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手法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将传统的中国园林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的设计风格。

其特点是在保留传统园林特色的同时,注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以营造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空间氛围。

以下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常见手法:1.学习传统园林布局: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以传统园林布局为基础,如回字形园林布局、游廊线性布局等。

通过恰当地运用这些传统布局手法,能够创造出具有历史传承感的空间氛围。

2.营造重点区域: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营造一个或多个重点区域,如主景区、水景区、花园区等。

这些区域通过布局和景观元素的安排,突出园林的核心主题,吸引观赏者的目光,使其成为园林的焦点。

3.创新造园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常常巧妙地运用传统园林中的造园元素,如廊架、假山、水景等,并通过创新手法赋予其现代功能。

例如,在廊架上增加遮阳设施,使之成为休憩和观赏的场所。

4.融合中西室内室外设计: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将中式园林元素融入到室内室外设计中,营造出兼具中西元素的空间风格。

通过选用传统材料和家具,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使得整个空间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与和谐。

5.利用自然材料: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运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水泥等,以营造出朴实自然的景观氛围。

同时,也会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如玻璃、不锈钢和照明设备等,增加空间的现代感。

6.引入现代艺术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常常引入现代艺术元素,如雕塑、水景艺术和灯光艺术等,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丝现代气息。

7.围合布局和开放空间: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常常采用围合布局的手法,在庭院的周边筑墙或搭建围栏,将空间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场所。

同时,也注重创造开放的空间,以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和开放性。

总之,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通过运用传统园林的布局和元素,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的空间氛围。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和观赏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式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造型、精致的细节和丰富的意蕴而备受瞩目。

在中式园林的造景中,有许多重要的手法能帮助我们打造一个生动、富有灵性的园林景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式园林造景手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指导意义。

1. 四点一线法:这是中式园林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造景手法之一。

它通过以个别景物为节点,使其他景物相对独立地呈现,从而形成层次感和景深感。

通过选取四个重要节点和一条基本线条,可以将整个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且使园林景观更加有序。

2. 诗意布置:中式园林强调“意境”,注重通过布局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在造景时,可以根据园林的主题或者要表达的意境,选择相应的景观元素进行布置。

比如,如果想要表达闲适自在的意境,可以增加一些休闲座椅和曲径通幽的小径;如果想要表达山水之间的忧愁和离别,可以选择一些流水、假山和落叶的元素进行布置。

3. 琢磨点、线、面的关系:中式园林讲究点、线、面的和谐关系。

点是园林中的个别景物,线是景物之间的联系,面是景物所组成的整体。

在造景时,需要思考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调整它们的位置、角度和形状来达到和谐的效果。

比如,在布置花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明显线条的花卉进行搭配,以增强园林的整体美感。

4. 借景手法:中式园林非常注重自然山水的利用,常采用“借景”手法将远处的山水融入园林中,增加景深感和广阔感。

在布局设计中,可以通过调整建筑和植物的位置,或者设计适当的观景亭和廊架,使远处的山、水等自然景观成为园林中的一部分,与人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5. 顺应自然:中式园林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统一。

在造景时,可以借助自然材料和景物,如石头、水流、植物等,营造自然的氛围和景观。

同时,注重保留原有的自然特征,如不破坏原有的山石、植物和水源等,尽量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

综上所述,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是灵活多样的,但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

