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

合集下载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词语解释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词语解释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隐隐约约。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暄闹,像开了锅一样。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

漫天卷地:是铺天盖地的意思。

屹立:高耸地直立着。

水天相接:满面和天际舍命,指地平线。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恬静:安静、宁静。

环境幽雅。

渴望:迫切地希望。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人云亦云: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没有主见。

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兴味盎然:形容兴趣特别浓的样子。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都一样。

不折不扣: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恍然大悟:形容突然省悟。

干涸:河道、池塘等枯竭。

绝望:毫无希望。

安然:安安稳稳的样子。

营造:有计划地造。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渺小:微小。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气馁:失掉勇气。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咆哮:本课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

枯槁:干枯。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

缘故:原因。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突兀:高耸。

断言:十分肯定地说。

吻合:完全符合。

安然无恙:一点也没有损伤。

剧烈:猛烈。

回顾:回头看。

疲惫:劳累,疲乏,没有力气。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观瞻:观赏;瞻望。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敬畏:又敬重又畏惧。

趾高气扬:讥讽举步,神气十足。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心急如焚:形容非常着急。

鸟语花香:形容花草树木欣欣向荣,留海飞翔啼鸣的美好景象。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凌空:高升到天空中,耸立空中。

美誉:美好的名声。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枝折花落:树枝折断了,花朵落下了。

不禁:忍耐不住。

生气勃勃:生命力强,富有朝气。

四上语文知识点

四上语文知识点

四上语文知识点
一、词语解释类:
1.解释词语含义:根据语境和词语本身的意义,解释词语的含义,尤
其是一些常见的生词和词组。

2.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使
用场合,扩充词汇量。

3.造句:利用所学单词,构造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加深对词语的理
解和运用。

二、作文写作类:
1.写作主题:学习如何确定文章主题,掌握如何拓展和展开主题,使
文章内容丰富有趣。

2.描写细节:学习如何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的细节,使作文更加生
动形象。

3.发表见解: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适当的论证和说明。

三、古代文学名句类:
1.识别名句:学习辨析古代文学名句,了解名句背后的历史或文化内涵。

2.运用名句:学习在作文中运用古代文学名句,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
语言水平。

四、句子改错类:
1.改正句子错误:根据所学的语法规则,纠正句子中的语法错误,提
高语法运用能力。

2.添加或删减成分:根据句子意思和语法要求,添加或删减相应的成分,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和正确。

五、语法概念类:
1.词类:学习词语的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了解它
们的特点和用法。

2.成分分析:学习如何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理解句子构成的基本要素。

3.句子结构:学习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序,掌握句子表达的规律和技巧。

以上是四上语文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
以提高语文能力,提升写作和阅读的水平。

中考语文所有词语大全及解释

中考语文所有词语大全及解释

1.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2.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因心里不得发泄。

3.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希少。

4.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5.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6. 死不瞑目:形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7. 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8.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9. 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10. 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11.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12.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13.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

14.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15. 销声匿迹:消失声音,藏起形迹。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归纳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归纳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归纳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中,词语解释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使用词语,在阅读、写作以及交流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归纳总结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技能。

1. 词语解释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语文词语解释时,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方法:(1)上下文法:通过观察词语所在句子的前后文及语境,结合词语的意义进行解释。

(2)词根词缀法:通过分析词语的词根和词缀,推测词语的意义。

例如,“电视”中的“电”表示电力,而“视”表示看。

(3)异形同义法:通过找到与词语意义相关的同义词进行解释。

例如,“懒惰”可以解释为“懒散”或“偷懒”。

2. 同义词解释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掌握同义词的意义是扩大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1)形容词的同义词解释:快乐-高兴、忧伤-悲伤、美丽-漂亮。

(2)动词的同义词解释:看-瞧、吃-用餐、走-行走。

(3)名词的同义词解释:花朵-花、妈妈-母亲、小狗-小犬。

3. 近义词解释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但用法略有差异的词语。

掌握近义词的差异,有助于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提升表达准确性。

(1)“快乐”和“高兴”:快乐强调内心的满足和愉快,而高兴强调情感上的愉悦和兴奋。

例如,“得了满分,小明感到快乐不已”、“看到老师回来,同学们都很高兴”。

(2)“大胆”和“勇敢”:大胆强调敢于冒险、不畏艰难,而勇敢强调不怕危险、无所畏惧。

例如,“小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勇敢地救起溺水的孩子”。

4. 形容词解释形容词是描述事物特征和性质的词语,了解常见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

