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吸收
[理学]05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理学]05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626125a6c30c2259019ea1.png)
溶剂的选择
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在溶解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进行较
小的溶剂。
溶剂在试样的吸收光谱区应无明显吸收。
5.5 紫 外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
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显示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 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为 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 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 发射185~400 nm的连续 光谱。
R带: n → p* 跃迁时产生,为 判断醛酮存在的重要依据。
p* K p p* p* p*
p*
R
K
R
n p
p*
165nm ③不饱和醛酮 p 红移:220-260nm 成为K带。 R 带蓝移:310-330nm 。 特征:K带吸收强度高,R带强度低
n
p p
c O
c
n p
O
c c
(4)芳香烃及杂环化合物
3)π→π*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
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εmax一般在
104L· mol-1· 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4)n→π* :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 ~ 400 nm), 吸光强度较小。 电子跃迁的类型与分子结构及存在的基团
关系密切:可根据分子结构来推断可能产生的电
(3)可见光区:400~800nm
通常区域:200~75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 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250
e
1
4 2
3 300
λ
350 4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
化工原理 第五章 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170010610018X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122111Y Y Y Y Y η-===-被吸收的溶质量原料气中溶质量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211109011100111Y Y η=-=-⨯=()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化工原理王志魁第五版习题解答: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 吸收气液相平衡【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解 总压.101325 p kPa =空气中2O 的压力分数 .021A p p ==/体积分数空气中2O 的分压 *..021101325 A p kPa =⨯亨利系数 .6331310E kPa =⨯(1) 利用亨利定律*A 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021101325A p kPa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 ..A p x kmol O kmol E ⨯===⨯⨯-6260.2110132564210 /331310溶液 此为1kmol 水溶液中最大可能溶解.6264210kmol O -⨯因为溶液很稀,其中溶质很少1kmol 水溶液≈1kmol 水=18 kg 水10℃,水的密度 .39997kg m ρ=/故 1kmol 水溶液≈.3189997m /水即 .3189997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664210kmol -⨯氧 故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 (6426421099973571018)kmol O --⨯⨯=⨯ ...4222357103211410O 114O kg g --⨯⨯=⨯=(2) 利用亨利定律*A A c p H =计算 ()...5369997== 167610/33131018ss H kmol m kPa EM ρ-≈⨯⋅⨯⨯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5432021101325 16761035710A A c p H kmol O m --==⨯⨯=⨯/ 溶液 ...4222357103211410114kg O g O --⨯⨯=⨯=【5-9】CO 2分压力为50kPa 的混合气体,分别与CO 2浓度为./3001kmol m 的水溶液和CO 2浓度为.3005kmol m /的水溶液接触。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题

六吸收浓度换算2.1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1)摩尔分率; (2)摩尔比; (3)质量比;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子扩散2.2 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l)在(1)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2.3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 小时后液面下降到离管口2.05cm,大气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 , 丙酮液密度为7900[kg/m3],计算丙酮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4 浅盘内盛水。
水深5mm,在1atm又298K下靠分子扩散逐渐蒸发到大气中。
假定传质阻力相当于3mm厚的静止气层,气层外的水蒸压可忽略,求蒸发完所需的时间。
2.5 一填料塔在常压和295K下操作,用水除去含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在塔内某处,氨在气相中的组成y a=5%(摩尔百分率)。
液相氨的平衡分压P=660Pa,物质通量N A = 10 - 4[kmol/m2·S],气相扩散系数D G=0.24[cm2/s],求气膜的当量厚度。
相平衡与亨利定律2.6 温度为10℃的常压空气与水接触,氧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率为21%,求达到平衡时氧在水中的最大浓度, (以[g/m3]、摩尔分率表示)及溶解度系数。
以[g/m3·atm]及[kmol/m3·Pa]表示。
2.7 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对同一温度和液相浓度,如果总压增大一倍则与之平衡的气相浓度(或分压) (A)Y增大一倍; (B)P增大一倍;(C)Y减小一倍; (D)P减小一倍。
