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保护实验报告
微机保护装置试验报告

电流速断
75/5A
432A
28.8A
0
电流过负荷
75/5A
67.5
4.5A
8
低电压
6000/100V
4200V
70V
5
三、模拟量测试
电流量测试(A)
二次加入标准值(A)
1
2
3
4
5
装置显示(一次值A)
A相
15
30
45
60
75
B相
15
30
45
60
75
C相
15
30
45
60
75
注:CT变比75/5
150
注:CT变比150/5
四、保护功能测试
保护功能
施加电流相
二次动作值(A)
动作时间(S)
装置显示故障相
速断
A-N
43
0
A、B
C-N
43
B、C
过流
A-N
6.3
3
A、B
C-N
6.3
B、C
试验人员:秦黎明王雪平孙杰
微机保护装置试验报告
用途
报告编号
试验日期
装设地点
2#化水变608
一、铭牌
型号
出厂编号
2005. 1
电流量测试(A)
二次加入标准值(A)
1
2
3
4
5
装置显示(一次值A)
A相
20
40
60
80
100
B相
20
40
60
80
100
C相
20
40
60
微机保护实训报告[最新版]
![微机保护实训报告[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1aa40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9.png)
微机保护实训报告微机保护实训报告篇一:微机保护实验报告实验七一、实验目的微机线路相间方向距离保护实验1、掌握微机相间方向距离保护特性的检验方法。
2、掌握微机相间方向距离保护一、二、三段定值的检验方法。
3、掌握微机保护综合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4、熟悉微机型相间方向距离保护的构成方法。
二、实验项目1、微机相间方向距离保护特性实验2、微机相间方向距离保护一、二、三段定值实验三、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图如下图所示:2、将接线图中的IA、IB、IC、IN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15(I-7)、14(I-6)、13(I-5)、20(I-12)号端子;UA、UB、UC、UN 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1(I-15)、2(I-16)、3(I-17)、6(I-18)号端子;K1、K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60(I-60)、71(I-71)号端子;n1、n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76(220VL)和77(220VN)号端子。
3、微机相间方向距离保护特性的测试第一步:连接好测试线(包括电压线、电流线及开关量信号线的连接,包括电压串联和电流并联),打开测试仪,进入距离保护测试主界面。
(参见M2000使用手册)第二步:设置测试方式及各种参数。
将测试方式设置成自动搜索方式,时间参数设置:包括故障前时间、最长故障时间、间隔时间。
固定值:用户可以设置固定电压或电流及其大小。
间隔是每一个脉冲后的停顿时间,在该时间内没有电压电流输出;若不希望在测试过程中有电压失压的情况,可将间隔时间设为 0 。
开关量输出:用户可以定义在故障发生时的开关量输出。
跳闸开关量:每个开关量输入通道以图形方式显示该通道的设定状态,设定状态包括:不选、断开、闭合三种。
您可以用鼠标点击相应开关的图形的中心即可切换开关状态。
在开关图形的右边有两个单选框分别为:与或,这是所有设定的开关量应满足的动作逻辑关系,与为所有设定的开关状态必须同时满足,或为设定的所有开关中某一个满足条件即可。
远动及微机保护实训报告

远动及微机保护实训报告远动及微机保护实训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远动及微机保护实训的过程和结果。
远动及微机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技术领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远动及微机保护的原理、功能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了我们的实际技能。
二、实训目标1. 理解远动及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远动及微机保护设备的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软件对远动及微机保护系统进行配置和调试。
4. 能够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三、实训内容1. 远动及微机保护原理学习: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了远动及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故障检测和跳闸等功能。
2. 远动设备操作:学习了各种类型的远动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遥控、遥信、遥调和遥测等功能。
3. 微机保护设备操作:学习了微机保护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参数设置、故障录波和事件记录等功能。
4. 软件配置与调试:学习了远动及微机保护软件的使用,包括系统配置、通信设置和故障分析等功能。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在课堂上学习了远动及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故障检测等内容。
