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练(五)
【地理学考】浙江选考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浙江选考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二) 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温室内、外的气温( )A. 阴天时大致相同B. 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C. 晴天时相差不大D. 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2. 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 晴天B. 多云C. 阴天D. 无法确定【答案】1. B 2. C【解析】1. 由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室内、外气温并不相同,温室外温度较高,A错;不论晴天、阴天还是多云,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正确;晴天时,温室内的温度要远远大于温室外的,相差很大,C错;阴天时温差小,晴天时温差大,D错。
选B正确。
2. 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
选C正确。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A. 气旋B. 季风环流C. 热力环流D. 反气旋4. 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B.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C.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答案】3. C 4. B【解析】3. 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模拟近地面不同地方受热不均,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香冒的烟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流动,从而模拟了热力环流。
4.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下图为某一高空等压面图,该图气压变化是由热力原因导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水平大气由①点流向③点B. ③处比①处气温高C. ①点附近上空的空气做上升运动D. ②点的气压大于④点的气压【答案】5. C 6. C【解析】5. 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②=④,可以看出等压面②向上凸,说明②处气压高④处气压低,对应的地面是③是高压,①是低压;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所以四个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是③ ①②④。
浙江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练五(附答案解析)

重难点专项练(五)读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素质低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大D. 人口增长快2. 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B. 能源短缺C. 水土流失D. 淡水匮乏【答案】1. B 2. B【解析】2. 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为日本,日本与俄罗斯相比,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B.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 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 乙地人口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4. 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答案】3. D 4. A【解析】试题分析:3. 图中只是人口年龄结构所占百分比,没有人口基数,无法判断人口增长数量,A错。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差异不大,B错。
乙地年轻人占比重小,年轻人数量不一定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能较大,C错。
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D对。
4. 乙地人口现象是人口老龄化,乙国可能是人口大国,要考虑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不适合加大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A不合理,选A。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B合理。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C合理。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减轻年轻人负担,D合理。
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区域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年全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必修1)

第20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
(3)分类 (4)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①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传统阶段过渡阶段多样化阶段↓↓↓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2.主要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3.我国的能源问题(2016·绍兴选考评估)下图为“地下热水形成结构及发电利用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该发电厂布局的是( ) A.塔里木盆地边缘 B.内蒙古高原西部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雅鲁藏布江谷地2.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 ) A.地壳B.软流层C.岩石圈D.下地幔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侵入频繁,地热能丰富。
第2题,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软流层的岩浆,故选B 。
读“我国原油、铁矿石和铜矿石进口依赖度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矿产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大B.2002年以铜矿石的进口量为最大C.2010年以来依赖度趋于稳定D.2002~2007年铁矿石依赖度变化最大4.影响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煤炭资源枯竭,进入石油时代B.国内原油品质较差C.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能源缺口大D.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低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曲线,各种矿产进口依赖度呈波动增大趋势,A错。
图中数据表示,2002年铜矿石的进口依赖度最大,不是进口量最大,B错。
2010年以来依赖度趋于稳定,C 对。
2002~2007年铁矿石依赖度变化最小,D错。
第4题,影响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能源缺口大,C对。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仿真模拟卷(五)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2)仿真模拟卷(五)一、选择题1.2015年12月16日某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岩石球体行星,质量是地球的4倍,距离地球仅14光年。
这颗“超级地球”行星被命名为沃尔夫1061c,天文学家表示,“那里可能有液态水甚至是生命的存在。
”完成下题。
(1)沃尔夫1061c位于()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沃尔夫1061c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说明它具有的重要条件是()A. 质量体积适中B. 距中心天体远近适中C. 宇宙环境安全D. 中心天体的光热稳定2.近年来,厦门、上海等地的“萤火虫主题公园”引发风潮,由此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接单、采购、捕捉、快递发货等环节完善的萤火虫产业链。
大量捕捉最终会导致萤火虫的减少,社会呼吁“拒绝残忍的浪漫,请放过萤火虫”。
完成下题。
(1)图中萤火虫买卖流程属于典型的电商模式,影响电商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 信息、交通B. 资源、能源C. 劳动力、政策D. 资金、技术(2)江西赣州成为萤火虫最大输出地,其原因有()①当地农民有捕捉萤火虫的经济诉求②当地山地环境利于萤火虫生长③当地有发达的萤火虫养殖基地④靠近萤火虫的主要消费市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3.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下图是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中煤层气含量与水文、地质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沁水盆地富气区的地质构造是()A. 背斜B. 向斜C. 地堑D. 地垒(2)有利于泌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条件是()A. 煤层的埋藏深度浅,裂隙不发育B. 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C. 地下水活动较弱,地下水封闭好D. 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4.某地居民发现任何物品受当地井水浸泡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岩石”,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题。
(1)从成因上看,物品受井水浸泡变成的“岩石”类似于()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残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含石块少B. 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分层明显C. 洪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②的风化D. 坡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①的风化5.下图为“北半球某地1月某日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加试突破练5洋流课件

