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I卷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一、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也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

B. 高校只有不断优化结构,才能让自身的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让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实现共赢。

C. 互联网带来前所未有的交流便利,但也为歪曲历史、恶搞先贤等言论提供了舞台,导致舆论场泥沙俱下....。

D. 中药可能毁于药,这绝不是骇人听闻....。

把药贱卖成草的做法,付出的是物种灭绝、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选项D中“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不符合语境)应为“耸人听闻”。

无可厚非: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题中“骇人听闻”不合语境。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9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个信息海量涌现的时代,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决不是只会咬.文.嚼.字.的老八股先生,而是有眼界有胸怀且能与时俱进的人师。

B.郭敬明在电影《小时代》票房大获成功后说,这些年来,他一直被媒体深深伤害,而如今,他早已学会游.刃.有.余.地利用媒体。

C.中国近日发布的“红色通缉令”,使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的涉案人员犹如涸.辙.之.鲋.,惶惶不可终日。

D.由于决策失误、支持者离心及舆论氛围恶化等原因,奥巴马已不再是过去那个踌.躇.满.志.的奥巴马,他面前的机会之窗已经关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长期以来,中非友好历久弥坚,永葆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结果。

B.目前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高达两倍。

C.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既体现我国的国际责任感和对新型发展方式的自觉,也有利于沿线各国互利共赢,长远发展。

D.虽然一味扩大规模投资可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但也会带来产能过剩问题,使规模优势日益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困境。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一个人怎样才算成为了自己,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

一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有明确坚定的价值观,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

二是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

,这二者证明了你有一个真自我。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宋亚科 刘江 叶宏慧 校对人 (本试卷分卷,50分,考试时间15 注意事项: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一律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9分) 、(,每小题) 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是时代进步的风向标。

即便只是一个字、一个词,也能管中窥豹,看看这一年向未来递上怎样的名片。

B.C.D.2.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成为了胜地B.八届四中全会,从吴英案到呼格吉勒图案,法律意识也提高C.D.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②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③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

A.②④⑤③① B.④③①⑤② C.④②③⑤① D.②③①④⑤ 二、(24分,每小题)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C.廉不行,连府就。

(为廉没有去应荐屡次公府征召,没去就任) D.() 对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④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A.①句以写景开端,写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 B.②句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写出层层叠叠的远山,但只能引忧愁和愤恨。

C.③句一见一闻,以有声有色的景物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D.④句以词人个描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京剧梅派唱腔中的小腔十分丰富、细腻,在腔尽结尾的一刹那,会有落音和断音,尾音似有似无,不绝如缕B.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邻为壑,与人为善,让世界感受到自己的胸怀与气度,何愁不能展现文明、包容的大国形象?C. 而对这份不虞之誉,金耀基先生谦虚地说,自己停笔多年,仅是偶尔书写,也许是因为常年读帖不断,才能有此成就D. 2017年6月27日,来自8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各界领袖济济一堂,共赴一场国际科技创新盛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根据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提供的报告显示,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2.73%,四年间提升了2.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9个百分点B. 由于得力的环保措施,使大连瓦房店三台子湿地成了灰鹤的主要越冬地,每年11月末至来年3月初,约有1500只灰鹤聚居于此C.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他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更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D.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重点聚焦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并针对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研讨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纳木错水位逆势上涨,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

