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发布时间:2022-11-10T12:46:25.1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月6期作者:李秀波[导读]李秀波(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绵阳621000)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是因为腰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和外力作用而诱发,导致椎间盘纤维环被破坏、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
主要的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疼痛,同时腰部活动受限、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的改变。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疾病病因现代医学:(1)基本元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髓核的退行性改变主要体现在含水量的降低,含水量降低会导致局部出现椎关节不稳、松动等病理表现。
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主要体现在坚韧程度减弱。
(2)损伤。
长期反复受到外来刺激导致局部损伤可加快退行性改变的进程。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自身原因导致周围血液循环不足,损伤修复的能力较弱。
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调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组成如骶椎腰化、半椎体等先天畸形,小关节畸形或者不对称等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在腰椎受力情况下导致受力不足引起椎间盘内压升高,加重损伤、促进退行性改变。
中医。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内的痹症范畴,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多发疾病之一;其病机之关键在于经脉阻痹、腰府失养;病因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类,内在因素主要包含禀赋不足、身体失养、肾气不足、肝脏不盈、加之劳役负重、血运不畅、外邪内侵、损伤正气。
外在因素主要包含:身感风,寒,湿,热之邪、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劳作贪凉、衣物单薄等导致外邪乘虚而入;此外还能见于外伤病,凡暴力扭转、体位欠妥、负荷过重均可导致腰部血运不畅、经脉阻痹、瘀血内积而引起腰痛。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为了更好地治疗这一疾病,中西医结合应运而生。
中西医结合将传统中医的独特理论与现代西医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发生在腰椎区域的椎间盘。
椎间盘是位于相邻腰椎骨之间的软垫组织,具有缓冲、支撑和稳定脊柱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重复劳动、不良姿势、脊柱受伤或老化等因素,椎间盘可能会退行性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容易发生退行性变,使盘内物质(髓核)脱出。
2. 扭伤或损伤:腰部扭伤、摔倒或其他外力撞击等意外伤害会导致椎间盘移位或破裂。
3. 过度负荷: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长时间坐着等会加重腰部压力,增加椎间盘损伤的风险。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症状:1. 腰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可放射到臀部、下肢甚至足部。
2. 下肢放射痛:也称坐骨神经痛,疼痛从腰部沿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向下延伸,通常只出现在一侧。
3. 麻木和刺痛:可能伴随下肢放射痛,表现为麻木、刺痛和针刺感,可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
4. 肌肉无力:患者可能感觉到下肢肌肉无力,行走困难,甚至导致跛行。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通过多种方法共同作用,达到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促进修复和改善功能的效果。
(一)中医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血化瘀:根据中医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气血循环障碍有关,导致局部瘀血和淤滞。
通过运用中药,尤其是活血化瘀的草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改善受损区域的营养供应。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患者的腰椎间盘出现的退行性变,并且其纤维环被破坏,髓核向后突出导致脊神经和脊髓受到压迫,患者会产生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要退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为患者的慢性劳损、外感、跌扑损伤以及用力不当等。
本文将从患者发病时期入手,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要方法。
一、急性发展阶段首先是中医疗法。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的穴位是肾俞穴和委中穴。
患者若是为风湿性的腰痛,那么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合阴陵泉穴、地机穴以及阿是穴进行治疗;若是患者为风寒性的腰痛,那么主要的治疗穴位是腰阳关穴、委阳穴哥阿是穴;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还应该配合肝俞穴、血海穴、大椎穴、支沟穴、阳陵泉穴以及人中;肾阳虚性和肾阴虚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该配合太溪穴、命门穴、志室穴以及承山穴等进行治疗。
对于处于急性发展阶段的患者来说,应该采取泻法进行治疗。
其次是西医治疗方法。
