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液循环途径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远端蒂皮瓣的血液循环特征及临床意义

远端蒂皮瓣的血液循环特征及临床意义

远端蒂皮瓣的血液循环特征及临床意义高晓光【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ally based flap.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pedicle flap, fresh limb specimen of forearm and le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ifcance of blood circulation in two aspects of the driven vein blood flow structure and hemodynamics.Results The distally based lfap blood supply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body is organized vascular network (cluster), muscle interstitial fascia, direct skin blood vessel, well-known blood vessel, there was no reverse flow, more fit with physiological.Conclusion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lfap to observe whether the venous relfux is smooth, Superifcial venous blood can be introduced into the lfap, from shallow to deep will increase the return loa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skin lfap.%目的:探究远端蒂皮瓣的血液循环特征及临床意义。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研究_杨俊贵_崔建德_陈禄_黄昱_杨帅智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研究_杨俊贵_崔建德_陈禄_黄昱_杨帅智
以弯曲 0°~180°为标准,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 后,在手术 3 周后去除石膏固定,手部可自由活动,可 进行手部锻炼。 在手术后第 7 周,大部分患者的功能 恢复良好;在手术 3 个月及 6 个月后,手部功能恢复 良好,具有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表 1)。
组别 术后 1 周 术后 3 周 术后 7 周 术后 3 个月 术后 6 个月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 23 No. 20 July 2016 29
· 临床研究·
皮肤暗沉。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后,要加强物理治 疗与康复锻炼,以减少皮瓣硬化或瘢痕;同时增加中 药熏蒸、按摩治疗等康复手法,以提高手部软组织的 恢 复 效 率 [1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经过精细的血管缝合后, 皮瓣血流通稳定,经过早期的功能锻炼后,手部功能 基本恢复。 在研究中以弯曲 0°~180°为标准,动脉化 静脉皮瓣修复手术 6 个月后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良 好,大部分患者能做弯曲 120°的锻炼,基本恢复手部 的功能。
弯曲 15° 0(0.00) 53(88.29) 10(16.82) 3(5.04) 1(1.71)
表 1 手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n(%)]
弯曲 45°
弯曲 90°
弯曲 100°
0(0.00)
0(0.00)
0(0.00)
7(11.71)
0(0.00)
0(0.00)
23(38.17)
11(18.23)
· 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杂志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杨俊贵 崔建德 陈 禄 黄广东佛山 528211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 2014 年 3 月~2016 年 3 月本院接诊的 60 例

