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在读中感悟——《狼》课堂实录

价: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 刺虐入骨三分。” ( 生齐读 )
师: 在“ 初读 感 知 ” 环节 , 老 师要 求大 家 通过 预 习 能将 课文读准读 通顺 , 并能结 合注
释和参考书疏通课 文大意 。 狼就像坏 人~样尾 随在屠 户身后 , 非 常明显 ,
师: 说得好 !狼在课文 中还有哪些 表现?
刺激 的故事情节之 中。在“ 探究赏析” 环节 , 我们要来
文故事情节?( P P T展示 图片 )
生: “ 狼不敢前 , 耽耽相 向。” 从这句可 以看 出, 这 生: 面对拿刀 的屠户 , 狼也不惧怕 , 不罢休 。说 明
探究故事 的情节 。哪位 同学能用简 洁的语言概述本 两只狼不甘 罢休 。
生: 我从 “ 途 中两狼 , 缀 行甚远 ” 可 以看 出 , 狼 对
自己想得到 的东西不放弃 ,有执 著 、锲而不舍 的精
神。
师: 不错 !尤其是尾 随这个词用得 好 , 感情倾 向
师: 见解独特 !刚才我们看到 的都是狼不好的一
2 0 1 4年 1 1 月 B
/ 2 8
线
和不放弃 。
讽喻 当时社会上像狼 一样 的恶人 、 恶势力 。( 指 导朗
师: 概 括 同学们 的观点 , 我们 可 以看 到 , 狼 的本 读最后一段 , 读 出嘲讽 的语气 ) 师: 这则故事给 了我们怎样 的启示? 性是非常贪婪 、 凶狠 、 狡诈 的。( P 课件 出示这 三个
这是 两只 — — 的狼 ” 的句式说说你对狼的印象 )
生: 我从 “ 复投之 , 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 这一句 可
《狼》的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狼》的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课堂实录:一、导入:(PPT)成语PK:说说有关于“狼”的成语生答: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师:老师也给同学们找了一些。
(PPT出示)豺狼当道鬼哭狼嚎虎狼之势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如狼似虎引狼入室师:从以上成语看,狼给我们的印象怎么样?生:不好,很差。
师:是啊,光是“鬼哭狼嚎”四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了。
今天我们来看看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否会有不一样呢?二、整体感知预习检测: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生沉默)那么老师就要出题来考考大家了啊!(PPT出示)以小火车的方式检测以下字词,纠正读音缀行(zhuì)大窘(jing)苫蔽(shàn)弛刀(chí)眈耽(dn)少时(sho)瞑(míng)隧(suì)尻尾(ko)顷刻(qng)黠(xiá)师:考验升级,请同学们解释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字。
注意哦,这里有陷阱,要小心了。
(PPT出示)前: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犬: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洞:一狼洞其中。
(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用为动词,钻洞。
)(生答)师:他们在用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文言文中的特殊现象,称为?生:词类活用。
(PPT出示:词类活用)师:难度继续加大,这里一共有五组词,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下列标志的词的意思。
A止有剩骨(通“只”只有)一狼得骨止(停止)B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盖以诱敌(敌人)C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才)D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盘算)E投以骨(把)盖以诱敌(用来)以刀劈狼首(用)生答读,狼的故事。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说,狼的故事师:读完了,就该来讲讲这个故事了。
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译读全文。
《狼》课堂实录(精选13篇)

《狼》课堂实录(精选13篇)《狼》课堂实录篇1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教学要点: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悟文章主旨。
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生②:狼吞虎咽生③:狼烟四起生④:狼子野心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生(齐答):狡猾、贪欲、阴险……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欲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
今日,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板书课题)〔点评:由同学熟识的成语导入,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留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现生字)师:谁能把这些生字精确地读一遍?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抱负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仔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看多媒体展现的五幅图,预备依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情愿把课文复述一遍?(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
(全班热闹鼓掌)〔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同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这一做法,转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意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
