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纯度渐变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1. 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 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 体验纯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及色彩调配方法。

2. 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绘制丰实、有趣的纯度渐变图案。

四、教学准备: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练习、观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渐变需要加入什么颜色?怎样加入?(学生集体回答)老师今天又带来了几幅渐变图,好看吗?这几幅画中有一幅跟别的效果不同,请仔细观察把它找出来。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受明度渐变与纯度渐变的区别)这种色彩的变化虽然也是渐变,但与明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

(板书课题)二、.介绍知识色彩的纯度又称色彩的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

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灰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

当掺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地掺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察觉出来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

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2、初步了解色彩纯度的表现方法。

3、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认识纯度渐变,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用纯度渐变的方法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

教学准备:范例、水粉颜料、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准备好水粉画用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展示上一课的作业,复习有关明度渐变的知识。

出示反映不同色彩纯度的挂图。

问:这两种色彩都是红色,但它们却是不一样的红色,你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吗?说一说:为什么另一个颜色显得灰暗呢?2、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那是因为这种色彩里有了杂质,没有另一种色彩纯净。

我们把色彩纯净的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

二、精讲探究1、欣赏书上纯度渐变的作品。

问题(1):这些作品与上一节课上的明度渐变作品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色彩都是渐变的,但色彩的感觉没有前面的鲜艳、明快。

问题(2):你知道这样的渐变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2、讲解示范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1)调配灰色,注意在用黑加白调配时,黑色用得要少,白色要多,黑色多了,灰色会显得很深,不适合用来调配。

(2)在高纯度的颜色里逐渐加入灰色,每调一点,就涂一下色块或色条,有序排列,就成了色彩纯度渐变。

注意点:(1)所加的灰色要适量。

(2)颜料中加入的水不宜多,色彩要饱和、均匀。

3、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对比色?红的对比色是什么?黄与蓝的对比色又是什么?4、组织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教师:色彩纯度渐变还有一种调色方法,就是选一种纯净色,逐渐加入它们的对比色。

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这个方法。

三、练习展评做一个色彩纯度渐变的调色练习。

作业要求:(1)调色方法正确。

(2)涂色认真。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展评部分作业。

四、反思拓展1、小结本课2、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色彩画工具,有关风的知识和图片。

板书设计:1、色彩纯度渐变色彩纯净的程度灰色=白+黑对比色红黄蓝绿紫橙2、漂亮的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的灯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礼堂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2、初步了解色彩纯度的表现方法。

3、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认识纯度渐变,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用纯度渐变的方法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

教学准备:范例、水粉颜料、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准备好水粉画用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展示上一课的作业,复习有关明度渐变的知识。

出示反映不同色彩纯度的挂图。

问:这两种色彩都是红色,但它们却是不一样的红色,你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吗?说一说:为什么另一个颜色显得灰暗呢?2、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那是因为这种色彩里有了杂质,没有另一种色彩纯净。

我们把色彩纯净的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

二、精讲探究1、欣赏书上纯度渐变的作品。

问题(1):这些作品与上一节课上的明度渐变作品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色彩都是渐变的,但色彩的感觉没有前面的鲜艳、明快。

问题(2):你知道这样的渐变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2、讲解示范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1)调配灰色,注意在用黑加白调配时,黑色用得要少,白色要多,黑色多了,灰色会显得很深,不适合用来调配。

(2)在高纯度的颜色里逐渐加入灰色,每调一点,就涂一下色块或色条,有序排列,就成了色彩纯度渐变。

注意点:(1)所加的灰色要适量。

(2)颜料中加入的水不宜多,色彩要饱和、均匀。

3、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对比色?红的对比色是什么?黄与蓝的对比色又是什么?4、组织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教师:色彩纯度渐变还有一种调色方法,就是选一种纯净色,逐渐加入它们的对比色。

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这个方法。

三、练习展评做一个色彩纯度渐变的调色练习。

作业要求:(1)调色方法正确。

(2)涂色认真。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展评部分作业。

四、反思拓展1、小结本课2、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色彩画工具,有关风的知识和图片。

板书设计:1、色彩纯度渐变色彩纯净的程度灰色=白+黑对比色红黄蓝绿紫橙2、漂亮的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的灯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礼堂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形状与图案第一课: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感觉,认识常见的图形。

- 掌握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的形状和特点。

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2. 研究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的形状和特点。

3. 操作中认识不同图形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边数、边长、角度等特点,进行讨论。

3. 认识图形:辅助学生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并重点强调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4. 操作练:使用课堂上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操作练,认识不同图形的特点。

5.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各个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操作练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正确辨认不同图形,并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第二单元:色彩与表现第一课:认识颜色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感觉,认识常见的颜色。

- 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内容1. 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颜色的兴趣。

2. 认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基本颜色。

3. 研究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颜色的兴趣。

2. 认识颜色:辅助学生认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基本颜色,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3. 研究色彩: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例如原色、辅色等。

4. 操作练:使用课堂上的素材,让学生进行色彩分类和辨认的练。

5.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的颜色和色彩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操作练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正确辨认不同颜色,并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开采200多年。

