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91年来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重新配置的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既能带来新的机遇,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随着新兴产业的涌现,地方经济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引进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提升地区产业链的价值。
一些地区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也能够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多。
以中国为例,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例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为许多年轻人创造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区通过发展以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繁荣,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然而,产业结构调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可能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加。
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得到相应技能培训的劳动者来说。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帮助失业人员进行职业转换和再培训,以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也可能引发地区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竞争压力,导致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平衡发展。
三、有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为了有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地方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解析

产业结构调整解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动力、政策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背景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以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阶段性要求: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求结构和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2.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将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机遇与动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结构,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的投入,是应对环境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政策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依托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常见的政策措施包括:1. 资金支持政策:通过引导投资、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创业。
2. 产业政策导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优先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和政策引导。
3. 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激励,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 人才支持政策:通过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措施,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效益提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 就业机会: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对传统产业的就业产生冲击,需配套政策进行就业转移和再培训。
3. 环境可持续性:调整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增加对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需求,有利于改善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区域经济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导致不同地区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需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来促进均衡发展。
河南产业发展趋势

河南产业发展趋势河南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河南省产业发展正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本文将通过分析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探讨河南省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导。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河南省正在逐渐转变为以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1. 制造业:河南省的制造业以重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设备和电子信息等为主。
例如,河南省拥有众多重型机械生产企业,如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洛阳玻璃集团等。
此外,河南省还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如鸿合集团、豫能控股等。
制造业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
2. 交通运输: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交通便利,交通运输业一直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
河南省是中国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和物流业发达。
例如,郑州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
3. 服务业:河南省的服务业发展较快,逐渐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河南省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2%以上。
尤其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正在崛起。
4. 农业:河南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
虽然农业在河南省的经济中占比逐渐减少,但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正在使农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河南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以上是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制造业结构仍然单一,缺少高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二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创新支撑不足;三是人才流失较严重,人才引进和培养还存在困难。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生产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参考答案: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需要的那部分产品被称为参考答案:必要产品3.能够被占有的只能是剩余产品参考答案:对4.必要产品与剩余产品的划分是绝对的,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而不断变化参考答案:错5.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参考答案:对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分配的性质决定生产的性质7.社会再生产赖以顺利进行的一切必要条件,必然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而不可能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之外参考答案:对8.内含扩大再生产的优点包括()参考答案: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9.工业经济的特征不包括()参考答案:以农业为主体10.知识经济的生产不再依赖于人的体力,而是依赖于人的智力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参考答案:对2.()创造商品的价值参考答案:抽象劳动3.现有的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参考答案:劳动时间4.等价形式的特点()参考答案:价值的表现形式;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5.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参考答案:对6.信用产生的条件()有产品或货币的盈余者;有产品或货币的不足者;产品或货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证券包括()参考答案:债券;股票8.流通手段不需要足值的货币参考答案:对9.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参考答案:导致生产者出现分化;自发调节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第三章测试1.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参考答案:有序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2.市场体系不包括()毒品市场3.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参考答案:对4.竞争机制不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参考答案:错5.计划配置的缺点包括()参考答案:无法解决激励问题;导致对社会利益的模式和官僚主义;难以反映真实的社会需要6.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的区别就在于产品是否存在差异参考答案:对7.完全垄断市场的做法是对的参考答案:错8.寡头垄断厂商的进入和退出非常困难参考答案:对9.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的是()市场结构参考答案:完全垄断10.寡头垄断的优点不包括()参考答案:是公平的第四章测试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参考答案:工资;必要产品;维持劳动者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前提参考答案:对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来实现的参考答案:缩短必要劳动时间4.一般情况下,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参考答案:大于5.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则利润率越高。
低碳经济公共课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1.(2分)碳生产力是指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2.(2分)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
1988年的多伦多会议3.(2分)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增强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4.(2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气候变化5.(2分)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贴息、直接补贴6.(2分)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发展权之争7.(2分)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8.(2分)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其市场原理是限额—交易9.(2分)中国的第一笔自愿减排量的交易的完成是在北京环境交易所10.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巴西11.(2分)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能源活动你的答案: ABCD得分: 2分12.(2分) 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可再生能源法》1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共同但有区别14.(2分)当碳市场流动性加强且价格稳定后,碳资产赢得基金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是.双重收益模式15.(2分)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的技术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