《狼》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学实录及品评【教学实录】步骤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是生命交响乐中最富华彩的乐章。
它不像羊那样温顺地吃草,它是以别的生命为生命依托的猛兽,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
”周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狼对天嚎叫;另一段:“这是美丽的阿拉斯加大草原,春天到了,可爱的小白兔出来觅食,狼发现了自己的猎物,开始追击……”她接着说?熏“问题是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给狼的故事包裹上了重重叠叠神秘的色彩,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
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一个关于狼的故事……”步骤二、疏通字词读顺句读周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参照注释,或者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文言文知识先尽力自行解决文字障碍问题。
若难以解决,可以“合作攻关”,也可向老师提问。
有学生提出,文中多次出现的“之”和“止”这两个词分别怎样解释。
对“之”,周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提示他们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对文中的“之”———作出辨别、解释。
对“止”,周老师依然坚持让学生先说,多说,她只在难点或关键的地方稍作点拨。
学生就书上把“投以骨”解释为“把骨头丢给狼”提出自己的困惑。
周老师要学生从比较原句和翻译句词义和顺序之异同的角度入手,自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即省略和“倒装”。
然后,她要学生特别注意“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一狼洞其中”、“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的加点词的特殊用法,通过翻译,学生对此基本都能理解。
然后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要求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多字,尽量不“破读”。
学句。
最后师生齐声诵读全文。
步骤三、变换角度读评故事“这篇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与狼生死搏斗的故事,它的情节可以分为几段?我们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周老师提示学生可据此齐读(可背诵)。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激励措施
03
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奖励、表扬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授课教师:
2024-01-04
目
CONTENCT
录
• 课堂导入 • 课堂实录 • 课堂点评 • 教学反思 • 改进建议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01
介绍《狼》的作者蒲松龄及其所 处的时代背景,阐述《狼》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简要介绍《狼》的故事情节和主 题,为后续课堂讲解做铺垫。
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 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引导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 表达,尊重学生的意见,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 能力。
04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知识点覆盖
教材选用
在教授《狼》这篇课文时,教师是否 全面覆盖了文章中的知识点,如词汇 、语法、文化背景等。
所选用的教材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 平,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00%
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狼》 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 加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 点。
80%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与《狼》相关的故事或 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 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02
课堂实录
课文朗读与理解
朗读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 音和语调。
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注释 理解课文内容,强调对生词和难 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狼》中的生字词、成语和文言文基础 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狼》优秀教师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狼》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看到这个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关于狼的哪些成语?快速的回答,来。
生1:狼狈不堪生2:狼狈为奸生3:狼吞虎咽生4:如狼似虎生5:引狼入室师:看来同学们积累的特别丰富,那么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当中,狼都是什么的化身?生齐:贪婪、狡诈师:它都是什么词?生齐:贬义词师:但是在中国古代少数游牧民族当中有些民族以狼为图腾,带着狼牙庇护自己的平安,在的国外的文化当中,把狼当做团结合作的象征,有很多的企业都有狼文化,所以对于这个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
