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阅 读短文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一只游船在水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
小洁坐在船头。
她一边吃着面包,一边欣(xīn)赏(shǎng)两岸的风景。
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
1 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请用﹏﹏画出描写小洁动作的词语。
3 请用“——”画出描写浪花颜色和波纹样子的词语。
4 文中写山像。
5你认为山石还会像。
2、湖水白天,它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照着随风飘荡的垂柳和阳光下盛开的鲜花,照着小飞机一样的蓝蜻蜓,还有那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夜晚,它变成一个浴盆,小星星们到这里来洗澡,“哗啦,哗啦!”看,他们洗得多么干净,笑得多么痛快......1、找一找,填一填。
()的鲜花()的垂柳()的蓝蜻蜓()的花蝴蝶3、你见过湖水吗?在你的眼中,湖水还像什么?3、小花猫小花猫真可爱!它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两只尖尖的小耳朵。
大头下面一双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大概(ɡài)它正在睡觉吧!再看那又黑又长的眼睫(jié)毛直直地搭在粉红色的小脸蛋上,更显出它的妩(w ǔ)媚(mèi)。
微微上翘(qiào)的小红鼻子此时好像发出“呼噜呼噜”的打鼾(hān)声。
俊(jùn)俏(qiào)的三瓣嘴稍稍向上张开,好像告诉人们,它正在做着甜美的梦哩!1、这篇短文有句话。
短文写出了小花猫时候的样子。
2、短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花猫的、、、和。
3、照样子写词。
又黑又长。
4、我会读故事,完成练习有头肥胖的大熊,依仗自己力量大,专门欺负别人。
一天,大熊看见农夫在树林旁的空地上种萝卜,就大摇大摆走过去说:“听着,长出地面的全归我!”秋天到了,农夫扛着铁锹来挖萝卜。
他把萝卜叶了给了大熊,然后挖出地下的萝卜,装上手推车回家了。
大熊嚼了几口萝卜叶子,“呸!”一点儿不好吃。
它连忙追上农夫,粗声粗气地说:“下次不管你种什么,我要地面下的,你拿长在地面上的。
工程制图基础习题集(第二版)-解答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3欣-7赏•求(配作人教俯版视)◆图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3欣-7赏•求(配作人教俯版视)◆图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3-赏8•(求配作人教左版视)◆图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2-1完成点的三面投影(点在立体表面上) (3)
a‘
b’
b’’
a‘’
直线AB为一条:水平线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2文-2•选、修根\据中国直小线说A欣B的赏•两(配个人投教影版,)◆求作第三个投影, 并写明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1)
b’’
a’’
AB是 正平 线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1)
b’ c’
b” a”
a c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2•-选3 修求\作中基国小本说体欣表赏面•(上配人的教点版或)◆线的其余两个投影
(2)
e” a” d”
c” b”
c a
b
金品质•高追求
e
d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2•-选3 修求\作中基国小本说体欣表赏面•(上配人的教点版或)◆线的其余两个投影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3-•6选补修\全中国圆小锥说穿欣赏孔•(后配的人教水版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3-•6选补修\全中国圆小锥说穿欣赏孔•(后配的人教水版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三欣会欣赏自己怎么写

三欣会欣赏自己怎么写
"三欣”着重体现在一个“欣”字:让大家学会赞美自己和他人,懂得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团队。
“三欣”,目的是让大家挖掘自己的优势,更加了解自己在同事们心中的印象,同时要看到他人身上值得自己学习、欣赏的方面,并要毫不吝啬将自己对他人的赞美说出来。
凡成功的团队都善于欣赏自己的伙伴,他们对伙伴的赞美溢于言表,让伙伴们都觉得自己是一座待开发的宝藏,有着无穷的力量。
通过“三欣”,大家开始欣赏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开始欣赏同事,发现大家的优点并汲人所长,改进自己;开始欣赏公司,鼓励成就、坚定梦想、肯定公司的价值,并愿为之而奋斗!
