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合集下载

杭州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二次集体备课教案

杭州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二次集体备课教案

杭州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二次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性质、状态变化以及水的利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认识水的利用和保护。

本单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水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水的微观结构、水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学生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的利用和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利用。

2.难点:水的微观结构、水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的利用和保护。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杯子、水、盐、冰块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生活中如何利用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和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特点。

5.拓展(10分钟)讲解水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水的利用和保护,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水是什么样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水是什么样的》课堂实录与评析

师: 在我们还不知道一种液体 杯子里 的液体是甜的。 去尝 , 今天老师提供 的物体是可以 的 , 没什么 味。 尝的。尝一尝后 , 你可能会发现什
么?
师: 你们在哪里见过水?见到 具体是什么的时候 , 我们不能轻 易
的水 是 什么样 的 ?
生: 小溪里 , 水清澈透明。 生: 大海里 , 海水是蔚蓝色的。
教 抛 1 .纯 净 水 、 红醋 、 水 各一 盾 , 师顺势 而 为 , 出探 究任 务 : 糖 杯。 2 玻 璃 球 、 块 、 、 、 球 . 木 水 油 气 装 在黑 色袋 子里 。 3 .牙 签 、 签 、 塑 料 杯 若 棉 空
干。
干 净 的水 到 底 是 什 么样 的? 这 样 的设 计 , 符合 学 习的认知 规律 。
4 .了 解 物 质 三 种 常 见 的 状 境 , 接 引 入 探 究 主 题 , 的 明 直 目 5 愿 意合作 与交 流 。 .
的习惯 。
师 以“ 过 的水 是 什 么 样 的” 切 见 为
6 .养 成 全 面 、 致 观 察 事 物 入 点 , 细 了解 了 学 生 的 已有 生 活 经 们 用 这 些 方 法 来 观 察 桌 面 上 的 3
是糖 水 。 么样 子 的? 有 味道 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里, 别说 出来 , 做完 了就坐端 正 。 每组坐在左边的第一个 同学来领
( 生活动 约 4 钟后 结 束。 学 分 )
生: 形的, 无 抓不住 。
生: 没有什么味道 , 也摸不到 ,
到处飘 。
生 : 号 杯 子 里 的 液 体 没 有 味 材料 。 1
教 学 过程


有3 杯物体 , 想很快分清它 们 , 浊 。 要

《水》课堂实录节选与评析

《水》课堂实录节选与评析

《水》课堂实录节选与评析一、观察水是什么样师:水是什么样的东西?今天大家一起来研究它。

(板书:水)桌上有水槽,两个杯子,每人有一支干净的筷子。

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玩中发现水是什么样的东西,看看等一会谁能说得最全面。

评:材料结构的含义是清楚的。

但个别地方还可以研究,这在后面将说到。

(学生玩水,教师到各组巡视,偶尔同学生交谈,持续时间为5分钟。

)师:大家玩得很高兴,现在说说水是什么样。

(刘默耕老师看了教学录象后,认为说“试”好,避免说“玩”,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不是“玩”。

)生:水是没有味道的,白色的。

(教师在黑板上简要记录下学生的发言:没有味道、白色。

以后每个学生发言都简要写在黑板上。

)生:把杯子里灌进水,杯子就沉下去,不灌水杯子就浮着。

小杯装满水,倒进大杯里去,装不满大杯。

评:这里,学生研究的对象已经不是水,而是杯子的容积了。

学生熟悉的杯子,是作为容器的杯子,如果教师在巡视时不加指导,学生的研究对象可能随意改变。

如果这两个杯子是想让学生得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从而为建立“液体”这个概念提供表象,那么选用的两个杯子形状差别还可以大一些,比如说一个圆的,一个方的。

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水,而不是杯子本身,即观察水装在杯子里的形状或压在水槽里排开水的形状等等。

师:你说的是不是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小杯子里的水装不满大杯子,那该怎么写(学生同意写成装不满。

