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 第四章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经济{1.国际分工//2.世界市场}(1).国际分工1.自然条件: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2.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基础}(2).世界市场形成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与通信业4.世界货币的出现}(二)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生产力遭极大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一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度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显著变化。

1.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2.美英法等国家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3.国际经济秩序遭严重破坏(三)二战后的世纪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与分配制度的变化3.社会阶层与阶层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纪经济发展新阶段(一)经济全球化:(def)通过国贸,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人员流动,各地经济成为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科技革命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现实可能。

2.全球的市场化改革为其创造了体制条件3.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是其载体与主要推动力量(三)经济全球化的变现1.贸易全球化:商品与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2.金融全球化: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政策等方面交往协调竞争是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交易日趋自由的过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在全球建立分支机构,突破国家的限制,建立以价值增值为基础的跨过生产与投资的过程。

4.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战前垂直战后水平。

(四)经化对世经的影响1.通过贸易与投资获取现实利益2.其占据的国际经济主导地位为其对外扩张带来广阔空间3.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 4.有助于引进人才对发达消极:1.加大了金融风险 2.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职位的流失。

家庭教育圣经-人生卷下-第四章

家庭教育圣经-人生卷下-第四章

第四章咎由自取渎职减禄安邑宋半塘,尝官鄞县。

言鄞有一生,颇工文,而偃蹇不第。

病中梦至大官暑,察其形状,知为冥司。

遇一吏,乃其故人,因叩以此病得死否。

曰:“君寿未尽而禄尽,恐不久来此。

”生言:“平生以馆谷糊口,无过分之暴殄,禄何以先尽?”吏太息曰:“正为受人馆谷而疏于训课,冥司谓无功窃食,即属虚糜。

销除其应得之禄,补所探支,故寿未尽而禄尽也。

盖‘在三’之义,名分本尊。

利人脩脯,误人子弟,谴责亦最重。

有官禄者减官禄,无官禄者则减食禄,一锱一铢,计较不爽。

世徒见才士通儒,或贫或夭,动言天道之难明。

乌知自误生平,罪多坐此哉!”生怅然而寤,病果不起。

临殁,举以戒所亲,故人得知其事云。

【译文】安邑人宋半塘,曾在鄞县作官。

宋说,鄞县有位书生很有文才,但他在仕途上却屡遭困顿,没有考上功名。

后来这位书生得了一场大病,病中迷离恍惚,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处官衙门。

根据那里的情形,他觉察到这地方似乎便是冥司。

这时候,对面走来一位官服打扮的人,书生一看,却是一位老相识,便急忙向他打听,自己得了这场病,是不是很快就会死?这位冥官说:“你的寿数未尽,但是禄数尽了,恐怕不久就要到这儿来了。

”书生说:“我这辈子,全靠设馆教书糊口,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怎么禄数倒先尽了?”冥官叹息说:“正因为你是吃教书这碗饭的,而对孩子们的学业、品德放任不问。

冥司认为,无功受禄就等于偷盗或浪费粮食,必须扣除应得的俸禄来补偿。

所以你寿命未尽而禄数先尽。

为人师长者,位居‘在三(君、亲、师)’之中,享有崇高的荣誉。

你收取人家的学费,却误人子弟,理应受到最严厉的谴责。

有官禄的,就要削减官禄。

没有官禄的,就得消减食禄。

一丝一毫都计较的很分明。

世人往往看到一些饱学之士或通儒大家,有的生活穷困,有的年少夭折,便抱怨天道不公平。

可哪里知道,这些人都是自误生平,才落得这地步。

”书生听罢,怅然而醒。

从此,他的病日重一日,果然没有治愈的希望。

临死之前,他把梦见的事讲给他的亲朋好友们听,并告诫他们要忠于职守,努力从善。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二)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1、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 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 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国际经济一体化 组织。
2、特点 ①自由贸易区是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 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 自由地输出和输入,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 ②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3易伙伴国,还是来自非成员国。解决 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实行原产地原则。
如下图所示:
贸 易 创 造 效 应
贸易创造效应 成立关税同盟前 A国钢铁成本 250美元 A国与B、C无贸易 成立关税同盟后(AB 联盟) A国钢铁成本 250美元 A国从B国进口
B国钢铁成本150美元 在A国的价格是450美元 (150+150×200%) C国钢铁成本100美元
在A国的价格是300美元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四)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1、概念: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 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2、特点 ①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 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②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 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 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 3、存在的问题:由于各成员国经济有差别,统一的干预政 策难以奏效,所以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的干预能力也是有限的。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优 惠 贸 易 安 排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形 式
自 由 贸 易 区 关 共 经 税 同 济 同 市 同 盟 场 盟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 苏轼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 苏轼

