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组实验六忌”
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三忌”

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三忌”摘要:分组实验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不能包办,让学生自己动手;第二,不能空洞,成为空中楼阁;第三,不能虎头蛇尾,要会处理实验数据。
关键词:物理实验;能力;教学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分组实验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手段。
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
这项活动能否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教师的指导十分关键。
我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体会到,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有三忌:一、忌“包办代替”物理分组实验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作思维,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检验,从而进行理论思考的升华的动态过程。
实验时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动脑思维,大胆动手实践。
从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到进行实验操作,测出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这一全过程都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器材出现故障等等问题时,教师切忌自己动手,包办处理一切。
这种包办代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但却大大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的勇气,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程序要求,认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纠正。
二、忌“空中楼阁”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演,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扩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因此,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避免只教学生做实验,不管学生是否明白其中道理,只重视学生获取实验结果,忽视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有关物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因而使实验成为“空中楼阁”。
欲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分组实验前充分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实验原理外,还要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各类实验考题。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边分析。
科学课堂小组实验布置七忌

运用语 言知识表达 思想 (o ol r) 中学英 d a 是 t en 语教学 目标之一 。 造成初 中学生 掌握 听力 、 口语 表
达 困难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 : 如 对听力 、 口语 的畏惧
心理 , 词汇量太 小 , 知识 面不广 , 课堂训 练太少 , 等 等。 不论 困难来 自哪一方 面 , 反复练习 、 大量实践是 解决 问题所必不 可少 的。 因此 , 我们在 日常 教学 中 应充分发掘教材 中各个板块 的教学资源 ,有计划 、 分 阶段 、 分层次 地抓好 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和 口语表 达技能 , 以提高他们的英语 听说能力。
深入 , 学生 的四项语言 技能都 得到充 分展现 。 实 落
Po c 的教 学 ,既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语言 能力 , rj t e 也
有利 于开发学 生的非语 言能力 ( 如动 手能力 、 合作 意识 )提高他 们的综合 素质 。 , 例如 :A教材 中第 8
一
个 Poet r c板块教学 内容是“ l me o ke , j Awe o o l ” c b t
三、 目标不明 。 忌 布置实验不到位
公 开课 、 观摩课 、 研讨课等 中表现 得更加明显 。 但仔
讨, 初步归纳总结 了 7种不 当的方法 , 成“ 堂 提炼 课
小组实验布置七忌 ” 。
一
、
忌不作说明 。 随意让学生“ 探索”
案例 : x教师在 执教八上第 4 章第 1 《 节 电路 图》 , 了更好地 引出组成 电路的各个元件 , 时 为 设计 了小组实验“ 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 ? 。 ” 师: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些组 成电路的元
话音 刚落 , 学生们 就忙 开了 。 咋一看 , 生实验 学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延山新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课程的科学与探究活动又远远超过了义务教育教材的实验内容,使得学生进实验室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这一特殊学习环境的作用,初中化学分组实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实验课前应如何准备?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常常不愿意让学生进实验室,原因是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容易出现各方面的问题。
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应重视实验教学工作。
