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采暖应用技术规范DBJ-T 01-49-2000
供暖设计指导书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熟悉和收集资料(1)建筑物修筑地址;(2)气象资料;(3)土建资料;(4)动力资料。
2.房间热负荷的计算(1)确定室内外计算温度;(2)计算外墙、天棚、地板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并校核是否符合最小热阻的要求;(3)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4)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5)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的计算;(6)户间传热负荷的计算。
3.选择供暖方式,热媒及参数(1)根据热源等条件,选择供暖用热媒及参数,并阐明理由;(2)选择供暖方式及散热设备。
4.确定供暖系统及附属设备(1)确定供暖系统图式;(2)布置管路及散热设备;(3)选择建筑物供暖引入口,户引入口的连接方式及设备;(4)连接附属设备,绘出系统草图。
5.散热器的计算(1)选择散热器的型式;(2)计算各房间散热器片数。
6.管路水力计算(1)选择最不利环路;(2)计算管路各管段的管径;(3)温控阀预设定阀位的计算。
7.选择和计算附属设备8.绘制供暖系统施工图(1)供暖系统施工图比例1∶100或1∶200(2)供暖系统斜视图比例1∶100或1∶200(3)详图,针对每个人的设计内容,由指导教师指定。
比例1∶10或1∶20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学期:6;学时:2周)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是继课程之后进行的。
它是深入学习和消化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供暖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同时具有运用设计资料,进行方案分析比较,计算和选择设备,作施工图等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
为引导和帮助同学更深入而顺利地掌握设计程序,特编写此指导书。
由于工程实际的千差万别,指导内容不能包罗万向,学生设计中应密切结合自己的工程实际,独立思考,不可生搬硬套,提倡互相讨论,但要避免抄袭。
二、供暖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一)熟悉和收集资料设计的原始资料是考虑方案,选择设备,进行计算的根据,应准确无误。
实际工程中,不少资料是设计者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得到。
细数规范中国地暖行业的那些标准

细数规范中国地暖行业的那些标准来源:地暖杂志, 更新时间:2011-05-05 14:37 点击:314次作者:“王水”近些年,我国地暖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成就。
地暖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我国人民带来了健康舒适的家居环境,也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地暖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正逐步向着规范化的进程迈进,地暖产业的规范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其中的功劳,很大程度上要功归于规范着行业发展的那些条条文文。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没有一个适应现状的标准指导产品生产和施工安装,市场上销售的地暖产品必将型号各异,产品质量也将参差不齐,地暖工程施工工艺也会五花八门。
试想用这样的产品和施工工艺做出来的地暖系统能与建筑同寿命吗?答案不言而喻。
既然这些条条文文对中国地暖行业如此重要,那么这些条条文文具体都包括哪些?当初又是哪些相关部门编订了它们?在下文中,记者为您一一解惑。
产品标准多为国家标准地暖管材、分集水器、温控器、泡沫混凝土、燃气壁挂炉、发热电缆、电热膜、预制轻薄型温水辐射供暖板是目前在国内地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几种产品。
一套完美的地暖系统,当然离不开这些高质量的地暖材料。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产品当中,除了发热电缆以及温控器外,其他的都已经具有或者正在制定产品的行业或者国家标准。
地暖管材中,PE-Xa、PE-RT、PB是目前在我国应用相对较为普遍的三种塑料管材,PE-Xa被业内人士誉为“性价比之神”,各种地暖管材中,在国内起步较早,市场份额也最大,该管材主要以工程市场为主,目前国内典型的代表企业有秦皇宏岳、沈阳大富科世、秦皇岛日泰、唐山道诚等。
目前以这些厂家为代表的PE-Xa管材生产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执行的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标准号为GB/T 18992.2---2003。
该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由中华民人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3月5日发布,2003年8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并沿用至今。
地板采暖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oor radiant heating JGJ 142—2004J 365—20042004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oor radiant heating JGJ 142—200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2004年10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257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42—2004,自2004年10月1日实施。