第四章苏轼一、人生观及创作道路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祖父苏序,父亲苏洵,其弟苏辙。

一生被贬至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2.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3.苏门六君子:上述四人外,还有陈师道、李廌4.人生态度: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一方面,儒家的执着专注,佛家的空幻虚无,道家的率性自然,非常奇妙地统一在苏轼一生的生命实践中,但传统儒学主导着苏轼人生的基本方向,在苏轼深层的思想意识的逻辑结构中,儒、道、佛互为一体,相互映照感发,形成了多元自足的实践体系;另一方面,他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脱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

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二、苏轼的文1.苏轼的文学思想:文、道并重,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

2.苏轼的文道观: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泛指事物的规律而不仅仅是儒家之道,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该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文风。

因此,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这使苏轼的古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3.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辞达”: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少有芜词累句。

(2)“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4.苏轼的古文(1)议论文: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第四章法西斯主义

第四章法西斯主义
4.按照血统来确定公民身份和政治权利
第四章
第三节
一、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三)“民族共同体”与“民族社会主义”理 论
1.为了更有效地反对其他种族,纳粹主义千方百计增 强日耳曼人的“民族共同体”,一方面组织一系 列象征民族共同体的集体活动,一方面拼命反对 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纳粹主义认为,在民族共同体不仅为个体提供生活 安全,也保证个人生活和就业,所有成员具有同 等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共同体一方面反对资本主 义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也反对国际主义,强 调坚持民众的、民族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他们所 宣扬的民族社会主义。
第四章
第三节
德国的纳粹主义
一、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二、种族国家 三、生存国家与扩张主义
第四章
第三节
一、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一)种族主义
1.雅利安人是世界文明的创立者,是最优秀 的。希特勒认为:人类种族分为三类, 一是文化的创立者,一是承担者或传播 者,一是破坏者。雅利安人是第一类, 犹太人是第三类。
第四章
第三节
二、种族国家
(一)纳粹主义的国家观
1.希特勒批评了过去的三种国家理论:
第一种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同意建立并遵守统治权 威的人的自愿联合体;这种国家理论错把国家当 作目的;
第二种国家理论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以某些条件为前 提的;其错误在于将国家的职能限定在福利上;
第三种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人种、语言相同的民族 实现其武力政治的天性、完成民族统一的工具; 其错误在于语言并不是促成民族的认同或同化, 血统才是最根本的。
2.张伯伦:《19世纪的基础》、《种族与人格》
师承戈宾诺。特别发展了反犹太主义。他认为世界 上只有日耳曼人和犹太人血统最纯正,但二者 一优一劣、一善一恶;德国日耳曼人是西方文 明的希望,他们将通过征服世界证明自己的优 越性。

