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基础班01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摘要: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文言和古白话。
虽然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
本文主要是简单地讨论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以及运用中的作用。
本文认为要想学好古代汉语,我们必须要多念古文,做到字、词、句落实,并逐步升华到理性上去理解。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相对,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从时间上说,“五四”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是它的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
所谓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中的语言,也指用文言写成的作品。
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文言写成的作品称为文言文。
所谓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这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也指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
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称为古白话文。
现代汉语,这里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在,古代汉语已被现代汉语取代了,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专门跟古籍打交道的人自不必说,因为他们需要借助古代汉语写成的典籍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批判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
也许有人会间: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呢?一方面,在某些场合,我们还很有读写古文的必要,例如游览名胜古迹,常常接触到文言,写对联,常常要用到古代汉语。
另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借鉴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包括中国古代人的研究成就,这需要我们现代人学习、研究古代典籍,从而也就需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
再者,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有继承,有发展。
要想高效率地学习和运用好现代汉语,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要想深人研究现代汉语,也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古代汉语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现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这些区别与联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对于古文阅读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对于现代汉语的运用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将全面介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以便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文体。
一、词汇差异词汇是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最为明显的地方。
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使用的词汇量相对较少。
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则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了许多多音节词和外来词。
此外,文言文中的词汇多为古代的典籍中使用较多的词汇,有时需要通过注释或者辅助翻译才能理解其意思。
二、语法结构差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固定,主要以文白之分,无人称代词和胁状结构等特点。
而现代文的语法结构则更加灵活多样,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规范。
观察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句子结构可以发现,文言文偏向于主谓宾结构,而现代文则更加注重交际功能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表达方式差异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非常直接,往往以陈述或命令的形式出现。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主要用于国家文字、史书、经典以及公文等方面,需求的语言更加单一和规范。
而现代文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情感的表达,可以使用辞藻华丽的描写和多种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语言色彩。
四、阅读难度差异文言文的阅读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其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文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句的意思,并将其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分析,才能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而现代文的阅读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因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五、联系与应用虽然文言文与现代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些联系与应用的地方。
首先,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而现代文与文言文之间的联系在于,现代文中存在着许多文言文的影子,例如成语、典故以及一些古体诗等。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分析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七章古汉语被动表示法任何叙述句都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一个动作行为的句子,必然存在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与主语的关系问题。
主语和动词谓语的关系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即施事者,一种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被动者即受事者。
据此,主谓之间有两种关系: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
古今汉语表示被动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形式标志的,一种是无形式标志的。
所谓有形式标志即句子中有助动词、介词等表示被动的词语,从句式本身能看出来的,这种句子就叫被动句或被动句式,如现代汉语主要用“被”。
所谓无形式标志的,即句式本身没有表示被动的词语,本身跟主动句差不多,人们只从意念上、概念上知道主语是被动者,这叫做概念被动或意念被动。
一、被动句式现代汉语最典型的是“被”字句,古汉语被动句式比较多。
1.“(於)于”字句,即:动+介词“于”+主动者①卻克伤于矢。
②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这种句式先秦比较常见。
注意:A 并不是介词“于”本身能表示被动,而是动词已用于被动的意义,“于”只不过引进主动者使之更明确,如:“卻克伤”。
正因为“于”使被动明确,所以古人常用之于对比,一表主动,一表被动:③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荀子·修身)④物物而不物于物。
B 并不是所有的“于”都是被动句,有的“于+名”是引进处所做补语等。
有时不好辨别,须紧密结合上下文来辨别:①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孟子·梁惠王上)②文倦于事,愦于忧。
而性愚懦,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③随亡于荆,吴并于越,智伯灭于晋阳之下。
(韩非子·说疑)④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韩愈《答李翊书》)2.“为”字句,即:主语+“为”+主动者+动词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为”字句是古汉语常用的被动句,现代也用,“为”的作用跟“被”差不多,位置、性质都一样。
