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4)
2003年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文)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四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 22时B 14时C 20时D 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 16小时B 14小时C 10小时D 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 巴拿马运河B 麦哲伦海峡C 德雷克海峡D 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美国中部小麦黄熟B 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 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D 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读图2,结合所掌知识,回答5~6题。
5.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沙漠带D 热带季雨林带6.图2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 ②地降水最多B 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 ①地年均温最低D 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3回答7~9题。
7.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 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 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 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 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8.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 煤炭、石油B 石油、水电C 水电、天然气 D 天然气、煤炭9.我国目前A 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B 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 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D 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 气候温和湿润B 河网密集C 矿产资源丰富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 ①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第Ⅱ卷(共160分)二、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36.(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总分:160 考试时间:129分钟)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 题, 共计 44 分)1、(16分)读图1,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4题。
图1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C.德雷克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2、(12分)图2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图25.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6.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7.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16分)读图3并回答8——11题。
8.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A.180千米B.280千米C.380千米D.480千米9.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1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文综统一考试全国卷答案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文综统一考试(全国卷)答案1.C 2.A 3.B 4.C 5.C 6.A 7.D 8.A 9.D 10.C 11.A 12.A 13.D 14.C 15.C 16.B 17.D 18.A 19.A 20.C 21.B 22.A 23.D 24.A 25.C 26.C 27.A 28.B 29.D 30.C31.B 32.D 33.A 34.A 35.B36.(1)115°E,41°N 内蒙古(张北、坝上亦可)(2)10℃等值线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37.答案要点:(1)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
(2)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
(3)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
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北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4)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38.(1)①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坚持艰苦奋斗,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
(本题也可回答关于党建设问题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根据考生回答的完整程度相应给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评分)(2)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39.(1)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3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徐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活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 高尔基体B 线粒体C 叶绿体D 核糖体2.如果一个人多食少动,即摄入的食物过多,消耗的物质过少,容易导致身体的肥胖,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A 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 2和H 2OB 葡萄糖合成肝糖元C 非脂肪类有机物转变成脂肪D 葡萄糖合成肌糖元3.用0.3g/mL 的蔗糖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的物质是A 蔗糖溶液B 水C 细胞液D 空气4.某园艺场经过长期精心选育,培养出一株形态优美的兰花,如果要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并尽快大规模繁殖,最适合的繁殖方式是A 分裂生殖B 有性生殖C 孢子生殖D 组织培养5.下面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模式图,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A 3条B 4条C 5条D 6条6.2002贝尔化学奖授予利用“质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等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研究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下列物质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A 乙醇B 葡萄糖C 氨基酸D 蛋白质7.136C -NMR (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6C 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数为6B 电子数为13C 中子数为6D 质量数为68.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下列气体的排放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 SO2B N2C NO2D CO9.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 CH4B CH3CHOC NaClD C6H610.不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A LiB NaC KD Al11.下列论法正确的是A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B 纳米材料是—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C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高性能通讯材料D 废旧干电池必须集中回收,目的是调剂给贫困地区使用12.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 Al(OH)3B NaCl溶液C K2SO4溶液D 稀H2SO41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A NH3B Na2O2C FeCl2D FeCl314.a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的某种物质中发生反应,钢丝变红且反应后钢丝质量仍为ag.则该物质是A 稀H2SO4B C2H5OHC CuSO4溶液D NaOH溶液15.在0.l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力向移动C 滴加少量0.l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6.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 l种B 2种C 3种D 4种17.以下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 0;OB 2r,向东;πrC r,向东;πrD 2r,向东;2r19.下列涉及分子动理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 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在通常条件下也可能停止C 物体内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一定表现为引力D 物体内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一定表现为斥力20.相隔—段距离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 ,现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量变为原来的2倍,同时将它们间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A F/2B 4FC 2FD F/421.光导纤维在信息传递方面有很多应用,利用光导纤维进行光纤通信所依据的原理是A 光的折射B 光的全反射C 光的干涉D 光的色散22.下列衰变中,属于α衰变的是Ae Pa Th 012349123490-+→ B e Mg Na 0124122411-+→ C He Th U 422349023892+→ D e Si P 0130143015+→ 2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的g 值比当地的标准值偏小,可能是因为A 摆球的质量偏大B 摆动的偏角偏小C 计算摆长时,把悬线长l ’当作了摆长lD 测量周期时,将n 次全振动误记成了(n +1)次全振动24.若以抛出点为起点,取初速度方向为水平位移的正方向,则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做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位移x 的图象是A B C D25.超导研究是当今高科技的热点之—,对超导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是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
2003春季高考文科综合试卷

年降水量(mm)15001200900600300①②③④绝密★启用前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日22时30分,世界展览局在摩纳哥(东1区)宣布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此时摩纳哥的时间是()A.12月3日15时30分B.12月2日9时30分C.12月3日9时30分D.12月2日15时30分右图中数字代号表示高雄、开普敦、淮北、芝加哥4个城市。
根据图示资料,判断2~4题。
2.4个城市中,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城市②是()A.高雄B.开普敦C.淮北D.芝加哥4.下列因素中,对城市④一月气温影响较大的是()A.附近有寒流经过B.附近有暖流经过C.地处北回归线附近D.受赤道低压控制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种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5~7题。
5.该工业的布局属于()A.资源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6.该工业最有可能是()A.飞机制造工业B.机车制造工业C.瓶装饮料工业D.高档时装工业7.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8.下列各组食品,其加工厂靠近原料产地的是()A.鲜奶、蔗糖B.面包、食盐C.鱼干、饼干D.豆浆、酱油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10.图示山岭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11.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A.内蒙古、江苏B.广西、黑龙江C.湖北、甘肃D.河南、新疆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2003年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文)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四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 B 14时C 20时D 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 B 14小时 C 10小时 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拿马运河 B 麦哲伦海峡 C 德雷克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 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 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D 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读图2,结合所掌知识,回答5~6题。
5.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沙漠带D 热带季雨林带6.图2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 ①地年均温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3回答7~9题。
7.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 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 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 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8.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煤炭、石油 B 石油、水电 C 水电、天然气 D 天然气、煤炭9.我国目前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B 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 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D 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附答案)