《俄罗斯改革教训:自由主义乌托邦的破产与创造“经济奇迹”之路》读书笔记模板

《俄罗斯改革教训:自由主义乌托邦的破产与创造“经济奇迹”之路》读书笔记模板

第一节改革者的宏观经济教义与实际经济进程不符 第二节改革理论基础的无根据性 第三节拜金主义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空想的实质 第四节改革意识形态的真实体现是私人占有制经济 第五节国家经济文化排斥改革
第一章新机遇和旧错 误
第二章无知的代价
第三章再生产机制的 破坏和经济解体
第四章理论和实践的 比较
第一节 1998年金融崩溃后的经济恢复 第二节重返市场原教旨主义政策
第二章世界经 2
济危机发生的 原因
3 第三章全球危
机的未来发展 前景
4 第四章世界与
俄罗斯经济中 的新技术方式 的发展
5 第五章世界经
济危机背景下 的技术发展机 遇
第六章俄罗斯 的反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策
第七章俄罗斯 经济反危机发 展战略的主要 方向
第一节现代对于经济发展的科学认识 第二节现代经济中的技术进展 第三节现代经济中的国际竞争机制 第四节俄罗斯技术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衍生品崩塌 第二节美元金融金字塔的自毁
第一节探底 第二节经济危机未来发展预测 第三节俄罗斯需要现有的世界秩序吗?
第一节新技术方式的形成 第二节新技术方式核心的发展 第三节新技术方式关键技术的推广 第四节作为新技术方式管理模式的知识经济
第一节世界经济结构变革背景下实现超前发展的机会 第二节新技术发展方式的形成
第一节未有效利用的石油美元 第二节反常的货币政策 第三节陈旧的财政政策
第一节科学技术能力再生产的中断 第二节工业解体 第三节人才再生产机制遭到破坏 第四节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终止 第五节经济发展机制冻结
第一节总结过渡经济经验的科学基础 第二节市场改革不同方案的结果阐释
1
第一章当代经 济增长规律
作者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共34张PPT)
和东南亚。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第四章 4.2世 界的语 言和宗 教(共34 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第四章 4.2世 界的语 言和宗 教(共34 张PPT)
佛教僧侣与法会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第四章 4.2世 界的语 言和宗 教(共34 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第四章 4.2世 界的语 言和宗 教(共34 张PPT)
2.What language have you heard?
Such as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French Russian~~~~~
3.What languages can you speak?
Such as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French Russian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小小的补充:巴西普遍使用葡萄牙语
巴西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第四章 4.2世 界的语 言和宗 教(共34 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第四章 4.2世 界的语 言和宗 教(共34 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有可供交换 的产品和进行国际交换的社会实体— 的产品和进行国际交换的社会实体 —国家。 国家。 国家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有 了一定发展,特别是三次社会 了一定发展,特别是三次社会 大分工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大分工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商品交换, 的发展和商品交换,为国际贸 易创造了条件。 易创造了条件。
(3)危机过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 危机过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 世纪80年代中期到 世纪末国际贸易增长恢复迅速 国际贸易增长恢复迅速, 世纪末国际贸易增长恢复迅速, 1985~1995年均增长6%;90年代中后期甚 年均增长6% 1985~1995年均增长6%;90年代中后期甚 8%( 至出现年均增长8% 1995) 9.5% 至出现年均增长8%(1995)和9.5% 1997) 高峰时期。 (1997)的高峰时期。 (4)21世纪,国际贸易进入了进入战后 21世纪, 世纪 第四个发展阶段。 IT产业泡沫破裂和美 产业泡沫破裂 第四个发展阶段。受IT产业泡沫破裂和美 国9.11事件的影响,2001和2002两年世界 9.11事件的影响,2001和2002两年世界 事件的影响 贸易出现负增长的局面。2003年开始 负增长的局面 年开始走出 贸易出现负增长的局面。2003年开始走出 困境,比上年增长4.5% 2004年继续增长 4.5%, 年继续增长。 困境,比上年增长4.5%,2004年继续增长。 先抑后扬”的态势。 成“先抑后扬”的态势。
三次社会大分工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特征:畜牧 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 第二次社会法分工的特征:手工 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特征:专门 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作为独立的 职业而出现。