其中,第3.2.1、3.8.1、3.10.6、4.4.1、5.1.6、5.1.8、5.4.2、5.4.8、5.5.5、6.5.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8月5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地面辐射供暖工程中的设计、材料、施工、检验、调试与验收等方面技术要求。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90本规程参加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沈阳市华新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瑞迪北京暖通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房耐克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特希达科技有限公司中房集团新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华源亚太化学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上海乔治·费歇尔管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华宇通阳光智能供暖设备有限公司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北京狄诺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德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润和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华世通实业有限公司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合肥安泽电工有限公司上海东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泰科热控(湖州)有限公司锦州奈特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建工测试部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徐伟邹瑜陆耀庆曹越黄维万水娥邓有源赵先智宁波董重成于东明白金国蒋剑彪刘政新周磊浦李岩杨宏伟黄艳珊田巍然史凤贤王俊胡晶薇钟惠林张力平张国强濮焕忠罗才谟目次1总则2术语3设计3.1一般规定3.2地面构造3.3热负荷的计算3.4地面散热量的计算3.5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系统设计3.6低温热水系统的分水器、集水器及附件设计3.7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水力计算3.8低温热水系统的热计量和室温控制3.9发热电缆系统的设计3.10发热电缆系统的电气设计4 材料4.1一般规定4.2绝热材料4.3低温热水系统的材料4.4发热电缆系统的材料5 施工5.1一般规定5.2绝热层的铺设5.3低温热水系统加热管的安装5.4发热电缆系统的安装5.5填充层施工5.6面层施工5.7卫生间施工6 检验、调节器试及验收6.1一般规定6.2施工方案及材料、设备检查6.3施工安装质量验收6.4低温热水系统的水压试验6.5调试与试运行附录A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附录B 加热管的选择附录C 塑料管及铝塑管复合管水力计算附录D 管材物理力学性能附录E 发热电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要求附录F 工程质量检验表本规程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规范地面辐射供暖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地板采暖施工工法(2002年局级工法)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式采暖系统施工工法作者:李可望田丽娜前言低温热水地板辐射式采暖系统(简称地板采暖),是一种散热均匀、热舒适性高、可适应各种不同热源的新型采暖系统。
该系统解决了常规采暖系统中散热器占地、热源单一、升温效果不均等问题。
是继散热器采暖、空调采暖之后的一种新型、高效的采暖方式。
1.特点1. 1不占室内面积,有利于建筑装饰。
1. 2独立供暖,利于分户计量1. 3热感舒适,热量均衡稳定。
1.4耐久性好,寿命长,方便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民用建筑及公用建筑的室内采暖。
但不宜采用复合木地板和石木地板做地面装饰。
3. 工艺原理以分户循环系统为单元,采暖热水通过分集水器,将热水分配给各采暖层间内的加热回路。
通过敷设在地坪面层内的热水盘管,把地板加热,将热量均匀地辐射给室内空间和人体,达到供暖效果。
(图3.1)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1工艺流程4.2操作要点4.2.1安装准备1. 室内顶棚、墙面抹灰、门窗安装工程已完工;保证室内作业环境清洁。
2.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岗前操作培训。
3. 施工前要做深化设计图纸,所有深化设计图纸均显示每个加热回路的管子长度。
同时检查图纸与现场情况是否相符。
4.2.2地面清理1. 为避免声桥效应和找平层厚度的偏差,地板表面必须清洁、干燥,落在地板上的杂质和灰土要及时清除,根据表4.2.2检查楼板的平整度。
表4.2.22. 未达到平整度要求的地板,必须抹灰或剔凿找平。
不允许使用游离砂粒来填充找平。
3. 顶棚和地板上其它管槽、电线必须在安装地板采暖系统前铺设好、固定好。
4.2.3分、集水器安装按设计图纸每户安装一个分、集水器。
分、集水器采用独立支架,对于混凝土前墙体用膨胀螺栓固定于距离地面350~600mm的承重墙面上。
4.2.4铺设隔热卷垫图(4.2.4-2) 铺设保温板和隔热膜图4.2.5-1 蜗形布置 图4.2.5-2 波形布置注:在外墙等处加密布置管道,可减少这一区域的热散失,保证室内温度均匀。
地暖间距全300?