静脉皮瓣的分类及成活机理

静脉皮瓣的分类及成活机理

静脉皮瓣的分类及成活机理康安;熊明根;蒙喜永【期刊名称】《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年(卷),期】2002(013)001【摘要】@@ 1 静脉皮瓣的定义和分类 rn1.1 静脉皮瓣的定义 1981年,Nakayama等[1]首先报道并提出静脉动脉化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概念.他将大鼠腹部皮瓣远端的一条静脉与股动脉吻合,近端保留一条侧胸静脉作为引流静脉,并获成功.此后,关于静脉皮瓣的研究应用甚多,范围不断扩大.但目前关于静脉皮瓣的定义、命名及分类较为混乱,并无统一标准 .笔者认为静脉皮瓣是指皮瓣的血液循环主要由静脉管道系统承担的皮瓣,而不论其静脉管道内的血液性质及血流方向.此外,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的血流在皮瓣早期应基本不存在,因此,带静脉干的局部皮瓣应不属于静脉皮瓣.另外,临床工作中分离静脉蒂时常保留少许静脉周围组织,若此组织中的小动脉网血流对皮瓣的成活不起主要作用,应属于静脉皮瓣.【总页数】4页(P51-54)【作者】康安;熊明根;蒙喜永【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整形外科,广东,广州,510318;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整形外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整形外科,广东,广州,510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9【相关文献】1.复制缺陷性型腺病毒AdCMV-VEGF促进静脉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J], 杜国强;王敏2.不同蒂型静脉皮瓣的成活力 [J], 王晖;罗成群;张继3.回流静脉吻合数量对游离前臂不倒置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 [J], 钟云祥;张玉善;刘丽珍;张火林;廖宇红;蔡国雄;杨文理;官龙洲4.兔耳纯静脉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J], 崔成立;尹维刚;张新宇;王伟;李梁;史增元;阎桂彬;陈茂林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具有促进兔静脉皮瓣成活的作用? [J], 谢红炬;李明;邓颖;陈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荧光示踪法在体实验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荧光示踪法在体实验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e rv i f4 a bt e p c iey a en o 0 rb i r s e t l.Ert r c tswee s p r td,lb l d w t I C a d d tce .T es p e o sr t s v y h o ye r e a ae a ee i F T n ee td h a h n u e— h
内膜 、 外膜 和静 脉壁 的迷 宫 途 径 及 经 静 脉 腔 的逆 瓣 膜 途 径 回流 。
关键词 : 逆行 岛状皮瓣 ; 脉回流; 静 荧光示踪
中 图分 类 号 : 2 .3 9 .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2 7 2 0 ) 2— 2 2— 5 R 62 1 ;R3 2 3 A 10 0 8 (09 0 02 0
状筋膜皮瓣模 型 , 每只将 -N 后肢 随机设定 为实验组 , 对侧 即为对 照组 , 照组制备相 同皮瓣 , 对 但不注射示 踪 剂 。实验组按 照皮瓣制备 的时 间不 同分成 A、 、 D 4组 , B C、 再根据 注入示踪剂途径 的不同 , 分为 动脉和静脉 2 个亚组 。取 标记好 的红细胞悬液 5 l在各组分 别通过静脉和动脉注入 。5s , 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 , 分别 自血 管蒂的远段 、 中段和近段 , 采用连续 的 3张冰冻切片 ( 5~7 m) 其 中 2张行 H , E染色 和 G N D神经染 色 , E ME 另 1张不染色直接压 片。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 FT IC标记 的红细胞荧 光强度 均匀 , 可以用于示 踪研
f ly e tb ih d i i d lmb o w aa d W h t a iNe Ze l n ier bbt .Onesd fe c n ma sr n m l sine t h i e o a h a i lwa a do y a sg d o te e p rme tlg o p a d t e e ntaa ea ie wa s in d a h o r 1 x e i n a r u n h o r ltr lsd sa sg e st e c nto .Th a a wa sa ih d i h o r l e s me f p se tbl e n t e c nto l s go p wih utgv n uo e c n eta e . Th x rme t lg o p wa l c td it rup r u to ii g f r s e c r c r l e e pe i n a r u sal ae n o4 go s:A ,B ,C,D c odi o a c r ng t ifr n i . Ra bisi a h g o p we e a an al c t d it s bs cinswih 5 a bi a h a c r i o t o d fee ttme b t n e c r u r g i lo ae n o 2 u e to t r b t e c c o dng t he s

血管的功能实验报告(3篇)

血管的功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管的基本结构及功能;2. 掌握血管功能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血管的生理功能。

二、实验原理血管是连接心脏和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管道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保证组织器官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肝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动脉夹、压力传感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血管的结构观察(1)将家兔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2)打开颈部皮肤,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3)将左侧颈总动脉插入动脉套管,连接压力传感器;(4)观察动脉管壁的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5)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壁的细胞结构。

2. 实验二:血管舒缩功能实验(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2)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析血管的舒缩功能。

3. 实验三:血管阻力实验(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2)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计算血管阻力。

4. 实验四:血管通透性实验(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给予肝素;(2)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析血管的通透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血管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内膜为光滑的血管内皮细胞,中膜为平滑肌层,外膜为结缔组织层。

2. 实验二: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说明血管收缩;给予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说明血管收缩;给予乙酰胆碱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说明血管舒张。

3. 实验三: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后,血管阻力增加;给予肾上腺素后,血管阻力增加;给予乙酰胆碱后,血管阻力降低。