患者应该保持卧床休息,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患者进行15—20mg的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治疗,并且还应该给予患者浓度为20%的甘露醇注射液或者骶管阻滞,每七天进行一次治疗,每三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对于急性发展阶段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治疗目的就是脱水、消炎和止痛。
二、缓解阶段(一)三步六法复位治疗在进行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做好硬膜外麻醉或者腰大肌间沟的神经阻滞,然后再进行三步六法的治疗。
第一步,将患者保持在仰卧位,首先采取屈髋屈膝顿拉法。
当患者处于仰卧位的时候,助手的双手应该抵住患者的腋下,对患者进行固定;术者处于患者的一侧,一只手握住其脚踝,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膝盖,用力使患者进行屈膝或者屈髋,先由内向外伸展,然后进行顿拉,重复2—3次这个动作;对于患者的另一侧来说,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
直腿抬高背伸法也是要求患者处于仰卧位,助手对患者进行固定;术者站于患者的一侧,用肘部托住患者下肢和脚踝部位,使其屈膝压伸,并且分次数使得患者的双腿抬高到90°左右。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o l i a f c c .M e h d :1 0 p te t we e r n o y d v d d i t r u s o h i h c t h s .T e c n r l fci c le n i ay t o s 7 ains r a d ml i i e n o 2 g o p ,b t n t e a u e p a e h o to g o p we e te t d w t o v n i n l we tr d c l t ame t h r a me t g o p b s d o h a i n s i h o to r u r r a e ih c n e t a se n me i a r t n ,t e te t n r u a e n t e p t t n t e c n r l o e e
Efe to um ba s r i to o c e ph s n r a m e twih i e r tv f c fl r dic he n a i n fa ut a e i t e t n t nt g a i e me ii d cne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1]。
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
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和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
本病多见于腰4-5、腰5骶1,好发于20至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的范畴。
二、西医诊断(一)病史多数患者因腰扭伤或劳累而发症,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部分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放射痛。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如为腰3~4 间隙突出,因腰4 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位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
(三)体征1、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2、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3、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4、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挺腹试验、屈颈试验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5、神经系统检查:腰3-4 突出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
腰4-5 突出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背伸、趾背伸肌力减退。
腰5 骶1 间突出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踝跖屈、趾跖屈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则: 血、 络 、 痛 。 活 通 止
手 扶膝 , 用力 使 患者 屈 膝 屈 髋 , 内收 外 展 , 后 顿 拉 , 然
做 2 ~3次 。对 侧 做 法 同前 。直 腿 抬 高 背伸 法 : 人 仰 病 卧位 , 手 固定 病 人 。术 者 立 于 患 侧 , 肘 托 住 患肢 踝 助 用 部 , 手 扶 屈 、 伸 膝关 节 , 次 使 直 腿 抬 高 至 9 。 由 双 压 分 0, 助手 做足 背伸 2次 。对 侧做 法 同上 。
利 多 卡 因 4 mg+ 地 塞 米 松 6 0 mg+ 维 生 素 B 0 5 . mg) 后 , “ 步六 法 ” 疗 。 按 三 治 第一 步 : 卧 位 , 髋 屈膝 顿 拉 法 : 人 仰 卧位 , 仰 屈 病 助 手 双 手 抵 住 腋 下 , 定 病 人 。术 者 立 于 患 侧 , 手 握 踝 , 固 一
中西 医结合 分期 治疗
一
部位 , 两助 手对 抗 牵 拉 同 时 , 者有 节 律 地 压 腰 2 3 在 术 ~ 次 。旋转 加压 运腰 法 : 人俯 卧位 , 者立 于患 侧 , 一 病 术 用
前 臂 托 起 患 肢 , 掌 扶 于 健 肢 , 手 一 手 托 起 健 肢 , 者 手 助 术 助 手 同 时 用 另 一 手 重 叠 压 住 患 者 腰 部 , 转 加 压 运 腰 旋
式 ” “ 点式 ” 主 。 和 五 为 3 适 应 证 : 出及 轻 、 . 膨 中度 合 并 根 性 压 迫 症 状 者 ,
对 于程 度较 重及 合并 脱垂 者疗 效欠 佳 。 4 .注 意 事 项 及 禁 忌 证 : 用 本 法 可 根 据 患 者 的 实 采 际 情 况 灵 活 取 舍 , 一 定 六 法 俱 全 , 拿 力 度 要 适 中 稳 不 推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报告

( 4 2 . 5 %) , 显效 5 0例 ( 4 1 . 6 %) , 有效 1 5 例( 1 2 . 5 %) , 无效 4例 ( 3 . 3 %) 。
讨 论
4 6 7 4 0 0河 南 平 顶 山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宝 丰
