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 3.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作与素材运用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 尤爱真理。”梁启超在这一点上堪称后学者的榜样。 梁在戊戌变法期间,基本上还是康有为思想的鼓吹者。 但流亡日本,特别是接触孙中山之后,他逐渐由保皇 变为激进,成为改良主义知识分子中最有号召力的领 导者。1917年5月张勋复辟时,梁当即发表通电反对, 指出:“此次首造成逆谋之人,非贪渎无厌之武夫, 即大言不惭之书生。”所指书生即他的老师康有为。 老师固然应敬爱,但老师逆潮流而动之时,就应该捍 卫真理,批判老师的错误。康有为参与张勋复辟事败, 杜门忏悔,也显示了梁启超所为的正确性。不盲从, 辨是非,“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每一个有为青 年都应如此。
• 4、有忧国者,有爱国者。爱国者语忧国者 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惟忧 之之故。忧国者语爱国者曰:汝曷为好言 国民之所长?曰:吾惟爱之之故。忧国之 言,使人作愤激之气,爱国之言,使人厉 进取之心,此其所长也;忧国之言,使人 堕颓放之志,爱国之言,使人生保守之思, 此其所短也。朱子曰:“教学者如扶醉人, 扶得东来西又倒。”用之不得其当,虽善 言亦足以误天下。为报馆主笔者,于此中 消息,不可不留意焉。
【运用范例】
• (一)《青春万岁》写作片段 •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而梁任公的意气风发,终于没 有能在我辈身上重现。望着眼前的试 题,我想象着梁公气吞山河的豪情, 挤出一丝苦涩的笑。我们这批孩子是 如何成长的。
(二)《担当》作文片段
• 陈涉为拯救众多生活在暴秦统治下的劳动 人民,毅然发动起义,震动了秦朝统治; 康有为、梁启超为拯救日渐衰败的清王朝, 奋然发动公车上书,立志变法;孙中山为 救民于水火之中,救国于危难之中,四处 呼吁,决然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 千年的封建统治。回望过去,历史上确有 不少伟人担负起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责 任。不管他们是否成功,至少他们毅然担 负起这份责任的勇气是伟大的。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新人教版必修1

• (2)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 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 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 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 度明确,不能含糊。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 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 (3)条理性。要使演讲的内容易被听众听 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 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 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景.仰(jǐnɡ ) 箜.篌.(kōnɡ)(hóu) 涕.泗( tì)
• 2.多音字 • (1)组词辨析法
• (2)语境辨析法 • ①小强qi(ánɡ )很倔jiàn强ɡ (
勉强(
c)h他āi 。 chà
• ②他每次出差( )差(
点差( )错。
),做qiǎ事nɡ别
chā
)不多都要出
•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建设和住区建设有机结合,为下一步住房
体系的发展做好铺垫。
启迪
• (2)有关专家认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 培养计划得到联合国的高度肯定,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样本”意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夏普莱斯做客清华大学“巅 峰对话”,清华学生踊跃发言,广泛互动,许多问题甚 至 复 杂 到 以 博.闻.强.记.出 名 的 夏 普 莱 斯 都 不 得 不 拿 起 小 本,边听边写。( √ )
• 这段广告词给人带来一股激情澎湃的正 能量,既道出了当前80后年轻人所遇到的 困难,也展现了年轻人的理想与憧憬。简 单来看,“代言体”的走红是年轻人追求 时尚的表现,但是细看起来,我们会发现 大家是在追求一种人生态度。“我为自己 代言”不仅是陈欧的口号,更可以成为我 们自己的人生口号。“代言体”让我们重 新点燃了追梦的激情,它表达了“走自己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一、理理文章思路
二、说说文章主旨 梁实秋回忆了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时听梁启超先生演讲的情景,生 动地记叙了当时演讲的盛况。文中画面虽多为剪影,但形象生动, 充分体现了梁启超先生的人格精神、品德学养、才艺天赋,表达了 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任务一】 把握内容,概括形象 1.从文章的题目看,本文记叙的中心应是“演讲”,文中哪些段落主 要是叙述这一次演讲的?其他段落是写什么的? 参考答案:第一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做铺垫;第二至 九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第十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 要特点,结束全文。 2.众所周知,梁启超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家,作者为什么要在文 章的开头直言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 参考答案:一方面是对梁启超晚年生活的如实概括,更主要的是 为自己的写作服务,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威望和影响,为 下文的演讲做铺垫。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梁任公先生的讲演稿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讲演稿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 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表现了梁启超办事认真细致,学问和书法 好。 4.文章最后,作者给梁启超以怎样的评价?怎样理解“热心肠”的含 义? 参考答案:梁任公先生是当世少有的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的学者。“热心肠”应该是“感情丰富”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1课本作文素材整理

必修一作文素材(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
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
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
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
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
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
