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H-0165-2008-钻井完井工程质量技术规范(word版)

合集下载

钻井现场技术规定

钻井现场技术规定

第一部分钻进阶段技术管理规定一、钻表层1.表层井深应根据设计和到井套管的数量来确定。

表层井深应等于到井表层套管的总长度+表层套管联入+1~2米的口袋。

表层联入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完井井口要求来确定。

2.钻表层前,钻井队技术员应落实好钻头、接头、井口工具、固表层工具、固井水、到井表套和钻具,校正好指重表,向班组明确表层钻深和最后一根单根号及方入,明确钻表层的参数,开好单井施工技术措施交底会,排好单井施工运行,把单井施工技术措施和运行图张贴上墙。

3.表层开眼时,应先用方钻杆接上钻头,前3根钻铤采用 5~10KN的钻压、65rpm 的转速、30L/S 的排量的参数钻进,以确保表层井眼开正,30米以下采用低钻压、120rpm 的转速、50-60L/S 的排量的参数钻进。

4.钻表层应按设计要求接够钻铤,随着井下钻铤单根数量的增加,钻表层钻压可由10KN逐步增加至50KN,但最大钻压不得超过50KN,以确保表层井眼吊直。

5.钻表层必须采用钻井液开钻。

在含砾的表层中钻进时,钻井液必须有较高的粘度和切力。

6.钻表层过程中,每接 3根钻杆或 1根钻铤要校对一次指重表,以确保指重表反映的钻压真实可靠。

7.钻表层要选择好钻头水眼,以起钻泵压达到8~10MPa为宜。

8.钻到预定井深,至少要循环2周,然后短起下钻至钻铤,下钻到底仍要循环2周以上,起钻前井筒内要替入粘度60秒左右稠泥浆,起钻要灌好泥浆,防止井口垮塌;超过600米深的表层,要起钻用单扶正器钻具组合通井。

9.如果表层内就开始造斜,起钻前封闭泥浆内要混入润滑剂。

二、全面钻进(一)钻头选择与喷咀组合1.凡是二开上直段井,二开第一只钻头应尽量4刀翼大切削齿PDC钻头。

2.在不含砾石、玄武岩、花岗岩、黄铁矿等硬质岩性的中深地层中应选用机械钻速高的PDC钻头钻进。

3.定向、扭方位、导向钻进时,应选用能适合井下马达高转速的钻头,如:(1)在井深小于1000米的上部地层中定向时,应选用P2或HAT127牙轮钻头;(2)在井深超过1000米的地层中定向时,应选用HAT127、HJT517牙轮钻头或 PDC钻头。

钻井工程污染防治规范QSH 0238-2009

钻井工程污染防治规范QSH 0238-2009
8 环境治理
8.1 钻井废水 8.1.1 钻井废水应采用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在现场进行处理或运到专业处理站进行处理。 8.1.2 钻井废水处理后外排应符合 GB 8978 或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回注应符合 SY/T 5329 的规定。 8.1.3 钻井废水的处理:
m
一般地区
<1500
650
15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4500
950 1100 1600 1700
5000
1900
注 1:长江流域以南称为“丰水”地区。
注 2:井深大于 5 000 m,储存池容积按 100 m3/km 增加。
储存池容积 m3
丰水地区 750 1100 1300 1900 2200 2500
4 前期准备
4.1 编制新区探井和油田产能建设方案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钻井工程方案中应包括以 下环境保护内容:
a) 建设地区的环境状况: 1) 建设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环境等; 2) 改扩建项目说明建设单位现有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周围环境状况;
b) 项目污染状况和治理措施: 1) 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污染物种类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噪声、 振动、恶臭、烟雾、放射性等,列出有害成分、排放量和排放浓度; 2) 排放方式和去向; 3) 控制污染物的措施: ——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识别; ——对污染物的治理原则和要求; ——治理措施及回收综合利用方案的比较选择; ——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环境监测机构及设施;
3
Q/SH 0238-2009
6.3.2.3 油气田勘探开发区域可分为环境敏感区和一般环境地区,不同类别地区,井场储存池的防渗 措施可以不同,但都应满足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环境类别划分见附录 A。 6.3.2.4 环境敏感区储存池的防渗措施:

钻井质量要求及管理办法

钻井质量要求及管理办法

钻井质量要求及管理办法钻井质量要求及管理办法钻井质量要求及管理办法钻井工程技术要求及管理办法根据各钻井队伍的施工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确保今年在施工管理上,钻井质量上,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对各作业队伍实行如下管理:(一):钻前验收钻机安装完毕,钻前工作就绪后,由井队自己组织技术人员,实行自检验收,满足要求后,方可开钻,钻前验收结果应在井史和地质日志中进行记录(二):钻井液钻井液本着保护油气层,缩短钻井周期为目的。

一开要用澎润土聚合物钻井液。

二开录井段钻井液应做到如下要求1、密度应控制在1.03-1.07g/cm2、澎润土含量应控制在1.5-2.0%3、漏性粘度应控制在19-21s(马氏)、31-33s(范氏)4、PH值应控制在7-9之间。

5、API失水量应小于8ml,泥饼厚度小于4mm6、加强钻井液性能的调整和测定,每班必须进行钻井液的全性能测定,钻达目的层位应加密测点,连续测量钻井液粘度,密度,失水量,直到完钻,都有详细记录。

7、进入录井段后钻井液不得混原油,(除油基钻井液),不得使用防碍油层鉴定或影响后期工程质量的钻井液处理剂。

8、岩屑录井段,振动筛使用率必须达到100%,并且使用的筛布必须在80目以上。

三、钻井工程1、井深数据误差标准,钻井过程中每接一根单根校正一次井深,误差小于0.10m,主要油层中部,换钻头取心前后,完钻下套管前均应进行井深校正,误差小于0.5%,钻具长度和组合变化均有原始记录,井深做到工程地质两对口。

2、井深结构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直井段井斜不超过3,油层段不超过1,定向井最大井斜应在15-30之间。

4、井径要规则,要求不出现键槽,大肚子,狗腿井段,直井扩径率不超过10%,定向井扩径率不超过15%。

5、直井井底水平位移要求:井底水平位移小于30米。

(水平位移的位置指的是该井最后一个目的层顶部的实钻位置与井口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6、定向井应按要求中靶,中靶半径小于30m。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钻井工程技术规范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钻井工程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钻井工程技术规范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IIQ/YCZJ延长石油油气勘探公司企业标准钻井工程技术规范油气勘探公司钻井工程部目录前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钻前基建工程 (2)3.1 井位勘定 (2)3.2 井场布置 (3)3.3 井场土建工程 (3)4 公路工程 (4)5 验收 (4)6 钻井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5)6.1 水电安装 (5)6.2 机械设备安装 (5)6.3 井架安装和起升 (7)6.4 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8)6.5 气控系统安装要求 (9)6.6 顶驱安装、调试、使用 (9)7 钻井环境安全要求 (11)8 钻进作业 (12)8.1 钻进 (12)8.2 井身质量控制 (13)8.3 取心 (15)8.4 起下钻、接单根 (16)8.5 钻头 (18)8.6 钻具 (20)8.7 钻具探伤、试压、倒换、错扣检查制度 (20)8.8 螺杆钻具 (21)8.9 钻井仪表的使用和维护 (21)9 固井 (21)9.1 固井设计 (21)9.2 固井准备 (23)9.3 下套管 (26)9.4 注水泥施工 (27)IV9.5 尾管固井 (27)9.6 分级固井 (28)9.7 环空蹩回压候凝 (28)9.8 固井后期工作 (29)9.9 套管试压 (29)9.10 固井质量标准 (29)10 钻井液 (30)10.1井场钻井液实验室 (30)10.2 钻井液材料存放场所 (31)10.3 容器、设备 (32)10.4 钻井液性能 (32)10.5 钻井液的配制及维护处理 (33)10.6 钻井液固相控制 (34)10.7 井漏的防治措施 (35)10.8 储层保护 (35)10.9 钻井液材料使用及管理 (35)11 井控 (36)11.1 井控设计 (36)11.2 井控装置安装、试压、使用及管理 (38)11.3 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 (43)11.4 钻井及完井过程中的井控作业 (48)11.5 溢流的处理和压井作业 (51)11.6 防硫化氢安全措施 (52)11.7 井喷失控的处理 (55)12 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 (55)12.1 设计原则 (55)12.2 钻具组合 (56)12.3 定向钻进 (57)13 欠平衡钻井 (58)13.1 适用条件 (58)13.2 设计原则 (58)13.3 井口装置及设备要求 (58)13.4 施工准备 (58)13.5 施工作业 (59)13.6 欠平衡钻井作业终止条件 (60)14 气体钻井 (61)14.1 适用条件 (61)14.2 设计原则 (61)14.3 设备及场地要求 (61)14.4 施工准备 (61)14.5 施工作业 (62)14.6 气体钻井作业终止条件 (64)14.7 安全注意事项 (64)15 中途测试 (64)15.1 测试原则 (64)15.2 施工设计 (65)15.3 施工准备 (65)15.4 施工作业 (66)15.5 资料录取和处理 (68)15.6 HSE要求 (68)16 井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69)16.1 卡钻 (69)16.2 防断、防顿 (71)16.3 防掉、防碰天车 (72)16.4 防止人身事故 (72)16.5 其它 (73)17 完井和交井 (73)17.1 完井质量要求 (73)17.2 交井程序 (74)17.3 交井资料 (74)附录 A (75)(规范性附录) (75)井口装置基本组合图 (75)附录 B (82)(规范性附录) (82)井控管汇布置图 (82)图B.1 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示意图A (82)图B.2 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示意图B (83)图B.4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示意图D (85)附录 C (86)压井作业单格式 (86)C.1压井作业单封面格式见图C.1,内容见图C.2、表C.1和表C.2。