为了防止各方面的问题的出现,实验课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任课教师要与实验教师结合,在教室带领学生学习实验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卫生制度,让学生始终认为实验室也是学习的场所、是课堂。
既然是课堂,当然就应遵守纪律。
2、要编好组。
任课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数和学生基础、男女比例以及实验室的实验台数搭配分组,定出小组人员名单、小组长,交给实验教师。
由实验教师将全校同级段学生的分组情况统一打印成学生实验座次表,张贴于班级和实验室,直至学年结束。
3、要明确班长、课代表、小组长的职责。
班长负责实验纪律,保证秩序井然。
课代表负责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作好实验。
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同学人人动手做好实验,并作好损坏仪器的登记和补充工作。
任课教师要放手这三种人的管理权力,让他们敢管、会管、管好。
让他们树立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助手意识。
对他们的实验技能作课前辅导,以便在实验中形成“兵教兵”的学习氛围。
4、要做好预习、复习。
全体学生在课前要对将作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都要作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能进行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性。
二、实验中应怎样进行安全教育?1、教师要首先树立安全意识。
教师的安全意识缺乏,势必会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实验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对实验中可能或将要发生的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更不能出现脱岗或漫不经心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课堂规章制度

学生分组实验课堂规章制度
1·实验前按照每个教师的要求,做好眼前的准备,学生知道自己本次试验的目的,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清楚要做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后,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2·学生上实验课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保持课堂安静,上实验课时必须带上实验报告、课本和课堂笔记本,不准空着手来实验室上课。
3·进入实验室后在固定的座位上就坐,不得走动,就坐后按老师的要求及时清点桌面上的仪器、器材、药品、试剂和其他用品,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实验结束后同样也要清点整理桌面上的器材,要求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将垃圾、废纸放到垃圾箱内,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座位。
4·未经老师和试验教师的许可,实验室的一切用品不得取用带走,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实验过程中,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要尽量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药、节约用水,爱护实验仪器。
若实验过程中损坏了实验仪器,应立即向老师报告,按有关规定主动赔偿,损坏不报告或有意破坏公物的一经查出严肃处理,并给予加倍赔偿。
6·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章程,做到防水、防毒、防触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以便及时清除隐患确保实验安全。
7·保持室内卫生,严禁在实验室内吃零食,吃其他带皮、带壳的东西、喝饮料等,做完实验后要认真清理实验设备,清理实验的垃圾。
学生实验守则

学生实验守则
1、做分组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因此,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课,珍惜每一堂实验课。
2、学生在实验前要认真作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以及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
不预习不准做实验。
3、进实验室时要保持良好秩序,按实验小组顺序就座,实验时要遵守纪律,不准喧哗、打闹。
4、实验开始前须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看清教师的示范。
5、实验开始须首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如发现短缺或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
6、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操作要规范,仪器的连接和安装要稳固,取用药品要适量,接通电源,点火加热,接触药品或动手解剖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仪器损坏等情况后,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7、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分析思考,实事求是做实验记录。
不经教师允许,不得做规定以
外的实验。
8、用电结束和加热完毕时要及时切断电源,熄掉洒精灯和其它火源,实验结束时要清洗容器,清理实验用品并摆放整齐、遇有损坏、丢失仪器时应及时报告,听候处理。
废液一定要倒入废液缸,严禁将废液倒入水槽中。
经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9、要爱护室内一切设施和用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不要乱扔碎纸和杂物,下课时轮流值日,打扫卫生。
10、实验课后要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对失败或漏做的实验要申请重(补)做。
合作学习分组四忌

合作学习分组四忌
一忌把另类的学生分到同一组。
所谓的另类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学生在这一组内属于另类,但在另一组由于兴趣爱好相近就不是另类了。
合作学习分组要注意把几个兴趣相投的学生放在一起,最大限度的考虑他的性格、爱好,这样他们才愿意合作,在一起有共同语言。