4. 实验四:给予肝素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说明血管通透性增加。

前臂远端双干型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前臂远端双干型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指 动脉 吻合 , 静脉远 端 与伤处 近端 指动 脉 吻合 , 使 之成 为静 脉皮瓣 及 患指 远 端组 织 的供 血 来 源 , 确 保 血 流从
静 脉皮瓣 另一 条 回流静 脉泵 出 , 且 具有 一定 压力 后 , 吻 合 另一条 静 脉近端 与 手 指 背侧 远 端 静 脉 , 静 脉 远 端 与
伤处近端静脉吻合 , 使 之成为静脉皮瓣及 患指远端组
织 的 回流静 脉 。
致, 当受 区管径 较小 时 , 血液从 传人 动 脉到传 出动脉 的
常 规 给 予 三抗 处 理 , 石 膏 外 固定 , 患 压力会 过 弱而 导致 淤积 , 皮瓣 肿胀 发生 。术 前不 驱血 ,
1 . 3 术后 处理
生 理性皮 瓣低 ; ② 受功 能影 响 , 前 臂皮 肤修 复手 部 掌侧 皮肤 , 无 皮纹 、 不耐 磨 ; ③ 静 脉皮瓣 切 取面 积较 小 , 对 较
大 皮肤 软组 织缺损 无 法修 复 。
手 术体 会 : 本 研 究 在切 取 前 臂 远 端 双 干 型 动脉 化
静 脉皮 瓣 时 , 应 尽量 保 证皮 瓣 血 管 蒂 的管 径 与 受 区一
上, 可 以更 容 易地设 计皮 瓣 , 使静 脉皮 瓣管 径更 加接 近
受 区血管 管径 , 减少 皮瓣 肿胀 缺血 坏死 的概 率 。另外 ,
切取 前臂 远端 双干 型 动 脉 化静 脉 皮 瓣 时 , 平 行 静 脉 问
本组 5例 5指静 脉皮 瓣 全部 存 活 , 术后 3 d , 1 例 1
受 区静 脉吻合 , 作 为 回流 血 管 。多项 研 究 证 明经 静 脉 进入 皮瓣 的动脉 血液 可 以进 入 到微 循 环 , 与组 织 细 胞 进行 物 质交换 , 维持皮 瓣 的成 活¨ 。

作文《研究人体循环系统》

作文《研究人体循环系统》

研究人体循环系统篇一研究人体循环系统哎,说起来研究人体循环系统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尤其是我那次去医院体检。

本来嘛,体检这事儿就够让人紧张的,排队啊,抽血啊,各种检查,感觉自己像个待检的零件。

轮到抽血的时候,护士姐姐扎针那一下,我当时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幅画面:我的血液,沿着血管,像一条条小河,哗啦啦地奔流向远方,然后……就到化验室了呗。

当时我就琢磨,这血液循环系统,还真不是盖的,这么复杂的工程,几千亿个细胞在里面辛勤工作,日夜不停地运输氧气、养料,还得带走废物,这效率比顺丰还高啊!我之前一直觉得血液循环也就是心脏“咚咚咚”地跳,然后血就到处乱窜了,其实不然。

你想想,如果真那样,人早散架了,哪还能活蹦乱跳的?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系统里还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三兄弟分工合作,才能保证血液运输的畅通无阻。

动脉像高速公路,血液在里面飞奔;静脉像乡村小路,血液慢悠悠地回家;毛细血管呢,那就更精细了,像村里的小巷子,血液得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挤过去,才能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各个组织器官。

篇二研究人体循环系统我那天抽血之后,就开始对这玩意儿上了心,特意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来看。

之前我对这循环系统了解的少,书上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特别是那张人体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密密麻麻的血管,简直比我家小区的地图还复杂!不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其实它也有规律可循,就好像城市规划一样,主要干道(动脉)四通八达,然后是支线(静脉),最后连到每一个角落(毛细血管)。

还有啊,书上说人体血液总量大概在四到五升左右,这听起来不多,但它在身体里不停地循环,一秒钟都不歇着。

我当时就脑补了一下,这血液像个勤劳的小邮递员,一趟一趟地运送着“包裹”,把氧气送到各个器官,再把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这整个过程,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运转得非常协调,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哪天我的血液循环系统罢工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哎,这么想想,感觉心脏的跳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更有力量了。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实验报告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实验报告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交通静脉瓣膜的功能及其在下肢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掌握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实验的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异常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交通静脉是连接深静脉和浅静脉的一些小静脉,主要负责下肢血液的回流。

交通静脉瓣膜位于交通静脉的入口处,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当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血液容易逆流,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和水肿等症状。

本实验通过对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测,了解其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动物:家兔或大鼠。

实验器材:手术器械、显微镜、注射器、针头、玻璃分针、玻璃片、生理盐水、甲醛等。

实验试剂:伊文氏蓝、磷酸盐缓冲液等。

四、实验步骤麻醉动物:将家兔或大鼠用戊巴比妥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剂量为30mg/kg。

解剖暴露交通静脉:将麻醉后的动物固定在手术台上,沿腹股沟韧带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大隐静脉和股静脉。

在股静脉近端找到交通静脉,用镊子将其分离出来。

制作标本:用玻璃分针将交通静脉分为两段,一段为实验段,另一段为对照段。

在实验段的入口处用针头刺破血管壁,将伊文氏蓝注入血管内,使血管充盈。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去除多余的染料。

将实验段和对照段分别放入甲醛溶液中固定。

切片制备:将固定后的血管标本切成薄片,用显微镜观察交通静脉瓣膜的结构。

观察与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交通静脉瓣膜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记录实验结果。