从根本上说, 从根本上说,商品 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 和社会生产力 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 社会分工的扩大 的扩大, 展、社会分工的扩大, 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 基础。 的基础。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 是指同一产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 业内部商品的国际流通 商品的国际流通。 业内部商品的国际流通。 一国同时出口和 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 一类产品;企业内贸易是 一类产品;企业内贸易是 指在同一公司控制下 同一公司控制下的 指在同一公司控制下的国 际商品流通。 际商品流通。
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原材 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原材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中间产品、零部件和生产设备等的流动, 等的流动 料、中间产品、零部件和生产设备等的流动, 客观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 产业间贸易向 客观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 贸易、进而向企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 企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 内贸易、进而向企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20 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比率 70年代中期 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比率 50%左右 左右, 90年代初 年代初, 为50%左右,到90年代初,其产业内贸易已接 60%; 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也超过40%。 这一比率也超过40% 近60%;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也超过40%。 美国至少有80%的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有关 至少有80%的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有关, 美国至少有80%的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有关, 其中1/3 公司内贸易。 1/3为 其中1/3为公司内贸易。世界产业间贸易的主 导作用已让位于产业内贸易,成为贸易利益 让位于产业内贸易 导作用已让位于产业内贸易,成为贸易利益 主要来源。 的主要来源。
教学目的:本篇要使学生认清国际贸易、 教学目的:本篇要使学生认清国际贸易、国际 金融、国际投资是把各国的生产、交换、 金融、国际投资是把各国的生产、交换、分配 和消费连接成世界经济这个有机整体的最重要 的渠道和纽带,是最基本的机制, 的渠道和纽带,是最基本的机制,特别要帮助 学生把握它们的最新发展情况, 学生把握它们的最新发展情况,为学习涉外经 济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关学科和以后参加工作奠 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本篇的三章都要讲,又来不及全讲, 教学重点:本篇的三章都要讲,又来不及全讲, 章的最新发展部分。 重点要讲这三 章的最新发展部分。 教学难点:本篇内容多,篇幅大,时间短, 教学难点:本篇内容多,篇幅大,时间短,形 成了尖锐的矛盾。 成了尖锐的矛盾。必须用三周时间讲述本篇这 三章的内容。 三章的内容。
15.9
11.5
53.5
-
143.3
307.3
17.6
17.6
41.69
50.6
-
39
2000
43.9
20.1
19.2
72.1
107
200.3
293.9
18.1
18.1
42.9
56.2
46.6
41
2002
50.2
30.8
-
96.6
-
210.7
325.4
18.8
18.8
39.5
55.5
46.1
41
3)产业内贸易及其企业内贸易成为国贸易的主流
这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
1. 国际贸易迅速扩张,其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 国际贸易迅速扩张, 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 长速度。 长速度。 2. 国际贸易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1880年,英、法、 国际贸易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 垄断 年 俄五国对外贸易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54.9%. 德、美、俄五国对外贸易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 3. 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中心,1880年起贸易 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中心,1880年起贸易 成为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中心 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8%。 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 。 4. 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传统贸易的奢侈品所占份额下 而纺织品、钢铁及其为代表的工业品 工业品和工业所需 降,而纺织品、钢铁及其为代表的工业品和工业所需 要的各种原料 农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主流。 原料和 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主流 要的各种原料和农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主流。 5. 宗主国与殖民地、发达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 宗主国与殖民地、发达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 际分工开始形成。 际分工开始形成。
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特征
1.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变化的新特点
1)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 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 国家相继独立 2)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大批新兴产业部门、东亚新兴 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大批新兴产业部门、东亚新兴 大批新兴产业部门 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 迅速崛起; 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 3)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迅猛发展 4)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及其延伸——世界贸易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及其延伸 (GATT)及其延伸 世界贸易组织 (WTO)成立等 都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立等, (WTO)成立等,都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 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了许 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新的特征。 多新的特征。
1)国际贸易呈阶段性增长
从1950年~2003年的50 多年世界贸易扩大了近119 倍。显示出不稳定的波浪 式阶段性特征。战后国际 贸易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 阶段:

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四个阶段
(1)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各国均进行 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初 恢复性建设,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 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 恢复性建设,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 1948~1973年世界贸易量(出口量)年均增长7.8% 1948~1973年世界贸易量(出口量)年均增长7.8% 战前1900~1913年年均增长4.1% 快于战前1900~1913年年均增长4.1%;快于同期世 快于战前1900~1913年年均增长4.1%;快于同期世 界生产年均增长6.1%),为国际贸易的 6.1%),为国际贸易的“ 界生产年均增长6.1%),为国际贸易的“黄金时 代”。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80年代中期, 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年代中期 世界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 并伴随着能源危机 两次经济危机, 能源危机和 世界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并伴随着能源危机和 严重的通货膨胀 出现了“滞胀”局面, 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了“滞胀”局面,国际贸 易也陷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 易也陷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
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前资本主义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 (前资本主义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只有国际贸易的雏形。 原始社会只有国际贸易的雏形。
由于商品经济仍处于 从属地位, 从属地位,国际贸易尚无 实质性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
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国际贸易才真正拥有了自己蓬 勃发展的经济基础,真正具有 了世界贸易的性质,并成为资 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环节和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 四 章 国际贸易的发展 及其体制演变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或地 之间商品、 区)之间商品、劳务和技术的 交换活动。它是世界经济的重 交换活动。 要纽带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 要纽带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 形式, 形式,在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 和发展中,无论是过去、现在、 和发展中,无论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国际贸易都具有重 还是将来,国际贸易都具有重 要的推动作用。 要的推动作用。
2)世界经济对贸易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国或地区国内生 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国或地区国内生 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出口依存度是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 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出口依存度是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 值中的比重;进口依存度则是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 值中的比重;进口依存度则是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 比重。 比重。 贸易依存度可以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或世界经济对国 贸易依存度可以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或世界经济对国 可以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或世界经济 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它意味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所处 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它意味着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所处 地位。 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贸易依存度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反 依存度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 映了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目前, 映了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目前,世 界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由 的比重已由1970年的 年的28%上 界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球 的比重已由 年的 上 升到2002年的 年的40%。 升到 年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