地暖间距全300?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实际应用,理论学的是再好,不运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也不过是一个花架子。
希望和安安学地暖的朋友,不光的好,而且要用的得当。
从本期开始,安安就在本栏目穿插一些实际的案例。
希望通过这些我所在现实的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案例,让朋友们提高解决将理论转化为工作能力,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价值。
1、关于地暖盘管设计间距的确定问题。
经常有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安安,地暖间距如何确定?我听到这个问题就头大。
因为这不是一个一两句能讲清楚的问题。
况且,《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上个人感觉说的也比较乱。
就地暖间距的问题我已经用了两个专题的长篇大论讲过了,在这里就某个案例再补充点吧。
一次给一个所谓大设计院的朋友看他画的图纸:我整个晕掉:不管东南西北,不管中间还是把边,不管一层、二层还是顶层,间距一概全是300。
试问,如果房间大小都是一样的,不管房间位置如何,都放同样多的暖气片,结果如何呢?——边角的房间偏冷(甚至不热!),中间的房间偏热(甚至过热,热的难受!)是不是?对于地暖也一样的道理啊。
如果我们真正逐个房间的进行了热负荷计算,我们会发现边角的比中间房间的热指标要大,甚至会达到其二倍甚至更多。
这就要求我们把边角房间的间距加密。
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诚然,即使全按300的间距进行设计,也都能满足热指标的要求,也难怪上面所讲的案例的发生。
我们可以根据相对热指标的大小,来确定相对间距的大小,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请注意。
其实规范已经限制了一般的间距要求200~300之间。
那好,我们就可以根据各个房间的相对热指标的大小,来确定相对间距的大小不就解决了吗?不要担心间距200的时候比你的计算热指标超了多少,你间距300的房间不也超了吗?关键要要是不是都“整体的按比例”的超标。
如果这样也就好办了,也就相当于专业术语“等比失调”(等比失调,简单理解:都一致的增加或减少,相互之间有个比例,比如都是设计值的1.3倍。
地板采暖规范

一、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后首先仔细核验图纸,根据实地校验盘管供回路走向,确定好固定分水器安装位置。
二、清扫地面杂物.三、铺聚苯乙烯板,铺板时不允许留3mm以上缝隙,板面要做到平整,不翘曲。
四、反热膜铺设要以搭接方式铺设,不得留间隙。
五、固定盘管前要查看图纸并画出单向管路线条,留出足够的接头尺寸后沿线固定,每个管卡的间距不得大于500mm转弯处管道弯曲半径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管路中间禁止使用接头,在两根采暖管之间间距小于80mm时应加隔温套管。
六、制作了隔离带、伸缩缝、盘管固定后,沿着墙边柱边及门口把10mm(厚)*100mm(高)的泡沫板贴牢固。
房间边长6米以上时必须留5mm宽的伸缩缝。
七、加压测试:分水器和管道连接完毕,把分水器阀门逐个关闭后再逐路缓慢充水,直至管路空气排尽,异物冲出,最后连接加压泵,加压至0.7Mpa以上,留观30分钟,如果压力下降大于0.05Mpa时必须仔细检查原因,直至故障排除,最后在拆除压力泵前关闭泄压阀,使管路保持水压,在混凝土填充过程中管道内应保持不低于0.4Ma 的压力。
八、维护保养。
第一个采暖期开始时用35℃以下的低温热水运行24小时之后方可继续加热,加热幅度不应大于10℃,以后间隔24小时水温上调10℃以内,直至设计水温地板采暖技术要点及规范术语地暖是与人体取暖生理需求特性最为吻合的供暖方式之一,室内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良好感觉,较好地解决了“寒从脚下生”的难题,在此环境下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辐射表面温度低,灰尘、细菌不易飘浮运动,或因升华而产生异味,不易造成室内污浊空气对流,室内洁净。
在地暖房间居住或办公感到舒适、卫生并具有一定保健作用。
总的来说:用之舒适、卫生、不占面积、高效节能、热稳定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新疆从2004年开始,也逐渐开始代替热水散热器,地暖的设计说明以及材料的选择涉及多方面的知识,需专业人士方可阐明,所以在此不作细论,仅对施工作细则概论。
地板采暖设计规范

地板采暖设计规范地板采暖是一种现代化的采暖方式,它的特点是舒适、节能、环保。
在地板采暖系统的设计中,有一些规范需要遵循,以确保采暖效果和安全性。
以下是地板采暖设计规范的详细说明。
首先,在地板采暖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的热负荷,合理确定供暖面积和采暖功率。
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如住宅、办公楼、商业建筑等,采暖功率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住宅的采暖功率应该在90-150W/平方米之间,而办公楼和商业建筑的采暖功率则会更高一些。
其次,在地板采暖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供暖管道的布置。
供暖管道的布置应该避免弯曲过多,以减少管道的阻力和热损失。
通常情况下,采用螺旋式布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道长度和管道连接处的热损失。
此外,地板采暖系统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供暖水温。
