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2017腰痛优势病种

2017腰痛优势病种

2017年屏南县中医院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痛xx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中医学认为,腰痛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

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临床上常见于西医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变、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等。

本诊疗方案为我科优势病种腰痛患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xx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腰椎间盘突出,简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中药处方,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我们先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机制。

腰椎间盘是连接腰椎的软骨组织,在腰椎间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

然而,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坐姿、过度用力等原因,腰椎间盘逐渐退化,导致其向后突出,刺激周围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中药处方的目标是通过调理身体,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状况,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处方:1. 桂枝(15克):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2. 红花(10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痛风和炎症反应。

3. 当归(12克):具有活血补气,调理经脉的作用,可以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4. 川芎(10克):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减轻腰痛和炎症反应。

5. 白芍(12克):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以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处方,可以通过煎煮后口服。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处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之前,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剂量和疗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还应该结合针灸疗法和中药外用贴敷等物理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针灸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中药外用贴敷可以通过贴敷中药药物于患处,直接作用于疼痛区域,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中药处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改善疾病症状和促进康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之前,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只能手术吗?建议首选中医,汤药配合针灸,往往能收获到良效。

不建议首选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非常多见。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只有手术才是治疗的唯一选择。

按他们的道理,一刀切除,腰突消失,“眼不见为净”,影像学检查正常了,病就算治好了。

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并非是椎间盘,而是围绕椎间盘的软组织,手术看似解决了软组织压迫的根本原因,但也会破坏局部的生理解剖平衡,若恢复不好反而是造成二次伤害。

例如:我在奥地利所见不少此类病人,多次术后仍然腰腿疼痛,最后只能靠止痛药度日。

其中一老人三次手术,竟导致行走时腰弯曲成90度,且痛仍不休。

有人腰痛,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治疗后诸痛消失。

病人说,我要再去拍个片子,确认一下病好了。

我说,其实没有必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气血已经宣通,疼痛自然消失,拍片并不能证明病情真的康复了。

若拍片正常,但仍腰痛,您认为康复了吗?自己的感觉才是真实的,何必执着于机器的诊断呢?腰椎间盘突出对健康的危害无非是由于软组织受压迫而引起,缓解组织痉挛,使之归于平衡,病人痛楚消失,这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而中药和针灸完全可以取效。

以下是我用中医治疗腰突症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对中医治疗此病树立起信心,免受手术之苦。

一、汤药治腰痛1.从脾虚湿盛论治大凡病人腰腿沉重,转侧疲惫,舌大苔白厚者,需补脾化湿以治腰痛。

清代名医 陈士铎《石室秘录》 有一方: 白术三两、芡实二两、薏苡仁三两。

陈氏自述此方治“腰痛如神”,且自注其用药机理:“此方妙在用白术以去腰间之湿气,而芡实、薏仁,又是去湿之物,湿去而腰脐自利。

汝老年恐有腰痛之疾,可服吾方,自无痛楚。

”此方若换算成现代剂量: 白术90克,芡实60克,薏苡仁90克。

此方重用白术和薏苡仁,是以此二者为君药。

“白术运行土气于肌肉,外通皮肤,内通经脉,风寒湿三气为痹,一药可以兼治。

苡仁为阳明正药,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老中医:推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秘方

老中医:推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秘方

老中医:推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秘方杜仲续断汤组成:杜仲20g,川续断20g,秦艽20g,木瓜10g,川芎10g,乳香10g,炙川乌6g,苏木6g,甘草6g。

方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骨质增生多由肝肾亏虚所致,故本方以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杜仲善治肾虚腰膝酸软疼痛、筋骨无力之症。

川续断亦能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软乏力之症。

杜仲、川续断配伍则功效益彰,补肾益精,强壮腰脊,是骨质增生的治本之法,为君药。

骨质增生症患者,往往被外邪侵袭,合并痹痛存在,或因外邪而诱发,因此用秦艽、木瓜、川乌祛风除湿,散寒除痹,疏经解痉以治标,为臣药。

同时,骨质增生是一种慢性疾病,时日较长,久病入络,使经络气血瘀滞不畅,所以本方用川芎、乳香、苏木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络通则痛止,为佐药。

甘草既可调和诸药,又可补中益气,增强治本之功,为使药。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骨质增生(肝肾亏虚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加减身痛逐瘀汤组成:桃仁9g,红花9g,川芎9g,当归9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6g,赤芍15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甘草6g。

方解: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肝主筋,不通则痛,故我们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肾亏虚,标实为瘀血内停。