七、借景→1.近借与远借
近借是指借取邻近空间的景物。 例如,苏州拙政园西部原为补园,与拙 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补园主人在 假山上建造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 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
七、借景→1.近借与远借
远借是指借取远处的景物。例 如,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 北京颐和园远借玉泉山之塔及 西山之景。
五、夹景与对景
夹景是指利用建筑、山石、围墙、树木等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从而突出空间 端部景物的造景手法。夹景可以增加园景的深远感,也可引导游人视线。
六、抑景与扬景
中国传统造园历来有欲扬 先抑的做法,将最好的景 色藏在后面。欲扬先抑的 主要方式是在园林中运用 障景、隔景等手法,引导 游人到达开阔的园林空间, 让游人产生一种“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感觉,使园林显得 更有艺术魅力。
七、借景→2.应时而借
应时而借是指利用时间的周期变化,借取一日 或四季之中的佳景。例如,春借红桃绿柳,夏 借荷塘莲香,秋借枫叶菊峥,冬借傲霜飞雪等。
八、点景
我国古代的造园家善于抓住 景物的特点,并结合周围环 境,作出意境深远、诗意浓 厚的题咏,其形式有匾额、 对联、石碑、石刻等。题名、 题咏能够对景观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增加诗情画意之 感,给人以艺术联想,丰富 景观的欣赏内。
园林景观设计
一、主景与配景
园林中必须有主景与配景之分。主景是全园的重点与核心,往往体现园林的 功能与主题,是全园视线集中的焦点。配景是指园林中除主景之外的景物, 主要对主景起衬托作用,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
一、主景与配景→1.主景升高
主景升高会相对地使视点降低,在仰视主景时,可以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 使主景的造型、轮廓更加鲜明、突出,如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景观运用到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

景观运用到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

景观运用到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景观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对比与调和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形式美原则,通过创造对比和调和的效果,可以增强景观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效果。

以下是几个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案例:1.苏州园林中的对比与调和: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运用对比与调和形式美的手法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比如碧波荡漾的池塘中常常会有一块小小的方形石板,与周围的曲桥、曲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特殊性。

又比如园林中常使用对称的设计手法,将景物或建筑物分布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增强了整体的和谐感。

2.城市公园中的对比与调和: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活力四溢的场所。

比如,在一个广场中,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高大的建筑物与宽阔的空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建筑物的威严与广场的开阔感。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使用相似的材料或色彩,将建筑物与广场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3.自然风景区中的对比与调和:在自然风景区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应用可以使自然景观更加美丽和壮观。

比如,在一片山水之间,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高耸的山峰与平缓的溪流形成对比,突出山峰的险峻与溪流的柔美。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运用相似的植被或颜色,让山峰与溪流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4.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对比与调和:在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中,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感。

比如,在一个宽阔的街道上,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绿树与繁忙的车流形成对比,突出绿树的清新与街道的繁忙。

同时,可以通过调和的手法,运用相似的材料或色彩,将树木与街道融为一体,营造出整体的和谐感。

总之,对比与调和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形式美原则。

在不同的景观中,通过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可以打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场所,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力和愉悦的感受。

6大造园手法

6大造园手法

6大造园手法
造园的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以下六大造园手法:
1. 植物组合: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来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组合可以根据色彩、形态、季节特性等进行设计,打造出视觉上的丰富性。

2. 水景设计:利用水体、喷泉、小溪等水景元素来营造出宁静、清爽或流畅的氛围。

水景设计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愉悦感。

3. 地形塑造:通过地形、山石、小土丘等的设计与布局,创造出丰富的地形变化和景观层次感,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4. 景观雕塑:以雕塑、装饰艺术等方式,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

5. 构筑物布局:建筑、亭台楼阁、廊桥等构筑物的布局和设计,能够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同时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场所。

6. 道路通廊:合理设计和规划园林中的道路、步道、通廊等,不仅可以连接各个景点,还能引导游客流线,使整个园区更加通畅和互通有无。

这些造园手法的运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的重要使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公园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那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和设计途径是怎样的呢?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1. 结合自然环境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常常会借鉴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绿化、水景、采光等手法,将自然环境融入设计之中。

在设计中利用地形地貌,打造出不同高差的草坡、山地等景观,增加公园的层次感和变化感;在植物选择上,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树木和花卉,打造出四季皆有景色的公园。

2. 强调人文关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通过座椅、休息亭、游乐设施等设置,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公园环境。