供暖水温的选择应该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的采暖功率来确定。
一般来说,供暖水温应该在35-45摄氏度之间。
如果水温过高,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导致地板过热,影响采暖效果和使用安全。
此外,在地板采暖系统设计中,需要自主设计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应该能够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暖水温和供暖面积,以达到舒适的采暖效果和节能的目的。
同时,温度控制系统也应该配备适当的防止过热和漏水的保护装置,确保使用安全。
最后,在地板采暖系统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供暖材料。
供暖材料的选择应该既考虑采暖效果,又考虑使用寿命和环保性。
通常情况下,选择导热性好、稳定耐用的材料,如铜管、钢管等,以达到良好的供暖效果和长久的使用寿命。
同时,应尽量选择环保的材料,避免对室内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地板采暖设计规范是确保地板采暖系统采暖效果和使用安全的关键。
通过合理确定采暖功率、布置供暖管道、选择合适的供暖水温、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和选择适宜的供暖材料,可以实现舒适、节能、环保的地板采暖效果。
在地板采暖系统的设计中,建议遵循以上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久使用。
PE管和PERT管的区别

P E-R T和P E X两种管道的区别目前,地板采暖用管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品种:铝塑复合管、PEX管、PP-R管、PB管和PE-RT管。
PEX管和PE-RT管相对来说价格适中,管材本身的性能看起来完全满足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要求,但是,把这两种材料全面对比,仍然可以发现PE-RT 管道应用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全面的优越性,即更安全可靠、技术更先进、更经济。
一、PE-RT和PEX两种管道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应用于地采暖方面没有优劣之分,但是,管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方面PE-RT管道比PEX管道质量更可靠。
1、PEX管又称交联聚乙烯管,是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
聚乙烯线性分子结构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变为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聚乙烯的性能得到提高。
国内PEX管道生产厂家主要采用国产PEX原料和有关助剂。
另外,PEX管的耐热耐压性能是靠交联度来保证,所以一旦交联度出现问题,其使用性能将严重下降。
由于PEX管材生产时需要交联,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对厂家工艺控制水平要求较高,质量受工艺的影响比较大,与抗氧化剂和交联剂等助剂混合的质量是控制交联均匀度的关键。
如果混合不均匀,交联剂和抗氧化剂等助剂分散不好,则管材交联的均匀度就差,管材的可靠性就无保证,管材整体可能会产生薄弱点。
我国交联管的标准中没有交联均匀度的控制指标,只控制管材的交联度,造成了质量上的隐患。
虽然在PE-RT产品未出现之前PEX 用于地采暖案例较多,但仅仅的几年时间,不足以考验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已经采用PEX的地暖系统普遍出现各种原因造成的渗漏水的现象。
2、PE-RT管材是PE-RT原料经热熔挤压冷却而成,加工工艺简单,加工中对管材质量的影响因素少,管材性能主要由原材料自身来提供,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比较高。
PE-RT即耐热聚乙烯,是Polyethyleneofraisedtemperatureresistance的英文缩写,PE-RT树脂是乙烯和少量辛烯的特殊共聚体,通过分子设计进行支链分布控制而得到独特的分子结构,具有优秀的抗压力开裂性和优良的长期静压强度,是可以用于生产热水管道的非交联聚乙烯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pplied for low-r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DBT/T 01-49-20002000北京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DBT/T01-49-2000主编部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批准部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实施日期:2000年10月1日2000北京关于发布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京建科[2000]350号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根据北京市建和京建科[1999]341号文件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共同主编、北京市恒岳新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参编的《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已经通过有关部门审查。