12345
(4)针对厄尔尼诺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 从防灾指挥机构建立、宣传预防和调整捕捞时间等非工程措施及 加固堤防、疏通排水管道等工程性措施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 建立国家防灾指挥机构;积极宣传,全民预防;针对厄尔尼诺现 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调整捕鱼时间和空间;北方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加强防洪工程,疏通排水管道,加固路桥等;南方可能出现干旱灾害, 增加蓄水。
解析
12345
5.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画出正确的箭头方向,完成南北半球中低纬度 的大洋环流。 答案 图略(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南半球 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2)从性质上看,B属于___寒_____流,D属于___暖_____流。
答案
12345
(3)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请写出洋流的名称: A__北__太__平__洋__暖__流____,B__加__利__福__尼__亚__寒__流__, C__北__赤__道__暖__流______,D__日__本__暖__流________。 G处形成的渔场是___北__海__道__渔__场____,其成因与 _寒__暖__流__的__交__汇_____有关。 F处形成的渔场是_秘__鲁__渔__场___,其成因与__上__升___流有关。 (4)若图中所示为大西洋海域洋流系统,则洋流A的名称是_北__大__西__洋__暖__流___, 它对西欧_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G处的渔场名称为 __纽__芬_兰__渔__场___,H处的渔场为__北__海__渔__场____。
加试突破练
五、洋流
12345
1.(2016·丽水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 二季度。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 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 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2018届浙江选考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2含答案

模拟卷2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木星与火星( )A.都是地外行星B.公转轨道相同C.距月球一样远D.公转方向相反答案A解析木星和火星的公转轨道具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它们的轨道都位于地球轨道之外,都属于地外行星.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②大气成分中有氧气③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与太阳距离比较适中A。
①② B.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上的温度介于0℃~100℃之间,而影响地球上温度的因素是日地距离和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
3.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山地迎风坡降水多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
滨海地区的海陆风答案D解析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阴天时昼夜温差小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和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形成的;海陆风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海陆温度、气压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的一部分.4。
峨眉山万佛顶的地质构造是()A。
地垒B。
地堑C。
背斜D。
向斜答案A解析峨眉山万佛顶是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属于地垒。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A、B、C三点气压P相比较()A。
P A>P C>P B B.P A<P C<P BC。
P C>P B>P A D。
P A=P C=P B6。
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
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7。
C点近地面吹()A。
浙江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练二(附答案解析)

重难点专项练(二)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温室内、外的气温( )A. 阴天时大致相同B. 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C. 晴天时相差不大D. 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2. 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 晴天B. 多云C. 阴天D. 无法确定【答案】1. B 2. C【解析】2. 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
选C正确。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A. 气旋B. 季风环流C. 热力环流D. 反气旋4. 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B.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C.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答案】3. C 4. B【解析】...............4.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点睛】下图为某一高空等压面图,该图气压变化是由热力原因导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水平大气由①点流向③点B. ③处比①处气温高C. ①点附近上空的空气做上升运动D. ②点的气压大于④点的气压【答案】5. C 6. C【解析】5. 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 ②=④,可以看出等压面②向上凸,说明②处气压高④处气压低,对应的地面是③是高压,①是低压;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所以四个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是③ ①②④。
选C 正确。
6. 近地面③是高压,①是低压,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A错;③是高压是因为地面遇冷,①是低压是因为地面受热,①处比③处气温高,B错;①点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C正确;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同,即. ②=④,D错。
浙江选考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练六_(有答案)

