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通关6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精讲:专题6+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运用(高考定位+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高考物理精讲:专题6+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运用(高考定位+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高考定位力学中三大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动力学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量观点主要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此类问题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应用有关规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题1 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例1 如图1所示,长为L 的平台固定在地面上,平台的上平面光滑,平台上放有小物体A 和B ,两者彼此接触.物体A 的上表面是半径为R (R ≪L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轨道顶端有一小物体C ,A 、B 、C 的质量均为m .现物体C 从静止状态沿轨道下滑,已知在运动过程中,A 、C 始终保持接触.试求:图1(1)物体A 和B 刚分离时,物体B 的速度;(2)物体A 和B 刚分离后,物体C 所能达到距台面的最大高度; (3)判断物体A 从平台左边还是右边落地并简要说明理由.解析 (1)设C 物体到达最低点的速度是v C ,A 、B 、C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系统内机械能守恒.m v A +m v B -m v C =0① mgR =12m v 2A +12m v 2B +12m v 2C② 在C 物体到达最低点之前一直有:v A =v B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v B =133gR ,方向水平向右④(2)设C 能够到达轨道最大高度为h ,A 、C 此时的水平速度相等,设它们的共同速度为v ,对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规律可得:m v B -2m v =0⑤ mgR =mgh +12m v 2B +12·2m v 2⑥ 联立⑤⑥式解得:h =34R⑦(3)因为A 与B 脱离接触后B 的速度向右,A 、C 的总动量是向左的,又R ≪L ,所以A 从平台的左边落地.答案 (1)133gR ,方向水平向右 (2)34R (3)A 从平台的左边落地1.如图2,半径R =0.8 m 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D 与长为L =6 m 的水平面相切于D 点,质量M =1.0 kg 的小滑块A 从圆弧顶点C 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后,与D 点右侧m =0.5 kg 的静止物块B 相碰,碰后A 的速度变为v A =2.0 m/s ,仍向右运动.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若B 与E 处的竖直挡板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取g =10 m/s 2.求:图2(1)滑块A 刚到达圆弧的最低点D 时对圆弧的压力; (2)滑块B 被碰后瞬间的速度; (3)讨论两滑块是否能发生第二次碰撞.答案 (1)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4 m/s (3)见解析解析 (1)设小滑块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 =12M v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联立解得小滑块在D 点所受支持力F N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有,小滑块在D 点时对圆弧的压力为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B 滑块被碰后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 M v =M v A +m v B解得小滑块在D 点右侧碰后的速度v B =4 m/s(3)讨论:由于B 物块的速度较大,如果它们能再次相碰一定发生在B 从竖直挡板弹回后,假设两物块能运动到最后停止,达到最大的路程,则对于A 物块 -μMgs A =0-12M v 2A解得s A =2 m对于B 物块,由于B 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μmgs B =0-12m v 2B解得s B =8 m(即从E 点返回2 m)由于s A +s B =10 m<2×6 m =12 m ,故它们停止运动时仍相距2 m ,不能发生第二次碰撞.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 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考题2应用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综合问题例2如图3所示,一倾斜的传送带倾角θ=37°,始终以v=12 m/s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点P、Q间的距离L=2 m,紧靠Q点右侧有一水平面长为x=2 m,水平面右端与一光滑的半径R=1.6 m的竖直半圆轨道相切于M点,MN为竖直的直径.现有一质量M =2.5 kg的物块A以v0=10 m/s的速度自P点沿传送带下滑,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5,到Q点后滑上水平面(不计拐弯处的能量损失),并与静止在水平面最左端的质量m =0.5 kg的B物块相碰,碰后A、B粘在一起,A、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忽略物块的大小.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图3(1)A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a和到达Q点时的速度;(2)若AB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N,求μ2;(3)要使AB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点,且从N点抛出后能落到传送带上,则μ2应满足什么条件?审题突破(1)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A的速度.(2)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碰后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 在最高点的速度,然后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求出动摩擦因数.(3)物块离开N点后做平抛运动,应用平抛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求出动摩擦因数的范围.