)生:水是冰凉的。

生:用小棍棍搅动水,水会冒泡泡,用手搅水,水也会冒泡泡。

生:水抓不住,一抓就掉下去了。

(老师请这位同学到讲台前,把他怎样抓表演给大家看看。

学生用一只手伸进水里去抓,手一离开水,手上的水就往下滴。

老师用两只手抓水。

)师:这样的情况该怎么说,我怎么写?生:水掉了,又流到水槽里了。

师:写成“水会流”可以吗?评:可以看出,教师是把让学生建立“液体”的要领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在这里反复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以后几处都是这样。

这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1. 引言本文是对《水》课程的一次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水》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水的特性和与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并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

2. 课堂实录2.1 课堂准备教师在开始上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将教学PPT放置在教室电脑上,并准备好了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2.2 课堂内容2.2.1 知识讲授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问答环节,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例如水的分子结构、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等。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水的特性,包括水的溶解性、比热容和表面张力等。

教师通过生动的示意图和实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水的这些特性对人类生活和地球环境的重要影响。

2.2.2 实验演示接着,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水的实验演示。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包括一个容器、一小块冰块、一支蜡烛和一小段绒布。

然后,教师进行了以下实验演示:1.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的变化以及容器内的水的变化。

2.在蜡烛上方持绒布轻轻拍打,观察蜡烛熄灭前后的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教师生动地展示了水的凝固和融化,以及水的蒸发和凝结等过程。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深刻理解了水的变态转化和相关原理。

2.2.3 小组讨论在实验演示结束后,教师安排了小组讨论环节。

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如何使用水?2.水的过度使用对环境有哪些影响?3.你认为应该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建议。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们对水资源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2.2.4 总结与点评在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进行了本堂课的总结与点评。

教师强调了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们要正确使用水资源,并保护水资源。

教师还对学生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了肯定。

3. 课堂点评本次《水》课堂教学实录展示了一节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课堂。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课堂实录及点评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课堂实录及点评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课堂实录及点评□李伟锋执教陈红霞点评蔡宏畅整理一、梳理文脉,提炼三个场景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水》。

(板书:水)让我们跟随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追忆他儿时缺水的时光。

根据课前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哪三个场景,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生浏览课文)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场景?生:第一个场景是村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师:村民到很远的地方——生:村民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师:抓住了叙事场景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师:第二个场景呢?生:村里人在下雨天尽情地洗澡。

师:第三个场景?生:母亲用一勺水给四兄弟冲凉。

师:同学们预习得扎实,读书读得很有效率。

这三个场景,都与“水”有关。

村里人那么辛苦,只为挑——(板书:一担水)能够痛痛快快洗澡,因为——(板书:一场雨)第三个场景该怎么提炼呢?生:一勺水。

(师板书:一勺水)师:把三个场景连在一起,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教师将文章读成三个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概括小标题的路径——叙事性场景抓住人物和事件来概括会简洁而全面。

继而又和学生一起提炼三个和“水”有关的核心数量词“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与后面的小练笔环节“一捧水”的设计一线串珠,可谓别具匠心。

)二、认识“水窖”,指导规范书写师:这一勺水,母亲取自哪里?一起说。

生:水窖。

师:在这篇课文里,有七处描写“水窖”的语句(出示语句)。

通过这些语句,你能不能说说对水窖的大概认识?生: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师:他读出了水窖的作用。

在这个缺水的地方,水窖对人们来说,就显得——生:更加重要。

师:是啊,水窖离我们生活较远。

大家请看(出示图片),这是水窖的示意图。

储存水的叫水窖,那存酒的叫什么?生:地窖。

(众笑)师:对,它们都统称为“地窖”。

那储存酒的地窖叫什么?生:酒窖。

师:储存菜的叫什么?生:菜窖。

师:储存钱的叫什么?生:钱窖。

《观察水》课堂实录

《观察水》课堂实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课堂实录一、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上次我们谈了《生命离不开水》,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关于这一点,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在有生命的物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水在人体中所占比例为65%,在一棵蔬菜中所占比例高达90%,二是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的活动中,都不离不开水的支持。