2.8 25℃及1atm下,含CO220%,空气80%(体积%)的气体1m3,与1m3的清水在容积2m3的密闭容器中接触进行传质,试问气液达到平衡后,(1)CO2在水中的最终浓度及剩余气体的总压为多少?(2)刚开始接触时的总传质推动力ΔP,Δx各为多少?气液达到平衡时的总传质推动力又为多少?2.9 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气体中所含的丙酮蒸气,操作温度20℃,压力1atm。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助色团 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 -OR、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 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 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 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 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 的光 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 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 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 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 长为横坐标,以电信号( 长为横坐标,以电信号(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可 )为纵坐标, 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分子 分子 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 吸收光谱图。 吸收光谱图。 不同物质结构不同——其分子能级的能量各异, 因此不同物质将选择性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 这是 UV-Vis定性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的基础
π -π*和n-π*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 两种跃迁的能量小, π 和 π 两种跃迁的能量小
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 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 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 生色团 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但是,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产生π→π*, 产生π→π , 产生π→π n→π 跃迁 →π*跃迁 →π 跃迁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振动能级与 转动能级跃迁 红外光谱 (λ: 0.75-1000 µ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 (λ: 200-750 nm)
第5章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5章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P83)【学习要求】(1)说出消化与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习重、难点】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学习活动一 描述消化与吸收作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3,完成下列问题:1.消化作用是指食物中原来分子比较______,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________,结构比较__________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2.消化作用包括哪些过程?3.吸收作用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_的过程。
4.消化与吸收都是在__________系统中完成的。
【合作探究】(1)观看视频,说一说人体的消化有哪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2)观察下列图形,说一说: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什么?2.食物被消化以后被人体的哪个结构所吸收?①②③④【正误判断】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不需要被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 ) 2.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要被消化才能被吸收。
( ) 【典例训练】1.下列哪一种物质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 ) A . 蛋白质 B. 无机盐 C . 维生素 D .水学习活动二 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4-86,完成下列问题:1.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
消化道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场所。
消化腺能分泌___________,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2.3.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2.讨论: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在哪里被初步分解?哪一个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里?(二)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观看视频,讨论:1.小肠内的皱襞和绒毛有什么作用?2.小肠有哪些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正误判断】1.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含有消化酶能消化脂肪。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3节《吸收作用》 课件 (共30张PPT)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根毛
根尖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小资料
有人做过统计,在成熟
区单位面积( ㎜ 2 )上的
