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外国古代建筑 教案

课题:外国古代建筑艺术课时: 1课时课型: 欣赏课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下期教材分析:本课所讲的内容主要是从古代建筑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各种风格的建筑进行赏析、移情于景,增加学生对外国建筑风格,以及艺术表现的理解,以达到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外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及其艺术风格特征和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增加对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提升对外国建筑的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对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学会从多方位去欣赏建筑艺术,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外国经典建筑的欣赏能初步掌握其艺术风格理念,了解外国建筑的艺术语言,提升美术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对外国古代建筑经典作品的欣赏、体验,以及风格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外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1.教法:讲述法2.学法:欣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配套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通过起立的形式上下课二:引入新课:(5分钟)(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说了中国的古代建筑,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代表性的建筑《》(可由提问的方式激发大家的热情,由学生举例,再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那么大家又知道哪些外国古代的建筑呢?学生甲:埃及的金字塔;罗浮宫;比萨斜塔……师:不错,这些都是外国古代有名的建筑。
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像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
那么建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三:讲授新课:(20分钟)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后开始。
(一):埃及建筑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的埃及,在它建立了奴隶制以后,营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除了被人们常提到的金字塔外,还有著名的卡纳克神庙,是世界最壮观的古建筑之一。
美术高中苏版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在前面的一课中,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差不多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观赏一座建筑。
然而,专业水准观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基本上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因此,我们配以本课的建筑艺术观赏,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伙的视野,充实大伙的知识。
这关于建立高层次的观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基本上十分重要的。
本课教学的差不多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课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要紧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缘故,盼望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观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因此关于课本中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课教学的显性目标,也是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的差不多要求。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缘故的分析能力。
课本中在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的同时无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进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缘故。
这是比单纯理解和掌握某一类型的建筑艺术风格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即透过现象查找本质。
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背后总有其产生和进展的内在缘故,同时会形成某种规律。
对这种内在缘故和规律的探讨是我们研究艺术进展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那么是一种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
这种训练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不无裨益,是本课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二〕内容结构本课旨在带领学生观赏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并探讨建筑艺术进展。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建筑艺术的美,突破单一的审美观念。
(2)如何将观察和分析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举例:
-在分析建筑案例时,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线条如何展现动态美,形状如何呈现出稳定性,色彩如何表达情感等。
(2)学会观察和分析建筑艺术的美,如线条、形状、色彩、结构等元素。
(3)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展现个性与创新。
举例:
-在讲解古代建筑时,重点强调故宫的对称布局、雕梁画栋等特色。
-分析现代建筑时,关注国家大剧院的球形设计、独特的外观和内部空间。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案例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建筑的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建筑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
高中美术教案:《古代希腊、罗马及雕刻与建筑》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教案:《古代希腊、罗马及雕刻与建筑》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2. 认识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与建筑艺术成就。
3. 分析古代希腊、罗马雕刻与建筑艺术的形式、技巧与审美。
4. 提高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发展背景。
2. 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艺术。
3. 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4. 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代表作品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特点及发展脉络。
2. 古代希腊、罗马雕刻与建筑艺术的形式、技巧与审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发展背景、特点及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希腊、罗马雕刻与建筑艺术的形式、技巧与审美。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对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希腊、罗马美术。
2.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发展背景、特点及代表作品。
3. 分析:对古代希腊、罗马雕刻与建筑艺术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形式、技巧与审美。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认识与欣赏。
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特点及价值。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图片,包括雕刻和建筑作品。
2. 视频:寻找相关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美术。
3. 教材:选择合适的美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的发展背景。
美术西方建筑教案

美术西方建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西方建筑艺术——从古希腊到现代教案目标:1. 了解西方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探索西方建筑中的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3. 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4.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建筑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作品;2. 西方建筑中的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3. 学生对西方建筑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西方建筑的图片和资料;3. 美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西方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西方建筑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西方建筑有了解吗?你们最喜欢的西方建筑是哪些?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西方建筑的发展历史,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现代等时期的代表作品;2. 分析西方建筑中的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如对称性、比例、空间布局等;3. 展示具体的建筑案例,讲解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实践探索(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座西方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建筑的历史背景、设计风格、艺术元素等;2.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建筑,并用图文形式介绍其特点;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在展板中添加自己的设计理念或对建筑的改造想法。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海报或展板,分享他们对所研究建筑的理解和感悟;2.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交流,加深对西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3.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创作。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西方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影响;2.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西方建筑,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西方建筑,加深对建筑的实地感受;2. 邀请专业建筑师或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写作关于西方建筑的论文或进行相关的创作项目。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标题:古代建筑艺术学科:美术年级:初中时长:1-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学习古代建筑艺术中常用的构图、结构和装饰技巧;3.通过制作模型、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资料介绍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制作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3.绘画材料:铅笔、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建筑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古代建筑的构图、结构和装饰技巧(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探讨以下问题:1.古代建筑的基本构图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2.古代建筑的结构有哪些特点?如何实现建筑的稳固与耐久?3.古代建筑的装饰技巧有哪些?如何使建筑更加美观与富有艺术感?Step 3:制作古代建筑模型(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古代建筑特点和技巧,选择一个古代建筑进行模型制作。
