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写作教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写作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一单元写作
课题第一单元写作第_____课时总第________课时主备人史琴芳使用人
教学目标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完整地记叙一件事
教学难点:叙事清楚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1 组织学生自学“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写作指导范文引路(见课件),再口头讲述一个“我的故事”(先
小组讲述,后全班交流,讨论得失)。

3 以“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4学生写作。

5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见课件),组织学生互改。

6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7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8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家人听。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写作 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文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写作  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文教学设计

我的故事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故事。

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

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终于这美好的机会眷顾了我,凭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允许插班到芭蕾舞三级表演班。

我的明星旅程由此开始。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比的练功房。

推开练功房门,一看: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

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的练功房。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万事都会有开端,只不过我的开端很苦。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腿上,把我的腿使劲往下压,他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

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

”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

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了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了把杆,挺胸,收腹,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

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

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

我知道,我的脚长得很不符合跳芭蕾舞的要求,但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

因为我坚信:开端的痛苦一定会换来成功的甜美!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被“伯乐”发现,成为芭蕾独舞表演的最佳人选。

为了练好舞,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

每次练完后,我可以把腿放到别人放不到的地方去,那种舒展的感觉是旁人难以感受到的。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作文》教案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作文》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教案一、每日一荐在上课之前,首先是我们的“每日一荐”。

以前,我给大家推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作品,今天为了适合我们课堂的需要,我给大家推荐一篇平民化的作品,它的作者便是我本人,请同学们听完以后,同我交流一下,你觉得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出来?朗读文章《修鞋的老人》。

师生交流。

一、导入对于人物的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

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就是:如何才能将笔下人物写得真实动人,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仅仅撷取一朵小小的浪花,即: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三、读一读1.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亲)2.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3.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少年闰土)4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枝长烟管,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中年闰土)二、比一比我班有一位同学,他大约十五岁,身材中等。

红润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脸的正中有一个鼻子。

他的头发不长不短,黑黑的。

一张开嘴巴,就是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思考:这位同学是谁呀?你能否猜出来呢?为什么?比较一下,他的人物描写与上面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描写,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四、观察、思考1、筛选特征(1 ).你觉得照片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手臂、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还原它好不好?(3).联系人物描写,你从此照片中得到什么启发?筛选特征相貌是千差万别的,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又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训练题目]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情节要吸引人。

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晰。

[方法指津]:1.同学依据训练题目,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熟悉或想法。

2.老师结合同学的发言进行解题: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

写作本文时要留意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故事注意情节,要写得曲折动人;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学法指导】自主写作与综合探究相结合。

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记牢。

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记事简单学,起因经过和结果;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大事起因点明白,经过详细写出来;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容要略写。

倒叙方法变化多,结果提前是妙招;开头加快多变化,结尾照应好处多。

中间详细叙述事,细节描写要好玩;过渡照应连接紧,线索清晰最要紧。

选材要选新奇事,话语实在感情真;话不在多而在精,事不在多而在新。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层次分明条理清,详写略写心里明。

[片段训练]同学在5分钟之内写一个生活中发生的事,可选择记叙一件事的起因或结果的作文片段,要求事情记叙清晰、明白、完整。

老师抽查并朗读。

[拟写提纲]指导同学确定文章主要内容,撰写《我的故事》作文提纲,同桌沟通一下。

1.绽开回忆,追溯往事如: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写出自己的感受2.详细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记忆深刻的一件事3.谈些感想,抒发情感,点明主旨备选的素材列出清单:(1)我和我家--在家庭中,发生在我和亲人之间的故事(2)求学路上--学习生活中,发生在我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故事(3)边走边看--发生在我和社会上生疏人之间的故事[构思抄写]:紧扣主旨,删繁就简,卷面干净,把空时间起因:简洁明白记叙文经过:具体生动结果:自然合理张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知识导航】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

按照我们的理解,显然应该重新排序,顺序是: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可见,我们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才能明明白白。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就是训练记叙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歌德曾说 : “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 , 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可见, 写清楚一件事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基础。

写一件事 , 不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 就难以使人信服 ; 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 就无从下笔 ; 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 结构就不完整 ; 不交代事件的结果 , 读者就会疑惑不解。

所以只有让事件要素完备、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 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但学生在写清楚一件事的作文时经常会犯以下错误一、没有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没有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不够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设计与讲评(网友来稿)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设计与讲评(网友来稿)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设计与讲评(网友来稿)重庆铁路中学温国祥第一、学生阅读课文34——35页的内容。

第二、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单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条理地进行记叙,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写作活动与课文的结合点是弄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可结合第三、四课让学生体会。

四道作文题,第一、二:题,可指导学生联系本人或班级的生活实际安排好所要表达内容的顺序,学生可从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第2题的要求有两个:新鲜事不是离奇的事,记叙文.写作要从生活出发,要从小处入手。