对比实验段和对照段的瓣膜功能,分析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异常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交通静脉瓣膜呈半月形,位于血管入口处,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实验段的瓣膜结构完整,但功能不全,血液容易逆流;对照段的瓣膜结构正常,功能良好,血液回流顺畅。

结果分析: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会导致血液逆流,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因子受体很快消失,而神经发生溃变后雪旺细胞表面又很快出现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其mRNA也增高了许多倍。无论离断的神经还是游离神经移植体都经历了一个溃变的过程。本实验结果说明神经在原位溃变后移植与神经直接游离移植后神经再生结果不同,所以神经原位带血管溃变与游离溃变肯定不同。神经游离移植、神经溃变后移植和神经带血管移植都有过动物实验,都是从神经再生、靶器官功能恢复观察移植效果,尚缺乏对各种条件下移植体内在变化的研究。神经损伤后是即刻修复还是延期修复是周围神经
外科争论的一个热点。由于临床情况复杂,影响神经恢
复因素很多,遇到神经缺损情况更加复杂。目前临床上
主张神经损伤争取一期修复。这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实
际上神经损伤后一期修复还是二期修复及如何修复仍
然没有从基础上解决问题。从本实验结果看,神经损伤
后的即刻神经移植不是最佳组合,其机制有待进一步
探讨。

(收稿:1996-04-21,修回:1996-10-03)

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液循环途径的实验研究
陈华勇 杨镇洙
作为非生理性血液循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Arte-rializedVenousFlaps,AVF)存活机制,虽有许多学者作了推测,但目前尚未统一。我们以活体或离体状态下的墨汁灌注和镜下观察等方法,探讨单干型与双干型AVF内的动脉血供与静脉回流途径。材料与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62只,体重2.30~2.41kg,雌雄不拘,以每侧耳背面为1例,制作成面积为3.0cm×3.5cm的原位再植皮瓣124例。根据血管处理方法的不同,分A组(传统皮瓣)36例、B组(吻合近侧中央动、静脉,结扎远侧中央动脉作单干型AVF)48例和C组(保留后边缘静脉,余同B组为双干型AVF)40例三组。在活体状态下,术中及术后10小时内每隔30分钟直视动静脉吻合后血管干内的血液流动状况,于第42小时将A组3例.B、C组各6例从中央动脉近侧恒压滴注30%墨汁,以视血液流向。再取A、B、C三组各3例,分别于第3、7、28天测量微血管网密度。又以光镜观察皮瓣边缘与周围组织间的微血管联系。结 果皮瓣的存活率为A组94.4%,B组93.8%和C组80.0%。术中肉眼直视血管干发现,B组动脉化静脉干内的动静脉血液界线清晰,呈现往返流动状态,其往返周期和距离无规律,持续约2小时后,界线被推向静脉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远侧而渐消失;C组动脉血将静脉血即刻推入后边缘静
脉。术后第42小时,被注入墨汁的B组皮瓣迅速着色深
且均匀,C组逊于B组。B、C组动脉化静脉干呈鲜红并
饱满,可触及明显搏动。离体墨汁灌注的B组,动静脉
短路大量开放,微血管网开放数目及变化过程与A组
相近〔1〕;于第3天可见有少量细小血管联通周边组织,以
第7天为著。C组以后边缘静脉及其与动脉化静脉干间
的交通支变粗为主,边缘处新生血管少于B组。

讨 论
(一)AVF的动脉血供途径
单干型AVF内仅含一条静脉干。早期的动脉血进
入动脉化静脉干以后,首先遇到其内的静脉血阻力,而
以“海潮式”供血。随着血管压力的增高,不仅动静脉短
路大量开放,而且微静脉网内亦流入动脉血液。如此,
动脉血流经静脉干,通过两条途径供血:󰀁动静脉短路
→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微静脉→
微静脉网。以第󰀁条途径为主要,而后者必须克服静脉
瓣膜的阻力。Sin〔2〕认为,血液可经静脉间的交通支或同
一静脉的侧副支绕过静脉瓣膜所在部位。另一方面,即
使管径在150󰀁m以上的静脉管内有瓣膜存在,并多出
现于静脉汇合处,该处的属支中只有一条出现,另一条
无静脉瓣膜〔3〕。这就足以使动脉血逆流入微静脉网。双
干型AVF内含两条静脉干,一条作为营养皮瓣的动脉
化静脉,另一条为静脉回流血管。但大部分动脉血液经
交通支流向回流血管而形成无效循环,导致其成活率
低于单干型。
(二)AVF的静脉回流途径
对于只含一条血管干的单干型AVF,静脉血回流

