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 7 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五)生态系统
❖ 生物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 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 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信息传递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
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评价范围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
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 二、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1. 生态影响识别 包括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因素)、 作用客体(影响对象)、影响的效应。
❖ (1)影响因素识别:要点:①内容全面;②全过程识 别;③识别主要工程及其作用方式。
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 表现形式: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 ❖ 时间: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 ❖ 收集行业类别: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 ❖ 资料性质: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
划、规定、 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 他生态调查材料等。
(2)现场勘查法
❖ 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 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 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 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 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
(六)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生物成 消费者
生
分
分解者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态
系 统
能源-Solar 非生物 栖息地和生活条件:Air, water, soil etc.
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

2 1 2 1 2 1 1 2 1 1 2 1 1
3 2 3 2 3 2 1 3 2 2 3 2 1
/ 3 / 3 / 3 1 / 3 3 / 3
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续)
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 A 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 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 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也可通过历史图件 的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 的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要分析原自然系统或次生 系统的生产力是否降低,降低的范围和程度,作为判定的根据。 系统的生产力是否降低,降低的范围和程度,作为判定的根据。 B 生物量减少的度量方法是对照历史上本系统的量值或经典文献 提供的地球上本系统的平均值进行量算。 提供的地球上本系统的平均值进行量算。异质性程度变化的量算要以 历史上本系统的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 历史上本系统的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区域环境的变化要度量绿地的 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的变化。 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的变化。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 C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 的敏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 的敏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 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 同意。 同意。
又称“现存量”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在一定区域或一走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 一种结构单元。 一种结构单元。 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 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 (Patch) 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 草场、森林、 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 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 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 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 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 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位。 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位。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 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 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五、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4) 控制污染的生态影响
加强污染型建设项目“三废”管理,按项目所在地
五、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8) 加强生态意识教育 严格生态影响评价制度,加
强生态专家在拟议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参与,加强有关
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学的研究。 9) 建全管理体制 生态系统影响往往具有跨部门、跨
地区的特点,应当建立职责明确,便于协调的管理体制,
以利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 10)建全有关生态资源保护的法规制度。
三、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要求(了解) 要点: (1)现状调查-功能评价(内容) (2)文字——生态制图(表达形式) (3)定性——定量(深度):植被覆盖 率、频度、密度、生物量、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物种数量
三、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熟悉) 要点: (1)环境质量现状-生态完整性 (2)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承受干扰 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 (3)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现 状、发展趋势)——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珍稀动植物
区气象、水文条件和环境容量控制向环境排放的污染
物数量和浓度,加强工业废物的堆放管理; 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 水库工程在蓄水前清除库区有机物等。
五、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5) 合理选址 拟议项目特别是污染型工业项目的选址 应尽可能避开河口、港湾、湿地或其他生态敏感区,以便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压力。审定选址方案时,应 有资源管理机构参加。 6)合理利用土地 合理开荒, 合理设计管道、线路的路线,减少不合理占地,控制各种 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的用地方式。 7)加强生态系统的 监测 制定生态系统监测方案。监测内容应包括污染水平 和生态系统功能、结构方面的变化。及时提供信息,以保 证在生态系统变化未达到允许水平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规划、建设、改造、拆除等项目的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的预测和评
价的一项技术活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
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规划、设计、建
设等阶段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
植物、动物等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2. 土壤和水资源:评估项目对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的污染、
消耗和影响,包括水质、水量、地下水位等方面。
3. 大气环境: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包括排
放物的种类、浓度和传播路径等。
4. 噪声和震动: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和震动的影响
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住房等方面。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并应该由专
业的评估机构进行。
评价结果将作为项目决策、规划和设
计的重要参考,决策者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
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①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②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③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④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针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⑤针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提出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⑥提出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包括环境 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得出结论. ⑦得出结论.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⑤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 方式和强度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因此要从可持续 发展的角度出发,避免商业性的过度采伐,捕猎和 更替,以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生物多 样性. 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生境.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4 关注特殊性问题
特殊的生态系统,生境,生态因子或或特别 需要保护的生态目标,或因其有特殊的生态环境 功能如生物多样性高,或是珍稀濒危生物生境, 水源保护地等,或因其具有典型的生物地理代表 性,或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或具有特别的历史 文化,科学研究或其他特别的价值,或因其具有 稀有性特点等等,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给予特 别的关注和重视,如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等重要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生境以及生态脆弱带等. 生境以及生态脆弱带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景观:指在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快或生态系统 景观: 景观 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 植被覆盖率 百分数表示. 湿地 湿地:湿地是开放水体和陆地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 湿地 生态结构和功能属性,指沼泽地,沼原,泥炭地或水域,还包括落潮 时深度不超过6m的海域. 承载力 承载力:指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所能供养的动植物总数,同时又不 承载力 能影响环境在理想水平和质量上维持生命的能力.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指南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指南
一、引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
为
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措施,并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是描述、评价和预
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
本指南旨在为生态环境影
响评估提供指导。
二、评估范围
1.自然生态系统:评估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包括物种多
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等。
2.土地利用:评估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影响,包括土地变化、土
地破坏和土地退化等。
3.水资源:评估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水质和水量变化等。
4.大气环境:评估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大气污染和温
室气体排放等。
5.生物多样性:评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
服务等。
三、评估方法
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环境基线数据、活动数据和模型数
据等。
2.预测模型:建立合适的预测模型,根据数据和模型进行评估和预测。
3.评估指标: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包括生态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等。
4.专家评估:请相关专家参与评估过程,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5.综合评估:综合各项评估结果,进行整体评估和风险评估。
四、评估报告
1.评估目的: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35
<20
状态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处 植被覆盖
好,生物多 较好,生物 于中等水平, 度较差,
样性好,生 多样性较好, 生物多样性一 严重干旱
态系统稳定,适合人类生 般水平,较适 少雨,物
最适合人类 存
合人类生存, 种较少,
生存
但偶尔有不适 存在明显
人类生存的制 限制人类
约因子出现 生存因素
生态环境质量计算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 EQI> =
0.3х生物丰度指数+0.25х水网密度指数 +0.2х植被覆盖指数+0.15х〔1-土地退化 指数+0.1х〔1-污染负荷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级别 优
良
一般
较差
差
指数 >=75
55-75
35-55
〔1保护: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政策,预防性保护 是优先考虑的措施.
〔2恢复:通过事后努力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或环境 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3补偿:重建一种生态系统,以补偿应开发建设活动 而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
〔4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 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
替代方案: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替代 方案,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方案比较.大多数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须提出替代方案.
评价期限
〔1生态影响评价〔现状与预测评价:对施工期和运行 期进行评价与分析,对远期运行情况进行预测;
〔2生态影响后评价:在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实际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重大自然资源开发项 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