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第一篇: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参考译文:微风压着白云贴着水面吹过,池馆初晴燕子争着衔泥,沈郎多病廋得衣服都不合体了。

沙滩上听不到大雁的叫声,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的啼叫,这时的情形只有落花了解我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

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啣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

这两句色彩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

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

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

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

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翻译/译文春天,街巷里的桃花灼灼开放。

刚刚换上轻薄凉爽的春衣,想去街上游玩。

那吹面的软风、树梢上升起和暖的袅袅轻烟,令人感到心情舒朗。

在屋檐下,啁啾飞过的燕子衔泥筑起了小巢。

然而,她却走不出这深深庭院,湘帘低垂,朱户长闭,回廊曲折幽深。

外面的明媚春光多好,可是一到清明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注释①夭桃:以艳丽的桃花起兴作比,赞美新娘年轻美貌。

绛(jiàng)英:红花。

②湘帘:用湘妃竹做的帘子。

③曲房:内室,密室。

朱户:泛指朱红色大门。

扃(jiōng):关闭。

赏析/鉴赏起句便是一句"春巷夭桃吐绛英",似乎很清亮地展示出了一种绯红色的情怀。

显然,这春巷桃花吐蕊绽放,在自幼饱读诗书的朱淑真眼里展示的正是这样一幅热烈美好的景象,引起了她情不自禁的联想。

换上春衣的她洒浴在春光里,看到屋檐下的双双春燕正衔泥筑巢,心头也悄然萌动着这样一种美妙的意蕴:这样的季节里,连燕子都成双成对建起了新家。

那么她的未来呢?想到这里,她不禁惆怅起来。

眼中的景象也忽然变得幽寂而沉闷。

湘帘闲不卷,朱户闷长扃,让她心头刚刚燃起的激情与幻想骤然遭遇到冰冷的现实:外面的世界姹紫嫣红,她的世界却只有眼前这份孤寂与落寞。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翻译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

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译文究竟是谁传来消息说木芙蓉花开的时候那人就会归来?长天一色,两行大雁缓缓斜向南飞去,晚秋的景致益发凄凉。

蒜头形的`银制帘坠压着帘子,有人寂寞地独坐闺中,玉钗轻轻敲着竹,而心中的人踪迹杳无,菊花又盛开了,眼看重阳就要近了。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拒霜:木芙蓉花,俗称芙蓉或芙蓉花,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银蒜:银制的蒜形帘押。

玉钗敲竹:用玉钗轻轻敲竹,表示心事难耐,借以排遣愁怀。

一作“玉钗敲烛”。

赏析: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

词人在重阳节到来之时,为了抒发对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词。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近现代]王国维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

金焦在眼苦难攀。

勐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

人天相对作愁颜。

译文昨夜才游览了壮丽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扬州的客船。

最遗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远也无法攀登。

一阵暴雨随着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浓湿的云层下暮鸦归飞,更觉荒寒。

人和天,无言相对,彼此都充满着愁绪。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江滨。

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名北固。

有甘露寺、清晖亭、凌云亭等古迹。

广陵:扬州的别名。

金焦:金山和焦山。

金山在镇江西北。

焦山在镇江东北长江中,耸立于滚滚波涛中,气势雄伟,有定慧寺、吸江楼等古迹。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的作品,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来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古诗带拼音版huàn xī shā浣溪沙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

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年光有限身1,等闲离别易销魂2。

酒筵歌席莫辞频3。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4。

注释:1一向:即一晌(shǎng),片刻、片时之意。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2等闲:随便、轻易。

销魂:伤神、愁苦。

3莫辞频:不要嫌酒筵歌席太频繁。

4“不如”句:化用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爱。

此句又见作者《木兰花》词:“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赏析:本篇也是《珠玉词》中的名作,其传诵之广远,几乎可与同调名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一阕相比美。

词的主旨,不过是伤别念远,叹时光之有限,主张及时行乐。

表现手法也很简单,取眼前景物人事,以排遣愁怀。

首句,叹年光有限;次句,言离别伤神;第三句,直言以酒自遣,及时行乐;过片两句承“离别销魂”而来,抒发其特大特深的宇宙人生之感慨。

末句忽作转语,主张:与其徒劳无益地伤离念远,不如怜取眼前,取乐于当下。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千年以来众多读者的共鸣,主要原因在于它“情中有思”,在寻常感情的抒写中表现了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性的体悟。

试看词中虽然叹人生之有限,伤春光之短暂,恨情人之远离,但却不一味地沉溺于感伤与愁苦之中,而是善于自我排遣,跳出愁城,对人生进行一种理性的节制和反省;在认识到一味“念远”、“伤春”之徒劳无益以后,词人转而采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做出了“不如怜取眼前人”的理性的选择。

诚如叶嘉莹所指出的:“至于‘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句,它所使人想到的也不仅仅是‘眼前’一个‘人’而已,而是所该珍惜把握的现在的一切。

”(《大晏词的欣赏》)本篇所借以打动人心的,主要就是这种既实在又超脱、既认真却不拘执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该被定性为“消极思想”的。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宋代:秦观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古诗《浣溪沙》赏析