现批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DBT/T01-49-2000为北京市推荐性标准,自2000年10月1日起执行。
该标准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组织印刷、发行。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二○○○年八月十日目次1总则 (1)2术语 (1)3材料 (4)3.1一般规定 (4)3.2管材的质量要求 (4)3.3连接件的质量要求 (5)3.4绝热板材的质量要求 (5)3.5材料的外观质量、储运和检验 (6)4设计 (7)4.1供暖热负荷计算 (7)4.2系统设计 (8)4.3热媒集配装置、加热管及附件的设计 (10)5施工 (12)5.1一般规定 (12)5.2绝热层的铺设 (12)5.3加热管的配管和敷设 (13)5.4热媒集配装置的安装 (13)5.5混凝土的浇捣和养护 (14)5.6地面层的施工 (14)5.7安全生产和成品保护 (15)6检验、调试与验收 (15)6.1中间验收 (15)6.2试压 (15)6.3水压试验标准 (16)6.4调试 (16)6.5竣工验收 (16)6.6文件 (17)附录A塑料管和交联铝塑复合管的等应变蠕变特性曲线 (18)附录B加热管管材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能 (23)附录C管材的外径、最小壁厚及公差 (24)附录D连接件的物理力学性能 (24)附录F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的水力计算 (29)附录G辐射供暖地板的构成 (31)附录H加热管材质和壁厚选择方法举例 (32)附录I加热管材的使用条件分级 (34)附录J加热管材的许用设计应力及最小壁厚选择 (35)附录K辐射供暖地板加热管的布管方式 (41)附加说明 (42)1总则1.0.1为了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民用或工业建筑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散热器供暖系统或生活热水系统的户内支管,采用本规程所涵盖的管材敷设于地面的垫层内时,可执行本规程。
1.0.3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赐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42)和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
2术语2.0.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Low –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以不高于60℃的热水作热媒,将加热管埋设在地板中的低温辐射供暖。
2.0.2交联铝塑复合管(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aluminiun compound pipe)内层和外层为密度0.94g/cm3≥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中间层为增强铝管、层间用热熔胶紧密粘合为一体的管材。
用作地板辐射采暖的加热管,内外层均应为交联聚乙烯,通常以XPAP标记。
2.0.3聚丁烯管(Ploybutylene pipe)由聚丁烯-1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B标记。
2.0.4交联聚乙烯管(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 pipe)以密度≥0.94g/cm3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其线型的大分子交联成三难网状的大分子结构,由此种材料制成的管材,通常以PE-X标记。
2.0.5无规共聚聚丙烯管(Rancom polypropylene copolymer pipe)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P-R标记。
2.0.6热媒集配装置(Heating mediun collective and distributive unit)即分水器和集水器,有一个进口(或出口)和多个出口(或进口)的筒形承压装置,使横断面的流速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配置放气装置和各通路阀门,以控制系统流量和使各通路流量分配均匀。
2.0.7(Ground layer)包括地面装饰层及其找平层。
2.0.8填充层(Fill up layer)敷设于加热管周围和以上的构造层,用以保护加热管和使地面温度均匀。
2.0.9绝热层(Heat insulating layer)敷设于填充层之下和沿外墙周边的构造层,用以减少无效热损失。
2.0.10防水层(Waterproof layer)敷设于楼层地面层以下的构造层,用以防止地面水进入填充层和绝热层。
2.0.11防潮层(Wetproof layer)敷设于底层土壤之上的构造层,用以防止水汽进入绝热层。
2.0.12伸缩缝(Expansion seam)在填充层内适当位置放置,用以防止因冷热伸缩而使地面龟裂和破损的构造。
2.0.13固定卡子(Tube clamps)当采用将加热管直接因定在复合绝热层上的方式时,所使用的塑料卡钉。
2.0.14钢丝网(Wire netting)另一种固定加热管方式所用的低碳钢丝编织构件,铺设于绝热层表面。
2.0.15扎带(Belting)将加热管固定在钢丝网上的塑料带。
2.0.16卡套式连接件(Compression fitting)将加热管材插入连接件内芯,由压紧螺母将放置在管材外的C形铜环收紧,并以密封圈完成密封的一种连接构件,常用于XPAP管或PE-X管与热媒集配装置的连接。