由这种主要的格式还发展出另外几种:主语+“为”+主动者+“所”+动词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2010-05-31 07:54认识古代汉语的性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汉字教学要求: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4.形声字构造与词义5.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6.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古今字的类型(1)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2)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异体字的类型(1)造字异体(2)繁简异体三、通假字1.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1)什么是通假(2)通假与假借的异同2.汉字通假的条件(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词汇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一、简述古今词汇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2.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2)词义轻重差异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1.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2.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3.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4.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1.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2.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二、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2.怎样推求词的本义(1)根据汉字初形(2)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ppt

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 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 很 更 太 极 顶 十分 非常 至少 起码 略
2、表范围:都 总 共 净 只 仅仅 光 单单 一概 就 统统 3、表时间:已 曾 刚 才 早已 正 将 便 常 一向 从来 4、表频率 :又 再 再三 还 屡次 重新 5、表状态 :大力 大肆 亲自 特意 连忙 悄悄 匆匆 公然
: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如,你我 他它(们)自己 人家 大家 咱 您
2、指示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或区别的作用。 如,这 那 这儿 那么 这样 那样这里 那里 这 么些 那会儿 每 各 某 另 一切 其他
3、疑问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询问的作用。如, 谁 什么 哪 多会儿 哪里 几 多 多少 怎么 语法功能 可以代替名、动、形 、数和副,还可 代替短语和句子。可做的句子成分同所代的词
短语
句子
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 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 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 ※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 句群 (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
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第一部分 现代汉语语法择要
语素
语素的种类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汉 语 语 法 知 识 结 构 图
词语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语法种类 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界线是五四运动。
2、古代汉语两个明显的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历代占有正统地位的书面语,即平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4、《康熙字典》是由陈廷敬、张玉书等三十人奉旨编纂。
全书用部首排列法编排,共214部,按十二地支分为12集。
释字体例是先音后意。
《康熙字典》存在不少缺点错误,书证方面,王引之奉旨作《字典考证》,纠正其引文错误2588处;注音方面,1988年王力先生出版《康熙字典音读订误》,指出其音读错误5900多条。
5、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变调、叶音、譬况法。
释义方式有直训、描写、义界。
6、《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许慎,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着,它确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为汉字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说解本义,首创部首排列法,它把所收录的汉字按形体结构分为540部。
7、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8、《经籍纂诂》是清代阮元主编,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大型字典。
本书用音序法编排,全书按平水韵的106韵部编排所收单字。
9、《诗词曲语辞汇释》是一部考释唐至明代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专着,近人张相着。
10、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11、书体的演变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方面,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字体,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
12、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成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13、为什么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深刻的变革?因为,从此汉字彻底改变了古文字象形的面貌。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汉民族语言中,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各类方言的继续;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将来,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各类方言的将来;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过去,各类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过去;汉语言民族对自己语言文化的根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对蕴涵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语言有着无比的深情。
现代汉语各类方言所在地域的自然人群对自己所讲的方言的感觉,就好象方言是一棵树,一旦扎下根来,他们就不要移动;现代汉语普通话好象是树叶,一旦从树上跌落下来,就不知道它的根是属于哪一棵树。
其实这正说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根就是中华民族语言之丛林,是汉民族语言各种树木的最大归类,是中华民族语言之亲。
现代汉语各类方言所在地域的自然人群正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语言的“根”,“根”在哪里,所以他们才在刻意的保留中去“寻找”,而“田野调查”和“时间空间化”都是实施这种“寻找”的具体而又最佳的策略。
语言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在相关学科中,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方面,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安排上,要注意处理好与现代汉语的衔接问题。
一般高校都在开设古代汉语课之前开设了现代汉语课,那么古代汉语教师在讲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时,遇到与现代汉语重复的部分就可以略讲或不讲,以免挤占本来就不够宽裕的学时。
比如语法,古今差别不大,古今相同的语法知识既然在现代汉语课里已经讲授,就不必详讲;而对于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施教者就必须作为重点加以讲授,让学生弄懂弄通。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古代汉语教学也应该加强与现代汉语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的知识去深刻认识现代汉语,解决生活、学习中的语言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要使他们知道,学习古汉语不但有利于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而且有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有利于解决现实中的语言问题。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的成语和日常用语中往往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通过成语和日常用语来剖析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不但使古代汉语易懂易学,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成语和日常用语的正确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关系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工具书及其使用三、汉字的结构和“六书”理论四、古今词义的异同五、现代汉语的含义与方言分区六、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系统:六个基本来源——古代、方言、社区、行业、外来、新造。