2. 实操操作阶段: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际的远动及微机保护设备的操作实验,通过模拟电力系统进行各种功能的测试和调试。
3. 软件配置阶段:使用专门的软件对远动及微机保护系统进行配置和调试,通过模拟故障场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总结与交流阶段: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经验。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远动及微机保护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有了深入的理解。
2. 操作技能提升:通过实操操作,我们掌握了远动及微机保护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进行配置和调试。
3. 故障分析能力:通过模拟故障场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对电力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4. 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合作,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变电站10kV保护装置试验检报告(微机保护)1

10kV 备用705 开关二次设备投运前试验报告绝缘测量
. 装置信息
三. 外观检查外观及接线检查:正确。
四. 开入试验
试验人员:赵丽春、魏顺和、陈石飘、梁向明、杨凯、盘良森
五. 开出传动检查:
六.保护装置零漂检查
七. 交流电流、电压通道测试
1.交流电压通道平衡度及线性度检查(U An=U Bn=U Cn=57.7V ,U Xn =100V)
2.交流电流通道平衡度及线性度检查
(In=1.0A)
试验人员:赵丽春、魏顺和、陈石飘、梁向明、杨凯、盘良森
3.交流电流、电压通道测试结果
1).交流电流通道测试结果: 合格。
2) .交流电压通道测试结果: 合格。
八. 控制字检查
九. 定值传动试验
Izd =4.0A,T=0S)
1.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值:
过流Ⅰ段保护(整定值:Izd =1.3A,T=0.5S)
过流Ⅱ段保护保护(整定值:=,=)
4. 过负荷保护(整定值:I =1.0A,T=9.0S)
试验人员:赵丽春、魏顺和、陈石飘、梁向明、杨凯、盘良森
试验人员:赵丽春、魏顺和、陈石飘、梁向明、杨凯、盘良森
用户名称: 110kV 裕丰站 十 . 核对压板 1.外部硬压板检查
2.内部软压板检查
十一 . 整组试验
给装置加入 额定直流电压。
十二. 遥信试验
十三. 遥测试验
十五.CT 回路检查
1.10kV 开关CT 回路检查
试验人员:赵丽春、魏顺和、陈石飘、梁向明、杨凯、盘良森
六.小电流接地选线试验
试验人员:赵丽春、魏顺和、陈石飘、梁向明、杨凯、盘良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二(微机电流保护)

实验二 输电线路的电流微机保护实验(微机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检查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习电力系统中微机型电流保护整定值的调整方法。
二、 2. 研究电力系统中运行方式变化对保护的影响。
三、 3. 了解电磁式保护与微机型保护的区别。
四、 接线方式及微机保护相关事项试验台一次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实验原理接线图如图2所示。
A相负载B相负载C相负载图2实验原理接线图PT 测量 A.B 相接交流电压表, 以显示发电厂电压;做A.B 两相短路时, 电流表要接到A 相或B 相;微机的显示画面: 画面切换——用于选择微机的显示画面。
微机的显示画面由正常运行画面、故障显示画面、整定值浏览和整定值修改画面组成, 每按压一次“画面切换”按键, 装图1 电流保护实验一次系统图置显示画面就切换到下一种画面的开始页, 画面切换是循环进行的。
信号复位——用于装置保护动作之后对出口继电器和信号指示灯进行复位操作。
主机复位——用于对装置主板CPU进行复位操作。
微机保护装置故障显示项目DJZ-III试验台微机保护装置电流电压保护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 微机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检查实验。
实验要求:在不同的系统运行方式下, 调整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阻值为滑动变阻器刻度除以10), 做AB相, BC相和CA相短路实验, 记录对应的短路电流和保护是否动作。
如果保护不动作, 记录微机显示屏上“Ia”, “Ib”, “Ic”中的最大值;如果保护动作, 记录微机显示屏上“sd”的值。
四、实验过程及步骤(1)DJZ-III试验台的常规继电器和微机保护装置都没有接入电流互感器TA回路, 在实验之前应该接好线才能进行试验, 实验用一次系统图参阅图1, 实验原理接线图如图2所示。
按原理图完成接线, 同时将变压器原方CT的二次侧短接。
(2)将模拟线路电阻滑动头移动到0Ω处。
(3)运行方式选择, 置为“最小”处。
(4)合上三相电源开关, 直流电源开关, 变压器两侧的模拟断路器1KM、2KM, 调节调压器输出, 使台上电压表指示从0V慢慢升到100V为止, 注意此时的电压应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 其值为100V(PT测量A, B相接交流电压表)。
微机保护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微机保护测试方法及步骤;3. 学会使用微机保护测试仪进行实验操作;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电力系统保护的认知。