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附答案)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6.图2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①地年均温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3回答7—9题7.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8.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9.我国目前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1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完整word)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附答案)

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附答案)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6.图2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①地年均温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3回答7—9题7.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8.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9.我国目前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1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签在试题卷上。
一、本卷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6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人类在不懈的探索中,正逐步认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
回答1~2题:1.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A 黑子和光球B 耀斑和色球C 黑子和耀斑D 光球和色球2.目前地球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 10°B 23°26’C 30°34’D 66°34’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主要由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三部分组成,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
回答3~6题:3.地球大气的各层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高层大气4.在靠近海岸的地区,影响海洋表层盐度的主要因素是A 蒸发B 降水C 洋流D 河川径流5.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温度B 水源C 生物D 大气6.对人类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A 滑坡B 火山喷发C 泥石流D 地震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回答7~8题:7.“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A 众多的海港B 丰富的煤炭资源C 充足的水电D 廉价的人力资源8.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沪宁杭地区的最佳运输方式是A 公路B 水路C 铁路D 管道当前人口、资源、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则是人类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根本途径。
回答9~10题:9.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A 全球变暖、噪声污染B 海洋污染、生态破坏C 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D 电磁污染、白色污染10.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类活动是A 围湖造田B 毁林开荒C 竭泽而渔D 清洁生产11.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的事件发生在A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D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期间1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定国是诏》C “扶清灭洋”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3.洋务运动期间,曾国藩创办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是A 安庆内军械所B 上海发昌机器厂C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D 湖北织布局14.1895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获得投资设厂特权的条约是A 中美《望厦条约》B 中法《黄埔条约》C 中英《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15.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A 《资政新篇》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双十协定》D 《和平建国纲领》16.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这次北伐的主要对象是A 袁世凯B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C 日本帝国主义D 英美帝国主义17.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于A 南昌B 长沙C 井冈山D 延安18.1937年,八路军在山西境内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战役是A 忻口阻击战B 平型关战役C 台儿庄战役D 豫湘桂战役19.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中日民族矛盾B 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 人民内部矛盾20.1949年召开的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并通过“共同纲领”的会议是A 遵义会议B 洛川会议C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桔论。
”回答21~23题:21.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 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路线和方针B 发动“大跃进”运动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 开展“反右倾”斗争2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 掀起“四五运动”C 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 提出四项基本原则23.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决定首先设置的经济特区是A 西安、兰州、银川、西宁B 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C 昆明、成都、重庆、贵阳D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4.改革开放时期,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并对当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援藏干部A 雷锋B 王进喜C 焦裕禄D 孔繁森25.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A 发展B 开放C 改革D 稳定26.200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举行第二次峰会。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克兰6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3个政治、法律文件。
A 美国B 日本C 俄罗斯D 法国近年来,我国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和社会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成克杰、胡长清、李嘉延、慕绥新等一批党内腐败分子受到严肃查处。
回答27~28题:27.国家打击严重犯罪活动,属于的国家职能。
A 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C 搞好社会公共服务D 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8.在我国,领导干部只要触犯了法律,不管职务多高、权力多大,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这说明A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B 惩治腐败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C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D 阶级斗争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回答29~30题29.从经济常识看,这句话说明A 农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B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C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 农业现代化就是国民经济现代化30.这句活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B 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C 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D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3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是运动的观点B 实践的观点C 聚变和质变的观点D 对立统—的观点3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A 对社会的贡献B 实现个人理想C 获得他人均衡重D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33.“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需要中国”。
有人据此认为:“依靠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就一定能飞速发展。
”这一观点A 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 否认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 只重视量变,不重视质变D 否认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B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 生产商品时的劳动强度3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表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C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 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共同发展36.2001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A 财政收入实际上就是税收B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C 税收具有强制性D 税收的主体是个人所得税37.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四个—般特征。
A 计划性B 统一性C 开放性D 无序性38.我省大型超市连锁企业一一苏果超市有一句反映其经营理念的广告词,叫做“苏果无假货,件件请放心”。
这—经营理念体现了市场交易中的的原则。
A 自愿B 平等C 公平D 诚实信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4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卷共7小题,共计74分。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拆线图。
(2分)(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水平。
(2分)(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3分)40.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一),回答:(8分)图一(1)图示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1分)(2)图示地区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水热条件是。
(1分)(3)按投入多少分类,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分)A 粗放农业B 密集农业C 混合农业D 自给农业(4)夏季,影响图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和。
(2分)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至少答出两条措施)等。
(2分)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材料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一)驱除鞑虏。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平均地权。
……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共10分)(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2分)(2)材料二的作者同康有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什么变法?(2分)(3)材料三提出的同盟会政治纲领可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它又简称为什么主义?它表明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4分)(4)材料四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42.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2分)(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报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4分)(2)中国人民在近代—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2分)(3)近代史上,哪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割占过我国的香港岛和台湾岛?(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分)(5)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