钻井技术完井和交井操作规程

钻井技术完井和交井操作规程

钻井技术完井和交井操作规程1.1 完井和交井应具备的条件1.1.1 井眼质量1.1.1.1 井内无影响产层或进一步作业(如测井、试井仪器下出油管鞋)的落物,套管无变形及破裂,油管与环形空间不堵塞。

油管不卡、不断、不漏。

油管下入深度合格,管内畅通,下部带有标准油管鞋,能保证测井、试井仪器顺利通过。

井身质量合格。

1.1.1.2 已获工业性油、气井,必须将井内积液喷尽。

尚未试油的井,套管鞋内应用清水循环二周以上,出口应不见沉淀物。

1.1.2 固井质量1.1.2.1 各层套管外水泥浆返高符合设计要求,双级固井第一级水泥浆返至双级箍,尾管外水泥浆返至喇叭口,各层套管固井质量合格。

1.1.2.2 油气井的油层套管试压应根据采油(气)树工作压力、预计关井最高压力、套管柱最低抗内压强度的80%三者中的最低值进行清水试压,稳压30min,压力降低不大于0.5MPa为合格。

1.1.3 完井井口装置1.1.3.1 完井井口装置试压应使用试压塞,按采油(气)树额定工作压力清水试压,不渗不漏,稳定时间不少于30min,允许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

1.1.3.2 套管头和采油(气)树零部件完整、齐全、清洁、平正、闸门开关灵活。

在允许的最高压力下不渗漏。

套管头上法兰顶面距地面不超过0.5m。

1.1.3.3 未装采油(气)树的井口应在油层套管上端加装井口帽(或盲板)或井口保护装置,并在外层套管接箍上焊上明显的井号标志。

1.1.3.4 完井套管内外不得有油、气、水外泄,应在两层套管的环行空间安装泄压阀和压力表,并用合适的管线引出井口以外20m的安全位置。

1.1.3.5 提供采油(气)树使用说明书、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气密封试验报告及采油(气)树厂家出厂原配套配件。

1.1.4 完井管柱1.1.4.1 油管柱符合设计要求,油管通径规能顺利通过,油管内畅通。

1.1.4.2 射孔完成的井,油管鞋应位于射孔层位顶部。

裸眼完成的井,油管鞋应位于套管鞋内10m。

石油钻井与完井工艺技术规定

石油钻井与完井工艺技术规定

石油钻井与完井工艺技术规定摘要:本文旨在对石油钻井与完井工艺技术进行规范,确保钻井与完井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文章将从石油钻井的前期准备、钻井作业、完井作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介绍各项规定与标准的内容。