二、实验原理微机保护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继电保护装置,它将电力系统的各种信息(如电流、电压、频率等)进行采集、处理、判断,然后根据预设的保护逻辑进行动作,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微机保护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功能强等特点。
三、实验仪器1. 微机保护测试仪;2. 电流互感器;3. 电压互感器;4. 信号发生器;5. 继电保护装置;6. 交流电源。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微机保护测试仪的操作界面和功能;2. 连接实验仪器,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信号发生器、继电保护装置等;3.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微机保护测试仪的各项参数;4. 进行实验,观察微机保护的动作情况;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6.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及结果1. 实验一:微机保护动作特性测试(1)实验目的:测试微机保护的灵敏度、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等特性。
(2)实验步骤:a. 设置微机保护测试仪的电流、电压等参数;b. 输入故障信号,观察微机保护的动作情况;c. 记录微机保护的灵敏度、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等数据。
(3)实验结果:微机保护的灵敏度:0.1A;动作时间:10ms;返回时间:5ms。
2. 实验二:微机保护故障录波测试(1)实验目的:测试微机保护的故障录波功能。
(2)实验步骤:a. 设置微机保护测试仪的故障录波参数;b. 输入故障信号,观察微机保护的故障录波情况;c. 记录故障录波数据。
(3)实验结果:微机保护成功录波故障波形,波形清晰。
3. 实验三:微机保护通信功能测试(1)实验目的:测试微机保护的通信功能。
(2)实验步骤:a. 设置微机保护测试仪的通信参数;b. 通过通信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c. 观察通信数据传输情况。
(3)实验结果:微机保护与上位机通信成功,数据传输稳定。
微机保护实训个人工作总结

微机保护实训个人工作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微机保护实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微机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这次实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微机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对微机保护的原理、结构和保护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一些微机保护的实际应用和调试技巧。
首先,我了解到微机保护是利用微处理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电力系统的保护功能。
与传统的模拟保护相比,微机保护具有更高的保护速度和精度,更强的故障处理能力和灵活性。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算法,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明白了微机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逻辑,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微机保护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硬件结构包括微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通信接口等部分。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掌握了硬件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方法。
软件设计方面,我学习了微机保护的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掌握了软件开发和调试的技巧。
在实训中,我参与了一个微机保护软件的开发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入理解了软件设计和实现的过程。
此外,我还通过实训,学习了微机保护的现场调试和维护技能。