“三欣”能快速凝聚团队只有一个固定和充满凝聚力的团队才能让一个企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动力。
定期学习和沟通,能让店员们更加团结,但如果培训方法不得当,那员工说不定会被误导。
首先是要欣赏团队,其次是要欣赏团队的其他人,最后是欣赏自己,要在一群人中讲出自己的好,好在哪里,其他人要给予适当的肯定。
比如说,他对你做了什么让你感到这个人很棒,哪怕是再小的事情也行,一定要说得具体点,才会达到好的效果。
”李忠信说,现在的人自我意识较强,这就更需要人们去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
【初中语文】2022-2023学年下学期语文备课组说课式备课-专项训练(四)现代文阅读

二、(2022•龙岩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10分) 初中阶段,整本书的阅读尤为重要。语文老师下发了有关阅读的材
料给同学们研读,指导同学们更好地开展阅读。 材料一: 对初中生进行阅读与语文学业成绩相关性的问卷和测试后,研究人
员得出以下数据。
上上一页 返返回回导首航页 下下一一页
七下期末复习 专项训练(四)•现代文阅读
一、(2022•龙岩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20分)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 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 粉红的花朵。
上上一页 返返回回导首航页 下下一一页
上上一页 返返回回导首航页 下下一一页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 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 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除 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 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 况这棵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 模式……
上上一页 返返回回导首航页 下下一一页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和紫藤萝分别带给作者哪些关于“生命”的思考。(4分)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 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 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 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 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 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 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2022年福建省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课件80张

知识汇总
六、理解重要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 不同文体的词语运用是不同的,如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感情色彩比较浓,而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比较客观,很少掺杂感情 色彩。同时,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其意义往往是隐含的,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对文段中代词的理解,要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来分析。因为一般来说,代词的位置往往出现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 ,所以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句(文)中,我们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查找,然后将所找出的内容 代入原文,检验是否合适。
知识汇总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具有特殊含义或情感色彩发生变 化的词语;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评价、观点和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的线索;作者隐含于文中的思想感情等,这 对于准确把握文章,做好信息筛选题很有帮助。 筛选重要信息的具体方法如下: (1)注意总领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文中的总领句和总结句往往告诉我们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过渡句往往具有承 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注意标题。有时标题直接透露主要信息。 (3)注意含蓄句。含蓄句中蕴藏丰富的内容。 (4)注意结尾句。结尾句往往能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 当然,在筛选重要信息时一定要抓住一段或整篇的主旨进行,要抓住文体特点进行。 筛选文章要点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段;不结合语境,断章取义,从而对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 。 要准确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必须先总览全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从大量信息中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提取 有用信息。在提取信息时,特别要注意文章的隐性信息。把握隐性信息,首先必须对有关的语句或材料高度注意,认 准提取隐性信息所需要分析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乃至更为广阔的背景材料进行深入、充分和恰当的分析。
初中课堂教学中数学欣赏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 希 望 老 师 的 课 堂足 够 活 泼 , 探 讨 的 气 我 有 氛, 幽默 而严 谨 , 希 望您 可 以既 当我 们 的 良师 , 也
又是益 友. ”
好”的解答都 有 改进 、 化 的地方. 优 ” “ 师在描 述反 比例 函数 图象特 点 时, 老 引用唐 诗 “ 帆远 影碧 空尽 , 见 长 江天 际流” 让 我们体 孤 唯 ,
些个 性化 的数 学欣 赏 角度 或 方 向, 作 对 初 中数 算 学欣 赏什 么 的一种 回应. ( ) 赏数 学 的简 洁 1欣