二、导入既然水如此重要,那么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对水进行具体观察。

(板书标题)我们的标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我们了解观察的意思;二是对水进行观察。

三、了解观察的几个手段大家看图,图中的桌上摆着四杯水(在黑板上画四个杯子),一杯是牛奶,一杯是白醋,一杯是糖水,最后一杯是冷开水。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将这四个杯子中的冷开水鉴别出来。

由于直接找出四个杯子中的水比较难,我们现在用一种排除法,即把另外三个不是水的杯子找出来,剩下的自然就是水了。

(此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准备举手回答问题)问:我们首先能够把什么东西辨认出来?学生回答:牛奶。

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牛奶有颜色,而水没有颜色。

说得没错,牛奶是乳白色的,而水是没有颜色,并且是透明的。

我们是用的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看)(要牛奶下面画上一横线,在横线下面写上“看”)问: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把剩下的几个杯子里的东西看出来吗?学生回答:不能,用“闻”的方法可以把白醋找出来。

说明:我们这里的醋跟家里用的醋不一样,家里的是有颜色的,而这里的白醋是没有颜色,要想辨别出来,得用鼻子闻。

再问:醋有什么味道。

学生答:醋是酸的。

(在白醋下面画上一横线,在横线下面写上“闻”)这里的“闻”是门里面加个“耳”,说明古代的“闻”是听的意思,与用鼻子没有什么关系。

(这里等于闲谈几句,学生也愿意听)还剩下两个杯子,我们该怎么?学生回答:用尝的方法。

有学生提问:老师,要是杯子里是农药怎么办?答:这个问题我马上再说,现在我们已经很明确,这里没有农药。

从模糊走向清晰——《水》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从模糊走向清晰——《水》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 感 情 朗读 ) 生
师 : 了 你 的 朗 读 , 老 师 最 大 听 给
④ 语戟通 2。 文学讯。6 , c
的感受 就是— — 痛快 !
J : Il 三 个 “ 过 ” 写 出 了 水 的 珍 i l 滑 ,
( 大 声 朗读 ) 生 生 : 一 个 毛孔舒 服 了。 每 师 : 板 书 : 个 毛 孔 ) 孔 怎 么 ( 每 毛
生 : 我 的 记 忆 里 , 有 下 雨 的 几 个 句 子 是 什 么 关 系 ? 在 只
( 读 , 声 ) 能体 会一 下 , 样读 范 掌 你 这

生 : 分关 系 。 句是总 写人们 总 这
读吗 ? ( 练 习朗读 ) 生
回澡 。
痛 痛 快 快 ,下 面 几 句 是 具 体 写 孩 子
师 :作 者 对 水 的感 受 是 那 样 真 我 们 的 抚 摸 与 清 凉 , 仰 起 头 , 大 跃 , 呼 小 叫 。 还 张 大
切 , 其 是 下 了 一 场 雨 ( 书 : 场 嘴 巴 , 吃 来 自天 空 的 水 。 ” 尤 板 一 去
雨) ,在 他 们 看 来 感 觉 像 过 节 一 样 。
子 , 身 脱 得 光 溜 溜 的 , 雨 中 奔 跑 什 么 又 是 一 样 的 ? 全 在 跳 跃 , 呼 小 叫 , 情 地 享 受 水 带 给 大 尽
略 。】
( ) 二
生 :大 人 们 也 会 在 雨 中 奔 跑 跳 生 : 们也会仰起头 , 大嘴 , 他 张 生 :就 是 他 们 不 能 像 小 孩 那 样
生 : 我 的 记 忆 里 , 我 喝 酒 不 在 请
话 。
师 : 味一下这 些动词 , 体 怎样 读 才 能 表 现 孩 子 们 的快 乐 呢 ?