也应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雕塑、文化墙、文化节庆等手法,彰显公园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3. 强调生态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通过保护湿地、配置生态湖泊、引进珍稀植物等手法,增加公园的生态价值,吸引鸟类和昆虫栖息繁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4. 强调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到公园的长期发展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节水灌溉系统、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手法,降低公园的维护成本,提高公园的自给自足能力,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途径1. 参与式设计参与式设计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形成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公园的景观规划。

通过公开征集建议、开展社区座谈会、组织公园规划研讨会等活动,让市民参与到公园景观设计中来,提高公园的社会认同度和使用效益。

2. 生态优先设计生态优先设计是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调查和评估自然环境的现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公园景观。

景观造景手法

景观造景手法

景观造景手法
景观造景手法是指在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旨在创造出令人愉悦、美丽、实用的场所。

景观造景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空间分割:通过使用树、灌木、花卉、水池等元素来分割空间,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创造出独立的空间。

2. 层次感:通过设计层次感来增强景观的立体感。

层次感可以通过改变植物、花卉、树木的高度和颜色来实现。

3. 比例感:景观中的各个元素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例如,大型的建筑物需要与高大的树木相配合,小型的花坛需要与细小的花卉相搭配。

4. 色彩搭配:色彩的使用可以增强景观的美感。

植物、花卉和其他景观元素可以通过色调、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来创造出不同的感官效果。

5. 景观材料: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可以用于创造不同的效果,例如,使用石头可以创造出一种自然、坚固的氛围,使用金属可以创造出现代感和科技感。

6. 流线设计:通过合理的流线设计,使人们在景观中行走时更加方便流畅,同
时也可以增强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感。

在景观设计中,以上这些景观造景手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创造出令人愉悦、实用、美丽的景观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度·比例
能否营造一个合理舒适的空间尺度 决定设计的成败。
尺度 · 比例






























小尺度打造亲密的空间
适宜尺度给人舒适感觉
大尺度空间则气势壮阔

















度 概 念
开敞空间 用小尺度植物形成大尺 度空间
半开敞空间 少量较大尺度植物形成适 当空间。它的空间一面或 多面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 限制了视线的穿透。
上,形成主次分明的局势。
【对景·借景】
对景对整个景观设计起主导作用 借景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 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对景类型
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 在尽端安排的景物称为对景 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 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直接对景
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 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 目了然
景观设计方法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艺术导师- Linna
景观设计流程
项目理解
场地调研
概念设计 设计推敲 最终设计 排版
定位方向要 求
场项设 地目计 位功方 置能向
物理环境 精神环境 MIND MAP
周内 边部 状地 况形 关地 系况
艺相 术关 作人 品群
思 抽案 考 象例 过 概研 程 念究 组生 织成
实隔
实隔后视线不能透过 造景上便于独创一格
虚隔
虚隔则视线可以透过, 增加联系及风景层次
的深远
障景
凡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
障景(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 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 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 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障景的设 置可达到先抑后扬,增强主景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可有意



引 导 与 示 意




渗 透 与 延 伸








节 奏 与 韵 律
壹 构思·构图
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要始终围绕构思。
构思·构图
构思
孕育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草图法 模仿法 联想法 奇特性构思法
结构草图、原理草图、流程草图 结构仿生、外形仿生、原理仿生 结构迁移、功能迁移、原理迁移 外形结构奇特、功能奇特、材料奇特
节奏与韵律
一切艺术都与韵律和节奏有关
节奏与韵律:相似或相同的元素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 现,可用铺地、灯具、树木、花坛、座椅、色彩、造 型等来处理,有些甚至可以通过景观空间制造节奏与
韵律的变化。 节奏是韵律的重复,韵律是节奏的变化。