高中语文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素材点说新人教版必修1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启超——一个“善变”的但却大写的人梁启超,一个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囿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他也曾经备受责难,便是他的“立场不坚定”。
戊戌变法失败,他逃到日本,站在保皇派的一边与革命党论战;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窃得总统位,他回国为这个维新派的叛徒效劳;袁世凯称帝,他即帮助蔡锷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死后,他又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郑振铎在《梁任公先生》中说过,任公虽然“善变”,但他的爱国情怀却从没变过。
他深知自己不是一个能够经天纬地的政治强人,但他想做一个商鞅式的人物,假“强人”之手,让自己的满腔壮志为他深爱着的少年中国服务。
可惜,他一次次“所托非人”,他所寄予厚望的“强人”,一个个不是无能、昏聩便是残暴、专制,而他又不能像某些人一样忍辱吞声委曲求全,所以,他只能一次次否定自己,最后忍痛退出政治舞台。
点说说到梁任公,你可能感觉生疏,而说到公车上书,说到戊戌变法,说到《少年中国说》,说到梁启超,你肯定不但耳熟能详,而且会肃然起敬。
我们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肩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
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大写的人。
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里,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不是有些人所描述的那种变色龙。
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
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
梁任公的爱国精神和情怀,已不是仅仅表现在口头上,而是深埋于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评说天下重回书桌的莫言方能走出“魔咒”2014年1月9日《扬子晚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受聘杭州“文艺顾问”并作演讲,当被问及有何新书推荐给读者时,莫言说:“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读一本书。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作文素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作文素材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在那个旧时代,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时代推移,最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执着不变的。
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自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
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
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后人。
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
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也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讲)-上学期高一语文同步课堂(人教版必修1)

(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所做。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 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热心肠”。
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师从康有为,共同领导 “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从此就用“饮冰室主人”这个笔名。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第二部分(2——9段):具体描述这次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梁启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人格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先生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三)补充资料:乐府诗《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耐公何。
文中的三处引用(1)《箜篌引》,这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作品。选自他的《琴操》,但是现在据韩国学者研究,这是他们的《古诗源》上记载的朝鲜悲剧。《箜篌引》这一纯系发自内心的作品,没有雕饰,作为乐曲用的是哀伤凄婉的“瑟调”,乐器又是以悲著称的箜篌。歌词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更加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更多的引起听者心中的共鸣,“闻者莫非堕泪饮泣”。表现了梁启超至情至性。
高中语文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品文品人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品文品人素材新人教版
必修1
①“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
②“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
③“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
④“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
⑤“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可见,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基础知识】重要字音:堕入(duò) 呢帽(ní) 熙攘(xī) 莅临(lì) 步履(lǚ) 谦逊(xùn) 屏息(bǐng) 激亢(kàng) 同胞(bāo) 澎湃(pài)重要字形:景仰戊戌显宦叱咤风云步履谦逊激亢短小精悍莅临启迪屏息博闻强识迥乎文采津渡涕泗交流近义词辨析:偶尔偶然:偶尔:间或,有时候。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
偶尔是副词,相对于“经常”而言,例如:姥姥偶尔来一趟,来就给我带来好多好吃的。
“偶然”是形容词,相对于“必然”而言。
例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向严厉的父亲也是个温柔的人。
文学常识:梁实秋(1903-1987),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文本释要】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泻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疑难点拨】1.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特点?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2.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