《水的分解》 教学案例 及反思

《水的分解》 教学案例 及反思

初中化学《水的分解》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实录:(一)提出问题导入(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

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二)解决方法:用实验验证(生)猜想同或不同(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生)实验(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0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 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

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 3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生)不是(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也就是我们呼入的气体。

(板书)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教师掰粉笔(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师)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王永林【设计理念及思路】培养学生“批注”式的阅读能力,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整个教学过程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晶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堂实录】一、认读词串,回忆水的珍贵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炎热骄阳风干渴望师:谁来读一遍。

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师:你读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

谁还想读的?师: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

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出示)抚摸清凉倾注润湿痛快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板书最珍贵)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默读全文,感悟水的珍贵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联系实际,批注体会。

教师巡视指点。

师:要用心去找,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三、汇报交流,品读水的珍贵师: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咱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谁先说?注意,他发言的时候,你要注意倾听,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从第一段这一句“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

经常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搞上一担回家。

”体会到,他们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挑,还要排一个小时的长队,真是太缺水了.而我们这里只要一开水笼头就有水了。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好,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师:这个句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一个小时、长队”师:你能把这些词给你的感觉读出来吗?师:听了他的朗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村民大汗淋漓地挑着一对桶,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到了挑水的地方,那儿已经排了很长的一队。

师: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跟,漫长的等待让水——生: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这句感受到水非常地珍贵。

我们这里酒有十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而水一元五角钱能买到一吨。

师:即使是最便宜的酒也比水贵得多,然而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却是——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可见:水,真的是——生:(齐)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只有下雨的日子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而我们这里天天都可以洗澡,这句让我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喜欢下雨吗?生:不喜欢,给我们上学,出去玩都带来不方便。

师:而村里的人只有下雨天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让我们感受到,水的确是——生: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这一段,还有那位同学补充的。

生:我从“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地水。

”这句感受到水很珍贵,团为天空的水很脏,平时落到我们脸上都要擦去,他们却要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是啊,天天有水喝,天天有澡洗的日子多么幸福啊,你能一个月不洗澡吗?生:不能,那会很脏。

师:半年不洗澡成吗?生:你身上就会臭了,会长蚤子了。

师:村子里的人为什么不洗澡呢?生:因为没有水。

师:是啊,村民们就是因为没有水才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洗澡,现在终于盼来了一场雨.让我们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去感受一下他们此刻的心情。

学生自由练读。

师:久旱逢甘雨,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怎么做?生:大声地喊,雨来了,雨来了。

生: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

生:和同伴们互相把水泼在对方身上。

师:这样用水的机会真是难得啊。

你能把这种痛快的感觉读出来吗?生读描写孩子在雨中痛快的句子。

师:这样的雨让你感到凉爽、惬意、痛快,让我们一齐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师:透过这场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你还看到了谁,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一位老人他用枯瘦的手接着天空中的水,喃喃地说“终于下雨了”师:你不仅说出了你看到的老人,还加上了细致的描述,而且语言更人物非常贴切。

生:我在雨中看到了一位姑娘,他正在洗去脸上积了多日的污垢,正在拢一拢秀发。

师:是啊,哪个姑娘不爱美,只是村里没有水。

生:我看到了一位小伙子,他光着上身,举着双臂,大声呼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师:这是高尔基《海燕》里的一句话,但我分明从你的内心感觉到他对雨水的渴望。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还看到了树,正在咕咕地喝着水。

师:好一个“咕咕”,说出了水的甘甜。

生:我还看到牛羊们都跑出来,仰着头喝水。

师:让我们—起把这种痛快的感觉读出来。

师:有雨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美好,而只有雨天才可以洗澡又让我们在痛快的背后感到一种.生:无奈和苦涩。

师:这种无奈和苦涩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生: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体会到水很珍贵,因为水窖还用锁锁着,从“渴望”这个词体会到我们非常想得到水。

师:读得很仔细,你家有水窖吗?你知道什么是水窖吗?出示(水窖图)师:四兄弟对雨水的期盼让我们再次体会到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你打开水龙头洗手、洗脸需要经过妈妈的同意吗?你们家水龙头有锁吗?一把普普通通的钥匙何以成为权威、幸福和痛快的象征,你是怎么理解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讨论生:母亲是家庭主妇,她要对全家人生活负责,她怕我们图一时痛快浪费了水,所以要把水窖锁起来。