二、朗读-----读准。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课他到底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大声地去朗读,清代的曾国藩师怎么说的?读:生齐读: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曾国藩师:要想领其精髓,我们就要大声地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去读这篇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明节奏,轻重缓急味道浓。
开始。
生自由读全文。
师:有的同学读得字音非常地准确,现在,我们每个组来读一段。
从这组开始,一、二、三、四、五,开始。
“一屠晚归”开始。
二、三、四、五组依次读师:剩下这三组听他们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有问题?有没有读音或节奏要给他们纠正的?来,举手,我看看你们听得仔不仔细?有没有?听出来了没有?没有听出来吗?你听出来了没有?你要听出来了给大家说说。
生:没有。
师:没有。
你呢?生:我觉得有的组读的声音太小了。
师:他提意见了,有的组读得声音确实是太小了,不敢放开。
我听了你们的读音,有一个地方,“弛担持刀”这是一个多音字吧,“担”,“挑担子”、“担责任”这里读几声?生齐:四声。
师:四声,标上拼音。
好,还有一个地方,是“少shǎo时”,还是“少shào时”?生齐:少shǎo时师:书下有注音吧。
生齐:有师:好,第三处,“而顷刻两毙”,后鼻音,第三声,标上。
人教七年上册 蒲松龄《狼》课堂教学实录精选三篇 附评课稿 21页

蒲松龄《狼》课堂教学实录之一首先师生问好,然后导入课题:师: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打开课本,来到《狼》这篇课文。
大家一起来抢答几个问题,好不好?生:好师:《狼》的作者是谁?生:蒲松龄。
师:他所处的朝代是———生:清朝。
师:《狼》这篇课文选自于他的小说集———生:《聊斋志异》。
师:《聊斋志异》是什么意思?(学生不能回答)师:那老师来告诉大家。
“聊斋”就是蒲松龄书屋的名称。
“志”,是记叙的意思。
“异”呢,奇异的故事。
好,接着问,还是一起答。
《狼》这篇课文的体裁是———生:短篇小说。
师:对,小说,短篇小说。
或者说,小小说。
或者说文言小小说,都可以。
它里面塑造了哪两个形象?生:屠户,狼。
师:一个是屠户的形象,一个是狼的形象。
下面我们再来回答一个问题,狼的形象在我们课文中表现为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是狡猾的呢,还是残忍的呢?生:狡猾。
师:很好。
哪一个字可以表现?生:(小声地)黠。
师:一起说。
生:黠。
师:黠,什么意思?生:狡猾。
师:对,这篇文言小小说,充分地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
回答得很好。
咱们下一步开始读课文。
读课文,要积极一点。
我想听你们读一遍,看看你们的读音如何,如果有误读的地方,老师给你们校正一下。
齐读———一屠晚归⋯⋯生:(读全文)一屠晚归⋯⋯师:有这样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下读音的问题。
一个地方是第二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之”,要读得很轻,请在下面打一个小叉做记号。
另外,把“骨已尽矣”这个“矣”字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
这个地方不能够停下来。
还有一个地方,“少时,一狼径去”,是jìng去,不是jìn去。
“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后面打一个斜线,这儿要停一下,不是“其一犬”,不是一只狗子,是“其一”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第三个读音,“意暇甚shèn”,不是“意暇shèng”,“甚”,没有后鼻音。
还有一个地方,“狼亦黠矣,而顷qīng刻两毙”,应是“qǐng刻两毙”,第三声。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学实录及品评

《狼》教学实录及品评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实录】步骤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是生命交响乐中最富华彩的乐章。
它不像羊那样温顺地吃草,它是以别的生命为生命依托的猛兽,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
”周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狼对天嚎叫;另一段:“这是美丽的阿拉斯加大草原,春天到了,可爱的小白兔出来觅食,狼发现了自己的猎物,开始追击……”她接着说?熏“问题是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给狼的故事包裹上了重重叠叠神秘的色彩,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
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一个关于狼的故事……”步骤二、疏通字词读顺句读周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参照注释,或者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文言文知识先尽力自行解决文字障碍问题。
若难以解决,可以“合作攻关”,也可向老师提问。
有学生提出,文中多次出现的“之”和“止”这两个词分别怎样解释。
对“之”,周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提示他们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对文中的“之”———作出辨别、解释。
对“止”,周老师依然坚持让学生先说,多说,她只在难点或关键的地方稍作点拨。
学生就书上把“投以骨”解释为“把骨头丢给狼”提出自己的困惑。
周老师要学生从比较原句和翻译句词义和顺序之异同的角度入手,自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即省略和“倒装”。
然后,她要学生特别注意“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一狼洞其中”、“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的加点词的特殊用法,通过翻译,学生对此基本都能理解。
然后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要求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多字,尽量不“破读”。
学生读得很好,周老师尤其赞赏他读准了“其一��犬坐于前”、“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等句。
最后师生齐声诵读全文。