(1)质量形容词:大、小、高、矮、重、轻等。

用来描述事物的大小、高矮、重量轻重等特征,例如:“小明是一个高个子的男孩”。

(2)颜色形容词:红、黄、蓝、绿等。

用来描述事物的颜色,例如:“这朵花是红色的”。

(3)外貌形容词:漂亮、帅气、丑陋、可爱等。

语文词语解释大全

语文词语解释大全

语文词语解释大全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文的科目,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了解汉字的构造及意义,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词和词语。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语文词语解释大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一、词义解释1. 汉字:中国特有的文字系统,用于表达语言的意思。

2. 词语:由一到多个汉字组成的有意义的单位。

3. 词义:词语所表示的具体意思。

4. 同义词:与另一个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5. 反义词:与另一个词语意义相反的词语。

6. 词组: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而成的特定搭配。

7. 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有独特含义和惯用法的词语。

8. 俗语:流传在民间并被广泛使用的短句或词语。

9. 歇后语:常用于幽默或讽刺的两句相对联的句子。

10. 谚语: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智慧的表达方式。

二、字音解释1. 声调:汉字的音调,用于区分不同的意义。

2. 声调符号:用于标志汉字的声调。

3. 拼音:用拉丁字母表示汉字的发音,并标示声调的一种方式。

4. 注音符号:用于标示汉字的读音和声调的符号。

三、语法解释1. 词性:词语在句子中所属的类别,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句子成分:一个句子中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词语组成的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3. 修饰成分:修饰某个词语或短语的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

4. 句子类型:句子按照所陈述的内容和疑问形式分类,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四、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意象来说明另一个意象,形成隐喻的修辞手法。

2. 比拟: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形成比较的修辞手法。

3. 排比:用同样的结构、配列相同的语句或单词,加强修辞效果。

4. 反复:多次重复批判、夸奖或描述同一事物,以达到强调目的。

5. 夸张:对某个事物或感情进行极端夸张,以夸张效果来增加表达力。

6. 对仗:对句子、诗歌的结构进行对称的修辞手法,增强美感。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初中语文常考词语解释

初中语文常考词语解释

初中语文常考词语解释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 登峰造极:比喻到达顶峰。

(8)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
(10)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
(11) 心里好似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
(12)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
(13) 看不起。

鄙夷
(14)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推敲。

初中语文考点:词语解释解答技巧

初中语文考点:词语解释解答技巧

词语解释解答技巧一、理解词语解释的意义1.1 词语解释是指通过文字或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帮助读者或听者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1.2 词语解释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的意思。

1.3 词语解释要点:准确、简明、通俗易懂。

二、掌握词语解释的方法2.1 查字典。

2.1.1 利用现代工具,如手机应用、电子词典等,可以快速查找生词或难词的解释。

2.1.2 应有选择地使用权威的字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以确保得到准确的解释。

2.2 理解上下文。

2.2.1 对于一些含糊不清或多义的词语,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2.2.2 注意抓住关键词,通过上下文的逻辑推理来推断词语的准确含义。

2.3 寻求他人帮助。

2.3.1 在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时,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以便更快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词语解释解答题的技巧3.1 细读题干。

3.1.1 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楚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明确解答的对象和要求。

3.1.2 注意题目的要求,如解释词语的意义、补全词语的拼音或写出词语的反义词等。

3.2 结合上下文。

3.2.1 在解释词语时,要结合上下文,将词语放入句子当中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3.2.2 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准确地理解词语。

3.3 表达准确。

3.3.1 解答题目时要注意用词准确,简洁明了地表达词语的含义。

3.3.2 避免出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表述,以免影响解答的准确性。

四、词语解释解答题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4.1 离题。

4.1.1 在解释词语时离题,没有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4.1.2 避免在解答问题时偏离题目,要清晰明了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4.2 歧义。

4.2.1 解释词语时出现歧义,表述模糊或含糊不清。

4.2.2 解释词语要准确、清晰、简练,避免歧义和模棱两可的表述。

4.3 表达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
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
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
【汲取】
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
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根深蒂固】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持之以恒】
长久地坚持下去。

恒,恒心。

【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一事无成】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探求】
探索追求。

【渊博】
(学识)深而且广。

【一事无成】
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毫不相关】
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关注】
关心重视。

【思维】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模式】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

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止步不前】
停止脚步不往前进,比喻不对事物做更深的研究。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的样子。

【创意】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境。

【革命】
文中指根本改革。

【压制】
竭力限制或制止。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举,向上托。

【非凡】
超过一般。

【灵感】
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现象。

在文艺科技活动中,由于长期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积累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寓有创造性的思路。

【推敲】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