1. 前期准备1.1 钻井设计钻井设计是石油钻井工程的首要步骤。

设计必须根据目标地层的地质条件、井深、油气类型等因素进行。

钻井设计要充分考虑井眼稳定、工具选择、钻井井控方案等因素,确保作业安全、高效。

1.2 井眼稳定措施井眼稳定是钻井作业中重要的环节。

采取合理的井眼稳定措施,如使用钻井液,选择合适的加压、泥浆循环等方式,能有效保证井筒的稳定,避免井壁塌陷、砾石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1.3 钻井设备检修与维护石油钻井设备是保证作业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在钻井前,需对各种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确保其可靠性与稳定性。

包括对钻机、钻头、钻杆和井口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排除潜在故障。

2. 钻井作业2.1 钻井液钻井液是钻井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选择钻井液类型及其性能,能够减少地层损伤、保护油井设备,并提高钻井施工速度和效率。

在作业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和井筒稳定需求,调整钻井液体系。

2.2 钻头与钻井参数钻头是钻井作业中直接与地层接触的工具。

选择合适的钻头类型和规格,根据地质条件调整钻速和钻进参数,可以降低钻头磨损、提高钻井效率。

2.3 钻井质量控制钻井质量是保证井筒质量和作业安全的关键。

在整个钻井过程中,需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及时记录井下数据,进行地层采样和实验分析,严格遵守规范与操作手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3. 完井作业3.1 封隔器与油管完井作业的目标是实现地层封隔与油气生产。

在完井作业中,应合理选择封隔器和油管,确保井筒的安全封隔和油气的有效开采。

3.2 压裂与固井技术压裂与固井是提高油井产能的重要手段。

在完井作业中,需根据地层特点选择压裂剂和固井材料,合理设计压裂施工和固井工艺,确保封堵通道的有效关闭和压裂剂的充分分散。

钻井工程标准

钻井工程标准

采油工程(钻井、井下作业分册)钻井、井下作业分册共标准72个,钻井标准26个,修订2个;井下作业共有46项,其中2000年标准40项,新增加标准6项Q/SY TH0068-2000 钻井时效评定方法Q/SY TH0099-2000 钻井工程常用参数及计算单位Q/SY TH0076-2000 钻井地质设计编写规范Q/SY TH0073-2000 开发井钻井工程设计规定Q/SY TH0074-2000 井身结构设计规范与方法Q/SY TH0075-2000 水平井剖面设计Q/SY TH0050-2000 丛式井设计规程Q/SY TH0051-2000 定向井剖面设计Q/SY TH0054-2000 侧钻设计及作业方法Q/SY TH0055-2000 固井设计Q/SY TH0077-2000 完井质量Q/SY TH0078-2000 钻井井身质量Q/SY TH0052-2000 定向井井身质量Q/SY TH0056-2000 固井质量验收评审方法Q/SY TH0049-2000 完成井井口安装质量规定Q/SY TH0057-2000 表层、技术套管封固质量要求Q/SY TH0082-2000 井控技术规定Q/SY TH0059-2000 井控设备现场安装及验收规程Q/SY TH0058-2000 井喷的预防及处理工艺规程Q/SY TH0080-2000 井喷压井操作规程Q/SY TH0081-2000 高压油气井钻井过程井控作业规程Q/SY TH0053-2000 定向井完井作业规程Q/SY TH0079-2000 钻井完井现场交接Q/SY TH0070-2000 钻井工程资料填写验收规程Q/SY TH0072-2000 钻井工程资料验收规程Q/SY TH0071-2000 钻井报废条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Y TH0068-2000钻井时效评定方法1 范围本评定方法规定了石油钻井时效分析的具体要求。

2008---井下作业技术标准目录 (3)

2008---井下作业技术标准目录 (3)
9
SY/T5858-2004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10
SY/T6616-2005
含硫油气井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12
SY/T6203-1996
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
13
SY/T5964-2006
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维护
欠平衡钻井技术规范第1部分:设计方法
5
SY/T6543.2-2003
欠平衡钻井技术规范第2部分:井口压力控制装置及地面装置配备要求
6
SY/T6543.3-2005
欠平衡钻井技术规范第3部分:施工规程
7
SY 5472-92
电子陀螺测斜仪测量规程
8
SY5742-1995
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14
SY/T5225-2005
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15
SY/T5127-2002
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规范
16
SY/T5087-2005
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
17
SY/T5876-93
石油钻井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SY/T6362-1998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10
SY/T5727-1995
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
11
SY/T6228-1996
油气井钻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推荐作法
12
SY/T5247-1997
套铣作业方法
13
SY/T5790-2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75.020
E90 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 0165—2008
钻井完井工程质量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quality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2008-02-25 发布2008-04-01 实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皇甫洁、张全胜、王桂英、李玉宝、孙骞。

