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系列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4.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人教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

(3)会议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既整体推进,又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既着眼长远,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又立足当
前,注重解决紧迫问题,实现共建共享幸福广东。 据此说明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提示: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在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 整准确的认识。
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的______
(2)据专家介绍,霍乱传播比较复杂,多经水传播,也会通过带
菌者的排泄物(尿液、粪便)传播。食物、手和苍蝇等也会传播 ①③ 。 霍乱。这说明______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 ④联系是无条件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联系
2.省委省政府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高度重视。2011年12月31日 下午,广东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广州 隆重召开。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三年13考
高考指数:★★★★
思想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
性,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
与创新意
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化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_________、 相互影响 和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__________
量上看它是多。 主导 地位,整体统率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_____
被支配 的地位, 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_______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相互联系: 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 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 决定 作用。 体的功能起______ 功能 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______ 状态 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______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3单元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三者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 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条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 相互作用的关系,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 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存在, 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就必然主张用普遍联 系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特别提示】 整体大于部分,但不是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 能之和。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状态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 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构成整体时,整体功 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2.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 要素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 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 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优化趋向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性 __________;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 ________。 综合 ②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_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部分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________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 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_, 整体的功能 ____________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关键部分 离开了整体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_______________,部 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全局观念 ①我们应当树立________,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 效果。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________,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搞好局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考点精析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重点提炼: 1. 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 内 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涵 系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表 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 现 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 的有机整体 方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法 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 论 题
1.7%(2009年) 2.21%(2007年) 中国/世界平均≈3.5
[来源:学.科.网Z.X.X.K]
以各产业增加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 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 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 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 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 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11分)
【典型例题一】
(2011高考天津卷12)材料一 表2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 (2009年) 研发经费占 GDP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8年)
中国 世界平均
[来源:Z#xx#]
10.6:46.8:42.6 3:28:69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 我们注意分析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一切 以时间、地点和条 件为转移
拓展深化: 1. 联系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 物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必须遵循联系的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存在的状态,从而改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43ad0a804d2b160b4ec0c4.png)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目标: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联系的含义和特点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4、系统优化法复习重点、难点:1、联系的特点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3、系统优化法基础知识复习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观点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 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和为转移。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相互区别: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将影响,特别是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
(3)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内部结构的。
(2)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3)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答案:联系;发展;矛盾;矛盾;矛盾分析法;内部诸要素;相互制约;固有;时间;地点;条件;主导;被支配;整体;关键部分;整体;部分;全局;局部;有序性;优化趋向;整体性;有序性;优化趋向;综合。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案》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和
;部分是事物发展的局部和发展的各阶段。 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
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处于 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 会
、
的。整体是由
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 到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 作用。 ,立足 ,从 不成其为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 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实现整体的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
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① 和② 。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③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个概念 2对关系 什么是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3个重要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1.电影《2012》使“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谣言甚嚣尘上。有人认 为,巨型的太阳风暴会使地球毁灭。对此,美国航天局表示:太阳活动
有一个规律的周期,每11年达到一个高峰,每当接近一个高峰时,太阳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又不能“消灭”
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 就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典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一 )。 ②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④任何两个事物之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必修4第3单元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考 点 一
课 后 限 时 训 练
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 点 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考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基础知识梳理]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上考总复习 考点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 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2)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 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新人教版必修4

.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人为 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④表述不准确,舍去。喜旱莲 子草引入我国影响了本土植物种类,又导致鱼类减少和水体污 染,再导致蚊虫大量滋生,这一过程体现了①②。联系是客观 的,不是主观臆造的,排除③。
【答案】 A
.
(3)认识论角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 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
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 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 判断。
.
4.厘清七个认知。 (1)联系具有普遍性,只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但 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并非 联系都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有些联系可能阻碍事物的发展。 (3)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 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 具体的联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人工降雨的过程既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过程,也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 造福人类的过程,②③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①说法 错误;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不能被改 变,④说法错误。
.
(4)不能认为只有自在事物的联系才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在 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5)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不意味着联系是固定不变的。 (6)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 的联系;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7)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 “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 样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课件 新人教版

4 . (2009·上海卷 )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以汉 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 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海宝的设计运用了综合 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部分到整体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一般到个别
解析: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法或从部分到整体的思 维方法是属于分析或综合的问题。从整体到部分属于分析,
要素是整体中的个别部分,或者说是个别 个别性 因素 系统中的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 要素 多样性 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或那 样的区别 的特 征 不可分 要素作为系统的构成单元,相对于该系统 割性 来说,是不可分割的 不稳 与系统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定性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 方法 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又要 论要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 求 优化组合,最后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 识
从部分到整体属于综合。“海宝”作为一个整体是对各种
特色、理念等部分进行综合的结果,即运用了从部分到整 体的综合方法,从而正确选择B选项。 答案:B
5 . (2009· 北京卷 )“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 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 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 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
1.(2010· 江苏卷 )2009 年 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 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
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
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典题回顾例1 (2010·江苏卷)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针对问题,实施新的规定,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分析法,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B项均错误,C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因此选D。
例2 (2010·福建卷)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生活与哲学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北极熊减肥”与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增多有着密切联系,鱼离不开水,鸟以林居,也体现了这一哲理,①当选。
自然界也是普遍联系的,③当选。
②④没体现这一观点,故排除。
例3 (2010·江苏卷)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以江苏本土化材料为背景,考查阅读材料信息分析归纳能力。
材料信息“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对长三角和全国的意义,体现的是局部对整体的意义,①符合,③不符合材料,通过《规划》是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属经济手段,②错误,④符合材料,体现了材料主旨,因此选A。
例4 (2010·重庆卷)火山喷发使欧洲许多机场关闭,因此带来这些地区陆路交通的繁忙。
有科学家认为,本次火山喷发还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火山喷发()A.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内因B.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C.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事物间的主观联系D.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对人类诸多不道德行为的警示答案:B解析:本题以火山喷发为背景,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火山喷发引发交通繁忙,甚至气候变化,体现联系的普遍性。
A、C、D本身错误。
例5 (2010·四川卷)“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
“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观点等知识,考查学生把握关键信息和判断分析能力,“竹竿效应”强调要抓住关键因素、抓住主要矛盾,①正确,“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说明处理好部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③正确,②④材料没体现。
例6 (2010·全国卷Ⅱ)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
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
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
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示的依据是()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②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③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④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阅读材料信息和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题干信息,“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和限制性要求“依据”。
①与材料不符,材料启示我们要干预巴西龟的生活,④“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的表述是错误的,因此排除①④,选②③,故B项正确。
思维互动启迪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考点归纳考点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①人类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的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类产生之后的联系,即属于人类实践产物的联系叫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不同,因此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重点分析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
这两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出新的联系,这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2.准确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内容和地位是不同的,前者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2)二者的联系:①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因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世界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属性、形式和机能的联系。
②没有物质的统一,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如,我国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原本就存在着必然联系。
改革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思维辨析1.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与实质核心(1)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诸规律、范畴则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2)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2.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思考(1)哲学上的联系与具体联系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对万事万物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抽象联系。
它与其他联系的关系是:抽象联系是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具体联系是抽象联系的具体表现。
简单地说就是一般与个别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
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