在实际应用中,微机保护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现场调试,我可以对微机保护进行参数设置和故障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实训中,我参与了一个微机保护系统的调试工作,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调试工具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同时,我也学习了微机保护的维护技能,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以确保微机保护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这次微机保护实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个微机保护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工作,通过交流和协作,我们共同解决了许多难题。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总之,这次微机保护实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验二 输电线路电流微机保护实验(改)

实验二 输电线路电流微机保护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力系统中微机型电流、电压保护时间、电流、电压整定值的调整方法。
2.了解电磁式保护与微机型保护的区别。
二、基本原理1.试验台一次系统原理图试验台一次系统原理图如图3-1所示。
2.电流电压保护基本原理1)三段式电流保护当网络发生短路时,电源与故障点之间的电流会增大。
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构成电流保护。
电流保护分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简称I 段)、带时限速断保护(简称II 段)和过电流保护(简称III 段)。
下面分别讨论它们的作用原理和整定计算方法。
(1)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I 段)单侧电源线路上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作用原理可用图3-2来说明。
短路电流的大小I k 和短路点至电源间的总电阻R ∑及短路类型有关。
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短路电流I k 与R ∑的关系可分别表示如下:lR R E R E I s ss k 0)3(+==∑ lR R E I s s k 0)2(*23+=图3-1 电流、电压保护实验一次系统图式中, E s ——电源的等值计算相电势;R s —— 归算到保护安装处网络电压的系统等值电阻;R 0—— 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阻;l ——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由上两式可以看到,短路点距电源愈远(l 愈长)短路电流L k 愈小;系统运行方式小(R s 愈大的运行方式)I k 亦小。
I k 与l 的关系曲线如图3-2曲线1和2所示。
曲线1为最大运行方式(R s 最小的运行方式)下的I K = f (l )曲线,曲线2为最小运行方式(Rs 最大的运行方式)下的I K = f (l )曲线。
线路AB 和BC 上均装有仅反应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速断保护,则当线路AB 上发生故障时,希望保护KA 2能瞬时动作,而当线路BC 上故障时,希望保护KA 1能瞬时动作,它们的保护范围最好能达到本路线全长的100%。
但是这种愿望是否能实现,需要作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微机变压器差动速断//后备保护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机变压器差动速断//后备保护的检验方法。
2、掌握微机保护综合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微机变压器差动速断//后备保护的构成方法。
二、实验项目
1、微机变压器差动速断保护的测试。
2、微机变压器后备保护的测试。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2、将接线图中的IA、IB、IC、IN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5(I-1)、6(I-2)、7(I-3)、12(I-8)号端子;UA、UB、UC、UN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1(I-13)、2(I-14)、3(I-15)、4(I-16)号端子;K1、K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33(I-33)、34(I-34)号端子;n1、n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72(220VL)和73(220VN)号端子。
3、微机变压器差动速断保护的测试,方法如下:
⑴,连接好测试线(包括电压线、电流线及开关量信号线的连接,包括电压串联和电流并联),打开测试仪,选择测试主界面,可选择用“装置定检”中的差动测试、“任意测试”中的“连续输出”方式、“常用测试”中的“静态测试”等方式来完成。
(具体参见M2000使用手册)。
这里以选择“任意测试”方式来完成,其主界面如下:
⑵、触发方式测试方法:
第一步:连接好需要测试项目的电流线、电压线及开关量信号线(不需要的可以不接)(下同);
第二步:进入任意测试,选择触发测试方式。
第三步:参数设置。
设置故障前电流电压值;故障前时间、最长故障时间、故障后时间,设置动作开关量通道及动作方式;
说明:在下测试过程包括三个状态,第一个状态为故障前状态,出参数设置状态下故障前状态的设定值这个可以自己根据实际设定。
同时需确定故障前状态时间(时间必须大于保护启动时间)、故障态最长故障时间(这个时间必须大于保护整定时间,因为如果保护不动作则以这个时间结束、如果保护动作则动作后这个状态剩余时间不再继续而是自动停止)、故障后时间(用于微机保护打印测试结果),在故障状态输出主界面上设置的值,故障后状态为输出正常态电流值。
第四步:设置故障态参数。
