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方[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方[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a648b0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2.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400789.X(22)申请日 2017.12.21(71)申请人 霍山县中医院地址 237200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迎驾大道西27号(72)发明人 彭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代理人 沈尚林(51)Int.Cl.A61K 36/9066(2006.01)A61P 19/08(2006.01)A61K 35/6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方(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方,由以下原料组成:当归15~20g,炙没药9~15g,炙乳香9~15g,炒丹参24~30g,炒杜仲10~20g,生怀牛膝10~25g,威灵仙25~35g,延胡索12~20,地龙12~30g,车前子15~30g,茯苓10~25g ,独活12~20g ,三棱12~20g ,莪术10~20g ,鸡血藤20~30g ,续断10~20g ,桃仁12~20g,红花10~20g。
本发明的中药组方临床应用20年,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85.5%。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08159343 A 2018.06.15C N 108159343A1.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当归15~20g,炙没药9~15g,炙乳香9~15g,炒丹参24~30g,炒杜仲10~20g,生怀牛膝10~25g,威灵仙25~35g,延胡索12~20,地龙12~30g,车前子15~30g,茯苓10~25g,独活12~20g,三棱12~20g,莪术10~20g,鸡血藤20~30g,续断10~20g,桃仁12~20g,红花10~20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当归17g,炙没药12g,炙乳香12g,炒丹参27g,炒杜仲15g,生怀牛膝20g,威灵仙30g,延胡索16,地龙21g,车前子23g,茯苓18g,独活16g,三棱16g,莪术16g,鸡血藤25g,续断15g,桃仁16g,红花16g。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调理方法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调理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无力等症状。
中医具有丰富的调理经验,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调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调理方法。
一、药物调理1. 中药外敷: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然后用保鲜膜包扎,加热保温。
常用中药有红花、川芎、白花蛇舌草等。
每天坚持敷药2-3次,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2. 中药内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炎症反应,可以选择具有消炎作用的中药进行内服。
例如连翘、黄芩、黄连等,可以减轻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内服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必要时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二、针灸调理1. 点穴疗法: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腰椎间盘突出。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膀胱经、腰眼穴等。
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提升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2. 腰部火罐疗法:火罐疗法是将火罐置于患者腰部,通过向火罐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产生负压效应,从而实现疏风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
火罐疗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腰背疼痛,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三、推拿调理推拿是中医常用的一种传统手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调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推拿、拨叩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强腰肌力量。
通常推拿疗程需要连续进行,每次约30分钟,一般治疗10-15次。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实病”。
饮食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调理同样重要。
建议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少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黑豆、红糖、姜、花椒等,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五、锻炼调理适当的锻炼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推荐一些适合的锻炼方法,如腰腹肌训练、平卧抬腿、瑜伽等。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尤其是急性发作时,常令患者坐立不能,痛苦万分,这里介绍一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方,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相当明显,有些患者甚至仅需内服一剂就能获得明显疗效。
该方是一个内服方,其组成如下:全蝎30克,乌梅30克,红花6克,威灵仙15克,生乳香10克,党参15克,白芍30克,白术15克,木瓜30克,防风12克,细辛6克,白芷15克,炙甘草15克,大力草15克,1日1剂,分3次服用。
本方中乌梅属酸涩收敛药,多用于久咳、久泻、久痢者,骨科临床上很多医生并不使用,乌梅对于疼痛效果不错,再加细辛、白芷、防风祛风散寒止痛,红花少量以养血,乳香、大力草以散瘀,木瓜、白芍配甘草以缓急,再加党参、白术保胃,诸药并用,遂得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用中药热敷的方子,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脱出或向椎管内侵犯压迫神经,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中药热敷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进而促进炎症和水肿的消退。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热敷方子。
方子一:乌罂藤、广金钱草、当归、白芷用量:乌罂藤15克,广金钱草15克,当归15克,白芷15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若患者有皮肤瘙痒或过敏等不适症状,应停止使用。
方子二:红花、川芎、白芷、桑叶用量:红花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桑叶10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注意检查药品是否过期,如有过期应弃用。
方子三:熟地、桂枝、白芷、陈皮用量:熟地15克,桂枝15克,白芷15克,陈皮15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取出药渣,将药汁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敷于腰部。
注意事项:敷药时应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治疗方法:1、热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20-30分钟。
2、敷药前应先用温水清洁患部皮肤,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
3、敷药过程中应保持身体放松,不要紧张。
4、热敷后应保暖,避免着凉或着重负重。
5、如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热敷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不同的患者,敷药的药方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腰椎盘突出,经络失和,阳虚质。