莫把新鲜当怪异,要到生活中找米,写出真情实感。

其次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第1题是写一个故事。

故事注重情节,要能吸引人,但同样要表达真情实感。

这篇作文应引导学生多注重语言的表达。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课外练笔”要求学生看精彩电视节目后的观感,激发兴趣,体现个性,指导抓住切入口,明主旨,吐真情,组织交流,“修改作文”要求学生着重修改自己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在正确表达情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教材的安排与特点,我设计出了本单元学生的大作文——写一则观后感。

第三、设计理由:学生在完成观感时,必然要记录一件事,而且它肯定是学生认为较新鲜的事,是学生有话可说的一件事。

这样,学生所写出的感情必然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体现。

如此,本次作文就将本单元学生作文的要求及练习题1、2、4合并在一起,实现了精练的目的。

结合七年级学生写观感的水平,此次.写作前,我作了相应的讲解,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文的实际情况,采取精讲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第四、课前讲解1、《我的故事》学生旁批:模仿《老山界》按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进行构思。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作文教案 (新版)苏教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作文教案 (新版)苏教版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学目标】:1.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通过自读、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徐本禹的事迹)200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们聊城的一位骄子就名列其中,他就是……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同学们想必也比较了解。

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

一年多来,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他的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感动了贵州人民,感动了中华大地……2004年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二.出示目标:1.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通过自读、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三.第一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人有着丰富的感情。

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

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的写法:片断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作文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作文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案苏教版原题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记下你心中的美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

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

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1.选取给你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要写出这些人或事“美”的特点。

2.要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3.尽可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4.题目自拟,内容要紧紧扣住“美”的印象和对“美”的感受,传达出“美”的感染力;字数不限。

思路点拨:(一)阅读材料,把握内涵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是写好此次作文的第一关。

材料中“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一句告诉我们,凡是涉及美的经历或感受,都在这则材料范围之内。

但我们如何界定美,却是需要仔细考量、琢磨的问题。

首先,对于写作来说,美就是一种“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造,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达别人未曾表达过的。

其次,不要局限于提示(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的范围选材。

我们作文的视角还可以延伸到“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范围。

(二)选好角度,拟好题目所谓选好角度,就是选择从你最独特、最新颖的发现、感悟写起。

角度的确定,还得注意对材料“大”“小”的取舍。

美,涉及的内容宽泛,主题不可谓不大。

但我们作文时不宜就“大”写“大”、泛泛而谈,不宜停留在那些大众化的“温暖”、“关怀”、“友谊”、“荣誉”等范畴取材行文,而应尽量挖掘那些“小”事或平凡人物中蕴藏的美,以使作文内容独特而具体,达到感人的效果。

关于拟好题。

本材料已经用“记下你心中的美”明示了作文内容的要求,如果你将此题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则可能犯审题欠严谨的毛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上《作文》教案
作文教学教案
一、每日一荐
在上课之前,首先是我们的“每日一荐”。

以前,我给大家推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作品,今天为了适合我们课堂的需要,我给大家推荐一篇平民化的作品,它的作者便是我本人,请同学们听完以后,同我交流一下,你觉得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出来?
朗读文章《修鞋的老人》。

师生交流。

一、导入
对于人物的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

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就是:如何才能将笔下人物写得真实动人,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仅仅撷取一朵小小的浪花,即: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三、读一读
1.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亲)
2.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

(孔乙己)
3.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少年闰土)
4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枝长烟管,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中年闰土)
二、比一比
我班有一位同学,他大约十五岁,身材中等。

红润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脸的正中有一个鼻子。

他的头发不长不短,黑黑的。

一张开嘴巴,就是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某学生习作
思考:这位同学是谁呀?你能否猜出来呢?为什么?比较一下,他的人物描写与上面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描写,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四、观察、思考
1、筛选特征
(1 ).你觉得照片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手臂、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还原它好不好?
(3).联系人物描写,你从此照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筛选特征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又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如上图,摄影师为什么“厚此薄彼”呢?因为,手是书画家的第二个灵魂,连头发盖脸也顾不上拨弄一下的神情又充分表现出他对艺术的热爱。

就是说,这些就是最能反映它的身份、性格的特征。

(4).小结:筛选特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5).训练:用一两句话描述照片中人物的特征:
2、瞬间捕捉
(1 ).人是活动着的,人的外貌不是凝固不动的,好的摄影师懂得在人们复杂的表情﹑动作的变化中捕捉最能表现人
物的内心情感和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2).小结:捕捉瞬间,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3).训练:用两三句话描写照片中人物:
3、强化特征
(1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有时一次并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可以多次描绘。

(2).《一面》中的鲁迅
描写方法
鲁迅的外貌特征
中景
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近景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的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很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特写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小结: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多次描绘,予以强化,给人深刻印象。

五.小结:抓住特征,不要面面俱到
筛选特征
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捕捉瞬间
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多次描绘,予以强化,给人深刻印象。

六.写作实践:
观察身边的一个同学或老师,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让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