解析(1)A刚滑上传送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1Mg cos θ=Ma,代入数据得:a=12 m/s2,A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v20=2 as代入数据得:s=116m<L=2 m,A没有到达Q点前已经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到达Q点的速度为:v=12 m/s;(2)设AB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1,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B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M +m )v 1,代入数据得:v 1=10 m/s ,AB 恰好滑到最高点N 时速度为v 3,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g =(M +m )v 23R设AB 在M 点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m )v 22=12(M +m )v 23+(M +m )g ·2R , 在水平面上由动能定理得: 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 代入数据得:μ2=0.5;(3)①若以v 3由N 点抛出,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2R =12gt 2,水平方向上:x 1=v 3t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x 1=3.2 m >x ,则要使A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并能落在传动带上,则μ2≤0.5; ②若AB 恰能落在P 点,在竖直方向上:2R -L sin θ=12gt ′2,水平方向上:x +L cos θ=v 3′t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m )v 2′2=12(M +m )v 3′2+(M +m )g ·2R ,在水平面上由动能定理得: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μ2=0.09, 综上所述,μ2应满足:0.09≤μ2≤0.5.答案 (1)12 m/s 2 12 m/s (2)0.5 (3)0.09≤μ2≤0.52.(2014·广东·35)如图4所示的水平轨道中,AC 段的中点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 1沿光滑轨道向右以速度v 1与静止在A 点的物体P 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 1=2 s 至t 2=4 s 内工作.已知P 1、P 2的质量都为m =1 kg ,P 与A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 段长L =4 m ,g 取10 m/s 2,P 1、P 2和P 均视为质点,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图4(1)若v 1=6 m/s ,求P 1、P 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 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 点,求v 1的取值范围和P 向左经过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答案 (1)3 m/s 9 J (2)10 m/s ≤v 1≤14 m/s 17 J解析 (1)设P 1和P 2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2m v 2①解得:v 2=v 12=3 m/s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ΔE =12m v 21-12×2m v 22 ②解得ΔE =9 J(2)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a =-μmg③ 可以把P 从A 点运动到C 点再返回B 点的全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3L =v 2t +12at 2 ④ 由①③④式得v 1=6L -at 2t①若t =2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4 m/s ②若t =4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0 m/s 故v 1的取值范围为:10 m/s ≤v 1≤14 m/s设向左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知 12×2m v 2A -12×2m v 22=-μ·2mg ·4L 当v 2=12v 1=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A 点时的动能最大,E =17 J.根据题中设及的问题特点选择上述观点联合应用求解.一般地,要列出物体量间瞬时表达式,可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如果碰撞及涉及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力做功和位移的情况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是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知识专题练 训练6题组1 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块B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0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A ,距物块B 为3x 0,现让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A 与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0点(A 、B 均初为质点).试求:图1(1)A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A 、B 相碰前弹簧的具有的弹性势能;(3)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R =x 0的半圆轨道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P ,现让物块A 以初速度v 从P 点沿斜面下滑,与B 碰后返回到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答案 (1)123gx 0 (2)14mgx 0 (3) (20+43)gx 0解析 (1)设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1,A 与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3x 0sin 30°=12m v 2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2m v 2解以上二式得v 2=123gx 0(2)设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A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12(2m )v 22=2mgx 0sin 30°解得E p =14mgx 0(3)设物块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3,碰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4 12m v 2+mg 3x 0sin 30°=12m v 23 m v 3=2m 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 12(2m )v 24+E p =12(2m )v 25+2mgx 0sin 30° 此后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 12m v 25=12m v 26+mg 2x 0sin 30°+mgR (1+sin 60°) 在最高点有mg =m v 26R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43)gx 0.2.如图2所示,质量为m 1的滑块(可视为质点)自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左传导轮顶端的B 点,A 、B 的高度差为h 1=1.25 m .传导轮半径很小,两个轮之间的距离为L =4.00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右端的轮子上沿距离地面高度h 2=1.80 m ,g 取10 m/s 2.