,治疗方法腰椎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或变形,使椎间盘向椎管内或神经孔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经络失和是中医理论中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血失调、经气不畅,常见于慢性疾病。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一.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各成份重量比为:威灵仙10克、牛膝10克、杜仲9克、独活9克、元胡 10克、徐长卿10克、木瓜6克、乌梢蛇10克、穿山甲9克、土元9克、地龙10克、全虫6克。
组成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15天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疗效:有效率95%,治愈率89%。
二.中药蜜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各成份重量比为:威灵仙12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独活10克、元胡12克、徐长卿12克、木瓜10克、乌梢蛇12克、穿山甲12克、土元12克、地龙13克、全虫8克。
组成上药,按汤药配方另制成丸药,每日3次,每次6——8克,15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
疗效:有效率97%,治愈率94.5%。
三.中药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制剂,其特征在于各成份重量比为:威灵仙15克、牛膝12克、杜仲15克、独活12克、元胡15克、徐长卿15克、木瓜12克、乌梢蛇15克、穿山甲15克、土元15克、地龙15克、全虫10克。
上药按比例研细末混匀制成胶囊。
每日3次,每次3克,黄酒为引,送服。
15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疗效:治愈率98%,有效率100%。
方解:(剂量为入汤剂量——按22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的中药酒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山甲5%,狗脊10%,仙茅1%,枸杞10%,土丝子5%,当归10%,赤芍1%,台参10%,黄芪10%,丹参10%,杜仲2%,寄生3%,桂枝2%,防风3%,细辛1%,羌活1%,独活1%,川乌1%,乳香1%,没药1%。
中药与纯粮白酒重量比为1∶5。
将上述20味药物放入纯粮白酒中浸泡,春夏7天,秋冬8天。
每次口服15毫升,每日3次。
15天为一疗程。
总有效率90%以上,痊愈率60%。
本发明益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填精固髓,软坚消结,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配合合适的中药方剂,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湿等功效,缓解腰痛、神经痛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秦艽、羌活、蛇床子、海金沙等。
2.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灸疗等手段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舒缓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穴、腰俞穴、阳关穴等。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肌肉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4. 牵引疗法:采用医疗器械或手法进行腰椎牵引,通过拉伸脊柱,缓解腰椎间盘压力,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椎间盘的状态。
5. 气功养生:通过气功的呼吸调节、精神调养、体位调整等方法,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强化腰部肌肉、韧带的支撑功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不同患者可能适合的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方案的
制定。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理。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属于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病情严重的病人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
其病因通常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风寒湿邪有关。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可缓解病人腰腿痛等症状,对疾病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反复发作。
故本文将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疗法进行简要说明。
一、药物疗法(一)中药内治法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中药内治,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以及祛痰理气等功效。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炎症反应,减少发炎时间,避免病人形成结缔组织,恢复变性神经纤维,减少一定的胶质细胞与胶质纤维,防止周围神经组织受到瘢痕的压迫,从而缓解病人因疾病引起的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医辨证中分为了五型,并分型进行治疗,血瘀型病人通常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风寒型病人通常以舒筋活络、散寒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寒湿型病人通常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湿邪型病人通常以温阳健脾、化湿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肾虚型病人通常以补肾壮阳、温经通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对于反复发作性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黑芝麻、续断、核桃仁、杜仲、木瓜、骨碎补、当归、香附、元胡以及菟丝子等药材制成的秘方核归丸,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地龙、土鳖、全蝎、穿山甲以及乌梢蛇这五种药材所制的五虎散为主辩证加味治疗,能起到活血散瘀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
对于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能起到温补肝肾以及益气补血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明显。
对于风寒型以及寒湿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可采用熟地、白芥子、麻黄、肉桂、鹿角胶、炮姜炭、蜈蚣、酒大黄以及生甘草等药材制成的加味阳和汤进行治疗,能起到温阳通络、散寒祛痰以及宣通血脉的功效。
(二)中药外治法在中医辨证中,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为内治之药。
腰椎间盘突出特效中药方等3则

44农家之友 2014. 09 拉肚子非常痛苦,起病急,可伴发热、腹痛。
民间常常以芡实煮粥来辅助治疗拉肚子。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
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
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
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主要的功用是补脾止泻,固肾涩精。
由于味甘,方能补脾;由于味涩,才能固肾。
在古药书里,芡实被称作是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佳品。
芡实药性平和,不温不燥,四季均可食用。
芡实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夏天炎热季节脾胃功能衰退,进入秋凉后功能尚差,及时给予本品,不但能健脾益胃,又能补充营养素。
若平时消化不好,或热天出汗多又易腹泻者,经常用芡实煮粥,有很好效果。
若用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腰腿痛等虚弱症状,有很大的好处。
(尹 天)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秘方收录在《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经腰突患者服用验证效果理想。
汤剂方:杜仲、菟丝子、熟地、补骨脂各12克,党参10克,枸杞5克,猪腰1只。
加减法:单纯腰痛加桑寄生15克;伴下肢痛加怀牛膝15克;痛甚加蜈蚣2条;舌苔黄腻加萆15克黄柏8克。
加水煎服,一天一包,分两次服用(在煎好的汤药中加少量的白酒效果更好)。
散剂方:狗脊、木瓜、威灵仙、羊藿叶、补骨脂、桑寄生、牛膝各15克,杜仲、当归、云苓、鹿含草、泽泻、伸筋草各20克,鸡血藤、黄芪各30克,香附、半夏、胆星、土鳖虫、僵蚕、地龙、全虫、乳香、没药各10克,田七粉、辽细辛各5克,共研细粉,每次5克,每日二次。