I
钻井完井工程质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钻井完井过程中井眼轨迹质量、油层套管、油层保护、固井、井口装置及测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和浅海油、气、水井的钻井完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127 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规范
SY/T 5322 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
SY/T 5328 热采井口装置
SY/T 5334 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计算方法
SY/T 5374.1 固井作业规程第1部分:常规固井
SY/T 5374.2 固井作业规程第2部分:特殊固井
SY/T 5467 套管柱试压规范
SY/T 5600 裸眼井、套管井的测井作业技术规程
SY/T 5729—1995 稠油热采井固井作业规程
SY/T 5792—2003 侧钻井施工作业及完井工艺要求
SY/T 5955—2004 定向井井身轨迹质量
SY/T 6030 水平井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T 6268 油套管选用推荐作法
SY/T 6464-2000 水平井完井工艺技术要求
SY/T 6540 钻井液完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方法
SY/T 6592 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3完井工艺总体要求
3.1完井应立足于保护油气层,减少对油气层的伤害。

3.2各油、气、水层之间应有效地封隔,防止气窜或水窜。

3.3有效地控制油层出砂,防止井壁坍塌,确保油气井长期生产。

3.4应便于修井和井下作业,能够进行各种采油工艺增产措施及各种井下测试。

3.5有利于保护油套管,延长油气井使用寿命。

3.6稠油开采能达到热采的要求。

3.7海上井应满足海上生产作业的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3.8完井工艺应简便、安全、可靠。

4技术要求
4.1井眼轨迹质量
1
Q/SH 0165—2008
4.1.1井眼结构设计应考虑钻井、完井、采油及各种增产措施的工艺、强度及安全起下要求。

井眼轨迹应符合设计要求。

4.1.2定向井的井眼轨迹质量应符合 SY/T 5955—2004 中第4、5 章的规定。

4.1.3侧钻井的井眼轨迹质量应符合 SY/T 5792—2003 中第7 章的规定。

4.1.4水平井的井眼轨迹质量应符合 SY/T 6464—2000 中第6 章的规定。

4.2油层套管
4.2.1油层套管尺寸确定原则:根据油气层压力、产量、流体的粘度、增产措施和开采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选定油管直径,根据油管尺寸去选定油层套管尺寸。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钻井装备能力及工艺水平确定油层套管尺寸。

4.2.2根据油田开发方案或钻井设计的要求,采用油层套管尺寸确定原则来设计油层套管、完井衬管、防砂完井管柱,并符合 SY/T 6268 的相关规定。

其中强度设计在符合 SY/T 5322 规定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弯曲强度校核。

注蒸汽热采井应进行热应力计算。

4.2.3出砂井、稠油热采井、高凝油井、新油田开发井和老油田调整井中的监测井、最终产液量大于300 m3/d 的油井以及井下情况复杂的井,在强度满足的前提下,宜采用外径Ф177.8 mm 及以上的油层套管。

4.2.4注蒸汽热采井、高压气井应采用连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的特殊螺纹类型的套管,下井时应涂相应的螺纹密封脂。

4.2.5低渗透油气田进行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的井,高压注水井,深井,超深井,地区地应力对套管强度影响较大或存在较厚的盐岩地层的井,根据井下套管受力状态设计选用高强度的厚壁套管。

4.2.6天然气中 H2S 或 CO2 含量较高和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的油气井,应采用抗腐蚀套管或采取其它保护套管措施。