在外伤引起的腰腿痛急性期当以标实为主,治宜活血通络止痛。

本方以桃仁破血行滞润燥,红花活血祛瘀止痛为君药。

赤芍、当归、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为臣药。

佐以乳香、没药、五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络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寒湿腰痛汤组成:独活9g,地龙15g,全蝎5g,蜈蚣7g,桑寄生12g,杜仲12g,牛膝15g,细辛5g,秦艽9g,防风9g,川芎6g,甘草6g,当归9g,赤芍12g。

方解:本方证乃因风寒湿痹证日久不愈,经络阻塞,闭阻不通,不通则痛。

治宜祛风湿,止痹痛。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文章目录*一、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二、中医体育疗法治腰椎间盘突出*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按摩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当归加黑芝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材料:川断12g,狗脊12g,木瓜12g,羊藿叶12g,熟地12g,骨碎补12g,杜仲15g,当归15g,菟丝子15g,云苓15g,泽泻15g,元胡15g,鸡血藤15g,香附10g,白芥子10g ,半夏10g,田七粉5g,核桃肉30g,黑芝麻30g。

制法:加水煎服即可。

服法:每日分2次服用1剂。

2、川断加元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材料:川断、狗脊、木瓜、威灵仙、乌药、羊藿叶、骨碎补、桑寄生、怀牛膝各15g ,元胡、杜仲、当归、伸筋草、云苓、鹿含草各20g,鸡血藤、黄芪各30克,香附、半夏、胆星、土鳖虫、僵蚕、地龙、全虫、乳香、每种药各10g,田七粉、辽细辛各5g。

制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粉末口服。

服法:每次5g,每日2次。

3、中药泡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专家指出,中药泡脚是否真的有效,与其他产品进行对比,便立知分晓。

传统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基本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这两种都有各自的弊端。

手术治疗不仅费用高而且术后伤口易受感染,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药物治疗见效慢,长期服用容易积累毒素,有一定副作用。

而“中药”草本足浴粉却从根本杜绝了以上弊端。

它采用天然无副作用的瑶药秘制而成,以绿色养生之道,通过足浴热能助推原理,使草料的有效成份溶于水中与足部接触,透过足部将药效输送到身体各器官,不仅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体免疫力,腰间盘突出自然便得到了根治。

中医体育疗法治腰椎间盘突出1、患者俯位,术者用一指禅推法在患侧进行往返操作治疗,在用滚法施与腰部病变处,用拇指按压相应穴位反复操作3-5分钟。

2、岸上势用滚法施与臀部,大腿后到小腿后侧,上下往返操作3-5遍。

3、腰部后伸扳法,在施与滚法腰部的同时,配合腰部或者身体的动作,待肌肉放松后,再行腰后伸扳腰法,反复治疗3-5次。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一)辨症分型治疗1.跌仆闪挫,气血瘀滞证:主症:腰背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若病久者,病势稍缓,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止,遇劳或闪挫,病势剧增,或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弦;若新病者,为急性跌仆闪挫所致,病势剧烈,痛处如锥刺刀割,或腰痛微热,轻则扶腰跛行,重则行动不能,面部苦痛皱眉,舌淡紫或无变化,脉弦、紧或沉涩。

(1)跌仆闪挫日久未愈,瘀血阻滞经络。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壮筋汤化裁。

酒当归12g,川牛膝9g,川续断9g,赤芍药9g,青皮g,五加皮9g,酒川芎6g,血竭6g,炙甘草6g。

(2)跌仆闪挫初期,积瘀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化裁。

净桃仁6~9g,草红花6~9g,当归尾12g,酒熟地黄12g,赤芍药9g,酒川芎9g,川杜仲9g,川牛膝9g,威灵仙9g,炙甘草6g,血竭6g。

加减: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3~6g,元胡9~12g,肉桂2g;腹痛便秘者加生大黄3~9g(后下)。

2.寒湿内侵,阻遏经脉证:主症:腰背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行动缓怠。

遇寒湿则加重,得温燥则稍缓,虽静卧,休逸疼痛亦难明显减轻,甚或加重,其病史一般较长,且渐渐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沉缓或濡缓。

偏于寒者,痛处剧烈,筋脉拘急;偏于湿者,身重,肌肤不仁。

上证寒湿郁久,可化为湿热,则兼见痛处觉热,遇热遇湿则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此为寒湿之变证。

治法:补肝益肾,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化裁。

独活9g,桑寄生12~30g,秦艽9g,全当归9g,赤芍药9g,防风9g,川杜仲9g,淮牛膝9g,酒熟地黄18g,潞党参9g,茯苓9g,生白术15g,北细辛3g,桂枝9g,炙甘草6g。