由于急 性 的 损 伤 或 者 慢 性 的 劳损
通 过调 节 神 经 内分 泌 来 消 除 和 阻 断病
灶 的刺 激 及 病 理 反 射 的 发 生 。其 中 利
年 1月 ~ 2 0 1 2年 2月应用 中西 医结合 的
方法 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患者 1 2 0例 , 疗效
较好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多卡 因使疼 痛 消失 是 通 过 阻 断 神 经末
程进 行 3周 。
促进脂 肪 酸 和 三 羧 酸 的循 环 。这 些 药 物均有 较好 的抗 炎镇痛 、 提高 神 经根 的 营养 和改善 神经 根 的粘 连作 用 。 腰椎 间盘 突出症其 内 因多是 因为先 天不足 、 久病身 体虚弱 , 年 老身体 衰弱 等
原 因 引起 的 肝 肾不 足 , 其 外 因分为 两点 :
梢和神 经 干 的 传 导 。糖 皮 质激 素 能 够
缓解肌 紧张 和肌痉 挛 。维生 素 B 可 以
为 7号针头 。骶尾 部在 消毒后 即进行 局 部麻 醉 , 麻 醉时用 3 m l 2 % 的利多 卡因针 剂, 穿刺时先经过骶 管裂孔呈 3 O 。 左右斜 向刺入 , 在 穿刺针 出现落空感时继续进针 2 c m左右 , 同时在回抽 时注射 器内观察不 到血液或者脑 脊液 的时候再 缓慢 的注入 事先准备好 的混合液体药物 , 注射后取 出 穿刺 针 , 每周 进行 1次骶 管封 闭 , 1个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
它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肌瘫痪等。
本文将近年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及其在现代治疗技术等方面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1.中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1.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腿痛”或“痹证”的范畴。
病证具有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风、寒、湿、热、闪挫、瘀血、气滞、痰饮等,而其根本在于肾虚[1]。
痹是气血闭塞不通所致的肢体痛,风寒湿气外袭、气血虚弱、运化乏力是其原因。
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扭挫,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病延日久,则气血益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已。
1.2西医发病机制1.2.1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1.2.2 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1.2.3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1.2.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1.2.5 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重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1.2.6 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拔罐(自制药罐)、刮痧。 6、小针刀治疗。
盒灸
特 色 自 制 艾 条
中药外敷药罐
中药熏蒸(全身)
中药熏蒸(局部)
药罐拔罐
小针刀治疗
2、理疗项目
1、低频、中频、高频 2、微波、超声波、超短波 3、超激光、TDP 4、蜡疗等。
介入手术
优点:创伤小,痛苦减少;疗效明显,无 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结合方法较 单纯方法 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及复发率更小。
2、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的原理
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根 据射频高能加热 的原理,将套管针穿刺到 椎间盘突出的髓核部位, 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 凝固、变性、体积缩小, 从而减轻对神经的压迫, 迅速改善症状,达到治疗 的目的。
脊
髓
脂肪瘤
脂
肪
瘤
椎体转移瘤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的 分 型
椎
膨出
间
盘
突出
突
出
脱出
的
分
型
脱出
椎间盘突出和脱出的区别
患者对治疗的要求
① 临床治愈率高; ②治疗过程痛苦小; ③治疗疗程相对较短; ④治疗费用相对较低; ⑤复发率低。
三、治 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完全可以用多种方 法治愈的常见病,多发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电话:
进化——脊柱生物力学改变
不同姿态下第三腰椎椎间盘所承受的载荷
490N
980N 1128N 1471N 2108N 1765N
一、 概述
•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30~55岁的青壮年, 60%的患者有腰部扭伤史,多数患者既往 有腰痛史。特殊职业,如长期坐位工作、 驾驶员等有易患该病倾向。其典型症状是 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痛。中央型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在腹压急增时(如打喷嚏、咳 嗽、解大便、搬重物等),可能发生马尾 神经损伤症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知 识的普及,该病有扩大诊断治疗的趋势, 治疗方法较多,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超 激 光 疼 痛 治 疗 仪
低频治疗仪
脉冲中频治疗仪
恒温蜡疗仪
超 声 波 治 疗 仪
(二)、普通牵引治疗系列
包括传统牵引与理疗
(三)、三维牵引和四维牵引系列
电脑三维牵引(俗称快牵治疗)
三维牵引是我科自1998年引进的治疗方法 ,对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做出了巨 大贡献,可以说是后面臭氧消融术等方法 引进的模范。
骨 质 增 生 的 早 期 表 现
腰 椎 稳 定 性 的 重 建
感 谢 骨 增 生
---
腰椎失稳症——顽固性腰痛的元凶 导致复发的基础
腰椎失稳
节段分布
病因病理
¤机械压迫学说 ¤神经根炎症反应学说 ¤自身免疫学说 ¤神经组织的血供障碍学说
受压神经根与症状体征关系表
.