否则就会排斥他,让他很尴尬,在合作中就插不上手脚。
二忌分组长时间不变。
如果分组后,其中的成员固定不变,虽然在默契程度上很好,但不利于广泛交流与沟通,如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好的行为习惯等。
在固定的圈子里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墨守成规、思维形成定式,不利于学习创新。
三忌单纯地按好学生与差学生分组。
有适当的情况下,很有必要把好坏学生交叉分在一组,实现以好带差、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如果单纯的把差学生分在一组,容易让他们产生怠倦心理,不求上进,从来丧失学习积极性,也不能从好学生的身上受到启发而更快的掌握知识技能。
四忌形式主义。
分组学习是为了更有效的学习,而不是临时组成乌合之众。
分组的的形式可以灵活,如自愿结合、指派结合,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时组合形式也不一样,要求老师灵活掌握,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在一个组内共同探究、合作,踏踏实实地学到知识技能。
(完)。
学生实验守则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操作步骤和基本要求。
2、学生上下课必须有序进出实验室,不得拥挤、吵闹。
3、学生上课期间必须服从教师的统一管理,实验过程中,要严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和实验现象。
4、学生在实验中要严守课堂纪律,实验室内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上课期间严禁玩游戏,不得随意操作与其本次实验教学无关的内容。
5、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得对设备进行恶性操作(如用力敲键盘、鼠标,随意拔插换键盘、鼠标、插头,格式化硬盘,增加或修改口令等)。
6、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或上网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严禁浏览、传播、保存反动、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7、实验结束后,学生应保持实验台的整齐、清洁,键盘、鼠标、凳子须放回原位。
班长与学习委员填写相应实验记录。
8、讲究精神文明,注意仪表端庄,严禁穿背心、拖鞋、短裤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嚼槟榔、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严禁携带任何零食(包括水);不允许在实验台上乱写、乱刻、乱划。
科学课堂小组实验布置七忌

科学课堂小组实验布置七忌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们比较认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实验被广泛应用,不仅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简易实验等形式,也有与多媒体或电脑相结合的数字化实验,可谓充分用足了实验这一手段。
在各种形式中,老师们更加青睐的似乎是小组实验,2人一小组或4人一小组,分发器材、讲解过程、动手操作、分析结果,在一堂课的时间内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把知识和能力要求落到了实处,这在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等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但仔细观察这种实验方式,发现问题还是很多,尤其是那种平时小组实验开展得不多的班级,借班上课的老师有时会感觉手足无措,要么学生乱做一通,老师无从插手,要么感觉“学生实验能力这么差,连试管加热都不会”。
所以,我们常常见到老师到处救火,或者随意打断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不断地补充讲解,结果把课堂时间爆破,把实验连贯性搞乱,有时还弄巧成拙。
问题的根源主要在老师。
所以我们试着从老师的角度着手,从各种公开课或常规课中进行专题探讨,初步归纳总结了7种不当的方法,提炼成“课堂小组实验布置七忌”。
一、忌不作说明,随意让学生“探索”案例:X教师在执教八上第4章第1节《电路图》时,为了更好地引出组成电路的各个元件,设计了小组实验“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
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些组成电路的元件。
请看实验盒,里面有一些器材,请各小组完成一个任务:利用里面的器材让小灯泡亮起来,好不好?生:好。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忙开了。
咋一看,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当我们凑近一瞧,发现了很多笑话:有的学生把导线打成结固定在接线柱上;有的学生直接把导线接到了干电池的两端,造成短路;有的学生毫无目标地在东摸西摸……师:电路连好了吗?有哪几组亮了?无人应答。
这时,老师才好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急忙进行指导,但本节课的有序性就此打断。
反思:这个实验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让小灯泡亮起来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并能初步认识组成电路的各个元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分组实验“六忌”
琼州大学附属中学陈秀梅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切概念、原理都来自于实验。
实践证明,生物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有些学生甚至教师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无论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学生分组实验中问题更多。
怎样上好实验课,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上实验课应做到“六忌”。
一、忌不预习,盲目进实验室
笔者发现不少学生上实验课时没有预习实验内容,盲目走进实验室,由于对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不熟悉,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充当旁观者,观看别人操作实验;或者“照方抓药”,边看边做,由于时间不允许,心里发急,操作不熟练而造成实验不成功,甚至慌乱中做错而出现事故。