加减:病久有瘀血而舌青紫或瘀斑,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g,或酌加通络之品,如地龙6g,木瓜9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药方总结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药方总结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药方总结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背疾病,常导致腰背疼痛、下肢无力等不适症状。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用的中药药方,帮助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和不适。

一、草药药方1. 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川芎、红花、白芍、通草、炙草、制附子。

用法:将以上草药制成煎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功效:活血祛瘀,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腰痛。

2.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用法:以上草药煎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功效:祛邪散寒,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酸痛。

3. 广背香湯组成:乌药、没草子、当归、川芎、白芍、炙草。

用法:煎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背部疼痛。

二、穴位贴敷药方1. 膏方组成:红花、延胡索、滑石粉、大蒜、白芷、槟榔。

用法:将以上草药研末,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至浓缩后加入适量的橄榄油,制成膏状。

将膏涂抹于腰部患处,用布料包裹,固定好。

功效:温通经络,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

2. 贴敷方组成:当归、川芎、生地、地黄、丹参、红花。

用法:将以上草药研磨成细粉,按照穴位贴敷的方式,将粉末敷于腰部患处,用纱布包裹固定。

功效:活血祛瘀,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

三、中药汤剂药方1. 玉屏风散组成:薏苡仁、白术、苦参、石膏、当归、山楂。

用法:将以上草药煎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功效:清热利湿,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不适感。

2. 温仲颗粒组成:巴戟天、淫羊藿、苍术、炙猪骨、炙黄牛骨。

用法:将以上草药研末,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至浓缩后制成细粒。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功效:温肾强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

四、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煎炸油腻食物,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保持均衡的饮食。

2. 动作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休息和改善坐姿、站姿。

老中医珍藏多年治腰间盘突出秘方大曝光,16张金牌秘方总有一个适合你的!

老中医珍藏多年治腰间盘突出秘方大曝光,16张金牌秘方总有一个适合你的!

老中医珍藏多年治腰间盘突出秘方大曝光,16张金牌秘方总有一个适合你的!导读:一说起翩翩公子,通常觉得应该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之辈,而说到芊芊少女,又令人觉得定有国色之质、曼妙之姿。

人们也常用身材苗条来夸赞他人,仅是苗条一词,便显露出一个字“瘦”,腰身无赘肉,说起腰,多少人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得苦不堪言,该如何对付腰椎间盘突出?16张金牌秘方分享与您,赶紧看正文吧!1地龙汤组成:地龙15g,当归12g,桃仁6g,川芎6g,杜仲9g,枸杞12g,川续断12g,独活6g,延胡索9g,制香附9g,甘草3g。

方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腰为肾之府”,治宜活血化瘀,强筋壮骨,行气通络。

本方以地龙长于通行经络为君;当归、桃仁、川芎养血活血为臣药;佐以杜仲、枸杞、川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独活祛风湿、止痹痛,延胡索活血止痛,制香附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全方共奏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养血、理气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主治: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服法:水煎服,1日1剂。

2通督活络汤组成:当归15g,鸡血藤30g,川芎10g,赤芍10g,红花10g,大黄6g,桃仁10g,三七粉(冲服)10g,郁金10g,延胡索10g,枳实10g,香附10g,茯苓15g,泽泻10g,制草乌6g。

方解:腰腿痛属于中医“腰痛病”的范畴,其病因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肾气不足,或劳役过度引起风、寒、湿邪侵袭,或七情所致气滞、血瘀、痰积阻滞相关经络则引起腰部脊柱或其两侧疼痛,并由腰部经络传导引起臀部、腹部、髋部、下肢的疼痛、麻痹、无力。

以上方中当归、鸡血藤温经活血为君;川芎、赤芍、红花、大黄、桃仁、三七、郁金、延胡索、枳实、香附活血理气通络,均为臣药;茯苓、泽泻共泻膀胱经之实为佐;制草乌温经止痛,制大黄之寒为使。

以上诸药,与内服药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5 优化) 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 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 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 156 例,腰痛病排名第 2 位,故将

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GB/T15657-1995)。西医病名 ICD-10 编码为 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 (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 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 CT或 MRI.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三)证候诊断

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 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 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 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 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 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 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 ( 一) 针灸治疗 : 1.选穴: (1).寒湿痹阻证 【处方】命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阴陵泉、委中、阿是穴 (2).湿热痹阻证 【处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阿是穴 (3).血瘀气滞证 【处方】命门、委中、膈俞、血海、夹脊穴、阿是穴 (4).肝肾亏虚证 【处方】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阿是穴 肾阳虚:加关元、气海 肾阴虚:加绝骨、照海 2.操作: 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 穴位常规消毒后, 用直径 0.30mm,长 50mm 不锈钢毫针;阳性点可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急性期用泻法,缓解期和康复 期补泻结合,留针 30min,每日一次, 7 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

