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合集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一、现状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当前,许多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认为数学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习环境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薄弱由于学习兴趣不高,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后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难。

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这些基础知识的不足,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3.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上使用的方法相对单一,往往只是简单的讲解和应用练习,缺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对策提出1.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相关的数学问题,或进行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 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为了解决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环节,比如定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考察和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为了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验式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家长关心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多方合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提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一、引言二、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出现不少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持消极态度。

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数学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以传统的板书和讲解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讲解内容过于抽象,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

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更深入和复杂的数学知识时面临较大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应对措施研究1. 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实验和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数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实用性强、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生动;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反馈式教学,通过学生互动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弥补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开设专门的小班辅导课程,或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对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总结:
1.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一致:调查显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数
学非常感兴趣,主动学习和探索;而有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对学科的学习不够投入。

2.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较大: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部分学生
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和考试;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无法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调查显示,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动力,认为数学
知识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数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4.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改进: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的习题讲解和机械记忆的教学
方式不够满意。

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提供更多实际案例和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
解决能力。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1.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课外活动等,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给予每个学生适
当的指导和辅导。

3.多元化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环境,采用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及时反馈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学习的反馈和帮助,倾听学生的困惑和建议。

总之,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初中数学教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进。

本文将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的过分偏重应试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偏重应试,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数量,而忽视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缺乏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刻理解。

2. 教学方法的单一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讲解和演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和讨论的环节。

这种教学方法既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培养他们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枯燥,许多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不理想。

1.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基础和拓展应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减少和精简应试性质的知识,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加入一些拓展性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验、课堂练习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接触到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提高教学素质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 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需求。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和实践,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6. 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知识,培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近年来,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教学压力。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

很多学生把数学视为一门无趣的学科,缺乏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这对于数学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 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往往容易出现概念的混淆,基础知识的薄弱等现象,导致学习难度加大。

3. 数学教学缺乏趣味性一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

4. 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一些数学教学往往脱离现实,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义认知不足。

二、解决策略1. 增强趣味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例如通过趣味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强化基础训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确保学生基础扎实。

3. 引导学生应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通过数学建模、实际测量等方式,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4. 多样化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作业、组织一些数学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互相学习。

7. 构建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理解不完全的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理解不完全的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理解不
完全的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方法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理解不完全的问题,可以采取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多种方法,发现并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对
数学问题的理解。

方法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趣味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去思考、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对数学题目的理解。

方法三:巩固基础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理解不完全的问题可能源于基
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性、有条理地巩固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能力。

方法四:设计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水平、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题目,提高学习效果。

深入分析:以上所提出的方法都是针对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
数学题目理解不完全的问题的有效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以及设计差异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
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教学效果得到
进一步提升。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的具体
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教师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学学习者。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与策略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许多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以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现状分析1. 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和掌握。

他们往往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2. 缺乏良好的学习计划许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良好的学习计划,没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他们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导致学习任务积压,无法及时完成。

3.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许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督促,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

他们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沮丧和放弃的情绪。

4. 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停留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缺乏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较弱,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

二、策略提出1. 提升学习动力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提升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数学竞赛、组织数学兴趣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家庭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参与数学游戏、讨论数学问题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2. 培养良好的学习计划学校和家庭应该帮助初中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和学习管理培训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

家庭可以通过监督和引导孩子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调整。

3.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着重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学习伙伴互助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我们来探究一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讲解和习题讲解的方式,学生们则以被动接受为主。

由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对数学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

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故而在学习高阶数学知识时遇到了困难。

那么,如何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呢?我们可以改变数学教学的方式,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我们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把握,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数学知识。

