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引言: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我国历史上大家名人之一,他是唐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同时出现在《全唐诗》和《文选》两部重大著作中的人物。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长于写意,他的诗歌多风味独特,意境深远,多富有象征意味。
这篇文章将会探究《李商隐诗两首》的导学案,以及其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材中的重要性。
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作品;2. 理解李商隐作品中的意境及文化背景;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步骤1. 课堂导入学生可能对李商隐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成就,简单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等。
也可以播放一段李商隐诗歌的朗诵或者配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2. 研读《李商隐诗两首》本次导学案聚焦于《李商隐诗两首》,可以选用《无题》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进行研读。
在研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展开:(1) 教师给出诗歌的简要介绍和注释,并进行语段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注释和语段分析对诗歌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字词和行文方式,尝试重组文本的意义。
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3) 分享收获。
让学生进行分享,分析其对文本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和互相启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少数派文化背景,尝试揣摩李商隐通过这些文化背景进行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3. 表现和评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心灵世界的感受。
同时,应让学生进行个人写作,以其所读的诗歌为主题完成一篇有关李商隐诗歌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在文学鉴赏、文化理解、诗歌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1. 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
2.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3、《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4、诗歌的象征手法。
知识链接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预习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伫.立()萋.萋()涉.足()瞬.息()延.绵()幽jì()yùn()含kuài zhì()()人口污rǎn ( )2.用诗中句子回答。
(1)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你将怎样?(2)在苦恼之时,要学会怎样?合作探究1. 整体感知(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诗人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3)《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2、句段品读(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2)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3. 探究质疑: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4 《诗两首》预习学案
一、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小组内互相检查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息( ) 伫.立( ) 萋萋.
( ) 诱.人( ) 忧郁.( ) 涉.
足( ) 三、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________(sh ùn )息 延(mi ǎn) ________ 幽(j ì)________
________(y ùn )含 污(r ǎn )_______ (ku ài zh ì)_______ 人口
四、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忧郁( ) 镇定( ) 怀恋( ) 伫立( ) 幽寂( ) 延绵( )
五、解释下列词语
(1)忧郁: (2)怀恋:
(3)镇静: (4)瞬息:
六、学海拾贝
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
扬顿挫。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词语注音注释。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2、解释下列词语。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3、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______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和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3、(1)普希金俄文学语言《叶甫盖尼·奥涅金》(2)弗罗斯特美象征哲理【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①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答案】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答案】它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这首诗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诗两首导学案完整版

诗两首导学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诗两首》导学案雨巷【学习目标】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huángwǎnchóuliáo彷()凄()()怅寂()huángwǎntìliáo惊()()惜()傥()廓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彳亍..:()颓圮.:()【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仔细读诗句,说说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朗读第一节和第七节,找出其不同,说说这种重叠与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雨巷戴望舒学习目标1.熟读这首现代诗,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3.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味意象与意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4.尝试从多种角度对《雨巷》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知识1.中国现代诗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新诗)。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而为新诗地位的确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
现代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2. 现代诗派简介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
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
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3.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2 诗两首 2 一中周伟杰《诗两首》导学案《雨巷》导学案编写人:一中周伟杰学习目标: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1. 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 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九下第二单元-《诗两首》导学案

词两首[教学目标]1.诵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2.体会两首词在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上的妙处。
3.把握两首词中的主题,感受伟人风范。
4.培养学生乐观、豪迈、胸怀天下的品格。
[教学重点]1.诵读诗词,在诵读中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2.分析两首词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品味两首词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一、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二、写作背景1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
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
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2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第一课时学习《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古典诗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白话新诗,然而,一代伟人毛泽东,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赋予古典诗词以新的魅力。
可以这样说,在当下,没有哪一个文人能像毛泽东那样创作出如此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古典诗词。
今天,就让我们从《词两首》中体会一代伟人气贯长虹、冲天的豪情才情吧!二、预习导航解释下列词语(1)长空:(2)碎:(3)咽:(4)漫道:(5)迈步:(6)从头越:三、赏读诗词品味妙处(1)挑选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正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
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词语注音注释。
忧郁
..()瞬.息()涉.足()伫.立()
幽寂
..()
..()延.绵()荒草萋萋
2、解释下列词语。
【忧郁】【瞬息】
【涉足】【伫立】
【幽寂】【延绵】
【荒草萋萋】
3、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______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和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①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试一试。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二)《未选择的路》
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三)合作释疑: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悲伤(bēi)忧郁(yù) 普希金(pŭ)瞬息(shùn)
B.怀恋(liàn)伫立(zhù)涉足(shâ)丛林(cóng)
C.萋萋(qī) 幽寂(jì) 诱人(yòu)清晨(chãn)
D.污染(răn)延绵(mián)叹息(tàn)脍炙人口(hu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形容草长得衰败的样子。
)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续不断。
)
C。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
D.心儿永远向往未来。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
3.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口吻,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B.《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政治抒情诗。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D.《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4)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比喻比喻象征象征B.拟人比喻象征想像
C.比喻想像想像象征D.拟人想像想像象征
6.根据例句仿写。
(4分)
例句:路,是探索者纵深的想象;路,是跋涉者不渝的伴侣。
仿写:书,;书,。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一切都是瞬息”中的“瞬息”能否用“一会儿”来代替,为什么?
2、从全诗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3、从全诗中找出一组同义词。
4、对末节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末节诗是诗人笑对苦难和忧郁的心声,劝说的口吻里,充满了关爱的情感。
B.“未来”写出了期待的美好,“现在”点示暂时的忧郁,“过去”意味着亲切的回忆。
C.“永远”写出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天长日久,“瞬息”写出再大的“忧郁”不过是过往云
烟。
D.这首诗应用豪迈铿锵的语气读出诗人所抒发的真诚的情感。
二、课外语段阅读。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粘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雪花”具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其理由。
3、诗中那个“有朱砂梅的清香”的她指什么?
4、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雪花”形象?(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