步骤三、变换角度读评故事“这篇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与狼生死搏斗的故事,它的情节可以分为几段?我们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谁先说?生1:这节课上的是《狼》,是蒲松龄写的。
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
生2: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较劲的故事。
师: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是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生3:今天我们上的是蒲松龄写的文言文《狼》。
师:文言文,这是一个角度。
还有什么?生4:今天我们上的是选自《聊斋志异》的课文《狼》。
师:从故事情节或者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生5:今天我们阅读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搏斗的精彩情景。
师:欣赏这样一个情景;还有,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你们说对不对?《聊斋志异》是小说故事集,再从文章结构来看,我们学的是生6:我们学习的是一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言文。
(评点:开篇就让学生说,这不仅仅只是文学常识问题,这样做颇有深意,有利于引导多向地感知课文,点明课文是经典的文言文小说,为后面读与评定下调子,埋下教学的伏笔。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教师听一听。
(同学们读课文。
)师:看看文章的结构,它实际上分两块,你们看着练习题来思考。
现在大家看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全班学生朗读。
)师:好,有两个地方要注意一下,第二段这个之要读得很轻,(范读)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之不要读太重。
还有一个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不要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刚才,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故事的味道没有读出来,速度比较平缓。
再读一次,请自读,不要齐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读。
(生朗读。
)师:好,请大家读课文注释,读起来(生自读。
)(评点: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文字,有声有色地走进故事。
好!不仅读原文,而且读注释,意在用注释去扫清原文的文字及其他知识障碍,形式看似笨拙,效果却不容忽视。
两处朗读点拨,一是着眼于读出味道,一是提醒句子不能读破。
读得流畅还不行,要求自读并读出味道,给本文的读竖起了路标。
)师:这一节课,我们完成四个学习任务。
第一个学习任务是屏显:《狼》课堂智能作业: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⑴标出拼音:窘( )倚( )瞑( )隧( )⑵指出含义:丘( )犬( )洞( )隧( )⑶区别词义:去( )股( )盖( )耳( )⑷解释意思:少时( ) 顷刻( ) 变诈( ) 几何(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⑴目似瞑意( ) 暇甚意( )⑵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大家看一下练习,这叫课堂智能练习。
这份练习有四个题目,咱们分组来做,一个组做一题。
(老师将题目分到组。
)(学生开始做题,老师巡堂。
)师:第一组,哪位来?生1:我想到三个成语,第一个是狼吞虎咽,第二个是狼心狗肺,第三个是鬼哭狼嚎。
师:写得好,少了一点。
生2:我写了两个,一个是狼子野心,一个是狼狈为奸。
生3:我写了一个是豺狼虎豹。
师:这是一个短语,还有吗?生4:我加一个引狼入室。
师:好。
还有吗?想想看:乱七八糟,吃了酒之后,桌上乱七八糟杯盘怎样?生5:一片狼籍师:这个不是成语啊。
你说生6:杯盘狼籍。
师:好,我们来对一下,其实,关于狼的成语很多:屏显,学生读下列成语: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声名狼藉狼心狗肺引狼入室如狼似虎鬼哭狼嚎师:绝大多与狼有关的词语都是贬义的,这篇文章中写到的狼是凶狠的。
好,我们来看第二题,第一小题,拼音(评点:引导学生积累与狼有关的四字成语,点明与狼有关的词多为贬义。
此举因类联篇,举一反三。
语文课要重视积累,但积累也应懂得发散,抓住机缘。
此处看似寻常,但若识得妙处,会让人懂得教学艺术常常就是对一个个生动细节的妥帖安排。
)(生1生读出窘倚暝隧的拼音。
)师:对的,第二小题解释词语。
生2:丘是山丘; 犬是狗; 洞是打洞; 隧是从柴草堆中打洞。
师:丘?生3:丘应该是小山。
师:第二个词犬。
你说生4:犬不是狗,是像狗一样。
师:刚才老师讲了,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那里。
丘,小山; 犬像狗一样; 洞打洞; 隧打洞。
好,第三小题,区别词义。
生5:去是离开; 股是大腿; 盖是原来; 耳是罢了。
师:大家的答案是不是一样的? 去是离,盖是承接上文表原因:啊,原来是这样的。
第四小题是个双音节词,你来。
生6:少(sh o)时是一会儿,顷刻是一会儿; 变诈是做假; 几何是多少。
师:有更正的吗?生7:我读的是少(shǎo)时不是少(sh o)时。
师:对,读少(shǎo)时,顷刻是一会儿; 变诈是欺骗; 几何是多少。
第三题辨析多义词的意思,请你来。
生8:第一个应该是神情的意思,第二个是想做或打算,第三个是威胁,第四个是敌人。
师:请答第四题。
生1: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
贪婪狡诈的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告诉本文要揭示的道理,动物当然是狡猾的,但是它们再怎样也高明不过人。
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很重要,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是一篇叙议,后面加两个字,叙议怎么样?(学生答不出)叙议结合。
前面是叙,后面是议,有了这些议,就表达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讲明了一个道理。
所以,这句话的作用是议论结尾,点明主题。
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好,接着往下走。
(评点:教文言文,生字词怎么让学生熟悉、掌握,多读和解释仍是每节课不容忽视的常规动作。
盖的解释很生活化,真是化难为易! 少(shǎo)时的订正也很细致,这些细节在后面的教学中还会被提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师:我们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屏显:师生诵读品评。
