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六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含答案

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代化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开始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表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外国商品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
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顽强地抵制着西方的经济侵略,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自然经济才宣告解体。
考点二 洋务运动1.发起: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部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活动(1)军用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3.评价(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官督商办“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
流行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代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它吸收私人资本,生产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势力的干扰。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工矿企
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 业。
材料3:
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
材料4: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 “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这个厂 发展很快,已能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 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 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鸦 片 战 争 后 c洋务运动的诱导 b外商企业 的刺激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基本
19世纪60、70年代
东南沿海地区
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征?
传统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
初期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发展轻工业,特别是 传统的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尤为迅速。图为张 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德生
上海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
思考: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概
括中国的民族工业的特点?
材料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
民族资本工业约有百余家,其中资本万元以上的 50余家, 资本总共不过五六百万。 1894年以前,资本超过1万以上的制造业,平均 每家资本还不到9万元,只有清王朝所办的同类企业资 本的1/10。
第6课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谢献华

4、内容
建立近代海军 创立近代教育制度
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 5、结果: 6、影响: 引进了…… 瓦解了…… 抵制了…… 刺激了……
变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封建经济的分解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中 国 传 统 经 济 结 构 解 体
耕织分离 纺织分离
手工业破产 中外贸易扩大 与买办形成
【重点突破1】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在进入近代社会时逐渐破产的 标志表现? 棉布进口,耕织分离 棉纱进口,纺织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手工业破产
第六课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 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考纲: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
族工业的兴起
中 国 近 代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变动之一
变动之二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
变动之三
洋务经济的出现
1、背景
自然经济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鸦 封 洋务运动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片 建 诱导 战 社 3、代表人物和企业:官僚、地主、商人;发昌机 外商企业 争 会 的刺激 后 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4、特点: 六七十年代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萌芽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5、影响: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洋布为主) 纺与织分离, 耕与织分离。
专题十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 副本

【知识运用】
材料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均可以说是一部生存竞 争的历史。竞争过程的顺逆和结果的成败,决定这个国家民族 的福祸命运。顺逆成败,又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 应能力„„亦就是决之于近代化的程度。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结合近代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相关史实, 论证说明“顺逆成败„„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 能力”。(11分) 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2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分)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 分) 逆: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2分)洋务运动没有学习 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没有适应政治民主化的潮流。(2分)甲 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 的目的,最终破产。(2分)
中国近代化
思想: 向西方学习;科学化、理性化 生活: 文明化、丰富多彩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演 变
原 因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 19 世纪六七十 产生 资产阶级产生 激;洋务企业的诱导 年代 无产阶级壮大 19世纪末期 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 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台: 进一步解体; 清政府 戊戌、辛亥 —1919年 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 短暂春天 1912 新文化运动 国运动推动;列强…… 无产阶级
民间企业
国营企业
项目
领导 力量
西方(英美)
资产阶级
中国
地主阶级洋务派 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 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起步 方式
一般由轻工业开始, 继而发展重工业。
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 基本依靠国家力量,以官办军 社会 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 基础 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 事工业为起点,随着社会条件 的成熟出现民用企业
【教学案】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苏教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考纲】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复习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________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形成猛烈冲击。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表现①使中国家庭“纺”与“织”,“ ________”与“ ________”分离。
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________。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________的窘境。
(2)概况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________。
③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④旗号:前期打出“_______”旗号,后期打出“_______”旗号。
(3)实践①创办________。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 ________,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________,选派留学生出国。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________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意义①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________的发展。
②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________的瓦解,对________________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中国成立; 获得新生 1949—1956 三大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体制
较快发展 短暂春天 日益萎缩
初步发展
曲折发展
迅速萧条 陷入绝境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获得新生
夹缝产生 消亡 时间
1860 1870
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3)思想上: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 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 条件。
1、(2008年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 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 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 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 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 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 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 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 品 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3、(2006· 广东)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 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 的4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4、 (2008江苏,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 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 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推动因素: (1)西方的入侵,冲击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想 观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反帝爱国运动。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阻碍因素: (1)产生于两半社会(根本),受到三座大山压迫。 (2)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工业结构和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问题3:试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 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和 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材料1:“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一为
“分洋商之利。”
材料2:“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 与工业企业、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材料3:“在文化交流、商务往来、科学 技术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洋务运动史》
(二)洋务运动
◆ 影响 1、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 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 实现的。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植根于腐朽落 后的封建制度上必然失败。 2、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 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3、中国工业近代化开始起步;对外国经济 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4、加速了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 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 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 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 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 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 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 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 界。 ——《共产党宣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程 标准
考纲 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 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 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 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3-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课件