根毛数目,玉米约420条,豌 豆约230条。有人观察到一 株黑麦在抽穗时的根毛多达 150亿条,其总面积约有400 平方米之大,由此可见,植物 根部生有大量根毛,扩大了 根的吸收面积,极大地促进 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笔记
吸收作用
1、水往浓度大的地方去
大
2、大
吸水
失水
植物靠哪个器官吸收水分呢?
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植物形形色色的根
观察根尖的结构分区和根毛
合理灌溉就是要根据植物的种类、不同生长期, 以及土壤的含水情况对植物进行灌溉。
水稻田
玉米田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
喷灌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
滴灌
观察图片:人们正在田地里做什么?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观察比较
用 土壤浸出液甲 和 蒸馏水乙 培养的玉米幼苗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这 些 叶 子 怎 么 了
?
笔记
吸收作用
1、水往浓度大的地方去
2、
大
大
吸水
失水
3、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成熟区的根毛 4、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
盐
离开土壤,你觉得植物能 一直生长下去吗?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
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 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资料

过瘤 胃蛋白
微 生 AA 物 蛋 白
肝
血NH3
22
含氮物质消化和代谢
1.含氮物质的降解和氨形成
2.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3.NH3参与尿素再循环 实践意义 1.以尿素代替反刍动物日粮蛋白 2.降低瘤胃微生物分解日粮蛋白
2019/7/4
23
③.脂的消化 水解、氢化、脂肪酸合成
④.合成VB、VK
2019/7/4
2019/7/4
12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单胃运动(157页)
(一)基本形式及作用 1.容受性舒张 : 贮藏 2.紧张性收缩 : 混和、维持胃形态及胃内压 3.蠕 动: 推移 4.饥饿收缩: 胃排空后,阵发性强力收缩
2019/7/4
13
(二)胃排空
影响其排空的因素
1.胃内容物增多时促进排空: 胃运动和促胃液素
•
主动为主
• • 磷:
VD、甲状旁腺素、 pH
•
小肠各段
•
受维生素D调节; pH; Ca++磷比
• 铁:
•
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
•
转铁蛋白
•
释放与贮存
•
pH
2019/7/4
42
• 糖:单胃—
G·S 、主动转运、与Na+相关
• 复胃—
•
VFA;瘤胃、瓣胃和大肠;受PH影响
• 蛋白质:
二肽、三肽、 AA;主动转运;与Na+相关
定义: 特点:
哺乳期 生理意义:
乳汁直接进入皱胃
2019/7/4
27
(二)瓣胃消化
浓缩与磨碎 微生物消化 吸收
(三)皱胃消化
与单胃动物胃活动相似 HCl 对前胃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 nA M A MA wA xA m A mB n A M A n B M B M m
mA MA wA MA
由质量分数求摩尔分数
nA xA mA mB wA wB n A nB MA MB MA MB
▲气体混合物的相组成 将x改为y
3、摩尔比: (1)液相:
• 1、制取液体产品(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 例如用水吸收二氧化氮以制取硝酸等。 • 2、除去有害成分以净化气体。 • 例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 化碳;除去尾气中的H2S、SO2等。 • 3、吸收气体混合物一个或几个组分,以分离气 体混合物。 • 例如合成橡胶工业以酒精吸收反应气,分离 丁二烯及烃类气体。 • 4、回收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物质。 • 例如用液态烃吸收石油裂解气中的乙烯和丙烯等。
2、亨利定律各系数间的关系: 三个系数E、H、m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m=E/P (4-4) H = ρ / E· s M (4-5) 式中 P——混合气的总压,kPa ; Ms——溶剂的分子量; ρ——溶剂的密度,kg / m3。 E——亨利系数,式(4—5)中单位为Pa;式( 4—4)中单位与总压P相同。 结论:吸收宜采用溶解能力强、选择性 好的溶剂。提高操作压力,降低操作温度, 对吸收有利;升温和减压则有利于解吸操作。
• 若将亨利定律表示成溶质在液相中的体积摩 尔浓度c与其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之间的关 系,则可写成如下形式,即: • p *= c / H (4—2) • 或 c* = pH • 式中 c——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kmol / m3; • H——溶解度系数, kmol / m· kN。 • p*——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kPa。
(二)填料塔 1、适用于处理有腐蚀性 的物料; 2、填料塔压力降较小, 适用于真空蒸馏; 3、适用于间歇蒸馏或热 敏性物料的蒸馏;
2、所需传质单元数或理 论板数较多;
3、热量需从塔内移除; 4、适于较小液量; 5、适于处理有悬浮物的 液体; 6、板式塔便于侧线采出。
4、适用于处理易发泡的 液体。
板式吸收塔:气体与液体逐级逆流接触
★ 吸收操作的逆过程(即含溶质气体的液体,
受到另一气相的作用使溶质与溶剂分离的过程) 称为解吸。吸收和解吸常是一对相伴的操作,吸 收用以提取所需的物质,而解吸用以分离所需的 物质与吸收剂,并使吸收剂再生而循环使用。
解吸:
解吸是使溶质从溶液中脱除的过程。是吸收的 逆过程。其目的为:
(1)溶剂再生;
(2)得到溶质。
2、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
若混合气体中只有一个组分进入液相,则称为 单组分吸收。
Hale Waihona Puke 如果混合气体中有两个或更多组分进入液相, 则称为多组分吸收。 3、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气体溶解于液体中,在有些情况下会放出相当 大的溶解热和反应热,吸收过程进行中温度会升高, 这样的吸收过程称为非等温吸收。 若溶质在混合气中的浓度相当低,溶剂的用量 较大时,吸收过程进行中温度变化不大,这样的吸 收过程称为等温吸收。
2-1 溶解度曲线
从图中可看出, 一般情况下气体的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气体的溶解度降 低。 例如,气相中氨 的分压为60kPa, 在100C时,溶解度 约为510g / 1000g H2O,在400C时, 溶解度约为220 g / 1000g H2O。 图5—3 氨气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
图5—4 101.3kPa下SO2在水中的溶解度
• 在一定温度下,易溶气体的溶解度系数H值很 大,难溶气体的溶解度系数H值很小;且H值一般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若溶质在液相和气相中的浓度分别用摩尔分 率x及y表示,亨利定律可写成如下形式,即 : y* = m x • 或 x* = y / m • 式中 y* ——平衡时可吸收组分在气相中的 • 摩尔分率; • x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率; • 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 • 以上三式中,比例系数E、H、m为以不同单 位表示的亨利常数。