研究认为,近年来纳木错地区低云量的显著增加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原因之一。

,伴随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A.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纳木错地区气温升高B. 因为气温是影响蒸发量的主要气象要素C. 因为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D. 因为气温升高使纳木错水位不断上涨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4.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数学(文科)命题人:王 爽 于志华 修日江 校对人:王 爽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命题21:,04p x x x ∀∈-+≥R ,则p ⌝为 ( ) A.21,04x x x ∃∈-+≥R B.21,04x x x ∃∈-+<RC.21,04x x x ∃∈-+≤RD.21,04x x x ∀∈-+<R2.已知椭圆2215x y k +=的一个焦点坐标为(2,0),则k 的值为 ( ) A .1 B .3 C .9 D .813.若命题()p q ⌝∨为真命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p 为真命题,q 为真命题 B .p 为真命题,q 为假命题C .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D .p 为假命题,q 为假命题 4.抛物线214x y =的准线方程是 ( ) A .116y =-B .116x =-C .116y = D. 116x = 5.在等差数列{}n a 中,134561,20,a a a a a =+++=则8a = ( ) A .7 B .8 C .9 D .106.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5,0,5,0A B -,周长为22,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A .2213611x y +=B .()22103611x y y +=≠C .221916x y +=D .()2210916x y y +=≠ 7.函数()ln xf x x=,则 ( ) A .x e =为函数()f x 的极大值点 B .x e =为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C .1x e =为函数()f x 的极大值点 D .1x e=为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 8.过点(2,2)-且与双曲线2212x y -=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 )A .22124y x -=B .22142x y -= C.22142y x -= D .22124x y -=9.已知数列{}n a ,1a =1,122nn n a a a +=+,则10a 的值为 ( ) A.5 B. 15 C.112 D. 21110.若函数32()1f x x x mx =+++是R 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3+∞ B. 1(,)3-∞ C. 1[,)3+∞ D. 1(,]3-∞ 11.已知(),0,x y ∈+∞,且满足1112x y+=,那么4x y +的最小值为 ( ) A .322- B .62+ C .322+ D .62-12.已知1F ,2F 是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若直线y x =与双曲线C 交于P ,Q 两点,且四边形12PFQF 为矩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6+ B.26+ C.22+ D.22+第II 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 13.已知函数()sin f x x x =,则4f π⎛⎫' ⎪⎝⎭=______. 14.在等比数列{}n a 中,12332,,2a a a 成等差数列,则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_______. 15.椭圆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左、右焦点12,F F 在x 轴上,已知,A B 分别是椭圆的上顶点和右顶点,P 是椭圆上一点,且1PF x ⊥轴,2//PF AB ,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 16.已知(,)f x y ax by =+,若1(1,1)2f ≤≤且-1(1,1)1f ≤-≤,则(2,1)f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集合{}22310A x x x =-+≤,集合{}2(21)(1)0B x x a x a a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n a 满足11a =,13n n a a +=,n ∈+N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n S ;(Ⅱ)已知{}n b 是等差数列,且满足12b a =,3123b a a a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过点()1,1P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Ⅰ)求抛物线的方程;(Ⅱ)如果点P 恰是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AB 的方程.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34f x ax bx =-+,当2x =时,函数()f x 取得极值43-. (Ⅰ)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Ⅱ)若方程()f x k =有3个不等的实数解,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32,右顶点为(2,0)A .(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过点()1,0的直线l 交椭圆于,B D 两点,设直线AB 斜率为1k ,直线AD 斜率为2k ,求证:12k k 为定值.22.(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2x f x x e =.(Ⅰ)求曲线()f x 在点()1,e 处的切线方程;(Ⅱ)若()f x ax <对(),0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Ⅲ)求整数n 的值,使函数()()1F x f x x=-在区间(),1n n +上有零点.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数学(文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 C 3. D 4.A 5.C 6.B 7.A 8.A 9.D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 13.2228π+14.1或 2 15.55 16.71,2⎡⎤⎢⎥⎣⎦三.解答题17.解:根据题意得,1|12A x x ⎧⎫=≤≤⎨⎬⎩⎭,…………………………………………………2分 {}|1B x a x a =≤≤+,………………………………………………………………………4分A B ⊆1211a a ⎧≤⎪∴⎨⎪+≥⎩ …………………………………………………………………………………6分 102a ∴≤≤………………………………………………………………………………10分 18.解:(Ⅰ)由题设可知{}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2分 所以13n n a -=,…………………………………………………………………………………4分1331132n n n S --==-……………………………………………………………………………6分(Ⅱ)设数列{}n b 的公差为d12312333,13b a b a a a S ===++==,31102b b d ∴-==,5,d ∴=……………………………………………………………10分52n b n ∴=-…………………………………………………………………………………12分19.解:(Ⅰ)由题设可知4p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28y x =……………………………4分(Ⅱ)方法一:设1122(,),(,)A x y B x y ,则12122,2x x y y +=+=-又21122288y x y x ⎧=⎪⎨=⎪⎩,相减整理得1212128842y y x x y y -===--+-…………………………………8分所以直线AB 的方程是4(1)1y x =---,即430x y +-=.…………………………12分 方法二:由题设可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1y k x =--,1122(,),(,)A x y B x y ,由28(1)1y xy k x ⎧=⎨=--⎩,消去x ,得28880ky y k ---=,…………………………………6分 易知2132()5602k ∆=++>,128y y k+=, 又122y y +=-所以82k=-,4k =-………………………………………………………8分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是4(1)1y x =---,即430x y +-=.……………………………12分 20.解:(Ⅰ)因为2()3f x ax b '=-,所以(2)1204(2)8243f a b f a b '=-=⎧⎪⎨=-+=-⎪⎩,解得1,43a b ==.…………………………………4分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31()443f x x x =-+.………………………………………………6分 (Ⅱ)由(Ⅰ)知31()443f x x x =-+, 所以2()4(2)(2)f x x x x '=-=+-,所以函数()f x 在(,2)-∞-上递增,在(2,2)-上递减,在(2)+∞,上递增,……………8分 所以()f x 在2x =-时取得极大值283,在2x =时取得极小值43-,…………………10分 因为方程()=f x k 有3个不等的实数解,所以42833k -<<.……………………………12分21. 解:(Ⅰ)由题意得222322a b c ca a ⎧=+⎪⎪=⎨⎪=⎪⎩解得213a b c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4x y +=.…………………………………………4分(Ⅱ)方法一:由题意知直线l 斜率不为0,设直线l 方程为1x my =+,1122(,),(,)B x y D x y由22141x y x my ⎧+=⎪⎨⎪=+⎩消去x ,得22(4)230m y my ++-=, 易知216480m ∆=+>,得12122223,44m y y y y m m --+==++ …………………………8分12121212212121212(2)(2)(1)(1)()1y y y y y y k k x x my my m y y m y y ===-----++ 222333244m m m -==--+++.所以1234k k =-为定值………………………………12分 方法二:(ⅰ)当直线l 斜率不存在时,33(1,),(1,)22B D -所以123332212124k k -=⋅=---………………………………………………………………6分 (ⅱ)当直线l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方程为(1)y k x =-,1122(,),(,)B x y D x y由2214(1)x y y k x ⎧+=⎪⎨⎪=-⎩消去y ,得2222(14)8440k x k x k +-+-=, 易知248160k ∆=+>,22121222844,1414k k x x x x k k-+==++ ……………………………8分 []22121212121212121212()1(1)(1)(2)(2)(2)(2)2()4k x x x x y y k x x k k x x x x x x x x -++--===-----++ 2222222(44814344164164k k k k k k k --++==---++).所以1234k k =-为定值…………………………12分 22.解:(Ⅰ)()()22xf x x x e '=+,∴()13f e '=,∴所求切线方程为()31y e e x -=-,即32y ex e =-…………………4分 (Ⅱ)∵()f x ax <,对(),0x ∈-∞恒成立,∴()x f x a xe x<=对(),0x ∈-∞恒成立. 设()()(),1xxg x xe g x x e '==+,令()0g x '>,得1x >-,令()0g x '<得1x <-, ∴()g x 在(),1-∞-上递减,在()1,0-上递增,∴()()min 11g x g e =-=-,∴1a e<-………………………………………………………8分 (Ⅲ)令()0F x =得()1f x x =,当0x <时,()210,0xf x x e x=><, ∴()F x 的零点只能在()0,+∞上,…………………………………………………………10分()221(2)x F x x x e x '=++在()0,+∞上大于0恒成立,∴函数()F x 在()0,+∞上递增. ∴()F x 在()0,+∞上最多有一个零点. ∵()1110,F 2024eF e ⎛⎫=->=-< ⎪⎝⎭, ∴由零点存在的条件可得()F x 在()0,+∞上有一个零点0x ,且01,12x ⎛⎫∈⎪⎝⎭, ∴0n =………………………………………………………………………………………12分。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2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百年深重的民族忧患、激烈残酷的政治斗争使文学艺术逐渐 ① 现实主义到功利主义, ② 堕落为政治的附庸。

