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________是辨认植物和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2、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的构造叫做________,它的优点是________。
3、_____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4、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________。
如果没有________,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5、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大量________;杯子摸起来比原来凉,说明伴随着_______热量。
6、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________相适应。
7、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_________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8、材料越厚,它的抗弯曲能力越________。
9、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蓄电池充电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 )千米A.30万B.300万C.10亿2、对同一物种来说,生活在越冷的环境中,它的个体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4、摆摆动的快慢与()有关。
A.摆幅B.摆锤C.摆线长短5、根据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B.轻,带翅或绒毛C.圆形,散落时能滚动D.有小刺或多肉好吃6、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
A.火药爆炸B.衣服晒干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7、下列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定滑轮能省力,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B.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C.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相同8、材料的厚度和宽度,材料()地影响抵抗弯曲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人体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____,电池多则磁力__________。
3、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的构造叫做________,它的优点是________。
4、________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5、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的。
6、利用物质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7、丹顶鹤全身布满羽毛,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类。
一群丹顶鹤在迁徙过程中会排成“人”形,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8、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_______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9、拱形承受重量时,能把压力向______向_______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10、________ 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________ 方向运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A.红色B.蓝色C.没有变化2、用下面三个放大镜观察小昆虫,能看的最清楚的是()。
A.B. C.3、番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A.碘酒 B.番薯 C.既不是碘酒,也不是番薯4、瓦楞纸是通过()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的。
A.增加厚度B.增加长度C.增加宽度5、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D.无法确定7、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A.风B.煤C.天燃气8、我们家庭现在处理垃圾的方法一般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完整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以________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________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________。
2、对垃圾中的一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并________加工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________,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________。
3、放大镜的镜片又叫________,其特点为________,生活中用到放大镜的是________。
4、蚂蚁的身体由头、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蚂蚁头部有一对______。
5、食物链通常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终止。
6、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即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________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我们身体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______,手握物体处是_______,上臂的肱二头肌处是_______。
8、路边经常能见到许多高压电的铁塔,发现铁塔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常被叫做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小格子”基本都是______形。
9、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________。
如果没有________,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10、使用剪刀剪东西,既运用了________的原理,又运用了________的原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
A.越费力 B.越省力 C.用力大小不变。
2、金鱼和鸽子的共同特征()。
A.都有翅膀B.都用鳃呼吸C.身体里都有脊柱3、科学家一般选择( )观察非典病毒。
A.肉眼直接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镇D.望远镜4、鸡蛋握在手中不易破碎是因为()A.鸡蛋壳很坚硬B.鸡蛋壳很厚C.鸡蛋壳接近球形D.鸡蛋壳内部是实心的5、开水沸腾时,可以看到茶壶口的上方会出现“白气”,这是()。
春季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我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
(每空1分,共28分)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淀粉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
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就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7、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理由: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理由: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________ 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_______。
3、同一栖息地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之间会形成________关系或________关系。
4、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_________,许多传染病就是由此引起的。
5、科学家主要是根据生物的________对生物进行分类的。
6、我们天天都生活在________ 的世界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________有关。
7、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8、_____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9、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10、利用物质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A.糖B.淀粉C.甜蜜素2、在车、船的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B.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C.减少光辐射的热量D.增大厚度,防止磨损3、框架结构很牢固,主要是因为()。
A.支撑力大B.实心的C.抗风能力强4、下列垃圾中不能自然分解的是()。
A.塑料B.纸屑C.菜叶5、“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A.氧气浓度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臭氧浓度增加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A.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B.消灭濒危物种的天敌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7、金鱼和鸽子的共同特征()。
A.都有翅膀B.都用鳃呼吸C.身体里都有脊柱8、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9、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A.口腔中含有糖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C.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10、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机械是()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下,是因为它上轻下重的结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蓄电池充电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________,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________。
3、我国发电站发电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通过________将不同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_______ 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5、我们制作晶体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6、利用物质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7、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________。
如果没有________,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8、将电能转化成磁性的装置叫________,要使它的磁性强一些有________、________等办法。
9、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是________。