主要讨论单组份、低浓度、等温、连续的物理吸收过程。
2 吸收过程气液相平衡
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接触时将发生气体 溶质向液相转移,使其在液相中的浓度增加,当长期充 分接触之后,液相中溶质浓度不再增加达到饱和,这种 状态称为相际动态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 吸收过程与传热过程比较类似但又有所区别,吸 收过程是气液相间的物质传递,传递的推动力来源于 不是两相的浓度差而是气液相之间的相平衡关系差异。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气液两相之间的相平衡。
p * 1.666 (1) E : 由 p* E x 得:E 83.3kPa x 0.02 (2) m : 由 y* m x 得: y * p * /P 1.666/101. 3 m 0.819 x x 0.02 E 83.3 or m 0.819 P 101.3 s 1000 (3) H 0.67 kmol/m 3 kPa EM s 83.3 18
(二)常用填料 环形 (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
形状
鞍形 (矩鞍形、弧鞍形)
波纹形(板波纹、网状波纹)
材料:陶瓷、金属、塑料 堆放:整砌、乱堆
拉西环
鲍尔环
阶梯环
环
板波纹
丝网波纹
鞍形环
槽式液体分布器
三、 板式塔与填料塔比较 填料塔 微分接触 级式接触
吸收塔
板式塔
(一)板式塔 1、适用于塔径较大;
1-3、其他吸收流程
多塔串联操作,适用于满足吸收要求需要 的吸收塔太高时。
1-4、吸收过程的分类
1、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在吸收过程中,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不发生显 著的化学反应,则称为物理吸收。如用水吸收CO2、 用洗油吸收芳烃等都属于物理吸收。 如果溶质与溶剂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则称为 化学吸收。如用硫酸吸收氨;用碱液吸收CO2等都 属化学吸收。
1atm下,浓度为0.02(摩尔分数)的稀氨水在20℃时 例: 氨的平衡分压为1.666kPa,其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 律,氨水密度可近似取1000kg/m3。 求: E、 m 、 H 。
已知:P 1atm 101.3kPa, p* 1.666kPa, x 0.02
解:
ρ L 1000kg/m 3
由上两图可知,同一种物质,在相同的温度 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该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增 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平衡分压下,气体的溶解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加压和降温可以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故加 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反之,升温和减压则 有利于解吸过程
不同气体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很大差异。
欲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易溶气体所需的 分压较低,而难溶气体所需的分压则很高。 。
1-1 吸收操作流程 实例:煤气生产中的苯回收流程
在炼焦和制取城市煤 气生产中,焦炉煤气 内含有少量的苯 、甲 苯类低碳氢化合物的 蒸汽(约35g/m3), 应予以分离。
吸收
流程见例图
解吸
由流程可知三点
◆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用S表示;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以A 表示,不被吸收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以B表示。 ◆吸收操作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成分为S和 溶质A),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主要成分为 惰性气体B,还含有残余的溶质A)。
• 如果溶液的组成用摩尔比分率X表示,气 相组成也用摩尔比分率Y表示,则可以通 过摩尔比的定义: • •
由上两式推导可知:
• 代入式: y* = m x • 而得到: • Y* /(1+Y*)= mX /(1+X)
• 整理后得到亨利定律的又一种表达式:
• 上式是由亨利定律导出的,此式在Y~X直角坐标系 中的图形总是曲线;但是,当溶液浓度很低时,即 稀溶液时(X很小),上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 Y* = m X • 或 • X* = Y/ m • 式中 Y*——平衡时可吸收组分在气相中的摩 • 尔比分率,kmol组分/ kmol载体; • X——溶液中可吸收组分的摩尔比分率, • kmol组分/ kmol溶剂。
第五章 吸收
主 要 内 容 吸收操作的概述; 气液相平衡及吸收推动力; 吸收速率方程; 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 其他类型吸收过程简介。
1 概述
什么是吸收?
吸收是工业生产中用来
分离混合气体的一种重要 单元操作。
◆原理:吸收是利用混合 气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的差异分离气体混合物。
工业吸收主要用来达列下述几种目的:
mA wA nA MA MA xA m A mB wA w n A nB B MA MB MA MB
一、相组成表示法(A+B混合物)
wB=mB/m xB=nB/n wA+wB=1 xA+ xB=1
1、质量分数 wA=mA/m
2、摩尔分数 xA=nA/n
★两者的关系 由摩尔分数求质量分数
对于一定的气体和一定的溶剂,亨利系数随温度 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上升则E值增大,体现了气 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溶剂 中,难溶气体的E值很大,而易溶气体的E值则很小 。 亨利系数的数值越小,表明可溶组分的溶解度越 大,或者说溶剂的溶解能力越大。
组成的表述有多种方法 气相中: 分压pA, 摩尔分数yA,摩尔比Y 液相中: 摩尔浓度cA(kmol/m3), 摩尔分数xA,摩尔比X 质量分率w, 质量比(例如100gNH3/100g水)
2-3 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过程方向的判定:
●当p>P* = E · ( or x < xe )时,过程为吸收过程。 x
●当p<P* = E · ( or x > xe )时,过程为解吸过程。 x
实质上,吸收还是解吸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气相 中的分压与其液相的平衡分压间的关系而定。 2、过程的推动力—浓度差的计算: 平衡是过程的极限,只有不平衡的两相互相接 触才会发生气体的吸收或解吸。因此,实际浓度偏 离平衡浓度越远,过程推动力越大,过程的速率也 越快。在吸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