图2(1)若槽的底端没有滑块m 2,传送带静止不运转,求滑块m 1滑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m 1下滑前将质量为m 2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停放在槽的底端.m 1下滑后与m 2发生弹性碰撞,且碰撞后m 1速度方向不变,则m 1、m 2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满足(2)的条件前提下,传送带顺时针运转,速度为v =5.0 m/s.求出滑块m 1、m 2落地点间的最大距离(结果可带根号).答案 (1)3.0 m/s (2)m 1>m 2 (3)(6215-3) m解析 (1)滑块m 1滑到B 点有m 1gh 1=12m 1v 20解得v 0=5 m/s滑块m 1由B 滑到C 点有-μm 1gL =12m 1v 2-12m 1v 20解得v =3.0 m/s.(2)滑块m 2停放在槽的底端,m 1下滑并与滑块m 2弹性碰撞,则有 m 1v 0=m 1v 1+m 2v 2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m 1速度方向不变即v 1=m 1-m 2m 1+m 2v 0>0则m 1>m 2.(3)滑块经过传送带作用后做平抛运动h 2=12gt 2当两滑块速度相差最大时,它们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当m 1≫m 2时,滑块m 1、m 2碰撞后的速度相差最大,经过传送带后速度相差也最大v 1=m 1-m 2m 1+m 2v 0=1-m 2m 11+m 2m 1v 0≈v 0=5.0 m/sv 2=2m 1m 1+m 2v 0=21+m 2m 1v 0≈2v 0=10.0 m/s滑块m 1与传送带同速度,没有摩擦,落地点射程为 x 1=v 1t =3.0 m滑块m 2与传送带发生摩擦,有-μm 2gL =12m 2v 2′2-12m 2v 22解得v 2′=221 m/s落地点射程为x 2=v 2′t =6215mm 2、m 1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值为Δx =(6215-3) m.题组2 应用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综合问题3.如图3所示,质量为M =4 kg 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1,板上最左端停放着质量为m =1 kg 可视为质点的电动小车,车与木板右端的固定挡板相距L =5 m .现通电使小车由静止开始从木板左端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2 s ,车与挡板相碰,车与挡板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自动切断小车的电源.(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并取g =10 m/s 2)图3(1)试通过计算说明:车与挡板相碰前,木板相对地面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2)求出小车与挡板碰撞前,车的速率v 1和板的速率v 2; (3)求出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s . 答案 (1)向左运动 (2)4.2 m/s 0.8 m/s (3)0.2 m解析 (1)假设木板不动,电动车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0,由L =12a 0t 2得:a 0=2Lt 2=2.5 m/s 2此时木板使车向右运动的摩擦力:f =ma 0=2.5 N 木板受车向左的反作用力:f ′=f =2.5 N木板受地面向右最大静摩擦力:f 0=μ(M +m )g =0.5 N 由于f ′>f 0,所以木板不可能静止,将向左运动;(2)设车与木板碰前,车与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相互作用力为F ,由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 对小车:F =ma 1 v 1=a 1t对木板:F -μ(m +M )g =Ma 2 v 2=a 2t两者的位移的关系:v 12t +v 22t =L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1=4.2 m/s ,v 2=0.8 m/s ;(3)设车与木板碰后其共同速度为v ,两者相碰时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有m v 1-M v 2=(m +M )v对碰后滑行s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 +m )gs =0-12(M +m )v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 =0.2 m.4.如图4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 (足够长)与半径为R =0.8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 在B 点相切,D 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L =20 m 、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 =10 m/s 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为m 1=3 kg ,乙的质量为m 2=1 kg ,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D 点,且过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甲、乙两物体可看作质点.图4(1)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 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解析 (1)设甲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2m 1v 20=m 1g ·2R +12m 1v 2D 在最高点D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 1g =m 1v 2D R联立解得:v 0=4 3 m/s(2)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由能量守恒得E p =12m 1v 20=12m 2v 2乙得v 乙=12 m/s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m 2a 得a =6 m/s 2乙速度为零时离A 端最远,最远距离为:s =v 2乙2a=12 m<20 m 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12 m.(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甲、乙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E p =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答案 (1)4 3 m/s (2)12 m (3)见解析 解得:v 1=2 3 m/s ,v 2=6 3 m/s 甲沿轨道上滑时,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 , 则12m 1v 21=m 1gh 得h =0.6 m<0.8 m则甲上滑不到等圆心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是v 1=2 3 m/s 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s<12 m/s ,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 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 2=6 3 m/s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2 3 m/s ,方向向右,乙的速度为6 3 m/s ,方向向左。