)师:师生诵读品评。
分三步走:第一步,从屠户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二步,从狼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三步,从语言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
咱们把评点内容放在前四段,放在叙这一部分。
我们这样做:大家读第一段,然后停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有个同学起来说:这一段的大意是或这一段的作用是我们每读一段,就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评点一下这一段说什么(全班读第一段)生1:这一段交待的是起因。
师:起因写屠户遇狼,交待故事的起因,点明了时间、地点,这是故事的开端。
下一段屠惧,投以骨读起来。
(学生读。
)生2:我觉得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师:这是故事情节的生2:发展。
师:对,很聪明。
接着往下说。
第3段屠大窘读起来。
(学生读)生3:这一段写屠户御狼,这是故事的发展。
师:防御它,抵御它,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少时读起来(学生读)生4:这是屠户毙狼,这应该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师:这是故事的高潮和收束。
挺好,刚才是从屠户的角度评说课文。
下面从狼的角度来评这四段。
老师提个建议,这样说:这一段写两狼怎么样生1:第一段写两狼跟踪那个屠户。
师:用课文的话来说,两狼缀行甚远很好,第二段。
生2:第二段是写两狼之并躯如故。
师:好,老师给你换一种说法:两狼穷追不舍,第三段呢?生3:两狼对屠户虎视眈眈。
生4:我认为是两狼很邪恶地师:咄咄逼人。
生5:我觉得这一段是两狼与屠户对峙。
师:两狼与人对峙,简单地说就是两狼逼人,把人逼到柴堆边了。
第四段呢?生5:两狼被毙。
师:好的。
下面再从语言的角度来评说,你们朗读课文,我来评。
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评。
(生读一屠晚归)师:这一段开门见山,二十个字就点明了记叙的要素。
两狼跟踪逼人,写出了紧张的气氛,情景扣人心弦,(生读:屠惧)师:这一段描写细腻,投、复投写出了屠户的一再退让,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联合作战,这时候的情景是,强敌压境,不容乐观。
(学生读第三段。
)师:这一段动词用得非常好,恐、顾、奔、倚、驰、持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屠户的紧张,也写出了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奔、倚、驰、持使这一段故事更加紧张。
故事的危险性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学生读少时)师:这一段手法用得好,一狼径去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其一犬坐于前也是一个悬念。
这两个悬念其实写的是一个阴谋,转视积薪后写出屠户的警觉,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的果断,故事到了这一段,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评点:师生诵读品评是整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铺垫,这一板块即爬坡,难度不低。
余老师采用先诵后评、角度多元、易难相续的办法,使眼前的高山化为克服困难后致胜的快乐,不由人不折服。
品评角度的设置既富于变化,又分工明确:学生点评重在梳理故事情节,属初级动作,难度不大,使之乐于尝试。
而教师从语言方面置评,则使赏析既细致入微,又内涵丰富,涉及文本的方方面面,这确属示范性高难度动作,但学生获得熏染之后,也可得其神髓。
)师:好,咱们的课文评读品析,就到这儿。
下面我们完成第三个学习任务。
(屏显:语言欣赏体味。
)师:每位同学认真地找一个地方,或者找一个词,或者找一个句,或者找一个段,谈谈这个地方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老师先举个例,比如,一屠晚归,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了,一个晚字,就渲染出气氛。
好,开始。
自选内容,品味语言。
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就表示你的点评。
(同学们独立进行语言欣赏。
)师:好的,全班来交流一下。
生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写出了屠户的冷静,如果他没有冷静的头脑,他就什么都不能做了,等着狼来吃他。
师:写出屠户在情急之中能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
生2:我来说乃奔倚其下,这奔的动作很快,说明当时的形势很紧张。
师:是啊,奔倚其下,快跑,跑到柴堆旁,靠着。
放下担子,马上把刀拔出来,写出了屠夫的紧张,还有情形的惊险。
生3:我说担中肉尽,情况很危险。
师:这地方是故事的伏笔,没有东西可扔了,一扔再扔,没有了!生4:我说的是缀行甚远。
狼很饿,它们就是不放过屠夫,写出了气氛的紧张。
师:这里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饿,还有另一个含义是在探虚实。
狼不敢靠近人,远远地跟着,在观察形势。
生5: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这个止和至表现出狼的合作性和贪得无厌。
师:是啊,不断地给屠夫强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多危险啊。
生6:我讲的是身已半入这个半入说明了狼做好从后面攻击屠夫的准备。
师:是啊,狼在后面打洞,已打了一半了,还在继续往前打,形势也是够紧张了。
生7:目似瞑,意暇甚这句话写出了狼的狡诈。
狼的战术是想让屠夫放松心理压力,放松警惕,然后就可以得逞了。
师:是的,狼很狡猾,假装睡觉,迷惑屠夫,但正是这个机会给屠夫抓住了,因此,就有了屠暴起这个动作。
生8: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说明当时矛盾跌宕起伏,情况紧急,容不得屠夫细想。
师:屠夫大窘,非常窘迫,好,你说。
生9: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说明屠夫已将担中的肉扔完了,但两只狼还穷追不舍。
师:还有吗?生10:屠暴起写屠夫在瞬间用很快的动作,很大的力气用刀把狼杀死。
师:啊,速度快,力气大。
第一刀劈了一下,第一只狼死了,连声音都没有,如果他有嚎叫的声音,另一只狼会知道这一刀很厉害!再想一下,这篇小说为什么写一个屠户啊?他有刀啊,而且是杀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