而风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之上,你们再来说说对风还有哪些认识?6、教师将自己在风中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示范给学生,介绍“蜡笔水彩画” 的技法,并用此方法作画。

7、欣赏画家以及同龄学生描绘风的画面。

欣赏要点:(1)表现内容;(2)表现工具等等。

&春天到了,什么样的活动最能让你们感受到风?放风筝。

还有什么样的景物能够让人一下子就看出风的存在。

三、练习展评。

以“风”为题画一幅画。

作业展评。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

铅笔,水彩笔等色彩画工具材料。

四、反思拓展。

搜集资料,了解风的破坏性以及如何预防。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了一份礼物,别急,人人有份。

(分发小纸版画)可以互相欣赏一下,老师送给大家的图画有什么特点?2、想知道这种画的名字吗?它叫“纸版画”。

(出示课题“纸版画”)3、对比欣赏。

也许同学们喜欢平时常画的蜡笔画,但是纸版画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而且它还有个神奇的功能呢。

(出示实物底版)只要做一个底版,滚上油墨,想印几张就印几张,想送谁就送谁4、简要介绍古代的印制文化。

还记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PPT,它的原理是否和纸版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把文字雕成凹凸状编排成文章,滚上油墨印一印,一篇美文你能读到、我能看到、他也能欣赏,许许多多的人都可以人手一卷细细品读。

书画作品上有了一方印章便多了一份雅韵;石块砖块上雕刻的图画记录了古代的文明。

这些画像石拓片让我们似乎穿越时光感受到远古的气息。

青铜时代器物上的纹饰和铭文镌刻着神秘的祭祀文化,映射着文明发展史中源远流长的印制文化。

小结: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肯定已经了解到了这些文明和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创作原理,即在物体上雕刻出凹凸不平的图画或文字,然后拓印出多件作品。

这些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即版画。

5、学习纸版画的制作。

(1)(出示实物底版)简单了解版画的种类。

因为制作底版的材料不同,版画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想象中的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想象中的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想象中的飞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飞机的外形特点。

2、学习绘画基本知识和技巧。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一些图片、海报等资料。

2、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彩纸、颜料、刷子等绘画材料。

3、学生自备稿纸、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通过图片介绍一些著名的飞机和他们的特点,让学生对飞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画图:让学生观察飞机的外形特点,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飞机,并使用彩色纸、颜料等进行涂鸦,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地进步。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和体验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现场画图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绘画技巧以及飞机的外形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合作、讨论,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放映一些飞机的图片,介绍一些著名的飞机和他们的特点。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全球最大的运输机-安225、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等。

通过图片以及书面文字的结合发布,让学生很快地了解飞机的外形特点和历史背景。

2、画图(25分钟):(1)让学生在黑板上分析和描述飞机的外形特点,如:飞机的身体是长方形的、前方有头状物、尾部较窄、两个翼漂亮,有引擎、机翼等。

(2)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飞机。

(3)选择彩色纸、颜料等绘画材料,让学生涂鸦自己的作品。

3、交流(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小组内互相欣赏、交流、评价。

(2)教师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地进步。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飞机的外形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你见过那些飞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出发,把飞机造型作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丰富的造型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认识飞机及的种类、外形和初步的原理,为后一课畅想未来飞机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飞机画面和实物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飞机的起源、外形、种类等相关知识。

(2)操作目标:学会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由简到繁的绘画方法。

(3)情意目标:通过绘画去体会人类发明飞机的伟大成就以及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课前师生共同收集飞机资料、图片、模型,认识飞机的发明、种类,畅谈飞机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飞机的发展历史及飞机的种类、外形、结构特点。

用多种方式表现飞机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掌握由简到繁的绘画方式。

五、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飞机模型、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1、交流导入:你知道有哪些种类的飞机?(战斗机,民航机、侦察机等。

)乘飞机时什么样的感受?飞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要的作用?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有什么不同?(容量,功能,外观。

)2、欣赏评述:欣赏收集的飞机图片和模型。

讲讲你最喜欢那一架飞机?为什么?比一比不同功能的飞机在外形上由什么不同?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推进系统、操纵系统、机体、起落装置、机载设备)3、课堂探索:师生共同探索如何表现这样复杂的物体?学生提议,教师引导并找出最佳方法。

并演示由简到繁的稽核归纳基本型体的写生方法。

提示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在绘画中的运用。

4、课堂练习:鼓励学生尝试用稽核归纳型体的写生方法,画自己喜爱的飞机,鼓励学生自由表现画面背景,进一步画出自己的感受或虚拟的场景。

5、课堂评价:学生将作业不知在教室里互相评价。

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6、课后拓展:自己设计未来的飞机和机场。

鸟的纹样一、教材分析此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等手段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加美丽可爱,成为学生理想中想象中的鸟。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苏教版)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教学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

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

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

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

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2、新老厨房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

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

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

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

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6.小结下课。

3、设计小板报一、教学目标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

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

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

③教师示范。

(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

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

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

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

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

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文章;②文章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

②勾画版面草图。

③排版。

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

⑤写标题。

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

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