新世纪大学英语课后精讲 (6)

新世纪大学英语课后精讲  (6)

Unit 6Difficult Sentences1. Our hotels were “tourist traps”…What does “tourist trap” mean?(= It refers to a place, such as a shop or resort area, that offers overpriced goods and services to tourists.)2. We found a boring looking little joint carelessly decorated for the holiday. Translate the sentence into Chinese.(= 我们找到了一家小餐馆,这小店看着很乏味,只是随便装饰了一下来应节。

) 3. I was too stubborn and too tired and miserable to leave.Paraphrase the sentence.(= I was so tired and unhappy that I insisted on staying here instead of looking for a better restaurant.)4. She wore a dripping, ragged overcoat, and dragged herself in on wet, rundown shoes.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sentence?(= She was so poor that she had to sell flowers even on a rainy Christmas Eve. It seemed that she hadn’t sold any flower, so she had to go on selling until she was completely wet and it was time to have Christmas dinner.)5. …“may I have permission to present this flower to your beautiful daughter?”Why did the sailor use “daughter”?(= It was probably a compliment, meaning that the wife looked young, or he might intentionally said so just to cheer them up.)6. The piano player began to sing loudly “Good King Wenceslaus.”What is “Good King Wenceslaus”?(= One of the best loved Christmas carols is the 129-year-old carol “Good King Wenceslaus.”In 1853, John Mason Neale chose Wenceslaus as the subject for a children’s song to exemplify generosity. It quickly became a Christmas favorite.)Who is King Wenceslaus?(= Wenceslaus was the Duke of Bohemia (波希米亚) who was murdered in 929 AD. As the song indicates, he was a good, honest, and strongly principled man. The song praises his high moral character by describing King Wenceslaus braving a fierce storm in order to help feed a poor neighbour. Wenceslaus believed that his Christian faith needed to be put into action in practical ways. He was Bohemia’s most famous martyr andpatron saint. His picture appeared on Bohemian coins, and the Crown of Wenceslaus became the symbol of Czech (捷克) independence.)7. One of the French families called for champagne —made the rounds, kissing each of us on both cheeks.Translate the sentence.(= 其中的一家法国人要来了香槟——到每张桌上给人敬酒,亲吻每个人的双颊。

110系统精讲-精神障碍-第六节 癔症病人的护理

110系统精讲-精神障碍-第六节 癔症病人的护理

1.可引起癔症发作的精神因素是A.车祸B.内心冲突C.亲人去世D.自我暗示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能引起癔症发作的精神因素通常是剧烈的、能引起个体精神紧张、恐惧的应激,同时也包括患者对自我的不良暗示。

2.阶段性遗忘常见于A.脑外伤B.颅内器质性疾病C.精神分裂症D.癔症E.情感性精神障碍【答案】:D【解析】:癔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阶段性或事件遗忘,患者所遗忘的那一段时间或事件对个体具有创伤性;器质性疾病所见的遗忘症特点以短程记忆损害为主的进行性遗忘症,如头部外伤后的逆行性遗忘症等。

