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研讨会交流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研讨会交流材料

一、省高考试题选修模块试题的解读

(一)考点的解读:

高考试卷选修部分大胆地在古希腊方向命制了选修一改革的梭

伦改革题、选修四人物的孔子和柏拉图比较题两个模块的试题,突破了2008年以来的命题空白。的选修试题大多是前5年高考历史没有考到的重要问题和内容,如选修一考了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题、选修四考到历史人物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比较题,选修一的试题首次把两场改革放在同一试题中呈现。

(二)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1.试题特点:的选修试题,首先,确保了试题的科学性,其次,试题的设问视角比较平实、设问的难度要求也不高,“梭伦题”设问涉及“指出”、“列举”、“概括”等基本能级要求,“分析”这一较高的能级要求,答案作答的障碍较小。主题围绕梭伦改革前因后果展开;“孔子和柏拉图题”设问涉及“列举”、“概括”等基本能级要求,“分析”、“说明”等较高能级要求,相较前一题,作答难度要求有所提高,学生易犯轻“概括”、重“具体”的错误。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题,其中孝文帝改革这一知识点在2008年已经考过,今年与商鞅变法放在同一题中出现,设问的能级要求基本不变,由于两场改革第一次同题出现,拼接的痕迹较明显,作答难度不高;而克伦威尔和

拿破仑题的设问能级要求一如既往,但是命题视角很是独特新颖,比较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从两位历史人物的平等观切入,在情理之中(两位都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意料之外(两位人物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专政,都有很强的权力欲)。反映了命题者对历史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

2.命题趋势:选修一的试题将会继续今年的两场或者三场改革出现在同一试题中,并且有可能会中外改革放在同一题中,而选修四则会延续一贯的试题模式。

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8年~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工厂数蒸汽机数

1888年1691家409家

1894年1808家985家

材料二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大半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书中写道:“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

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重大“进步”。

(3)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梁启超发出“惭愧无地”的感叹,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例二:【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微小。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须发兵讨击。”太宗日:“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必欲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岂得随即发兵?”

——《贞观政要》

材料三尽管我们处于弱小的地位,但我们得到上天的神佑,这是最不经心的人也会察觉到的。而在漫长的8年中,美国军队经历了

几乎一切艰难挫折,它所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更不能不说是前所未有的奇迹。本人感谢将级军官们,……本人感谢团长、营长及其他军官,……本人感谢参谋人员,……本人感谢军士们和士兵们。……

——华盛顿《向美国军队告别的命令》1783年11月2日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秦始皇、华盛顿对战争胜利具体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这三种不同认识的思想渊源。

(2)统治者的思想及认识水平之间影响到国家政策和社会稳定,由此分析秦始皇、唐太宗、华盛顿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

(3)上述材料能带给你什么启发?

(三)复习备考策略与建议等:

1.复习原则:不能放弃,但也不能过多关注。一定要把握好复习的度。

2.复习目标:淡化对教材具体知识点的记忆,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灵活处理,不要面面俱到,重点复习,重内容的开掘,重问题的深化,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3.复习方法:由于选修试题呈现的材料通常都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十分密切,均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而设计新问题。关注史料教学,多利用历史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以分解、

拓宽课本,并提高学生阅读、指出、概括、归纳、理解、分析、阐释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改革或历史人物的分析,逐渐掌握从共性到个性继而掌握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和学习方法,关住重点,把握特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期中考试情况分析及下阶段复习对策

(一)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由于我校还未开展期中考试,本部分从略。

(二)下阶段复习对策

根据期初安排和期中考情可以作微调。大致情况如下:

1.合理计划,完成相应的教学进度。到12月底完成三本必修教材的第一轮复习,1月备战期末考试。

2.研读考纲,借鉴第一次研讨会会议成果,研究考情。对考纲

的研究,不应是每年新考纲下来后再进行,而必须贯穿全年的复习。新考试说明到手后再认真研读,并对比12年、13年考纲,从而确定一部分必考的知识点,找出一部分考察可能性比较小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把握上课的方向、广度和深度,然后大胆地对教材的内容作合理的取舍。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历史试卷以及其他实施新课程地区的高考历史试卷,研究典型题型,设计相关题目的专项训练和测试。

3.了解学情,研讨学生存在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依据进入高三以来的几次考试,学生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性缺陷造成较多丢分:(1)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过关;(2)不能正确区分易混易错知识;(3)对知识点不能准确的理解;(4)不能从整体上、系统上构建的知识体系;二是能力性缺陷造成较大失分:(1)审题能力差,审不清命题范围,审不出设问层次,审不出有效信息,审不出关键词语,不能从整体上理解题意,仅仅根据个别词语断章取义,导致理解上的偏差,读不懂题目的涵义,对知识的迁移、整合能力差。(2)解题的规范性差,对知识的迁移、整合能力不强,答案要点的要素不全或漏答了关键词语,语言口语化。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时,以单元为单位,梳理基础知识点,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第二轮复习中,按照《考试说明》的考点顺序编写学案,作为学生最后全面梳理知识所用。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从而节省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老师可以进行对知识来龙去脉的分析和知识结构的搭建。不仅扩大了教学容量,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师生互动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