起 . [ ]针对 完全平 方公 式 、 元二 次 方 程 的 文 2 一
求 根公式 论述 了美 观 与美 好 的关 系 , 一 步 指 出 进 “ 观未 必美好 , 好 未必 美 观 ” 并 引证 《 美 美 , 巴黎圣 母 院 》中迦 西莫 多 的例 子是 十分 贴 切 的. 再有 , 对
1 1 2 数学 欣 赏能给 学生带 来什 么 . . 在初 中数学 课堂 中加 强数学 欣 赏的教学 能 给 学生带 来 多方 面的 收获. 体来说 , 是促使 学生 具 一 对 当堂课数 学知 识 的理 解 、 方法 的掌握 、 思想 的感
悟; 二是 激发 学生 学 习数 学 的兴趣 ; 三是 让学 生在
乐趣 , 而不是 学得 那 么死板 . ”
的《 红楼 梦 》 经 常在 讲课 中引用 、 比当 中的人 , 类
物 、 事或 带领 我们 品味其 中某个 片断. 老师 经 故 如 常 用“ 荣府 的茄 子 ”形 容 一 些 脱 离本质 的数 学观
点或 求解 让我 印 象很 深. ”
“ 师 讲 的 能 上 金 字 塔 顶 端 的 两 种 动 物 的 故 老
年来 在 数 学 课 堂 中积 极 践 行 数 学 欣 赏 教 学 的经 历 , 者不 揣浅 陋 , 一线 教师 的视 角谈谈 对 初 中 笔 从 数学 课 堂教 学 中数学欣 赏 的认识 、 实践与 思考 , 求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年 秋 , 农 历 九 月 初 十
被 弹 劾 去 职 , 退 隐 山 居
当 政 主 和 派 政 见 不 合 ,
照 并 称 “ 济 南 二 安 ” 。
, 与 苏 轼 合 称 “ 苏 辛 ”
宋 豪 放 派 词 人 , 人 称 词
城 区 遥 墙 镇 四 凤 闸 村 )
东 济 南 府 历 城 县 ( 今 济
zhè gū
之孤之,情江不 行 来下愁
西
郁怀境此词晚乐 不 鹧我余
造
孤的界一境正观 台真,暮又愁, 意实无色作余词
得 也 哥
) : 鸟
鸪 的 鸣
正 满 怀
, 山 深
象写异苍一,人 相照是茫大山心
哥 ”
名 。
叫 声
愁 绪
闻 鹧
应,词又顿深情
a
,
传
。
,
鸪 。
8
沉词高思法不一对发望抒上
赏总
口作 壁品
凝中绝,,温筹朝内的发片 体 欣
——
赏辛
《
菩析 弃
萨 蛮
疾
·
书作
江 西
品
造
口
壁
a
》
1
1140 5 28 10 3
1207 68
!
贼说之辛公辛由与中人南轩年辛
作 者
”
他 临
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
弃 疾
元
弃 疾
于 与
李 清
之 龙
, 南
市 历
, 山
月
弃 疾
简 介
终 时 还 大 呼 “ 杀 贼 ! 杀
开 人 世 , 享 年
岁 。 据
带 着 忧 愤 的 心 情 和 爱 国
学会欣赏别人议论文6篇

学会欣赏别人议论文6篇篇一:要学会欣赏别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欣赏别人是一种豁达风度。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对此,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都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人沦于平庸。
而正确地欣赏别人就会使平庸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消沉变得进取,使自满变得谦逊。
春秋时期,管仲少时贫贱,早年曾与好友鲍叔牙以经营小买卖为生。
管仲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收了应得的那一份,还要再添点儿。
鲍叔牙手下骂管仲贪得无厌,鲍叔牙替他辩解说,他家里人口多,开销大,我自愿让给他。
管仲带兵胆小怕事,手下士兵不满,而鲍叔牙却说,管仲家有老母,他为了侍奉老母才自惜其身,并不是真的怕死。
鲍叔牙百般袒护管仲,是因为他知道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还没有机遇施展。
管仲感叹道:“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就这样,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管仲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成了齐国宰相,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鲍叔牙欣赏管仲,百般袒护,连齐桓公的重用都让给管仲,而他却心甘情愿。
可见,欣赏别人将有多大的气度与胸襟。
这好比幽谷香兰,使人愈嗅愈香;峻岩劲松,使人愈压愈坚。
法国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让我们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摒弃自卑、自负和自满,去正确地欣赏别人吧!篇二: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地球而言,如果没有太阳,那么它就失去了往日光彩,变得暗淡无光,生命力也渐渐消退。
对于人来说,没有相互的欣赏,,就没有了彼此的了信任,更不存在友情的发展。
所以,欣赏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它能把我们心中的冰雪融化,是我们发现别人的优点,更加的了解别人。
那么,欣赏到底是什么?欣赏是一种情怀,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欣赏概述(一)概念广义的文学,指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一种文化型的文学观念。
我国在魏晋以前,西方在18世纪以前都是这一观念。
狭义文学指用语言塑造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这是一种审美型的文学观念。
文学欣赏是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还能够对文学作品的修辞、结构、语句作出细致的解读,领悟文字中蕴含的不尽意味。
文学欣赏包含感受艺术形象,体味艺术境界,领会思想内容,激起情感反应,玩赏艺术魅力,鉴别作品质量。
(二)文学欣赏的性质1、文学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
因为读者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但社会生活却是无限的,所以文学欣赏就成为读者认识客观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真谛的有效途径。
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去认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去发见社会和自己。
2、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文学作品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愉悦、激昂、悲哀、愤怒等美的享受,这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
当读者阅读一部作品时,会沉浸在艺术世界中,暂时忘却了现实生活,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感和愉悦感。