3.癔病患者的特点为A.人格衰退B.仅见于女性C.与病前性格无关D.发病与精神因素无关E.起病突然,症状多样,易受暗示【答案】:E【解析】:癔症起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病前具有表演性人格特征,患者容易受暗示,症状表现多样,男性女性均可出现。

4.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B.孤僻C.敏感D.富于幻想E.冲动任性【答案】:D【解析】:癔症患者具有情感丰富、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等性格特征。

5.患者男性,29岁,3天前上午突然收拾衣服从家出发,下午发现自己已到离家不远的县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来县城,脑电图检查正常。

此人可能出现A.分离性遗忘B.分离性神游症C.癔病性精神病D.分离性恍惚状态E.分离性身份障碍【答案】:B【解析】:分离性遗忘见于癔症,患者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分离性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个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社会活动。

分离性神游症时病人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到外地。

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

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

王某,33岁,获知父母遇交通意外去世后突然哭喊吵闹、捶胸顿足,家人劝阻时上述症状更为剧烈,数小时候逐渐平息。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考点精讲6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考点精讲6

八、包申格效应
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小于 4%),而后同向加载则 σe升高,反向加载则 σe下降,此 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考点二:滑移和孪生(重要等级 ★★★★★)
[复习思路]掌握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滑移和孪生的概念 滑移和孪生的异同点
滑移
{ 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孪生 晶界滑动(高温下) 滑移带—把试样抛光,适量的塑性变形后,在宏观或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试样表面上平行或交叉 的细线。 滑移线—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滑移带是由更多的一组平行线组成,称为滑移线。
各向同性。
对于 α Fe多晶体其 E为 211400MN/m2
七、弹性模量在工程上的应用
对零(构)件进行刚度设计
σ

F A
=Eε→
F ε
=EA
EA(GA),代表零件的刚度,产生单位弹性应变所需载荷的大小。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的弹性模量愈高,制成的零件或构件的刚度便愈高,即在外力作用时,保
持其固有形状、尺寸的能力愈强。
2.位错运动的点阵阻力
(1)位错的宽度
{越窄 界面能越低
位错宽度
→平衡宽度
越窄 单位体积弹性畸变能高
刃型位错的形成 刃型位错原子模型
偏离 =b/4(柏氏矢量)时,叫位错宽度 (2)位错运动的点阵阻力 晶体的滑移必须有外力作用→ 位错运动要克服阻力 →位错运动的阻力首先来自的点阵阻力
弹性变形是塑性变形的先行阶段,在塑性变形中还伴生着一定的弹性变形。可以从原子间结合
力的角度了解其物理意义。
发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作用力 -原子间距曲线的斜率 S0
— 167—
S0 =ddFr=dd2ru2 σ =Sr00ε E =S0

精讲06 必修一 Module 6-备战2022年高考英语教材知识点(外研版新高考)

精讲06 必修一 Module 6-备战2022年高考英语教材知识点(外研版新高考)

_c_o_n_c_e_n_t_r_a_t_io_n(concentrate)
and
takes
a
driver’s
attention from the trate _o_n_ one task, you will find you have energy that you
【词块必记】 (1) access to. . . have/get/gain/obtain access to. . . (2) accessible be accessible to
接近……的机会; 进入……的权利 得以接近/进入…… adj. 可进入的; 可使用的 可进入……; 可使用……
【语境速测】 单句语法填空 ①The only access t_o_ the farmhouse is across the fields. ②The law says that all public buildings must be __a_cc_e_s_s_ib_l_e(access) to people who
come out
出来; 出版
come to
来到(某地) ; 加起来总共; 恢复知觉
When it comes to. . . 当涉及/谈到……时
【误区释疑】 come up的主语是物, 表示“(计划、建议、议题等)被提出”, 为
不及物动词短语, 不能用于被动语态; 而come up with主语是人或团体组织, 表示
benefit from it. ⑤He spoke for a long time, but his meaning didn’t comeac_r_o_s_s__. ⑥The question is bound to come _u_p_ at the meeting. Don’t worry.