生:这是对生活甚至是生存的精打细算。

师:你说的很好,细水才能长流。

生:打开了水窖就可以有清凉的水,所以是幸福和痛快的象征。

师:有了钥匙,才可以打开水窖,它是权威的象征;有了钥匙,才可享受水的甘甜,水的清凉,它又是幸福与痛快的象征.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其实,权威、幸福、痛快的背后是无奈和苦涩,因为在这个村子里,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感觉到我们身体非常缺水。

师:你见过狗尾草吗?出示图师:这就是狗尾革,它生机勃勃,翠色欲流。

同样是狗尾巴草,它们枯黄憔悴,生机全无。

(出示图)师:中还有一个“风干”也表示非常缺水,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师:你知道什么是“风干”吗?生:就是被风吹干。

生:被太阳晒干。

师:就是那种流了汗又于了,干了又流,好像身体里的水全被淘空了一样。

(出示图)师:”风干”和“晒干”让我们充分体验到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这一句中感觉到水很珍贵,因为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吸水,说明他非常缺水。

师:你以前在洗澡的时候有过这种感觉吗?生:没有。

生:因为我们水很多,所以不注意去体验。

师:因为我们此时就像是被晒干、被风干的狗尾巴草那样迫切地需要水的滋润。

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四兄弟之一默默地体会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带来的美妙。

(生默读感受。

)师:谁来把你的体会传达给大家。

师: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消暑纳凉,水流得快吗?你应该怎么读?师:其实这段话也打动了老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配乐,把这段话改成诗的形式范读)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看了这段文字,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水真是太珍贵了,我们以后一定要珍惜用水。

生:我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是那样的美妙。

师:就请你把这种非常美妙的感觉读出来。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默默地享受一勺水给我们带来的美妙体验。

(一学生读,其她人闭上眼睛体会)师:许多年过去了,马朝虎对这种感觉还记忆犹新,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从最后节母亲说的“你们真的是饿坏了”体会到,我们非常需要水。

母亲没有说“渴”而是说“饿”,说明我们很需要水。

师:你听说过将“渴”说成“娥”吗,你听过“饿水”的说法吗?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呢?生:饿说明身体每个器官都需要水。

生:饿说明身体极度缺乏水。

生:由“饿”我想到了前文的风干和晒干。

生:我想到了人们艰难地在排队挑水。

生:我想到了人们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洗一次澡。

师:是啊,一个“饿”字浓缩了排队挑水的艰辛;一个“饿”字饱含了只有雨天才可以洗澡的无奈和苦涩:一个”饿”字写出了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带来的美妙体验。

一个“饿”字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水真的是生: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沉重师:没有水的日子是痛苦的,有水的日子是痛快的,既然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的更多的是苦,作者为什么要写“乐”呢?生:这里一种反衬,痛快更衬托出水的珍贵。

师:有水的快乐,更加衬托出没水的痛苦,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量珍贵的东西.”我们只有多一点珍惜今天有水的痛快,才会少一点明天饿水的痛苦。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向同学们推荐阅读两篇文章(一碗水的愤怒》和《一滴水的苦》专家点评:(作者系南通市教研高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爱华)王老师《水》这篇课文上得扎实有效,在听课时我就感觉到这是一位善于钻研的老师,他是用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首先执教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抓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统领全文,这样后面的教学就非常顾畅.其次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高年级年段教学要求——默读,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培养了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能力。

在进入新课学习后,老师留了五分钟给学生默读批注,不怕所谓的冷场,这是难得可贵的,在学习母亲浇水那一部分时,让学生默默地感受那段诗意般的文字,这样的默读为后面的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注重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会读书、会思考、会提问、会想象、会表达,注重了思维的训练。

如在第一节,“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韵印象?”“透过这段文字,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把文字变成一幅面,再把它读出来.在雨中洗澡那部分,让学生说出在雨中你还看到了谁?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表达再有感情地朗读,这样语文的工具性就落在语词上,落在句子中,体会出了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出了词句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