②电针刺激:用于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针刺得气后接 G6805-2 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两阳性点一组,远 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 为连续波,频率 50 Hz,治疗 30 min。每日治疗 1 次, 7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 休息 2天。 ③温针灸:用于寒湿痹阻证、血瘀气滞证 、肝肾亏虚证。 在针刺得气后,选用 2-3 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

3 克艾绒),留针 30 分钟。每日治疗 1 次, 7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 ④艾条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等。穴位同上,可起到祛湿散寒止痛的作 用,一般灸 30 分钟左右。 (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手指点穴)

1、治则:补肾益气,活血通络,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2、松解类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 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 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 有柔”。 3、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拨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 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 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 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 1)俯卧拨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 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 两手相对用力, 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 可做 1—2 次。

(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当将脊柱扭 转致弹性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 3°—5°,可听到“咔嗒”声响,一般表示复位成功。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 ”关节弹响虽常标志手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

(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加按压的力量。

( 4)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者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抬。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

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 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 “咔嗒”声响。

4. 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 (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三) 穴位贴敷疗法:选择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 神门等穴予以自制中药贴贴敷,以到达通经活络、袪寒袪湿等效果。 (四)中药热奄包治疗 运用我科热奄包 1 号方(★科内制剂)(吴茱萸、王不留行、花椒、车前 子、粗盐、芥子等)热敷,先将所有药物放入炒锅炒拌三十分钟,再放入布 袋中,将温度控制在 60 度左右,再对疼痛处进行热敷按摩以达到祛风胜湿活

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五)中药汤剂辨证施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 助性治疗手段。 1. 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寒通络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药: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细辛、牛膝、杜仲、党参、熟地、 女贞子、当归、川芎、 桂枝、茯苓、白芍、甘草。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 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方剂:大秦艽汤加减

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 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3. 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桃仁、红花、五灵脂、当归、香附、牛膝、川芎、炙甘草、没 药。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4. 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 1)阳虚证 方剂:右归丸加减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附子、当归、肉桂、菟 丝子、甘草。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 2)阴虚证 方剂:虎潜丸加减 方法: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牛膝、陈皮、当归、 狗脊。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 六) 中成药辨证用药:

1. 寒湿痹阻证:大活络丸, 1 丸,口服,日 1 次。 2. 湿热痹阻证:腰息痛胶囊, 2 粒,口服,每日 3 次。 3. 血瘀气滞证: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大活络丸,1 丸,口 服,日 1 次;营筋壮骨丸(★院内制剂:湘药制字 Z20070305):功效:强筋

壮骨、补气养血、通络止痛、促进骨折愈合;成分:何首乌、白芍、杜仲、 鸡血藤、枸杞子、当归、砂仁、蜂蜜等。用法:每次 6-10g ,每日 2-3 次,小 儿酌减。 4. 肝肾亏虚证:

阳虚证:金匮肾气丸, 6g,口服,每日 3 次。 阴虚证:六味地黄丸, 6 丸,口服,每日 3 次。

(七)其他非药物治疗 ①拔罐:针灸后可在阳性点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使少量出血, 再加拔火罐1-3只,留罐 5-10 分钟。 3 日 1 次。

②穴位注射:选取阳性点1-3个,用维生素B 1 加甲钴胺注射液,注射至每穴 1ml,每 2 日 1 次

③穴位贴敷治疗:运用我科肿伤膏 1 号(★科内制剂)外贴阳性痛点。功效:活血、温经、消肿、止痛。成分:大黄、黄柏、黄芩、石膏、蒲黄、蒲公英、忍冬藤、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桂枝、葛根、三七、陈皮、青皮、栀子、刘寄奴、白芷、当归、紫草、白芨、细辛。用法:在患处外敷四 个小时后取掉 , 若发痒即取掉。此法主要用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 、血瘀 气滞证。 ④中药涂擦治疗:运用外洗方 2:活血通络外洗方(★科内自制) 。功效: 活血、温经、消肿、止痛。成分:当归、川芎、怀牛膝、地蜈蚣、丁香、红 花延胡、苏木、木香、威灵仙、桂枝、黄柏、细辛、骨碎补、三菱、莪朮、 益母草、香付、艾叶、白酒。用法:每日用药棉沾药酒在患处揉擦 2 次,每次轻轻揉擦 10 分钟。

5. 隔物灸法(艾箱灸):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