化石能源16.(2分)是碳金融的原生产品。
温室气体排放权17.(2分)碳金融的兴起,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展到()阶段的结果量化温室气体减排18.(2分)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口的高能耗产品19.(2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理想轨迹是在经济增长速度为正的前提下,碳排放弹性不断下降你的答案: ABCD得分: 2分20.(2分)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的要求,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地区要.优化开发30.(2分)在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
日内瓦31.(2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2.(2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
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
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一1984年,是我国经济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
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的28%提高了4个百分点。
同期第二产业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
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这是一种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
这个时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第一产业达到14.5%,超过二产10%和三产12.7%的速度。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变动具有补偿性和暂时性,从1985年开始,第一产业的比重就逐步下降。
在这个时期,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满足了市场需要,但重工业处于调整之中,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多。
第二阶段,1985年一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左右上升到34%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3%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6个百分点。
这个时期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有补偿发展不足、调整比例关系的特征。
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一、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和组成。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动。
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本文将对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国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中国是一个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国,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转变。
1. 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其在GDP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加快,使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2. 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在GDP中的比重也在逐渐下降。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中国政府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许多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产业链逐渐减少或淘汰,从而导致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
3. 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其在GDP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各类服务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使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上升。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4.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一些新兴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使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三、世界范围内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不仅中国,全球范围内的现代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和竞争加剧,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1. 发达国家的产业回落传统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制造业转移,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逐渐衰退。
知识产权战略助力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战略总734期第三十六期2020年12月知识产权战略助力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武守辉武创举吴林浩魏守博(黄河交通学院,河南焦作454950)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创新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化,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产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国家层面上,今天的高端智能制造已经不是纯技术上的竞争,更是国际竞争及博弈的重要砝码。
在区域层面上,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且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区域发展上具有很大的辐射及带动作用。
知识产权战略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提升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区域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区域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立足知识产权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现状,为中原知识产权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智能制造;中原经济区;竞争力中图分类号:G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36-00022-041引言中原经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内陆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2年批准建设以来,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现阶段知识产权工作的首要目标,也是中原经济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特别是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唯一全覆盖的省份,在知识产权战略建设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逐年成指数级增长,在全国省份GDP 排名中长期处于第五的位置,但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人均GDP 依然很低,在“十四五”即将到来之际,根据2035年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要求,中原经济区将继续坚持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用知识产权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发展路径,收稿日期:2020-10-15作者简介:武守辉(1986—),男,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材料先进连接技术;武创举(1986—),男,硕士,研究方向:专利管理与产学研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各产业比重图
3.结论
有以上材料可以看到: 有以上材料可以看到: 1.随着 随着GDP的增长,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地下降 的增长, 随着 的增长 2.第二产业比重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第二产业比重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3.第三产业比重比较的平稳 第三产业比重比较的平稳 河南省是农业为主的省份, 河南省是农业为主的省份,目前出现做的现象是河南省行业由第一产业 向第二产业的转变,第三产业变化不明显。 向第二产业的转变,第三产业变化不明显。 河南省GDP增长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正是GDp的 增长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正是 河南省 增长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 的 飞速增长促使产业结构的变化
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
09182224 孙跃光
1.河南省1991到2009各行业数据
(亿元) 生产总值 亿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045.73 1279.75 1660.18 2216.83 2988.37 3634.69 4041.09 4308.24 4517.94 5052.99 5533.01 6035.48 6867.7 8553.79 10587.42 12495.97 15012.46 18018.52 19480.46 第一产业 334.61 353.92 410.45 546.68 762.99 937.64 1008.55 1071.39 1123.14 1161.58 1234.34 1288.36 1198.7 1694.56 1892.01 2049.92 2217.66 2658.78 2769.05 第一产业比重 0.319977 0.276554 0.247232 0.246604 0.25532 0.25797 0.249574 0.248684 0.248596 0.22988 0.223087 0.213464 0.174542 0.198106 0.178704 0.164046 0.147721 0.147558 0.142145 第二产业 388.09 545.21 764.2 1058.89 1394.98 1677.62 1861.28 1937.83 1981.07 2294.15 2510.45 2768.75 3310.14 4182.1 5514.14 6724.61 8282.83 10259.98 11010.5 第二产业比重 0.371119 0.426029 0.460312 0.47766 0.466803 0.461558 0.460589 0.449796 0.43849 0.454018 0.453722 0.458746 0.481987 0.488918 0.52082 0.538142 0.55173 0.569413 0.565207 第三产业 323.03 380.62 485.53 611.26 830.4 1019.43 1171.26 1299.02 1413.73 1597.26 1788.22 1978.37 2358.86 2677.13 3181.27 3721.44 4511.97 5099.76 5700.91 第三产业比重 0.308904 0.297417 0.292456 0.275736 0.277877 0.280472 0.289838 0.30152 0.312915 0.316102 0.323191 0.32779 0.343472 0.312976 0.300476 0.297811 0.300548 0.283029 0.29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