另外,人都有七情六欲,有一些理想,但现实生活中可能常常被压制,但在文学作品中,人的情感可以尽情的表达宣泄,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可能在书中实现,读者因此会动容感染。
3、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作家创作塑造文学形象是一度创造,读者阅读,生成新的文学形象是二度创造或叫再创作。
具体讲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具体处境、文化素养等因素,通过想象和联想,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再加工、补充,使之成为自己头脑中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
(三)、文学欣赏的特点1、文学欣赏是一种借助形象与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他始终离不开艺术形象的诱导和强烈情感的激发。
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首先通过理解文字意思、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握作品中描写的艺术形象,优秀的文学作品会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吸引读者,感染读者,使读者通过艺术形象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的面貌,并进而通过理解它的本质意义,引起情感上的反应。
所以说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的重要标志,使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例如:在读到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再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们会被陶渊明悠然的心态所打动,很容易想到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非常喧闹的社会中,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中。
但只要我们的心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一些浮躁的情绪也会被克服,使自己的生活也变得安宁、闲适。
所以,现在我们读到陶渊明的诗总会在内心营造一个静谧、悠闲的感觉。
2、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伴而行。
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我们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文学语言这个媒介,在想象中再现作品所描绘的形象,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
只有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才会充分欣赏到文学的艺术之美。
这就是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去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和艺术特色,从而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鉴赏上的愉悦。
3、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想象在文学欣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学欣赏离不开形象,但也不是简单的再现形象,而是通过读者的想象、联想,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重新创造形象。
比如没参加过战争的人,也能通过作家形象地描绘,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体验、领略战争生活。
如果读者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就不可能对作品有深切地感受,不可能发现作品中那些弦外之音。
当然,不同的读者,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个性特点的差异,对于同一部作品中的形象,也很可能得到的印象不一样,因此人们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应活动。
当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作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的打动了读者,引起了读者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感情,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作品中正面人物的声烈欢呼,为反面人物的溃灭而称快,或者未正面人物的失败而悲痛,为反面人物的得势而愤慨,这种感情就是共鸣。
(四)文学欣赏的过程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期待、感知、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1、文化储备:就是读者在欣赏前,对欣赏对象——文本的选择,这取决于读者的审美情趣、文化积淀和审美能力。
审美趣味: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文化积淀: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审美能力: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包括直觉能力(第一印象)、想象能力、移情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这种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如多读书,多读优秀的作品。
2、期待视野:指欣赏前,读者心理上对作品所抱的期待和要求。
表现为:文体期待:读者希望看到某种文体应该具有的那种韵调和艺术魅力。
如阅读小说,期望展示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意象期待:意蕴期待:对作品深层的情感、意义的期待指向。
如读者希望作品蕴含符合自己思想倾向的艺术境界,能流露出与自己相通的人生态度。
二是发生阶段:文学欣赏具有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即“言、象、意”,人们首先接触“言”,然后窥见“象”,最后领悟“意”。
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主要指读者通过语言媒介,形成欣赏注意,进而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
1、欣赏注意:文学欣赏的开始就是欣赏注意的形成,也就是读者阅读作品第一行、第一段、第一页时,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该作品,尽快进入作品的虚拟世界中。