选择故障类型,设置故障时的各相参数及Vz的输出参数,选择是否需要输出开关量。
第五步:开始测试。
点击测试按钮或者点键盘的F5键。
测试自动完成。
第六步:保存测试结果。
⑶、手动测试方法
第一步:接好线,打开测试仪。
选择手动测试,设置参数电流(幅值)、电压(幅值)、频率、相位的变化步长,是否选择联动及设置需要联动相;
说明:选择联动时其变化步长为你在测试时鼠标点击调节相的步长,其他联动相步长与它相同;
第二步:设置各相输出的初始值,是否为直流等,Vz.的输出方式;
第三步:开始测试。
点击测试按钮或者点键盘的F5键。
测试自动完成;
第四步:保存测试结果。
⑷、自动测试方法
第一步:接好线,打开测试仪。
选择自动测试,选择变化相,设置变量参数,包括设置变化量、变化步长、变化步长时间,初始时间,上限值,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及变化方式;
第二步:设置各相输出的初始值,是否为直流等,Vz.的输出方式;
第三步:开始测试。
点击测试按钮或者点键盘的F5键。
测试自动完成;
第四步:保存测试结果。
4、微机变压器后备保护的测试,
其方法是:选择“任意测试”主界面,步骤同上,只是在设置电压参数时分两种情况,一是设成对称故障(即检查低压闭锁),二是设成不对称故障(即检查复合电压闭锁)。
5、记录实验数据及差动速断//后备保护的动作情况。
6、实验结束后应将屏内的所有接线恢复完好,并清理现场,且试验结果均应符合要求。
7、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及差动速断//后备保护的动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
(1)手动方式测试方法结果:在电流为I=10.1A时动作。
(2)触发方式测试方法结果:在I=10.0A时动作,动作时间为t=0.07035s
实验十二微机变压器比率差动//谐波制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机变压器比率差动//谐波制动特性的检验方法。
2、掌握微机保护综合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微机变压器按比率差动//谐波制动构成差动保护的方法。
二、实验项目
1、微机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的测试。
2、微机变压器谐波制动特性的测试。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2、将接线图中的IA、IB、IC、IN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5(I-1)、6(I-2)、7(I-3)、12(I-8)号端子;UA、UB、UC、UN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1(I-13)、2(I-14)、3(I-15)、4(I-16)号端子;K1、K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33(I-33)、34(I-34)号端子;n1、n2分别接到保护屏端子排对应的72(220VL)和73(220VN)号端子。
3、微机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的测试,方法如下:
第一步:连接好测试线(包括电压线、电流线及开关量信号线的连接,包括电压串联和电流并联),打开测试仪,进入差动保护测试主界面。
(参见M2000使用手册)
第二步:设置制动电流Iz,包括频率,是否为直流助磁,如果是则选择直流,设置相位,选择按步长变化还是按设定点,按步长变化时制动电流按设置的起始值,终止值及步长从起始值按设置步长向终止值自动变化;选择按设定点变化时制动电流按设定点依次变化,其点须依次增加到保护;
第三步:设置动作电流Id,包括频率、相位,设置起始值起始方式(包括固定值、Iz、从前一个动作Id);设置起始值,步长,终值。
第四步:根据Iz和Id输出值的大小,设置电流输出方式;设置最长故障时间,间隔时间,接点恢复时间,开关量输出通道及动作方式;
说明:最长时间指:每一步电流值最长持续时间,如果动作就不再持续;间隔时间指动作电流每一步后不动作Iz和Id不输出时间;接点恢复时间指接点动作后接点恢复时间。
第五步:开始测试。
点击测试按钮或者点键盘的F5键。
测试自动完成;
第六步:保存测试结果。
4、微机变压器谐波制动特性的测试,方法如下:
说明:(这个测试包括两个方法为谐波自动变化和谐波叠加,谐波自动变化为在所选相上谐波次数一定,而值发生变化;谐波叠加为在所选相上各叠加几次谐波,为固定值)
第一步:连接好测试线(包括电压线、电流线及开关量信号线的连接),打开测试仪,进入谐波测试主界面。
(参见M2000使用手册)
第二步:设置故障信号,包括设置基波大小(电流、电压大小),最长故障时间,开关量输入通道及动作方式,
第三步:设置谐波参数,包括设置故障前时间、故障后时间,需要选择是谐波自动变化还是谐波叠加,下面分别介绍两种测试方式的参数设置方法:
谐波自动变化包括选择变化通道即需要加入谐波的通道,这些通道加入谐波次数,谐波相位(相对于基波的相位),变化范围(百分数),变化步长,失压时间(及每变化一步的间隔时间);
谐波叠加同样需要确定变化通道,及这些通道加入谐波的各次的值(百分数)及相位。
第四步:设置故障信号,包括各相电流电压的基波分量,谐波由前面设置的相对于基波的百分数决定。
还设置开关量及其动作方式。
第五步:开始测试。
点击测试按钮或者点键盘的F5键。
测试自动完成;
第六步:保存测试结果。
5、记录实验数据及比率差动//谐波制动的动作情况。
6、实验结束后应将屏内的所有接线恢复完好,并清理现场,且试验结果均应符合要求。
7、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及比率差动//谐波制动的动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
1、比率差动测试结果:
2、谐波制动特性测试结果:
五、实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