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三种表现:一是直接的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再往下又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是总的概括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有时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其中加点词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
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如描写外貌,前已分析,兹不引述,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爱之过甚,所以描写时难免有夸饰倾向;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另外,本文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之辈份称其为先生,这本身就是表达一种尊敬和爱戴。
【课外链接】1.梁启超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
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
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辞海》)2.论散文(梁实秋)“散文”的对峙的名词,严格的讲,应该是“韵文”,而不是“诗”。
“诗”时常可以用各种的媒介物表现出来,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含着诗,所以有人说过,“图画就是无音的诗”,“建筑就是冻凝的诗”。
在图画建筑里面都有诗的位置,在同样以文字为媒介的散文里更不消说了。
柏拉图的对话,是散文,但是有的地方也就是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散文,但是整篇的也就是一首诗。
同时号称为诗的,也许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
所以诗和散文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线,倒是散文和韵文可以成为两个适当的区别。
这个区别的所在,便是形式上的不同:散文没有准定的节奏,而韵文有规则的音律。
散文对于我们人生的关系,较比韵文为更密切。
至少我们要承认,我们天天所说的话都是散文。
不过会说话的人不能就成为一个散文家。
散文也有散文的艺术。
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
把我们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像译成语言文字。
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
头脑笨的人,说出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
由此可以类推。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在韵文里,格式是有一定的,韵法也是有准则的,无论你有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只消按照规律填凑起来,平平仄仄一东二冬地敷衍上去,看的时候行列整齐,读的时候声调铿锵,至少在外表上比较容易遮丑。
散文便不然,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喀赖尔(Calyle)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
”布丰(Buffon)说:“文调就是那个人。
”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断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之所以然。
批评家哈立孙(Frederiok Harrison)说:“试读服尔德(王尔德),狄孚(笛福),绥夫特,高尔斯密,你便可以明白,文字可以做到这样奥妙绝伦的地步,而你并不一定能找出动人的妙处究竟是那一种特质。
你若是要检出这一个辞句好,那一个辞句妙,这个或那个字的音乐好听,使你觉得雄辩的,抒情的,图画的,那么美妙便立刻就消失了……”譬如说《左传》的文字好,好在哪里?司马迁的文笔妙,妙在哪里?这真是很难解说的。
凡是艺术都是人为的。
散文的文调虽是作者内心的流露,其美妙虽是不可捉摸,而散文的艺术仍是所不可少的。
散文的艺术便是作者的自觉的选择。
福楼拜(Flaubert)是散文的大家,他选择字句的时候是何其的用心!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能够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
在万千的辞字之中他要去寻求那一个──只有那一个──合适的字,绝无一字的敷衍将就。
他的一篇文字是经过这样的苦痛的步骤写成的,所以才能有纯洁无疵的功效。
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的真实。
福楼拜致力于字句的推敲,也不过是要求把自己的意念确切地表示出来罢了。
至于字的声音,句的长短,都是艺术上所不可忽略的问题。
譬如仄声的字容易表示悲苦的情绪,响亮的声音容易显出欢乐的神情,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度,在修辞学的范围以内,有许多的地方都是散文的艺术家所应当注意的。
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
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的状态。
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
散文的毛病最常犯的无过于下面几种:(一)太多枝节,(二)太繁冗,(三)太生硬,(四)太粗陋。
枝节多了,文章的线索便不清楚,读者要很用力地追寻文章的旨趣,结果是得不到一个单纯的印象。
太繁冗,则读者易于生厌,并且在琐碎处致力太过,主要的意思反倒不能直诉于读者。
太生硬,则无趣味,不能引人入胜。
太粗陋则令人易生反感令人不愿卒读,并且也失掉纯洁的精神。
散文的艺术中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
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
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散文的美,美在适当。
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
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
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
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
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是要写得自然。
希腊的批评家戴奥尼索斯批评柏拉图的文调说:当他用浅显简单的辞句的时候,他的文调很令人欢喜的。
因为他的文调可以处处看出是光明透亮,好像是最晶莹的泉水一般,并且特别的确切深妙,他只用平常的字,务求明白,不喜欢勉强粉饰的装点。
他的古典的文字带着一种古老的斑斓,古香古色充满字里行间,显着一种欢畅的神情,美而有力;好像一阵和风从芬香的草茵上吹嘘过来一般……简单的散文可以美得到这个地步。
戴奥尼索斯称赞柏拉图的话,其实就是他的散文学说,他是标榜“亚典主义”反对“亚细亚主义”的。
亚典主义的散文,就是简单的散文。
散文绝不仅是历史哲学及一般学识上的工具。
在英国文学里,“感情的散文”(Impassioned Prose)虽然是很晚产生的一个类型,而在希腊时代我们该记得那个“高超的朗吉弩斯”(The sublime longinus),这一位古远的批评家说过,散文的功效不仅是诉于理性,对于读者是要以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