欣赏注意的形成,即是作品自身艺术魅力的结果,也是读者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感知形象:文学创作是一个创造形象的过程,而文学欣赏是一个再现形象的过程。
比如读者读到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一位万般愁苦的思妇形象就会在头脑中再现。
三是发展阶段: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即发展阶段,是对文本意蕴的深入把握,这其间伴随着两种心理现象——想象的展开和情感反映的持续。
1、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文学欣赏中重要的心理因素。
文学欣赏需要想象,是因为,首先,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符号,需要转化为艺术形象,这就离不开想象(林黛玉)。
其次,作品中的空旷结构,也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去填补空白,使之连贯、完善。
巴尔扎克说,真正读得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
可见,想象在意义理解中的不可或缺性。
2、情感反应:情感是文学欣赏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没有真正的情感投入,就没有真正的欣赏活动。
共鸣和净化是文学欣赏高潮来临的重要标志。
共鸣:是一种心灵感应现象,指读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互相沟通、交流融合,同忧同喜。
也指不同读者对同一部作品产生共鸣。
例如:净化:是共鸣的进一步发展,指读者通过欣赏活动,实现去除杂念、提升人格、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过程。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诗人,这是指导人们对于生活抱着高贵的观念,抱着高尚的感觉方式的领袖;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我们就养成了厌恶一切虚伪的和恶劣的东西,了解一切善和美的事物的魅惑力,爱好一切高贵东西的习惯;读了它们以后,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好起来、善良起来、高尚起来。
四是延留阶段:延留是读者对文学作品从感性认识为主到理性认识为主的飞跃,是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
其表现为:回味:是阅读文学作品后的萦绕、回想状态。
比如读者读罢作品仍难以忘怀,感情仍陷在其中。
溶入:对读者审美能力、精神风貌、人格产生影响。
如许多青年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立志投身革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
(五)文学欣赏的内容文学欣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解读文学作品蕴含的深刻思想,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二是领略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体验审美的情趣。
在艺术形式中,最具欣赏价值的是意境。
意境是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意境具有整体性,而一般所称的意象则是单个的,若干意象才组合成意境整体。
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贡献,且一直遵循着虚实相生的原则,李白《望庐山瀑布》就营造了一个雄伟壮丽且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学意境,阅读古典诗文,可以使读者体味到或雄奇或委婉或悲壮或优雅的审美情趣。
西方文学基于求真的模仿,因此强调意象,既注重“意”的表现,又重“象”的刻画。
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意象诗的代表作。
中国文学中,意境的特征是中和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源于“天人合一”的古代文化,西方文学的意象则是基于“主客两分,物我两分”的核心观念。
而印度文学虽然强调意象并重,但更突出意象的神灵性,印度文学曾提出过味,韵等欣赏概念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超功利的审美情趣。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含蓄写意。
含蓄,即以隐喻,寄托,借代等语言形式来启发读者的想象,引导读者去体会作品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柳宗元的《江雪》体现了孤傲独立的人格,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透露了真挚的友情,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爱国的情怀,《孔雀东南飞》中松柏梧桐交枝接叶,象征着忠贞的爱情,《儒林外史》则更是婉而多讽等,中国文学含蓄写意的美学风格既取决于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更受压于专制社会的淫威。
西方文学则不然,率意直言颇少禁忌。
佩特拉克指出,我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这是一种享乐观的反映,文艺复兴的狂飙刮起了“人欲”的旋风,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更提出了酒神精神,为了酒神,人们在迷乱中狂欢醉舞,忘却了一切。
他进而认为,现代艺术的唯一出路是恢复这种酒神精神,这与中国文学用平和,简约的手法来表现隽永深沉,大相径庭。
(六)文学欣赏的文化背景比较1、价值取向不同文化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文学品性,中外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
中国古代文学坚持以善为美德原则,其核心是尚善。
据《论语·八佾》记载,孔子对《韶》乐的赞美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对《武》乐的评价却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尽善尽美的艺术观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设定了文学评判的最高标准。
这种尚善的理想主义在文学上,往往表现为揭露社会的黑暗,抒发爱国的情怀和追求高洁的人格。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境界,屈原“恐皇舆之败绩、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的执著追求,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