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历史上曾经有过哪些中外文化交流例子,这些活动17页PPT
高三历史文化史专题:中国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4.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及影响
首先,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目的: 一是要培养殖民地人才,二是要混淆与动摇民众的爱国思想与民 族精神,扰乱社会秩序,从而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 其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也为西学传入中国提供了条件, 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起了分解作用,客观上促使中国文化结构 趋于近代化。近代学校教育、文化传播工具从无到有,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日趋广泛,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 的近代化。 第三,促使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并引起内部的观念对立和斗争。 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 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 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 迈向胜利的历史阶梯。
m
m
4、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1)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头 脑;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 中国脱离了世界。 (2)表现:中国的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出现 了三大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近 代科技; (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为实现顺利 传教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使我国和西方思想 文化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差异、及 原因期的”西学东渐” 1840---1919年的”西学东渐”
二、近代的西学东渐
1.西学概念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 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 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 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冲击和影 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 相斥相纳的历史。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 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 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在认识世界 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新旧之 争;有吸收,也有拒斥;有拿来主义,也有先入为主; 有水乳交融,也有囫囵吞枣。
中外文化交流 ppt课件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 化程度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外文化交流
总结: 汉唐
宋元
明清
向西: 丝绸之路
史实
中外文化交流
互动繁盛
向东:儒家文化圈
向西:丝绸之路
三大发明向外传 播和科技交流
东学西传:学术思想
传教士
西学东渐:自然科学 人文学术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 尊重乃至仰慕。
启 2.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只有对外开放,鼓励
“随着时势的推移,“西学”的内涵不断扩大,越来 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仅在器物层面零零星星地学习西方, 并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那么,思想潮流的演进又有了 怎样的变化?
进化论输入(内容?)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在中国通过统治者走自上 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那么,随后继起 的是什么思想潮流?
共和革命思潮(内容?)
近代后期中国思想的演变
(1)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义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为先进分子所接受。中共把马克思 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以此为指导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现代思想
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唐鉴真和尚
二、东亚文化圈
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
空海书法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大唐盛世,国力强盛,中华文明辐射整个东亚地区,其中汉字、
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化佛教, 影响尤为深远。在19世纪西方列强影响进入以前,东亚诸国形 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也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 王维:风格宁静恬淡,意境深邃幽远,为“诗佛”。这首 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 热爱大自然的心情。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 自然的融合。由于处于由盛转衰时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观察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比较 它们各自的特点。
思考:有人说“丝绸之路”是“文化运河”,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唐朝的历史加以说明。
同意。
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至唐朝,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 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因此丝绸之路被称为“文化 运河”。中国文化西传: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 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等远传西域和欧洲。唐 朝时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 往西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包括思想文 化随之向西传播。西方文化东来:汉朝时,西域 的葡萄、苜蓿等物产传入中国;唐朝时西方的物 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 文、历算、医药,包括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
• 盛唐:李白诗作感情炽烈,想像丰富,比喻生动,手法 夸张,极具艺术感染力。凸显盛唐情景。
• 中唐:白居易主张诗歌创作应与社会现实结合,发挥讽 谕的功能,其作品明白流畅,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影 响深远。正值唐朝衰落时期。
• 晚唐:李商隐的诗作律对精切,文词清丽,笔意宛转, 情味隽永,在艺术技巧上作出独特贡献,但情调哀怨深 沉,充满伤时忧国的感喟,给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的感觉。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重要的事件:
1.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通过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的征服,传播到
亚洲、北非和欧洲各地。
2. 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朝时期,中国开始了对外交流,通过丝
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入西方,同时西方的金银、玛瑙、马匹等也进入
中国。
3. 文艺复兴运动:15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该运动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激发了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推
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4. 使徒保罗的传教:使徒保罗是基督教的重要宣传者之一,他
通过旅行和写信等方式,将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到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各地,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植民地运动: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被带到殖民地,同时当地的建筑、食物、服饰等
也影响了西方文化。
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接触: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西方文化的
书籍、音乐和电影等通过密切的交流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思
想产生了影响。
7. 现代全球化时期的文化交流: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
人们通过互联网、电视、电
影等方式接触和了解对方的文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以上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于文化的
交流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 初唐和中唐时中国人的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亚洲 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或许是因为 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 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 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 东亚文化圈:在19世纪西方影响进入之前, 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 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 圈、儒家文化圈
魯迅:“那時我們的祖先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抱有極 堅強的把握,決不輕易動搖他們的自信力;同時對於別係 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與極精嚴的抉擇,決不輕易地崇拜 或輕易地唾棄。”“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彼俘 來一樣,自由驅使,決不介懷。”
⑴、起点:都城长安
⑵、主要媒介:粟特人
西汉:
⑶、军事管辖:天山以南——安西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 天山以北——北庭都护府
臻于全盛的原因:
• 唐朝政治的清明 • 经济的发展 • 民族的融和 • 对外疆域的辽阔 • 国力的强盛(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全方位凸显的大唐盛世
媒介: 商贾、僧侣、使节
絲綢之路的全盛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玄奘西行路线图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 玄奘取经: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远赴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
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
2. 鉴真东渡:鉴真大师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颂扬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讴歌了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的功绩,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 丝绸之路: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传播了丝绸、茶、瓷器等物品,同时接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语言、宗教和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交流互鉴不仅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
4.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谊,而且为后来中国与欧洲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5. 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28年,积极向中国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他与当时的儒士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使中国的数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以上例子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东西方文明交流相关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中外历史上的对外交往课件

五、对外交往的启示:
• 只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 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 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 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 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者亡。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摘要幻灯片
• • • • • 一、古代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外矛盾冲突 三、总结对外交往的特点: 四、现代中 表人物:
• 张骞、鉴真、玄奘、马可•波罗、郑和
二、古代中外矛盾冲突
• (1)明朝中后期,戚继光在台州抗倭。 • (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 复台湾。
三、总结对外交往的特点:
• • • • 1 、由开放走向闭关 2、有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3、和平交往和对外贸易同步进行 4、交往方式以和平为主
四、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首先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 (2)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 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
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PPT课件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1
22.09.2020
一. 古代
考点梳理
时期
中外交往的主要史实
汉朝丝绸之路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主要通道。 两汉 对开辟这条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张骞 。
西汉末年, 佛 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隋唐 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宋元
宋朝设 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时期,意大利人 马可·波罗来华。
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
5
22.09.2020
想一想
中国在隋唐时期为何对外交往频繁?又产生了 什么影响?
原因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交通发达
D.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影响
中外友好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也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6
22.09.2020
练一练
正当西方国家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 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时,中国 发展的最大障碍却是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玄奘、鉴真) 明朝前期——主动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清朝——对外交往中断(闭关锁国政策)
3
22.09.2020
二. 近代
考点梳理
时期
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史实
1842年,签订《 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 150 多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晚清政府 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78年,湖南湘阴人 左宗棠 率部收复新疆。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代表团拒
绝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