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数学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获取者。

以下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1. 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开放式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为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开放式问题,如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规律、推理证明等,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2.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探究缺乏兴趣,那么就难以发挥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3. 激发学生思辨能力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过程,教师应该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例如,提供问题、鼓励质疑、引导推理、让学生参与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尤其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实际操作等,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5. 提高学生交流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建议。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践。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选择适合的数学主题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数学主题。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除法、面积和体积等。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数的比较、数的排列组合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为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提供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加法游戏,让学生通过反复尝试和验证,发现加法的规律。

三、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个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困惑,促进集体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教学软件、数学实物、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打破传统的教室边界,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

在选择学习资源和工具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探讨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及时评价和反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下面将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启发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创造出具有思维冲突的情境,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情境化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些情境化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问题,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第四,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可以通过启发性学习、情境化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实施。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一、构建和谐课堂。

营造探究氛围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究,大胆的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因此,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和肯定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积极的心态大胆探索。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信任学生,不偏爱优等生,不冷落中等生,不歧视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创造的机会。

教师还要能够容忍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学习。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意识良好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探索。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

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

1、利用游戏、故事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探究学习情境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在教学中巧妙地编一些学生喜爱的故事与游戏,使要学习的内容蕴藏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积极思维和积极探索的动机。

2、利用问题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产生疑问或者感到惊奇,恨不得马上知道答案,这样,可以很快地使学生精力集中,产生急于探究、解决疑惑的兴奋之情。

3、给学生足够多的探究时空学生主体地位在探究学习中的体现,首先是对材料的支配,其次是有足够的操作、探究的时间、空间。

如果过多限制学生探究时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挖掘教材因素,提供探究素材皮亚杰说:“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发现真知”。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学习理念和方法。

数学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主观建构,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更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

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的微笑和宽容的态度,可以让学生容易接近,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展现自我,可以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在探索过程中,要多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赏学生。

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偏差,要耐心的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的完成探究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时,过去教师常常是利用小棒,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概括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这样做忽视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展开教学,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究,因此那天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直接写出了36+35,并问学生:“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们可能有用口算的方法:30+30=60,6+5=11,60+11=71;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还可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并讲解。

然后再让学生们说一说:5+6满10了怎么办?从而概括出进位加的方法。

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们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探索交流学习数学。

二、创设探究学习的最佳境界探究的最佳境界,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探究成为心理需求。

如果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们想迫切解决的方向。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织 教 学 活动
1 0 年 期 2 0 第3 6 1
三 、 学 学 习走 向生 活 , 发 探 究 的 乐趣 数 激
六、 开展 科学 的 评 价 。 励 学 生探 究 热 情 激 通 过 鼓 励 为 主 的 民主 评 价 , 全 体 学 生 都 有 所 提 高 。 对 学 让 生探 究 活动 的收 获 .积极 主动 参 与 探 究 的精 神 给 予 充 分肯 定 。 并 为 学生 今 后 解 决 类 似或 相 关 问 题 指 明方 向 其 作用 是 使 学 生 学 会探 究 方 法 . 成 探 究 习惯 。 励 评 价 主 要 是组 织 学 生 自评 、 养 激 互评 及 师 生 互 评 教 师 在评 价 过 程 中 给予 适 当点 拨 、 迪 , 控 启 调 评 价 过 程 . 学 生 以 成 功 的 情 感 体 验 . 强 学 生 主动 参 与 探 究 给 增
题 , 学 生 已有 的生 活 经 验 出发 . 计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生 活 素材 . 从 设 以 丰 富 多 彩 的 形 式 展 现 给学 生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自由 大 胆 表 现 。生 活 中的 数 学 知识 是 看 得 见 、 得 着 、 得 上 的 . 对 课 本 摸 用 是 知识 的补 充 。 学 生在 学 到 知 识 的 同时 . 自然 而 然 地 增 加 了情 感
五、 合作 学 习 中的 交流 、 讨 活 跃 了探 究 的 思 维 探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是 探 究 性 学 习 的 有 效 组 织 形 式 . 利 于 数 学 有

营造 民主 、 松 的 学 习 氛 围是 探 究 学 习的 平 台 宽
民主 、 平等 、 和谐 、 松 的 学 习氛 围 , 利 于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宽 有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实践和探究来构建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1. 面向实际问题的学习:小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问题结合,并能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2. 启发性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讨论,互相启发和促进。

4. 游戏化学习: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很大,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

5. 使用教具和技术:教具和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使用教具如计算器、尺子和几何模型等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

6. 实地考察和观察: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来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实际的场所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数学现象,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7. 创造性应用:小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应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学生可以设计数学游戏、编写数学故事、制作数学模型等,来展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方式,小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学习中主动参与,发展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策略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策略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策略法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具体操作环节和实施策略可桉以下五步进行。

一、创设问题探究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智慧与思维的开端,是学生探究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教学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

那么如何创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呢?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2.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摘要】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具有以下特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重点;以合作学习为重要形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开拓探究空间;实践运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策略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development zetetic study strategy
zhu hongbin
【abstract】the inquisition study is the student embarks from the question or the duty, through various inquisition, take obtains the knowledge and the skill, the develop power, the raise emotion experience as the goal study wa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 take “the question” as the center; take the student initiative participation as the premise; obtains the process take the knowledge as the key point; take cooperates the study as the important form. carries on the zetetic stud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must establish the question scene, the initiation inquired into; the relation life reality, the development inquires
into the space; practice utilization, enhancement applied mathematics consciousness.
【keywords】mathematics classroom; zetetic study;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55-0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

数学的一切符号与图形只是人们为了建立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主观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现,是主观建构,所以,小学数学以其特有的课程性质更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

1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2什么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
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视为学习行为的真正主体,是学习过程的思考者、活动者、体验者、合作者和建构者。

因此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3.1以“问题”为中心。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进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突破口。

学生或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或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可探究的问题,从而展开探究活动。

3.2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主动参与是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一种意向和行为。

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心理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的。

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乐趣,并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

3.3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重点。

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即活动。

通过活动,促使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

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探索过程。

3.4以合作学习为重要形式。

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而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个性,学会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探究方案的能力等。

4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4.1创设问题情景,引发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究的内驱力。

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状态。

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要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就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并在这种热情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积极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思维得以发挥。

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把“问题情境”故事化,创设了“小乌龟锻炼身体”的动画片,设计了两只小乌龟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形跑道跑步,学生很快发现他们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正方形和圆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会计算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能探索出来吗?让学生从开放式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圆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于是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设想:“圆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关系”“周长可能是直径的3倍多?”……“那么圆的周长究竟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者,而且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4.2联系生活实际,开拓探究空间。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刻,也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

小学课本的知识虽早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在教学中,我们要逐步诱导,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而获取知识,发现规律。

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按课本要求剪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外,再启发学生能否转化成其他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学生便兴趣盎然,手脑并用,积极思维操作。

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不仅加强了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4.3实践运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重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

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①解题策略的开放。

即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②题目条件的开放:让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对所要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根据不同条件对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提高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所求问题的开放:让学生由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
维的创造性;④题目答案的开放: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探究学习是课改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每位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和积极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让学生拓展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精神意识得以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