重难点专项练(六)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上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河流D. 资源2. 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交通D. 市场【答案】1. C 2. C【解析】1. 图示城市最初在沿海的河流沿岸,靠近河流,取水便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选C正确。
2.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沿海的港口开发使得城市不断的向沿海方向推移。
选C正确。
读我国东南部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促进和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分别是( )A. 地形和交通B. 交通和地形C. 气候和地形D. 河流和气候4. 下列关于甲乡镇首条对外公路选线的选择,正确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3. B 4. B【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读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位于沿海地区, 水上交通便利,交通条件是促进乡镇发展的重要区位;甲地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 不利于乡镇发展,地形是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因素。
②线沿鞍部修建,坡度较缓、工程量小,便于公路的修建。
3. 读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地位于沿海地区, 水上交通便利,交通条件是促进乡镇发展的重要区位;甲地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 不利于乡镇发展;所以促进和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分别是交通和地形。
选B正确。
4. 读图可知,②线沿鞍部修建,坡度较缓、工程量小,便于公路的修建;①③④均穿越多条等高线,沿线地势起伏大,修路工程量大且安全性低。
选B正确。
下图为重庆市七大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对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靠近城市主城区外围②靠近城市中心区外围③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④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6. 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区布局特征体现了( )A. 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B. 布局地地价相对较高C. 布局地物流发展基础较差D. 物流对运输时间和费用要求低7. 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A. 减少城市中心区仓储用地B. 减缓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展C. 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D. 不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答案】5. C 6. A 7. C【解析】试题分析:5. 读图,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位于城市主城区内,①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专项练(五)读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素质低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大D. 人口增长快2. 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B. 能源短缺C. 水土流失D. 淡水匮乏【答案】1. B 2. B【解析】2. 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为日本,日本与俄罗斯相比,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B.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 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 乙地人口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4. 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答案】3. D 4. A【解析】试题分析:3. 图中只是人口年龄结构所占百分比,没有人口基数,无法判断人口增长数量,A错。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差异不大,B错。
乙地年轻人占比重小,年轻人数量不一定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能较大,C错。
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D对。
4. 乙地人口现象是人口老龄化,乙国可能是人口大国,要考虑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不适合加大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A不合理,选A。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B合理。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C合理。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减轻年轻人负担,D合理。
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区域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年全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在不考虑“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 )A. 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B.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 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D. 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6. 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A. 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 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答案】5. D 6. A【解析】试题分析:5. 根据等值线分析,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老年抚养比上升,导致人口总抚养比上升,A错;图中显示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而不是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数先上升后下降,B错;图中只能显示2016年劳动人口数最大,但不一定是总人口最大,C错;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故选D项。
6. 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10年内,老龄化问题不能得到缓解,且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A正确;劳动年龄人口面临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加,B错;总人口规模不一定提前达到峰值,C错;少年成长需要时间,10年未能成为劳动人口,“用工荒”问题不会得到缓解。
考点: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A. 58% 24%B. 19% 24%C. 24% 19%D. 19% 58%8.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A. 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B. 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C. 0~15岁人口比重上升D. 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答案】7. B 8. C【解析】7. 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
B 正确8.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C正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9. 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③人口死亡率升高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①④10.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9. A 10. B【解析】9.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防止未富先老,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动态调整,①、②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③错;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影响不大,④错。
故选A。
(答案有误)10. 我国平均初婚年龄提高,①错误;生活富裕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利于降低出生率,②③说法正确;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使出生率上升,④错误。
故选B。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指标甲国乙国老年人口比重(%) 6.9 16.22000老年抚养比10.0 24.8老年人口比重(%) 8.5 17.02010老年抚养比18.6 25.62020(预测) 老年人口比重(%) 11.9 20.8老年抚养比26.3 33.011. 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 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少C. 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 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12. 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 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 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 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 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答案】11. C 12. D【解析】11. 根据表格中老龄人口所占比重,甲国老龄化程度低于乙国,A错。
表格数据表示老龄人口比重大小,不能表示甲国老年人口数量多少,B错。
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称为人口老龄化,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C对。
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慢,D错。
12.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D对。
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总人口增长速度,不是影响老年抚养比的直接原因,A、B错。
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不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C错。
点睛: 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称为人口老龄化。
根据表格数值,判断人口老龄化的早晚、速度快慢。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直接影响因素是老年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数量。
下图是四川、浙江、河南和广东2015年人口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 四个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4. 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分别对应的省是( )A. 浙江、广东、四川、河南B. 四川、广东、浙江、河南C. 浙江、河南、四川、广东D. 四川、河南、浙江、广东【答案】13. B 14. D【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动及人口迁移。
人口的变动与人口的自然增长及机械增长均有关,在今天,影响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一般越低,据此可以判定出四地中最为发达的浙江。
广东珠三角地区是近些年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据此选出广东,其他问题据图解析即可。
13. 根据图示信息,乙地区出生人数多,但实际增加人数少,故迁出人数最多,选B。
14. 出生率最低的丙应为浙江,广东流动人口最多,为丁,选D。
下图为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 人口性别比B. 老年人口比重C. 青壮年人口比重D. 少儿人口比重16.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 a方案较合理B. b方案较合理C. c方案较合理D. 均不合理【答案】15. D 16. B【解析】试题分析:15. 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再看看少年儿童比重,两者之间差异最大。
故选D。
16. 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
故选B。
考点:人口结构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 有关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8. 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 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 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 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 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17. C 18. A【解析】试题分析:17. 根据净迁入率定义及图示可知,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加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天津的人口增加率大于四川即天津的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广东自然增长率7,人口净迁入率小于0.15,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7远远大过人口净迁入率,贵州人口增加的多。
故选C。
18. 图中北京和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正值且很高,人口增长快,会引起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交通更加拥堵。
故选A。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名师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