10、搬运杂乱的废钢铁用________就省事多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瓦楞纸是通过()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的。
A.增加厚度B.增加长度C.增加宽度2、下列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定滑轮能省力,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B.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C.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相同3、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的很轻,这是由于()。
A.月球的质量小,体积小B.月球上引力小 C.月球距离太阳近4、杠杆工作时,是围绕( )转动的。
A.阻力点B.用力点C.支点5、小明和小天都是单眼皮,都没有耳垂,都是卷发,这说明()。
A.小明和小天长的一样B.小明和小天是兄弟俩C.小明和小天有血缘关系D.小明和小天这些相貌特征相同6、下列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是()。
A.改变电流的方向B.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C.增加线圈的圈数7、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A.脚骨组成拱形结构 B.脚骨的数量多 C.脚部肌肉发达8、下列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关系中能产生月食现象的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含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不开花植物中的蕨类、________类和________类植物,能自己进行_________制造养料,这和开花植物是一样的。
2、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3、材料越厚,它的抗弯曲能力越________。
4、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或________来实现。
5、电动机的工作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相互作用转动。
6、________和________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7、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 。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这些岩层都是古代沉积的______变成的。
9、用螺丝刀撬箱子,是________的应用。
10、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_________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以使转动速度()A.变快B.变慢C.不变2、下面三种用同种材料建造的桥,承受压力的能力最强的是()。
A.B.C.3、下列方法最不会污染水源的是()。
A.洗碗时用洗洁精洗B.洗碗时用淘米水洗C.洗衣服时用肥皂洗4、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叫做()。
A.物理方法B.生物方法C.化学方法5、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A.剪刀B.螺丝刀C.方向盘6、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A.蕨类B.苔藓C.凤仙花7、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发生()。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D.无法确定9、下列属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普通的垃圾填埋的方法,会污染________和________。
2、人体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 、______、______和产生沉淀物。
4、_____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5、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_____才可以看清楚。
6、铁生锈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________没有关系,和________有关。
8、我们实验观察的小电动机中,转子上有_________组线圈。
9、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0、________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购买包装精美的商品B.经常使用一次性纸杯C.把废塑料瓶送到回收站2、在车、船的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B.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C.减少光辐射的热量D.增大厚度,防止磨损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火山B.环形山C.海洋4、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5、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A.蛋白质B.脂肪C.淀粉6、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实际上就是把()。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7、科学家一般选择( )观察非典病毒。
A.肉眼直接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镇D.望远镜8、()是一种变化速度快,会伴随颜色变化的化学变化。
A.小苏打和白醋混合B.淀粉和碘酒混合C.面包发霉D.铁生锈9、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A.番薯B.西红柿C.萝卜10、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
(每空1分,共28分)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它能把物体的图
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
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
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淀粉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麦
芽糖。
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
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就小;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7、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
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
现了微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
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
理由: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
理由: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
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
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
理由:玻璃就是透明的,但是它是非晶体.。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理由:
8、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
理由: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
理由: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大。
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
理由: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三、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序号填入括号,每题1.5分,
共15分)
1、(B)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B、细胞学说的建立
C、放大镜的发现
D、微生物的发现
2、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A、滴水成冰
B、米饭变馊
C、蜡烛燃烧
D、铜钱变绿
3、科学家(D)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牛顿
B、格罗斯泰斯特
C、袁隆平
D、培根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B)。
A、防敌的角
B、鼻子
C、嘴巴
D、胡须
5、人们根据昆虫的(C),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A、单眼
B、头部
C、复眼
D、腹部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B)。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D、无法确定
7、下列物质中不是晶体的一组是(B)。
A、食盐、砂糖
B、玻璃、珍珠
C、雪花、冰雹
D、宝石、铁丝
8、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D)。
A、苹果
B、猪肉
C、萝卜
D、马铃薯
9、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有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C、烟花爆炸后消失于天际,说明物质会消失 D、物质变化实际上是物质在转换10、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C)大小的微小物体。
A、1
5
B、
1
50
C、
1
5
毫米 D、
1
50
毫米
四、实验操作题。
(共13分)
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铁片和铁锈 不是 (填“是”或“不是”
以铁生锈是一种 化学
变化。
2、填图题(每空1分,共5分)
五、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科学知识简答。
(共24分)
1、说说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
(3分)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包括:123
2、说说学校建筑用的水泥是如何生产出来的?(5分)
答: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先将石灰
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3、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5分)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做个简易的显微镜,说清楚制
作过程,还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5分)
答: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知道看得
清楚为止。
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
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5、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至少分别举三种)。
(6分)
答:主要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削铅笔,水沸腾,玻璃打碎。
化学变化:鞭炮爆炸,蜡烛燃烧,铁生锈。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水结冰,水蒸发,樟脑丸变小。
化学变化: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遇水生锈,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
【答案仅供参考】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