古诗《浣溪沙》赏析

古诗《浣溪沙》赏析古诗《浣溪沙》赏析1张泌——《浣溪沙》【年代】:唐【作者】:张泌——《浣溪沙》【内容】: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依约残眉理旧黄,翠鬟抛掷一簪长,暖风晴日罢朝妆。

闲折海棠看又拈,玉纤无力惹余香,此情谁会倚斜阳。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锦帷鸳被宿香浓。

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飞莺语隔帘栊,杏花凝恨倚东风。

花月香寒悄夜尘,绮筵幽会暗伤神,婵娟依约画屏人。

人不见时还暂语,令才抛后爱微嚬,越罗巴锦不胜春。

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

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贴金蝉。

饮散黄昏人草草,醉容无语立门前,马嘶尘烘一街烟。

【作者】:张泌(生卒年不详),字于澄,常州(今江苏常州)人。

起初担任过句容(今江苏句容)尉,南唐后主任为监察御史,历任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

南唐亡国后,随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迁为郎中,故基本上属于南唐词人。

传说后主李煜死后,张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坟上祭奠,哭得颇为伤心。

由此可见,他对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释】:①泛:透出。

【赏析】这首春夜怀人的小词,抒写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与刻骨相思。

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独立寒阶,睹景思人。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

当初一别,人间既难再见,便只有在梦中寻访,以慰相思。

这首词委婉含蓄,情味深长而又真挚感人。

《花间集》:张子澄时有幽艳语,“露浓香泛小庭花”是也。

时遂有以《浣溪沙》为《小庭花》者。

《餐樱庑词话》况周颐云:张泌词,其佳者能蕴藉有韵致,如《浣溪沙》诸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翻译赏析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

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翦春幡。

不禁辛苦况相关。

【前言】《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词。

该篇词作描写了一位女子追忆离别并且企盼着爱人音信的情景。

【注释】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⑵记绾:盘绕打结。

长条:长的木条,特指柳枝。

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⑶盈盈:风致姣好的样子。

银湾:即银河。

自此:一作“从此”。

⑷摧残:此处指伊人的憔悴。

⑸青雀,即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之信使。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

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锦字,信笺。

裁锦字,一作“传锦字”。

顾复《浣溪沙》:“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琐兰芳?忍教魂梦两茫茫。

”⑹玉虫,比喻灯火。

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夜读书其间戏作》:“油减玉虫暗,灰深红兽低。

”玉虫连夜,一作“绿窗前夜”。

翦,或为剪。

幡,或为幡。

春幡,旧
俗于立春日,或挂幡(春旗)于树,或剪小播戴于头上,以示迎春。

⑺不禁:一作“愁他”。

况相关:一作“梦相关”。

【翻译】又想起昔日送别时你我折下的那一枝枝柳条,甜蜜温馨难舍难分,而如今已是天涯相望,即使没有风雪催逼,这样的时光也依然令人难耐。

日日期盼音信的到来,分开已经将近一年,你应该正在灯下剪裁春幡吧。

离别之苦令人仿佛经受不住,忧伤萦满胸怀。

【鉴赏】这首词作抒写离情别绪,芬芳雅致,又无处不显露出自己的思念关怀。

首句描写昔日分手时的情景,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如依依杨柳,在古代,柳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描写离别场景的诗词中,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因而“折柳”相留,从而表达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欲别难”写出了古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与条件艰苦,在离别之后往往到死也难以见上一面,因此在离别时通常会黯然神伤,古人难舍难分。

“盈盈自此隔银湾”紧承上句,将自己和恋人比喻成中间如同隔着银河般难以跨越距离的牛郎织女,然而,牛郎和织女还能够在每年的七夕相聚于鹊桥之上,可是自己和恋人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所以词人发出了“便无风雪也摧残”的慨叹。

综其上片,虽为写柳,却借景写人,感叹世事时光的无常。

“青雀几时裁锦字”,青雀就是青鸟,相传是西王母的信使。

“锦字”是一个典故,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

窦滔在苻坚做秦君主时任秦州刺史,后来被贬官到了流沙县,他的妻子苏氏十分想念他,就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他,后人常用来比喻妻子怀念丈夫。

这句表达出日日期盼音信到来的急切心情。

“玉虫连夜剪春幡”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纸为长条状
小幡,或挂在树梢上,一或戴在头上,以列迎春。

结合开篇的“记绾长条”我们能够得知,此时词人已经与恋人分开将近一年了,然而信使始终没有带来恋人的书信、排解词人的相思之情,所以他只能幻想远方的恋人正在灯下剪裁着春幡。

但是尾句“不禁辛苦况相关”却让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落空了,仿佛让人突然从云端跌落,心绪忧伤彷徨、幽扰萦怀,难以排遣。

此首纳兰词精于用典,缠绵凄婉,一往情深。

此篇写少女之离情别怨。

清丽典雅,又不失深情婉致。

上片写离恨,是说还记得分离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但一别之后便音容杳然,天各一方了。

而今纵是无风雪摧逼的好时光,也依然是惆怅难耐。

直中能曲,凄婉动人。

下片写企盼,盼望着音信的到来,盼望着与情人重聚,但这些愿望都成了无望,于是失落、幽伤萦怀,难以排遣。

此中连用典实,密丽中见清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