一人 现 科疗
脊柱连接的功臣Biblioteka ---椎间盘连 接 脊 柱 的 韧 带
认识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吸收震荡
关 节 功 能
椎间盘退变
纤维环损伤—衰老的早期
——
椎 间 盘 突 出
椎 间 盘 衰 老 的 结 局
椎 间 盘 突 出 是 退 变 的 结 果
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
椎 间 盘 退 变 突 出 的 前 奏
椎间盘射频热凝的作用
突出物变性、凝固、体积收缩、解除对脊 神经的压迫或刺激;
新方法不一定是你最合适的方法 CT、MRI是不可缺少的诊断依据.但诊断符
合率只有80%. 方法永远为诊断服务, 科学没有100%. 任何方法都有适应症的问题!用同一种方
法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6套系列方法
1、理疗系列:包括理疗及中医传统治疗方 法。
2、普通牵引治疗系列 3、三维牵引、四维牵引系列 4、介入治疗系列:臭氧消融术、射频热凝
门类 代 学效
科的 科 ,最 学个 技 该大
二
体 给 做敌
差 诊 的人 异 断 检是
诊
使 学 查误
诊 插 必诊
. .
断上 学翅 成膀 为
须 做 )
( 相 信
断
腰痛不一定都是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是指腰椎、骶椎、双侧骶髂关节及邻近的组织。每个人都或多或 少、或轻或重的有过下腰痛的历史。除了腰椎间盘突出外还有很多疾 病可导致出现腰痛。
术 5、微创治疗系列:椎间盘镜 6、开放性手术系列:
(一)、理疗系列:
包括传统中医治疗项目及理疗。 理疗系列是后面几种治疗系列的基础。
1、传统中医治疗项目
1、针刺:普通针刺、电针、皮肤针、火针 、三棱针…
2、灸疗:灸条灸、盒灸、大灸疗、隔姜灸 、隔蒜灸、天灸…
3、推拿按摩(正脊疗法):扳牵手法,骨 伤手法与针灸手法的不同。
突出的椎间盘能复位吗? 调整关系,不强求复位。
四维牵引
对三维牵引的补充,对于年龄较大,不 能耐受三维牵引的病人,采用四维牵引可 减少对病人的刺激。
(四)、介入治疗系列
化学融盘:臭氧、胶原酶 盘内减压: 激光、切吸 靶点精确治疗:射频热凝
我科现在有臭氧消融术及射频热凝术两种治 疗方法。
腰椎先天性畸形:脊柱裂、侧弯、横突肥大、游离棘突、腰椎骶化等。 腰椎退变:假性滑脱、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柱炎等。 下腰部炎症:肌筋膜炎、脊柱炎、结核、骶髂关节炎等。 损伤:腰扭伤、劳损、骨折、韧带损伤等。 肿瘤: 临近组织疾患:消化、泌尿、妇产等。 其他:骨质软化症、氟骨症、神经官能症等。
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适应证广,凡 因椎间盘而引起了临床症状者,均 可行臭氧治疗。
臭氧消融术的禁忌证
(1)严重心肺系统性疾病,身体虚弱不能 耐受者。(2)病变椎间盘所在椎间隙明显 狭窄或髓核已部分吸收含气者。(3)严重 的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4)病变间 盘钙化斑占突出部分面积1/2以上。合并腰 椎滑脱1度以上。(5)合并脊柱结核、肿 瘤及感染等病变。(6)合并严重心肺系统性 疾病身体虚弱而不能耐受者。
1、臭氧消融术
作用机制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有特殊刺激性草腥
味,溶解度比氧大13倍,半衰期约为20~30 min,数小时后自然分解,臭氧在医学上应 用广泛,医用臭氧为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 。
臭氧治疗椎间盘作用机制主要有: (1)强氧化作用; (2)抗炎作用。
臭氧治疗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