可以使用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按照比例进行构建。
Step 4:展示和讨论(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古代建筑模型,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所使用的技巧。
全班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
Step 5:绘画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古代建筑的理解和所学到的构图、结构、装饰技巧等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可以选择绘制古代建筑的整体风貌,或者绘制其中的细节和装饰。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1.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古代建筑的构图、结构和装饰技巧有哪些?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扩展活动:1.观看纪录片或电影,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建筑的知识和故事;2.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3.学生可以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选择一个古代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报告。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通过抢答方式引出各国的代表建筑。
1老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把班上分成4个小组,采用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这节课结束后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团结,知识面最宽广。
抢答对一题加一分2老师:首先进入我们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内容是:老师说出这个国家的代表性事物然后同学猜些事物代表哪个国家。
1. 老师:金字塔代表哪个国家?同学:埃及2. 老师:雅典卫城是哪个国家的?同学:希腊3. 老师:世界上最著名的斗兽场在哪个国家?同学:罗马4. 老师: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哪些?同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二讲授新课1带领学生欣赏三个国家的建筑艺术1老师:看着黑板上这三个国家,我们第一个教学目标出来了一一就是一起了解这三个古老国家的建筑艺术。
古埃及2老师:说到埃及,我们想到的是金字塔,有哪个同学知道金字塔的用途是什么?3学生:埃及法老的坟墓。
4老师:金字塔的形状像中国的哪个汉字?5学生:金字6老师: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的角锥体,为什么要建造成“金”字形状呢?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都是崇拜神的,埃及的主神是太阳神阿蒙,金字塔象征着太阳的光芒。
金字塔身也有一个个石阶梯,代表着通向天国的阶梯。
7老师:说到埃及的主神太阳神,我们要了解的是埃及的另外一个著名建筑“卡纳克神庙”卡纳克神庙建造与公元三千年以前,和金字塔的时期差不多,相对于中国夏朝之前。
在古中国建筑主要是木制结构,注定了保存没有这种石质建筑悠久。
这也是中国古文化的一种损失。
8老师:卡纳克神庙最大的特点是柱子,神庙有134根高大的石柱,直径最小的也有2.7米9老师:直径2.7米相当于九个课桌组成的正方形那样大。
大家想象一样134根柱子在一个广场上的壮观场面。
柱身刻满了各种阴刻浮雕。
主要描绘着埃及的主神。
1老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说说宗教的建筑艺术。
罗马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宗教在各国盛行。
各国的建筑艺术也和宗教密不可分。
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世界的古代的建筑艺术,三大国家包括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的建筑艺术。
小学美术《古罗马建筑》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古罗马建筑》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时的提问,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类似建筑,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模型来展示古罗马建筑的魅力。学生们对圆顶结构、柱式等建筑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古罗马建筑的比例和美感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运用比较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设计作品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活跃。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古罗马建筑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对古罗马建筑特点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创作实践中难点元素的运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古罗马建筑元素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a.对于古罗马建筑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古罗马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建筑与时代的关联,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b.在讲解古罗马建筑比例与美时,可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比例带来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古罗马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如何体现可持续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美术教案-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配套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国家地区 建筑特点 建筑类型 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中国木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创造丰富的艺术形象宫殿、园林东方建筑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江苏无锡、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苏州园林等古埃及 石柱结构 陵墓、神庙 埃及建筑 卡纳克神庙古希腊石制的梁柱结构,形成多利安、爱奥尼亚、科林斯柱式等。神庙 希腊建筑雅典卫城古罗马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泥土结构;券拱结构。神庙 罗马建筑万神庙东罗马帝国(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内部空间宏伟而有变化。教堂 拜占庭建筑圣索菲亚教堂法国 高耸峻拔、轻盈灵巧;内部大面积彩色玻璃窗画;柱式与拱券结合。教堂 哥特式建筑 夏特尔教堂印度尼西亚 塔 佛教建筑婆罗浮屠印度 陵墓 伊斯兰建筑泰姬陵 注解: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从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各有特点,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的1/,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而以这三种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典范,如以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正因为这三种柱式如此美妙绝伦而意义重大,所以,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腊建筑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古典柱式,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这种论断也是十分精确中肯的。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恐怕非雅典卫城莫属了。卫城是古希腊人进行祭神活动的地方,位于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高岗上,由一系列神庙构成。卫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门,山门向外突出两翼,犹如伸开双臂迎接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神”的人们。左翼城堡之上座落着胜利神庙,在构图上均衡了山门两侧不对称的构图,山门因地制宜,内外划分为两段,外段为多立克式,内段为爱奥尼克式,其体量和造型处理都恰到好处,既雄伟壮观又避免了体量过大而影响卫城内主体建筑的效果。在卫城内部,沿着祭神流线,布置了守护神雅典娜像、主体建筑帕提农神庙和以女像柱廊闻名的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祭典序列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型体的艺术感受特点,建筑因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本身则考虑到了单体相互之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视效果,当人身处其中,从四度空间的角度(即运动的角度)来审视整个建筑群时,一种和谐、完美的观感就会油然而生,此时,崇高,就不仅仅是这座建筑群本身固有的艺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术意境了,而是成为了接受者、审美主体的一种鲜明、强烈的艺术感受。这座建筑群永恒的魅力,也就通过一代又一代审美者的艺术感受流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审美的范本,一种于和谐中见完美,于完美中显崇高,于崇高中见永恒的“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正是古希腊艺术最杰出的品格和最伟大的价值之所在。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艺术都与神有关,而神庙的辉煌更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