精讲6 介词

精讲6 介词

2. (2022江苏镇江中考)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ar calendar divides a year into 24 solar terms. Xiaoman(a little full) usually falls _______ May.A.inB. atC. onD.to2. A 考查介词的用法。

句意:中国传统的阴历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

小满通常在五月。

表示“在某个月份”,应用介词in。

故选A。

10.(2022江苏镇江中考) Our school provides so many colourful after-school activities on Fridays, but each student can only choose _______ two activities.A. at firstB. at lastC. at leastD. at most10. D 考查介词短语的辨析。

at first 起初;at last 最后;at least 至少;at most至多。

根据前半句句意:我们学校在星期五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后半句的but与only,可知表示“至多”的at most符合语境,因此后半句句意是:但每个学生至多只能选择两种活动。

故选D。

(2022广西柳州中考)37. ---How are you going to Shanghai, Harry?---______plane.A. OfB. InC. By37. C 考查介词辨析。

句意:哈里,你怎么样去上海?坐飞机。

Of...的;In在...里;By乘坐;根据句意询问交通方式回答用by+交通工具,故选C。

(2022北京中考)2. We have history class ________three o'clock every Friday afternoon.A.atB. onC.inD.to2. A考查介词。

英语四年级上册讲义第6讲-4AU3Howmany(下)-学生版

英语四年级上册讲义第6讲-4AU3Howmany(下)-学生版

【多元导学】1、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2、互动探索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at can they do? And what can you do?【互动精讲】重点词汇【知识梳理1】play (动词)玩;打(球)第三人称单数:短语:打篮球玩电脑游戏【例题精讲】例1. What do you play?你弹什么?I play the piano. 我弹钢琴。

例2. Let’s play in the playground 让我们在操场玩吧。

【巩固练习】汉译英:我们放学后一起踢足球和玩游戏。

.1. all 指代或修饰两个以上的人或者事物,不可数的事物也可以用all来修饰。

all与冠词the、指示代词these、those等限定词连用时,常常要放在这些词的前面。

如:all the boys, all these birds。

2. look的用法look作为动词时look表示看的动作,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加名词或代词。

look也可以作为连系动词,表示“看起来”,后面可以加形容词,如:look cute“看起来很可爱”。

look at表示看什么东西,后面一定要加名词或代词,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黑板”,look at the teacher“看着老师”。

习惯用语:have a look at ...“看一看...”。

例:Can I have a look at your stickers?我能看一看你的贴纸吗?【例题精讲】短语翻译:看这只可爱的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音【知识梳理】字母Ll,发音为/l/Ll Ll, Ll for /1 /, /1 / / 1 / look发音方法1、舌尖紧贴上齿龈2、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3、发音时气流从舌的两侧泄出4、声带震动。

【例题精讲】朗读下列单词和句子:l ion l ibrary l ove l y ru l er e l even l ike l et l ongL ook at the l ion in the l ibrary. It l ooks so funny and l ovely.【巩固练习】判断划线部分的读音是(T)否(F)相同:1. look like ( )2. lead ruler ( )3. ruler lovely ( )【课堂检测】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判断Yang Ling: Excuse me, is this your umbrella?Helen: No. This umbrella is yellow. My umbrella is red. Perhaps it's Nancy's. You can go and ask her. Yang Ling: But where's Nancy?Helen: She's in the classroom.Yang Ling: Thank you.Yang Ling: Nancy, is this your umbrella?Nancy: Oh, yes, it is. Thank you very much.Yang Ling: Not at all.31.Helen's umbrella is yellow. ( )32.Nancy's umbrella is red. ( )33.Nancy is in the classroom. ( )34.Helen finds the yellow umbrella. ( )【温故知新】一、单选题选出下列每组单词中不同类的一项。