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科技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对于教师方面,我们也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数学教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励教师更好地教学。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中,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家长和教师之间也应该积极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配合处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改进。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相信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进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摘要:以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的量表式问卷为调查工具,通过调查温州市六所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现状,研究发现:当前中学生由于受到性别、学段、学校类别和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数学理解方式在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并由此提出了改进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方式、关注数学理解性学习方式的性别差异和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三个层面来提升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质量.关键词:中学生;数学理解;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现状调查;改进策略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数学教学要求特别注重理解能力的发展,提供学习机会促进学生达到各种水平的理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与当代正活跃的数学家相一致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中,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有的学生主要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有的学生主要依靠教师的详细解释(即精讲多练)来理解数学;还有的学生则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来理解数学.显然,不同的数学理解方式会造成不同的数学学习结果,学生的数学理解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数学理解方式.孔企平(2001)也指出:学生学习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记忆操作类的学习.如操作简单计算等.第二类,理解性的学习,如学生听教师讲授,理解了一个公式.第三类,探索性学习.如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自己得出结论.[1]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应该有所改变,学习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改革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小组(1991)通过大样本因素分析得到教学目标的三个层级分类,即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和探究性理解水平.而且,3000名学生能力倾向的类型中记忆型占30.47%,理解型占48.63%,探究型占20.90%.学生的能倾特点与地理、文化背景等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记忆型学生比例低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探究型学生东部高于西部.城镇学生探究型的比较多,农村学生记忆型的比较多.在记忆能力男女生两者无甚差别,而探究型理解或解释性理解能力,男生高于女生,其差异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2]徐彦辉(2010)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也得到数学理解的三个因子,即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重点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因素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的得分;重点班学生在解释性理解因素上的平均得分也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的得分;在探究性理解因素上,重点班学生的平均得分也高于普通班学生的得分,但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各因素在性别变量上基本上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3]李本友等(2012)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内容、学生个体、教师引导、评价方式、学校文化以及教学资源等,同时,性别、学段、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2012年青年基金项目《数学理解的认知科学基础及其应用研究(立项编号:12YJC880131》)班额、区域等因素也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产生影响.[4]胡典顺(2013)通过调查发现:(1)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更乐于采用新的学习方式.(2)在性别方面,男女生在数学学习方式整体上的平均得分相差不大,但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说明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体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在年级方面,初一与高二、高一与高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4)在地域方面,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5]本研究旨在通过以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的量表式问卷为调查工具,通过对温州地区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进一步了解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在性别、学段、学校类别和区位等不同变量上的特点和差异,并进而了解在新课程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总体现状和特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恰当的建议.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为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和均衡性,避免方差变异,本研究在温州市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初中、高中(其中包括城市较好、县城一般和农村学校各1所)共6所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458份,回收有效问卷1371,有效回收率为94.0%.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段、学校类别和学校区位等.其中,男生725人,女生646人;初中生(只调查了初一338人、初二335人),高中生(只调查了高一314人、高二384人);示范学校学生706人,普通学校学生665人;城市学生477人,县城学生457人,农村学生437人.(二)研究工具徐彦辉(2010)按照记忆、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自编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rt scale),共15个条目.经过对问卷进行频次分析、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共删除3个条目,最终得到量表的“记忆、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其中,探究性理解5个项目,解释性理解4个项目,记忆性理解3个项目.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3,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26、0.652、0.64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3]本研究采用这个量表式问卷来调查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现状与特点.(三)施测对被试施以数学理解方式量表式问卷的测查,采用团体测试方式,以班为集体,在第一学期第十三或十四周后将问卷发给学生,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学生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测试过程中,被试在遇到不理解的项目时,可随时向主试个别询问,测试时间约为8-10分钟,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四)数据统计与处理数学理解方式以问卷所测的分数作为统计指标,所研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数据主要通过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期望通过整体以及各层面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段来探讨课程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的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总体现状和特点.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总体表现本研究从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对不同性别、学段、学校类别和区位的中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考察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总体水平和特点(见表1).表1 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总体表现维度平均值(M) 标准差(SD)记忆性理解 3.14 1.12解释性理解 4.18 0.75探究性理解 4.01 0.84总体 3.85 0.66从表1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在总体表现上的平均值为3.85,大于中间值3,表明中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分别为3.14、4.18和4.01,其中解释性理解的平均值最高,而记忆性理解的平均值最低.由此表明,在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总体表现水平上,解释性理解的影响因素最大,而记忆性理解的影响因素较小.