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关系1.古代汉语概念: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说,“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这些将是古代汉语课程研究的对象,如经典《诗经》、《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史记》、《左传》、《战国策》等。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如宋元话本、明清的白话小说里保存的语言资料。
2.现代汉语概念:(广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1955年确定。
3.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工具书及其使用(一)汉语字典的汉字编排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或按一百零六韵排列,如《佩文韵府》。
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部首法: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二)古代常用的注音方式: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是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1600年中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
在字典中一般称“某某反(或‘翻’)”、“某某切”。
如《广韵•麻韵》:“夸,苦瓜切。
”可分析为:夸:苦(k)+瓜(uā)。
“毛,莫袍切。
”可分析为:m+áo=máo。
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简单地说,反切法就是给a字注音时,用b字的声母+c 字的韵母及声调拼合而成。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字典。
东汉许慎著,他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即说解文字的意思。
体例:用五百四十个部首编排9353个汉字。
释字先分析部首,后释义和形体结构,又常指出字音。
不足:许慎的思想观点对汉字的说解存在一些错误。
《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2.查词语典故●《辞源》、《辞海》:《辞海》综合性的工具书。
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术语等。
《辞源》研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体例:部首法排列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收释以该字起首的复音词语或词组等。
复音词语或词组按字数由少到多排列,同字数的按第二、三的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修订:1958年修订3.查虚词和特殊词语●《经传释词》: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清,王引之,全书10卷,按,喉、牙、舌、齿、唇五音排列。
收虚词160个,主要取材于先秦两汉古籍。
对后世语法研究有启发作用。
●《词诠》:杨树达,运用现代语言学观点和方法,按语法词类来分析各个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著作,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虚词近500个,按注音字母排列。
●《助字辨略》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收词范围比《经传释词》广泛。
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内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经、史、子、集)等。
缺点:对虚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内部体例欠严密。
三、汉字的结构和“六书”理论(一)“六书”理论汉字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通过描绘事物形状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
“日、月、山、雨、口、田、井、网”等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汉字,叫象形字。
象形造字法的造字能力有限,象形字的总量不多。
描画轮廓的:日、月、鸟、鱼描画具有特征部分的:牛、羊、马2.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
总体看来,用抽象的符号表达复杂的字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指事造字法受到很大局限,指事字在汉字中的比例很小。
指事字也都是独体字。
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象形字上加符号的:亦、本、末、刃3.会意许慎:“比类合谊(意),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合成新字的造字方法,整字的意义也是由各部件的意义合成的。
会意与象形、指事相比,造字能力有所提高,会意字的数量远远大于象形字和指事字。
如:武、步、北、莫、牧4.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形声造字法是汉字各种造字法中最重要的一种。
如:注、闷、娶、氛、裏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考,老也。
”又:“老,考也。
”“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
如: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许慎所谓“本无其字”,指的是有些词本来没有为它们专门造过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所使用了。
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不考虑形体因素,造成不同字之间的通用和假借。
这也就是许慎所说的“依声托事”。
(二)形声字的结构与汉字的部首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形符(也叫做意符)——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
分析形声字的表述法通常按照《说文》的术语:从某,某声。
例如:“梅”字,由形符“木”和声符“每”两部分组成,分析为:从木,每声。
1.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的六种形体结构:左形右声——江棋城情(基本结构)左声右形——攻期胡领上形下声——空花篱雾上声下形——想基辜照内形外声——辩哀闻闽内声外形——阁國固厦2.汉字的部首部首就是意符,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就它统领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的《说文解字》用了540个偏旁作部首。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动物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
如“天”、“地”、“日”、“月”、“星”、“风”、“雨”、“雪”、“冰”、“水”、“火”、“父”、“母”、“兄”、“弟”、“心”、“耳”、“手”、“口”、“马”、“牛”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使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总结:能够保持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绸古: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
该古: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今:应当。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今词义有同有异、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泛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等等。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
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打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或某些文化娱乐场所,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词义范围缩小了。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转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
词义发生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
”后来指步行,行走。
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后来指监狱。
词义发生了转换。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领袖、领导。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指历史倒退。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走狗。
吹嘘——古:指替人宣扬、称扬。
今:指说大话。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诬陷别人。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如“锻炼意志”。
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2.轻重不同古义轻今义重的:诛——古: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