2018.11.22方法精讲-言语6郭熙(笔记).pdf

2018.11.22方法精讲-言语6郭熙(笔记).pdf

方法精讲-言语6主讲教师:***授课时间:2018.11.22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言语6(笔记)【说在课前】1.本节课是言语的第六次课程,也是方法精讲最后一节课,时间过得很快,有的同学刚刚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就要说再见,大家要珍惜相处的时间,把今天要讲的题型和考点以及做题的方法技巧掌握到位。

2.前面五次课程重点讲解了三种必考题型,即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

课程的题目和方法是由易到难的,有的同学觉得逻辑填空比较难,仅靠语感解题正确率不高,要通过听课,把握正确的做题思维,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六次课学习重点内容:①篇章阅读的命题思路②篇章阅读的解题思维及技巧【注意】第六次课学习重点内容(目标):重点讲解江苏省考中的特色题型,即篇章阅读,这种题型每年必考,国考的副省级也会考查。

1.篇章阅读的命题思路。

2.篇章阅读的解题思维及技巧。

第四章篇章阅读(一)考查题型题量:5道/1篇文章题型:细节判断题、中心理解题词句理解题、标题填入题、语句填空题、逻辑填空题等【注意】考查题型:1.题量:A、B、C类,篇章阅读均是一篇文章,5道题目,比较稳定。

2.题型:(1)题量最大的是细节判断题,一般会考三题,目的是浪费大家时间;中心理解题至少考一题,这两种题型是必考题型。

(2)词句理解题,考查对文章中某个词句的理解;标题填入题,要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相当于变形的中心理解题。

(3)词句理解题、标题填入题、语句填空题、逻辑填空题属于选考题型,有的年份出现,有的年份不出现,如果考查,一般考一题。

3.建议时间:有的同学可能一篇篇章阅读用时10分钟甚至更长,建议时间控制在5-6分钟,做题时间短,要把握正确率,超过十分钟要提速,课堂上也会讲快速解题的方法。

4.正确率:江苏省考篇章阅读平均正确率为50-60%左右。

目标建议为“保三争四奔五”,5道题至少做对3道题,正确率可以超过平均水平,如果想作为优势,正确率要达到80%,或者100%,接下来讲题会发现,省考真题难度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建造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通关
主讲老师:康拥政
(1)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2)宽度大于5mm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3)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

(4)深度15~40mm的车辙可采取填充处理,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

不需碾压成型
25~30℃时养护30min
200m
100mm
反射裂缝。

应力消减层
沥青密封膏
换填基底材料
注浆填充脱空部位
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
桥墩(或桥台)
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
设计洪水位、计算通航水位或桥下线路路面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多孔跨径的全长不到8m单孔跨径不到5m
要求大家掌握重力式、衡重式特点)
二、挡土墙结构受力
主动土压力最小;静止土压力其次;被动土压力最大,位移也最大
C
分批验收
锈蚀、污染和变形。

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
未经冷拉的HPB235热轧光圆钢筋
隐蔽工程验收
机械方法常温状态下弯制,不宜加热
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
闪光对焊
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坚固的工作台
控制焊接局部变形
在同一平面上。

绑丝绑牢,必要时可辅以点焊
钢筋受拉时应小于5d,且不得大于100mm10d ,且不得大于200mm。

短钢筋支垫
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不得小于20mm
垫块
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
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管道应不漏浆、不吸水
二次快速搅拌
坍落度
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15min
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
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覆盖和洒水养护
不得少于7d
不少于14d
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不得小于1.3。

1/400
1/250 1/400
结构预拱度
弹性变形
沉降
不得少于两道
不得大于2m
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
两边应加护桩夜间应设警示灯
支架或拱架不得与施工脚手架、便桥相连
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检查和验收
非承重侧模
2.5MPa 80%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