中学生基本不太认可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性理解学习方式,但中学生仍然过于依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解释性理解学习方式.(二)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性别差异为考量不同性别对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男生和女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三个维度指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表2 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性别差异维度男(M/SD) 女(M/SD) t记忆性理解 3.09/1.10 3.21/1.14 -1.99*解释性理解 4.20/0.76 4.15/0.73 1.24探究性理解 4.07/0.83 3.94/0.854 2.88**注:*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01,表示差异极其显著;下同.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记忆性理解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解释性理解维度上略高于女生,但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还发现:高中阶段,女生比男生更偏重于记忆性理解,但各学段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初中学段,男生比女生更偏重于探究性理解,但没有显著性差异;高一学段,女生却比男生略偏重于探究性理解,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高二学段,男生则比女生极其显著偏重于探究性理解.(三)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学习阶段差异不同学习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分别对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3).表3 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学习阶段差异维度初一(a)(M/SD) 初二(b)(M/SD) 高一(c)(M/SD) 高二(d)(M/SD) F 事后检验记忆性理解 3.22/1.01 3.17/1.03 3.12/1.32 3.07/1.11 1.16 a>b>c>d解释性理解 4.20/0.70 4.23/0.72 4.13/0.72 4.17/0.83 1.13 b>a>d>c探究性理解 4.06/0.75 4.10/0.82 3.91/0.82 3.96/0.94 3.88**b>a>d>c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学段的中学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记忆性理解和解释性理解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递降,在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两个维度上,初中生得分高于高中生,其中,初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一学生得分最低.(四)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学校类别差异为考察学校类别对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不同学校类别中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表4 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学校类别差异维度示范学校(M/SD) 普通学校(M/SD) t记忆性理解 2.94/1.18 3.36/1.01 -7.03***解释性理解 4.23/0.72 4.13/0.78 259**探究性理解 4.04/0.81 3.97/0.87 1.61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类别学校的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和解释性理解两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示范性学校的学生在解释性理解维度上显著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但普通学校的学生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极其显著高于示范性学校的学生.示范性学校的学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虽然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但统计意义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五)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区位差异不同区位对于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调查了城市地区、县城地区和农村地区不同区位的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差异,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5).表5 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区位差异维度城市(a)(M/SD) 县城(b)(M/SD) 农村(c)(M/SD) F 事后检验记忆性理解 2.84/1.23 3.23/1.04 3.38/0.99 29.80***a<b、a<c、b<c解释性理解 4.33/0.61 4.14/0.78 4.06/0.82 15.40***a>b、a>c、b>c探究性理解 4.12/0.74 4.01/0.86 3.88/0.91 9.52***a>b、a>c、b>c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区位的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城市地区学生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极其显著低于县城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县城地区的学生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显著低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城市地区学生在解释性理解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县城地区的学生在解释性理解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高于农村地区的学生,但统计意义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城市地区学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的学生,也显著高于县城地区的学生;县城地区的学生探究性理解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的学生.三、结论与建议上述对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进行调查与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1)中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解释性理解的平均值最高,而记忆性理解的平均值最低.这说明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基本不太认可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性理解学习方式,但学生仍然过于依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解释性理解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性理解学习方式还有待加强.(2)男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记忆性理解上显著高于男生;这表明女生一般比较偏重机械记忆,理解不够深入;而男生则倾向于探究性理解,理解比较深入.这尤其在高二学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在高二学段所学内容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加大,综合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要求较强,男生则比女生极其显著偏重于探究性理解.这也与芬内玛(E.Fennema)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即: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男生的优秀就越明显.[6](3)不同学段的中学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初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一学生得分最低.笔者认为,这一结论很可能是初二学生开始学习平面论证几何,学生要借助图形来探求问题的证法,因而,初二学段学生的探究性理解最为突出;而高一的数学学习相对于初中,由于内容的抽象性和难度都有较大的提高,许多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造成机械记忆和依赖教师讲解的学生可能会多一些,反而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性理解思维.当然,具体原因还有待以后深入调查和研究.不同学段的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和解释性理解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递降.这与李本友等(2012)[4]的研究结论(“为了适应考试、升学的需要,学生经常放弃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而死记硬背书本知识.随着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也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倾向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不一致.笔者认为,个中原因很可能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的个人主体认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表面上越来越不认可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性理解学习方式,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其实仍然是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性理解学习方式,因为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要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本问卷调查出来的这一结论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也有待以后进一步调查和研究.(4)不同类别学校的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和解释性理解两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示范性学校的学生在解释性理解维度上显著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但普通学校的学生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极其显著高于示范性学校的学生.