例如,有位学生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由于没有预习,在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过多,造成过滤困难,为以补救,竟加入许多丙酮,使色素溶液浓度过稀,实验得不到应有的现象而失败。
实验失败或出现事故,多数是由于没有预习而造成的,因此不预习不应走进实验室。
在预习实验时,要写出预习提纲,最好把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用箭头形式把它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加注操作的注意事项。
通过预习,要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操作的主要步骤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真正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
二、忌瞻前顾后,担心实验失败或损坏仪器而不敢动手
生物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价格也较昂贵的仪器,有些学生因担心损坏显微镜而不能使用;而实验所用药品一般都是化学药品,很多有毒或带有腐蚀性,因此,一部分学生进入实验室,“怕”字当头,缩手缩脚,袖手旁观。
事实上,只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是不会损坏仪器或出现事故的。
三、忌走过场,穷于应付
有些学生对分组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做实验不过是把老师演示的实验再重复一遍,课堂上已看得清楚了,无需再做,但实验课又不得不去上,所以,只好走走过场,应付一下;也有的思想上不重视,如上所说,没有
预习,心中无底,或担心实验失败,只好摆摆形式,凑合一下,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只等下课铃响;还有部分学生实验内容没搞懂,理解不深刻,不会做等,他们在实验课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胡乱动手,人云亦云,稀时糊涂一节课,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分组实验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操作技能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忌操作不规范,违背操作规程
学生上实验课,操作不规范的现象相当普遍。
一是操作不规范。
例如,点燃酒精灯用过的火柴随地乱扔,用完后用口吹灭火焰;取用化学液体药品时,不看标签拿起瓶子就倒;做完实验,剩余的溶液或用过的化学药品随便乱倒等等。
二是违背操作规程。
生物学的实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而实验室的观察活动具有更强的目的指向性、步骤的规定性,一些学生由于对实验内容不了解,操作不熟练,违背了操作规程。
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转用高倍镜观察,有些学生却直接使用高倍镜,这样往往因找不到目标而导致观察失败。
三是不注意节约药品。
有些学生取用药品大手大脚,超过实际要求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他们总认为“多多益善”,其实这样做,既浪费了药品,而效果反而不明显。
如前所述,研磨叶片提取色素时,加入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应少量,而丙硐仅2亳升就可,多了反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
实验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做到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忌观而不察,实验现象与结果相混淆
大多数学生对分组实验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在这种积极性的深处却常常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尤其对那些有奇特现象的实验兴趣更浓,往往把精力用到了看“热闹”上去,而对实验现象的实质观察不细或不全面。
当实验完毕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或得出什么结论时,往往回答不上来。
因此,这些学生把观察现象理解为仅是简单地“看”,缺乏对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当然,实验时观察现象中“观”也很重要,因要得到可靠的实验信息和掌握实验的实质,必须看得细、看得全、看得准。
但其中“察”更为重要。
因为“察”是指对看到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得出真实准确结论的过程,是做实验最关键的环节。
所以在做实验时,不仅要全神贯注地看,还要积极动脑思考。
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放水》实验时,针对实验现象,可思考下列问题:1、清水中的萝卜条变硬是由于萝卜吸水还是放水?盐水中的萝卜条变软是由于萝卜吸水还是放水?2、萝卜细胞吸进的水从哪里来?萝卜细胞放出的水到哪里去?3、清水与细胞液的浓度哪个大?盐水和细胞液的浓度哪个小?4、由此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萝卜细胞吸水?在什么情况下萝卜细胞放水?经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学生从二个萝卜条硬度的变化这一现象总结出了细胞吸水原理的实质。
还有的学生实验做得很成功,现象也很明显,但对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准或不完整,把现象与结论混为一谈。
六、忌实验现象不记录,实验报告照书搬抄
有些学生做实验时,往往只顾一个劲地做,对实验产生的现象不作记录,课后写实验报告时因回忆不起来而照书抄,有的甚至未经动手操作而抄人家的实验报告应付了事。
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因此,做实验时应当把看到的现象如实详细地记录下来,如实地绘出所观察到的形态结构图,再依据记录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
准确、全面地写出实验报告。
记录实验现象一定要注意全面,哪怕是一些与本次实验关系不很大的现象最好也记录下来,这对加深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很有好处。
要教育学生坚决克服未做实验、早已写好报告的不良现象,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00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