4.2.7按设计钻井靶点位置,完钻口袋深度一般应在 30 m~50 m,完井深度有特殊要求的,按开发方案或钻井设计执行。

4.2.8采用尾管固井完井的井,尾管与上层套管的重叠长度控制在 60 m~200 m。

4.3油层保护
4.3.1钻井完井液
4.3.1.1应选用有利于保护油、气层的钻井完井液体系,滤液对地层、流体、岩石配伍性良好。

极强水敏或强水敏性储层,宜采用油基钻井完井液;中水敏或弱水敏性储层,宜采用聚合物聚合醇钻井完井液或黑色正电胶钻井完井液等强抑制水基钻井完井液。

4.3.1.2钻井完井液损害油层的评价应符合 SY/T 6540 的规定。

4.3.1.3油层部位应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

在安全钻进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钻井完井液的密度,钻井完井液的密度应以最高地层压力为计算基准,再增加一个附加值,其附加值推荐为:油水井为 0.05
g/cm3~0.10 g/cm3,气井为 0.07 g/cm3~0.15 g/cm3。

4.3.1.4打开油气层时,推荐采用屏蔽暂堵和非渗透技术保护油气层。

选用孔喉尺寸 2/3 粒径的暂堵剂架桥,配合小颗粒的暂堵剂填充。

4.3.1.5对裂缝性产层,渗透率较高且速敏效应严重的油气层宜采用屏蔽暂堵技术,减少滤失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采用泡沫泥浆和欠平衡钻井工艺。

4.3.1.6缩短完井液对油层浸泡时间。

除裸眼完井的井外,完井液浸泡油气层时间不超过本地区从钻开油层至完钻平均钻井时间的 1.5 倍。

4.3.2固井水泥浆及冲洗液、隔离液
4.3.2.1固井用冲洗液、隔离液应与钻井完井液、油气层岩石及流体相容和配伍。

4.3.2.2固井用水泥浆及冲洗液、隔离液应严格控制对油气层滤失量,减少对油气层伤害。

其中,油井水泥浆滤失量≤150mL(6.9 MPa 压差,30 min)。

气井水泥浆滤失量≤100 mL(6.9 MPa 压差,30 min)。

4.4固井
2
Q/SH 0165—2008 4.4.1固井工艺应满足生产要求。

4.4.2常规固井按 SY/T 5374.1 执行,特殊固井按SY/T 5374.2 执行,稠油热采井的固井按 SY/T 5729 —1995 中第 6 章规定执行。

4.4.3依据电测井径及固井工艺选择扶正器的尺寸及类型,安装间距应符合SY/T 5334 的规定。

4.4.4固井水泥返高至最上部油、气层顶界以上 200 m,热采井、高压气井水泥应返至地面。

4.4.5固井水泥浆中加入添加剂调整水泥浆性能,热采井和高温度井应添加石英砂等强度稳定剂,保证水泥浆性能稳定。

提高固井水泥顶替效率,保证固井质量,有效地封隔油、气、水层,应满足生产及增产措施的要求。

4.4.6固井质量评价应符合 SY/T 6592 的规定。

4.4.7套管柱试压应符合 SY/T 5467 的规定。

4.5井口装置
4.5.1油层套管接箍顶面应高于自然地面 0.2 m,整拖井井口低于自然地面 0.2 m,并依次确定技术套管和表层套管的联入。

4.5.2表层套管内的各层套管应居中,不得偏斜。

4.5.3深井、超深井、高压油气井、含 H2S、CO2 气体的井应安装套管头,并符合 SY/T 5127 的有关规定;低压油气井装简易套管头;采用套管固井射孔完井的热采稠油井,其表层套管或技术套管不得与油层套管联在一起,应允许油层套管受热膨胀引起的管柱伸长。

4.5.4采油、气井口装置应符合 SY/T 5127 的相关规定,热采井井口装置应符合 SY/T 5328 的相关规定,含酸性介质油气井应安装防腐蚀井口。

4.5.5废弃井及常停井应去掉井口装置和割掉一定深度以上的表层套管以便恢复地貌。

个别地区要求在井眼位置安装一个可供识别的标志。

4.6测井
裸眼和套管完井的直井测井应符合SY/T 5600的规定,水平井的测井应符合SY/T 6030的规定。

5资料交接要求
由各作业承包方向项目发包方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a)钻井工程井史(包括钻井及完井工程总结、套管记录等);b)
钻井地质总结(包括各类录井、取芯资料等);
c)测井资料(包括声、放、磁、成像资料等);
d)钻井完井交接书。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