黄酒送服,可单独服,也可与上方汤剂一起服(汤剂起效快,散剂起效稍慢)。
以上药粉也可再加核桃肉、黑芝麻各150克,用炼蜜做成蜜丸,每丸10克,一日二次。
目前,出现了一种中药新工艺,是在传统的汤剂、散剂、丸剂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称之为合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156例,腰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一) 针灸治疗:1.选穴:(1).寒湿痹阻证【处方】命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阴陵泉、委中、阿是穴(2).湿热痹阻证【处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阿是穴(3).血瘀气滞证【处方】命门、委中、膈俞、血海、夹脊穴、阿是穴(4).肝肾亏虚证【处方】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阿是穴肾阳虚:加关元、气海肾阴虚:加绝骨、照海2.操作: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mm,长50mm 不锈钢毫针;阳性点可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急性期用泻法,缓解期和康复期补泻结合,留针30min,每日一次,7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②电针刺激:用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血瘀气滞证。
针刺得气后接G680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两阳性点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③温针灸:用于寒湿痹阻证、血瘀气滞证、肝肾亏虚证。
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④艾条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等。
穴位同上,可起到祛湿散寒止痛的作用,一般灸30分钟左右。
(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手指点穴)1、治则:补肾益气,活血通络,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2、松解类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3、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拨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
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1)俯卧拨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
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
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
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
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3°—5°,可听到“咔嗒”声响,一般表示复位成功。
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关节弹响虽常标志手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
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
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加按压的力量。
(4)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
以右侧为患者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抬。
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4.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三)穴位贴敷疗法:选择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神门等穴予以自制中药贴贴敷,以到达通经活络、袪寒袪湿等效果。
(四)中药热奄包治疗运用我科热奄包1号方(★科内制剂)(吴茱萸、王不留行、花椒、车前子、粗盐、芥子等)热敷,先将所有药物放入炒锅炒拌三十分钟,再放入布袋中,将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再对疼痛处进行热敷按摩以达到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五)中药汤剂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1.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祛寒通络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药: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细辛、牛膝、杜仲、党参、熟地、女贞子、当归、川芎、桂枝、茯苓、白芍、甘草。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 湿热痹阻证: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方剂:大秦艽汤加减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3. 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药:桃仁、红花、五灵脂、当归、香附、牛膝、川芎、炙甘草、没药。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4. 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1)阳虚证方剂:右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附子、当归、肉桂、菟丝子、甘草。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阴虚证方剂:虎潜丸加减方法: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牛膝、陈皮、当归、狗脊。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六) 中成药辨证用药:1.寒湿痹阻证:大活络丸,1丸,口服,日1次。
2.湿热痹阻证:腰息痛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
3.血瘀气滞证: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大活络丸,1丸,口服,日1次;营筋壮骨丸(★院内制剂:湘药制字Z20070305):功效:强筋壮骨、补气养血、通络止痛、促进骨折愈合;成分:何首乌、白芍、杜仲、鸡血藤、枸杞子、当归、砂仁、蜂蜜等。
用法:每次6-10g,每日2-3次,小儿酌减。
4.肝肾亏虚证:阳虚证:金匮肾气丸,6g,口服,每日3次。
阴虚证:六味地黄丸,6丸,口服,每日3次。
(七)其他非药物治疗①拔罐:针灸后可在阳性点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3只,留罐5-10分钟。
3日1次。
②穴位注射:选取阳性点1-3个,用维生素B1加甲钴胺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2日1次③穴位贴敷治疗:运用我科肿伤膏1号(★科内制剂)外贴阳性痛点。
功效:活血、温经、消肿、止痛。
成分:大黄、黄柏、黄芩、石膏、蒲黄、蒲公英、忍冬藤、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桂枝、葛根、三七、陈皮、青皮、栀子、刘寄奴、白芷、当归、紫草、白芨、细辛。
用法:在患处外敷四个小时后取掉,若发痒即取掉。
此法主要用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血瘀气滞证。
④中药涂擦治疗:运用外洗方2:活血通络外洗方(★科内自制)。
功效:活血、温经、消肿、止痛。
成分:当归、川芎、怀牛膝、地蜈蚣、丁香、红花延胡、苏木、木香、威灵仙、桂枝、黄柏、细辛、骨碎补、三菱、莪朮、益母草、香付、艾叶、白酒。
用法:每日用药棉沾药酒在患处揉擦2次,每次轻轻揉擦10分钟。
5.隔物灸法(艾箱灸):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起的疼痛。
在腰骶部艾箱灸。
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
15-20次为一个疗程。
(八)对症治疗西药予以甘露醇、七叶皂苷钠,脱水消肿治疗,必要时予以地塞米松消除神经根非炎性水肿,维生素B1,甲古铵营养神经等治疗。
(九)护理1.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1)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2)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①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②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TDP照射。
(4)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