检 测能力
批 手续 的行列 , 需提交 《 检疫 许可证 》 o 目前 , 我 国进 出口乳
在高效前处 理技术基础上 , 该项 目还开发 了简单净化一1 6种重要 真
菌毒 素的技术 , 涵盖 了 目前 国内外 已设 定限量和 即将设定 限 量 的真菌毒素 , 适合于批量原粮样 品真菌毒素的快速准确测
定。
审批范 围有新 增 。新要 求增加 了需要 办理 检疫审批 手续 的 进 口乳品种类 , 增加 了乳基婴幼儿配方食 品基粉原料 。除已 需 办理检疫审批 手续的生乳 、 生乳制 品、 巴氏杀 菌乳 外 , 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