示范性学校的学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虽然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但统计意义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所谓示范性学校学生的成绩好,主要是教师教得好,学生能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在记忆性理解维度上极其显著高于示范性学校的学生,这说明普通学校的学生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普通学校学生的数学理解方式还有待改变,尤其是应提高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加强普通学校的师资建设.(5)不同区位的中学生在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三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这表明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方式城乡差异极其显著.基于上述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现状和特点,为促进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水平的整体有效提升,提出以下三条策略:(一)改进中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方式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单纯讲授、“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要特征,至今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未摆脱这一模式.数学教学基本上是通过大量讲练来学习数学的,以“讲练”、“探练”、“自练”为基本教学模式.在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传统教法下,强调记忆概念、定理,而忽视对概念、定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探索;重学习知识结论,轻学习知识的思维探索过程.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和学生陷入了人为的“题海”之中.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十分常规和机械,并未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和高级思维,学生极少有机会提问和继续追踪他们提出的问题.正如著名数学家Whitney所指出:近几十年来,我们看到学校数学教育有增无减的失败,显然我们一定忽略了正确教学步骤的一些因素.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评量测试前后的对照,并非考虑是否达成有意义的学习目标.[7]传统的测试关心的是识别和记忆,而不是应用基本概念进行深层推理,因而它可能对探究性数学理解造成障碍.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数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而且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或方法.数学的学习应是一个自发探究的过程.数学是智力探究的结果,对“真理”的质疑与探究应当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这才是数学活动的唯一价值.(二)关注数学理解性学习方式的性别差异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男生在探究性理解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记忆性理解方面显著高于男生.男女学生在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差异在初中阶段还不十分明显,在高中阶段则趋于明显,尤其是到了高二,男生在探究性理解方面极其显著强于女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所学的数学知识相对还比较简单、容易,男女生在两种理解方式的差异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并无明显的区别;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两种理解方式的差别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男生比女生能更主动地解答问题,更喜爱数学,在数学上更具独立性.如在解决高认知水平的开放型或者探究型问题时,男生常常对问题探求和解答策略充满好奇心,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寻求方法,能够从多种形式探讨问题并寻求对问题进行拓展;而女生对于这类题型则比较关注解题的技巧或参考例题来进行解答,解题思路较窄,解题方法呆板单一,被动应试的倾向较强,比较偏重模仿,女生大多缺乏独立专研和质疑问难的精神,学习中“循规记忆型”者较多.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男女学生在数学理解方式上的性别差异,并针对这种客观现状恰当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教学方法(尤其是应改进“照本宣科”的灌输注入式教学方法,因为它会强化女生模仿思维及机械记忆方式的功能,同时,还会抑制男生的探究性理解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和改进男女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能力.(三)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由于受教师教学、学校环境以及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数学理解性学习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校际分化与区位差异.具体来说,处于不同学校类别、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区位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方式,致使不同学校类型和区位的学生在数学理解性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现实差异.要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整体提升,需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教育均衡化的内涵发展方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高质量、抓特色、扬优势,进一步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合理化分布,提高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校际间及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交流,推进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区域间的资源互动与合作学习,实现教育资源的和谐共享,为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整体提升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发展环境.集团化办学或校际合作共同体是优化配置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另外,为了能保证生源的均衡化,保证优秀生源的均衡分布,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影响,提高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推进教育公平,还需要有效控制学生择校,严格实施划片区就地入学,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整体提升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品质和水平.参考文献:[1]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 全球教育展望,2001,(8):19-23.[2]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小组. 学会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2-235.[3]徐彦辉.高中生对数学理解性学习认识的因素结构[J].数学教育学报, 2010, 19(2):50-52.[4]李本友,李红恩,余宏亮.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途径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2,(2):122.124.[5]胡典顺.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47-51.[6]Fennema, E. et al.Teachers’ attributions and beliefs about girls, boys andmathematics[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990,21(1):55-69.[7]Whitney, H. Taking responsibility in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A]. In L.Streefland(Ed.). Proceeding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Mathematics Education[C]. Utrecht: State University of Utrecht.1985,(2):123-141.An Investigation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of MathematicalUnderstanding and Its Strategy of Improvin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level of remembering and interpretative understanding and groping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status of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With th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out that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 becaus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as well restriction from the gender, learning stage, school types and the region. Thus, we put forward that improving the way of learning of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gender differences of the way of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and optimizing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the basic method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of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remembering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ve understanding; groping understanding; investigation; strategy of improv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