节奏 · 韵律

























形成韵律的基本要素
质感·肌理
质感
质感是材料本身的结构与组织, 属材 料的自然属性,质感也是材质被视觉 和触觉神经感受后经人脑综合处理产 生的一种对材料表现特性的感觉和印 象,其内容包括材料的形态、色彩、 质地等几个方面。
肌理
肌理是指材料本身的肌体形态和表面 纹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反映材料 表面的形态特征,使材料的质感体现 更具体,形态和色彩更容易被感知, 因此说肌理是质感的形式要素。
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 的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布置的景点
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 两景相对,互为对景
借景类型
《园冶》有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好的景观 要开辟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把它屏障起来。 这种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称为借景
方案概念设计阶段
确定形式
总节 细 体点 节 布流 设 局线 计 推推 推 敲敲 敲
设计发展
方案表现
总横 节 细 体向 点 部
END
布竖 场 设
局向 景 计
表设 效 表
现计 果 现
表表
现现
设计表现







目录
与 构
CONTENT

主 从 与
景 与 借 景


隔 景 与 障 景
目录
CONTENT
封闭空间 高密度植物,利用具有浓 密树冠的遮荫树形成限定 空间。







度 概 念
鹅卵石、青砖等易于体现小 空间的材料则易形成肌理效 果或拼缝图案的形式趣味。
室外空间常用的材料有:鹅卵 石、混凝土、石材、木材等。 混凝土、石材等大空间的材料
易于创造宽广、壮观的景象

质感·肌理
准确运用好材料的质感与肌理,可 以增强空间环境艺术表现力。
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
借景方式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 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常 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开辟赏景透视线
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借虚景
肆 隔景·障景
嘉则收之,俗则屏之。
隔景
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 的景物称之隔景
屏挡不美观的物体和区域,在选景中是必不可少的


引导·示意
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表示意思, 暗示意图去规定景观展示程序。
引导·示意
引导决定诸景象空间关系,组织景观的更替变 化,规定景观展示的程序、显现的方位、隐显 的久暂以及观赏距离。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 明示是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 牌等小品。 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指 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感觉。
间接对景
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或 行走的路线上,其布局的位置往 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 或若隐若现之感。
对景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对景方式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 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 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 景物作为对景。
构思·构图
构图
根据构思,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 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平面 构图
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 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
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 度的正立面投影,通过景物主 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
立体 造型
构思
构思·构图
白纸
开始构思
完成构思

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 系。
渐你 而中 变有 之我 。,
我 中 有 你
内渗
部 空 间
透 与
与延
外 部








常用手法 采用开放式空间形态
将室内空间向大自然延伸
自然光的引入
使室内空间内外互相融合
水体与植被的运用
灵活布置水体与植物
渐你 而中 变有 之我 。,
我 中 有 你
主从·对比
以呼应取得联系和以衬托突显差异,就成 为处理主从关系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主从与对比
以呼应取得联系和以衬托突显差异,就成为处理主从关系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常用的突出主体的对比手法是体量大小、 高低。在布局上利用这种差异并加以强调,
可以获得主次分明、主体突出的效果
组织轴线,分清主次 常运用轴线来安排各个部分的位置,形 成它们之间的主从关系。一般把主要部 分放在主轴线上,从属部分放在副轴线
质感与肌理的表现
植被
铺地
装饰材料
草坪的柔软
树木的挺拔
水体的轻盈
质感与肌理的表现
植被
铺地
装饰材料
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
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
质感与肌理的表现
植被
铺地
装饰材料
木质给人舒适自然之感
玻璃使人产生一种纯净、明亮 和通透之感
【节奏·韵律】
韵律与节奏是产生形式美不可忽视的一种 艺术手法,一切艺术都与韵律和节奏有 关。
【渗透·延伸】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
内渗
部 空 间
透 与
与延
外 部
伸空间的相互作

渗透与延伸
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 限,渗透和延伸经常采用草坪、铺地等,起到 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
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戛然而 止”,给人以良好的空间体验。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 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 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
节奏·韵律
点 指单体或数个单体的零星点缀 线 用植物栽种的线或是重新组合而构成的线 面 主要指的是绿地草坪和各种形式的绿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