・130・
ChinJMicrosurg,May1997,Vol.20No
.2
成为能否存活的至关重要问题。本研究发现,由于血管
干内脉压差的存在,出现了特殊的“海潮式”流动。即收
缩压下向皮瓣灌注动脉血,舒张压期靠压力差回流,后以混合血流动。而脉压差的增大,可以明显改善皮瓣的早期静脉血回流〔4〕。由此认为,静脉血在3天内主要经微静脉→小静脉→血管干舒张压期的“海潮式”→动静脉血混流→皮瓣外静脉间交通支→另一静脉干的途径回流。而双干型AVF的静脉血直接与动脉血流向回流血管。AVF于第3天后,伴随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新生血管逐渐增多,保证了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最终成活。参考文献1 陈华勇,杨镇洙.动脉化静脉皮瓣微血管网的观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55.
2 SinDL,ChungSL,ChawCC.Venousdrainagein
thereverseforearmrlap.PlasticandReconstruc-
tiveSurg
,1984,74:508.
3 原 林,钟世镇.静脉动脉化皮瓣中的有关解剖学
问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1,14:240.
4 谢贞玉,胡明玺,蔡建国,等.动静脉转流轴型静脉
皮瓣的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0,13:79.
(收稿:1996-10-14,修回:1996-11-18)

丹参对肢体神经止血带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建常 傅 源 史振满 王乐农 卢开柏
有关肢体止血带损伤国内尚无研究报道,我们在研究止血带致肢体肌肉损伤时血液生化、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同时〔1,2〕,研究不同止血带时间肢体神经形态学变化,并用丹参作为保护剂,观察其对肢体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动物分组:体重10~20kg健康家犬26条,雌雄不限,分成止血带1小时(I组,4条)、2小时(Ⅱ组,5条)、2小时用丹参(Ⅲ组,5条)、4小时(Ⅳ组,5条)、4小时用丹参(Ⅴ组,5条)和正常对照(Ⅵ组,2条)6个组。二、实验模型:剪干净双侧后腿毛,3%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显露两侧后腿根部股动脉备用,两则后腿股中部同时扎-5cm宽气囊止血带,保持屈膝30°~45°位,气囊充气至40kPa(300mHg),前腿静脉输液维持血压。用丹参组在止血带充气前30分钟从静脉推注用5%葡萄糖稀释后的丹参(1.5g/kg),松止血带时分别从两侧股动脉再灌注一次丹参(0.75g/kg)。为准确取材,在止血带两侧边缘分别用龙胆紫和丝线缝皮双重标记,缝合切口后喂养观察。三、形态学观察:实验组于用止血带后2小时和6天,分别在止血带压迫部近侧边缘(A点)、中央(B点)、远侧边缘(C点)、止血带以远10cm处(D点)和内踝部作者单位:830000 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骨科中心(E点)取坐骨神经和胫神经,正常对照组按相应部位取
材,标本的一份行HE染色,另一份10%中性福尔马林
固定7~10天后,放入1%锇酸内染色2~3天,至黑布样
后脱水;氯仿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光镜观察。止血带后
6天,正常对照组在B点,Ⅰ、Ⅱ、Ⅲ、Ⅴ组在B和E点,
Ⅳ组在A~E5个点均再留1份电镜标本,行透射电镜观
察。

结 果
一、光镜观察
1.松止血带后2小时,各实验组HE染色切片上均
可见束膜及束膜下,血管周围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炎
细胞浸润,部分切片上有灶性出血,神经纤维肿胀,轴
索增粗,雪旺氏细胞肿大,部分髓鞘空泡性变。锇酸染
色切片上见部分纤维肿胀,着色变浅黑色,郎飞氏结区
透亮,髓鞘多呈粗颗粒状改变,少量呈空泡状变,且靠
边排列,分布不均。
2.松止血带后6天,HE染色切片上仍可见束膜及
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部分切片上有灶性出血,神经
纤维及轴索肿胀,崩解范围更广泛,明显粗细不等,着
色不均。雪旺氏细胞肿胀更明显,髓鞘广泛空泡样变,
以束膜下为著。锇酸染色切片上神经纤维普遍肿胀,着
色变浅,同一纤维粗细和染色不均,髓鞘广泛空泡变,
少量仍为颗粒状改变,部分纤维明显脱髓鞘,束膜下纤
维更明显。
3.各实验组均表现为止血带下神经病理改变较其
以远明显,以两侧边缘改变最明显,用止血带时间越

・131・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年5月第20卷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