当中国艺术沿着愈来愈实用主义的路子走去时,西方 ③ 兴起了夺张、抽象、隐喻的湖头,汹涌而为现代派-到80年代后半叶,中国画家蓦然回首,发现汉代画像石、敦煌壁画 ④ 早具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精意. ⑤ 把《羿射九日》原原本本拿出来加些色彩, ⑥ 可看作现代派作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终于 还 也 假若 / B . 越 进而 / 因为 所以 便 C . 经 / 居然 竟然 如果 还 D . 由 最终 却 却 / 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试卷第2页,共12页A .—些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领导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形式,进入了低品位油井的开采乃至勘探领域,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B .一旦若干年后当人们重新想起他提出的这个有着前瞻性的建议的时候,错误早已成为事实,孰对孰错已经失去了意义。

C .8月1日,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公司宣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日益增加的火车站旅客人数和周边交通压力。

D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髙明之处在于小说里所写的不仅是—个爱情故亊,更是一种时代氛围,以及对造成这种堕落氛围原因的反思。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震给意大利三个大区造成严重损毁,灾区大量建筑坍塌,满目苍痍。

大连二十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大连二十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辽宁省锦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辽宁省锦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

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

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

”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

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

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

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

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

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

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

也因此,他攻击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

他想维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

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获得了参加复赛的资格,但平时不刻苦训练仅依靠现场发挥的做法实在不足为训....,必将影响他的比赛成绩。

B.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学生中仍普遍存在,一些学生早已司空见惯....了倒在垃圾桶中的馒头、米饭和剩菜。