2.0.17插接式连接件(Insertion fitting)将加热管材直接插入连接件内,由钢套、卡环、垫圈和密封圈完成密封的一种连接构件。
常用于PB管或PP-R管与热媒集配装置的连接。
或将加热管材直接插入连接件内,由铜环、铜箍、接口上黄铜密封线完成密封的一种连接构件,也用于XPAP管或PE-X管与热媒集配装置的连接。
3材料3.1一般规定3.1.1敷设于地面填充层内的加热管,应根据耐用年限要求、使用条件等级、热媒温度和工作压力、系统水质要求、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投资费用等因素,选择采用以下管材:1)交联铝塑复合(XPAP)管。
2)聚丁烯(PB)管。
3)交联聚乙烯(PE-X)管。
4)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
3.1.2加热管下部的绝热层,应采用轻质、有一定承载力、吸湿率低和难燃或不燃的高效保温材料。
3.1.3管材、管件和绝热材料,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生产厂的名称、规格和主要技术特性,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
3.1.4施工、安装的专用工具,必须标有生产厂的名称,并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3.2管材的质量要求3.2.1管材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未制定前,企业标准应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1)XPAP管,等同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F1281-19982)PB管,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DIS 15876。
3)PE-X管,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DIS 15875。
4)PP-R管,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DIS 15874。
3.2.2各类管材的等应变蠕变特性曲线,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3管材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3.2.4与其它供暖系统共用同一集中热源水系统、且其它供暖系统彩钢制散热器等易腐蚀构件时,PB管、PE-X管和PP-R管,宜有阻氧层,以有效防止渗入氧而加速对系统的氧化腐蚀。
3.2.5管材的外径、最小壁厚及公差,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3.2.6管材以盘管方式供货,长度宜不小于100M/盘。
3.3连接件的质量要求3.3.1连接件与螺纹连接部分配件的本体材料,应为锻造黄铜。
使用PP-R管作为加热管时,与PP—R管直接接触的连接件表面应镀镍。
3.3.2连接件外观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无开裂。
3.3.3连接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3.3.4连接件的螺纹,应符合国家标准《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B/T 7307-1987)的规定。
螺纹应完整,如有断丝和缺丝,不得大于螺纹全扣数的10%。
3.4绝热板材的质量要求3.4.1绝热板材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密度不应小于20KG/M32)导热系数不应大0.05W/M.K。
3)压缩应力不应小于100KPA。
4)吸水率不应大于4%。
5)氧指数不应小于32。
注:当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除密度外的其它物理性能应与上述要求等同。
3.4.2为增强绝热板材的整体强度,并便于安装和固定加热管,绝热板材表面可分别作以下处理:1)敷有真空镀铝聚脂薄膜面层。
2)敷有玻璃布基铝箔面层。
3.5材料的外观质量、储运和检验3.5.1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
3.5.2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当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针孔、裂纹、气泡、起皮、痕纹和夹杂,但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外径和壁厚超出允许公差的划伤、凹坑、压入物和斑点等缺陷。
轻微的矫直和车削痕迹、细划痕、氧化色、发暗、水迹和油迹,可不作为报废的依据。
3.5.3管材和绝热板材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受到剧烈碰撞和尖锐物体冲击,不得抛、摔、滚、拖,应避免接触油污。
3.5.4管材和绝热板材应码放在平整的场地上,垫层高度要大于100MM,防止泥土和杂物进入管内。
塑料类管材、铝塑复合管和绝热板材不得露天存放,应储存于温度不超过硬40℃、通风良好和干净的仓库中,要防火、避光,距热源不应小于1M。
3.5.5材料的抽样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 2828-1997)的规定。
4设计4.1供暖热负荷计算4.1.1应按《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
但与常规对流式供暖方式热负荷计算有以下区别:1)不计算敷设有加热管道地面的供暖热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