答案:A
反馈点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③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主要途径有( ①外国人在中国创办企业
②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
手工工场使用机器生产而变为近代企业 华侨投资举办近代工矿企业 A.①② C.②③④ B.③④ D.①②④
④中小地主、 官僚、 商人、
答案:C
11.如果要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我们应该探究 ( ) ①列强的经济侵略 ④国共的十年对峙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②清朝的洋务运动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
答案:A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 ,追述了清政府派出 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洋务运动期间选 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答案:B
8. 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 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 玩意”的含义是( )
答案:(1)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2)①内容:西方的军事、工商、科技等。②活动:建立了军 事工业、民用工业,发展了近代海军,培养了洋务人才,发展了近 代教育。 (3)①创办近代工业,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瓦解了传统的 自然经济; ②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③向西方学 习,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引发了国民思想和教育的近代化;④建 立了新式军队,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等。
答案:D
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 “男 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进入近代以后,导致“耕”与“织”分离的 直接原因是( ) B.民族工业的兴起 D.洋务运动的影响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洋布大量输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黄宇英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难点: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
社会类型:从生产关系角度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被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请根据已学知识,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传统经济结构
社会类型:
经济形式:
生产方式:
对外关系:
经济政策:
变动一: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1821-1850),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5年8010 13220
1851年9919 23040
1853年10122 62896
根据材料一、二和课本知识,概括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
2、
3、
【题目】(2015·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题目】(2016·全国Ⅰ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办的企业简表
变动二:
请根据所学知识,将洋务运动相关的表格填充完整。
时间
背景
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
经济
措施
军事
教育
变动三:
【题目】(2017·全国Ⅰ卷)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材料四(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充塞着腐朽的衙门作风,机构臃肿,冗员甚多,官派的总办、会办等大员,大部分是不懂经营管理而又不愿认真学习的庸碌官僚,再加上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营私舞弊倒能饱填私囊,其前途也就不卜而知了。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根据材料四和课本47页最后一段小字,概括洋务企业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洋务运动失败得到的启示:
材料五(轮船招商局)既开之后,洋船少装货客,三年共约银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余两,因与该局争衡,减落运价,三年共约银八百十三万六千余两。
是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已一千三百余万两。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材料六“中体西用”是当时先进士人,为引进外来先进文化唯一能够选择的模式。
“中体西用”论的提出在洋务运动期间具有进步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突破了传统的“华夷之辨”,实现了从“鄙夷”到“师夷”的转变;突破了不识西学、轻视西学的观念,开始向引进西学、重视西学的观念转变。
——王哲《论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文化语境的合理诉求》材料七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根据材料五、六、七和所学知识,总结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变动四:
二、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社会类型:
经济形式:
生产方式:
对外关系:
经济政策:
【课后作业】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2017·全国Ⅱ卷)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3、李鸿章在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续添。
”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满足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垄断工业的要求
4、(12分)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
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
”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
“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
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
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
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
张的相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6分)
【预习】
一、请根据课本第10和11课,完成以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表格。
时间背景表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后
1912-1919
1919-1927
1927-1936
1937-1945
1946-1949
1953-1956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三、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四、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请分别指出A、B、C、D、E分别指哪种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