C.这是一个高档的生活小区,环境优美,但入住率很低,徜徉小区,处处可以看见十室九...空.的现象。

D.近段时间,巴西和巴勒斯坦相继发生空难,遇难者事前谁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这次出行竟是一场无妄之灾....。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根据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的套数已经接近全年的基本建成目标任务。

B.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决赛勇战巴西队时,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极大地感染和鼓舞了每一个中国人。

C.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进而影响到家庭,反馈到社会,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D.讲述华阴老腔艺人的电影《老腔》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导演高峰希望借助影片唤起公众对艺术传承的关注。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对消费者来说,影院出售的电影票上标注的时间被默认为电影播放时间。

消费者购买电影票是购买了电影服务内容,而非广告服务内容,如果放映电影前播放广告,就应该在售票时明确告知消费者。

但现实是,。

有些影院还延迟影片播放,进一步占用了消费者的时间。

A.消费者无从选择,被迫接受广告播映,大多数影院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B.消费者被迫接受广告播映,他们无从选择,大多数影院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C.大多数影院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消费者被迫接受广告播映,他们无从选择D.大多数影院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消费者无从选择,被迫接受广告播映4.下面表格中的关联词,能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一项是(4分)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①可以衡量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②,写作不仅体现写作者基础知识的长度和宽度,③包含了他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展现他感受人生、想象未来和编织梦想的能力。

让青少年亲近文学,懂得诉说人生,不一定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作家,④为了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进入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二、(23分)5.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文: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人都背叛他。

B.原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其孰能讥之乎?译文:竭尽我的志向却不能到达(那里),我可以无悔无怨,大概没有谁能讥讽我吧?C.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抒发情怀的原因是人们的思想情趣一致。

D.原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啊!6.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秋天的萧杀与空旷。

B.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表达出诗人长年飘泊孤独悲秋之情。

C.尾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饮,时世艰难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本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

全诗画面凄凉,不见亮色,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9分)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耕植不足以自给.给:供应B.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维持C.彭泽去.家百里去:返回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稔:谷物成熟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陶渊明自免去职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C.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序可分三层,先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经历,再写弃官归田的原因,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时间。

B.尽管因诸侯爱惜人才使陶渊明得以出仕,但陶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从中也能看出其宏大志向无从施展的苦衷。

C.从结尾处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乙巳岁十一月”可以推断,作者是先写辞文,后写序文。

D.序辞关系密切,但谋篇之法不同。

序是对半生出仕的省思,侧重实录;辞是弃官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侧重虚拟。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

(《诗经·氓》)(2),,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3),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4)旌旗蔽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三、(2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11~12题。

(9分)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1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9分)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

若水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兴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注】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

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注】外史,作者自称。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B.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C.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D.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古人一般不直接说出尊长的名字,而要在名字前面加一个讳字,以表示尊敬。

B.挂冠,也叫“挂衣冠”,古代指夺冠登科;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故称之为挂冠。

C.同年,古代科举考试中同榜的进士互称“同年”,后来泛指同榜或同一年考中的人。

D.晡,古代用来表示每天午后到傍晚的一段时间,即申时,具体是指下午三点到五点。

15.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余若水为官坚贞不屈。

他在任淮安宝应知县时,淮安东平伯刘泽清强行要求知县对他行下属之礼,他宁肯只任一月官职,也坚决不从。

B.余若水安贫守义。

他全家生活艰辛,仍能安于贫困,当地的县级官吏都很推崇他的这种骨气,想去拜访慰问他,但几乎均被拒之门外。

C.余若水一生明节守志。

他的哥哥自沉而死,他誓死不再渡江;故交沈静澜与几位同年一起探病,见了面,只谈论天气,闭口不谈时事。

D.余若水忠心不贰,气节极高。

他用忠义和智慧来捍卫自己的志向,安心农圃,没有辱没故主和先人的尊严,这种风节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5分)(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9分)人们提及孔子对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时,常常认定孔子奠定的儒学是排斥科学技术的。

其实,这种认识是偏颇的。

儒家对科技的鄙视和推动表现在“仁知统一”上。

所谓“仁知统一”,即道德行为(仁)和理性认识(知)的结合。

对于仁知的统一,孔子是这样论证的:一方面,知从属于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另一方面,知是仁的必要条件(“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仁知由如此的互为前提而贯通为两者完美结合的“中庸”这一“至德”。

但是,这“知”却不是指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规律,而是明确的把“知”的任务规定为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因而,在“仁知统一”的支配下,由于伦理理性居于知识理性之上,科学技术成为雕虫小技,处于遭贬抑的地位。

然而,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仁知统一”对科学技术只具有排斥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