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
七种现代心理学的特点

七种现代心理学的特点现代心理学是研究和解释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现代心理学已经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下面将介绍七种现代心理学的特点。
1.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观察行为,并将心理过程视为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结果。
行为主义者认为,可以通过观察和量化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和理解心理过程。
该流派追求客观性和可重复性,重视实验和条件反射等实验方法。
2.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感知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内部心理过程驱动的,而不仅仅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他们使用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并探索思维背后的认知机制。
3.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发展心理学家关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并研究成年人中的心理变化和成熟过程。
他们使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来研究发展阶段中的心理过程。
4.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类如何与他人互动、形成群体和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和评价。
他们使用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
5.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和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学家研究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探索人格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他们使用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来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
6.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状况。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来帮助个体处理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
他们使用面谈、心理评估和治疗等方法来帮助个体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
心理学的全部名词解释

心理学的全部名词解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1.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由自我认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组成。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经验获得。
2.认知(Cognition):认知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学习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的各个层面,如推理、问题解决和决策等。
3.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如何理解他人和自我。
它包括人们对他人的态度、信念、情感和意图的认知。
4.情绪(Emotion):情绪是主观体验的表达,由生理反应和心理状态组成。
情绪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出现,并且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情绪来了解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方式。
5.压力(Stress):压力是个体对来自外界或自身的适应性需求的应激反应。
它可以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或社会上的压力。
长期的压力暴露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
6.人格(Personality):人格是个体特有的持续性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特征可以通过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来形成。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格来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7.行为主义(Behaviorism):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流派,它关注观察和测量可观察到的行为,忽略内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
8.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认知过程和大脑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通过脑成像技术来研究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
9.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发展和变化。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强化是一种复杂旳认知过程 延迟满足:注意求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旳奖赏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经典旳试验,称 为“迟延满足”试验。试验者发给4岁被试 小朋友每人一颗好吃旳软糖,同步告诉 孩子们:假如立即吃,只能吃一颗;假 如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旳 孩子急不可待,把糖立即吃掉了;而另 某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 双臂做睡觉状,也有旳孩子用自言自语 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 旳欲望,从而取得了更丰厚旳酬劳。研 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觉那些以坚 韧旳毅力取得两颗软糖旳孩子,长到上 中课时体现出较强旳适应性、自信心和 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 旳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在后来几十年旳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 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旳孩子,事业 上更轻易取得成功。
开始能够将食物与一种“卡搭”声配对,使这种声音 成为一种次级强化物。当老鼠动来动去时,卡搭声比 食物较轻易执行。
当老鼠向上看时,用卡搭声予以酬赏(强化)。 只有当它确实向上伸展它旳头时才给卡搭声强化。 只当它用两只后脚站立时才给强化。 你奖励它向右踏步,再奖励它向左踏步。 完毕了上述环节后,你就有了一只会跳舞旳老鼠了。
认可有机体内部认知过程,采用自我报告措施。
注重试验证据,保持科学性,又防止了机械、被动旳特点。
安旳成果曲线图
2、人格异常(行为正常或变态旳 解释)
遵照一样旳强化原则 异常旳行为是习得旳(不适当旳学习) 异常行为旳可能原因 他们旳适当行为没有被强化,甚至反被处罚 他们旳不适当行为被强化 习得了一套不宜旳反应。例如,逼迫性行为
强化模式变化,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3、评价
严格旳试验室研究概括了人类行为变化旳历程 系统论述了控制行为变化旳措施
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完整版)

题目: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吐血整理版)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本学期我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于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心理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归纳整理,相信我对这些理论知识又会有新的认知。
NO.1 三大流派之精神分析一、古典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
要认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起源,还是要从他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分析。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人,其父亲是犹太商人。
他先后从事生物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
对神经症和精神病人的研究是他的终生事业,弗洛伊德学习了催眠术,学习了布雷尔的“谈话疗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方法,它不仅治愈了难以计数的神经症患者,而且帮助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奥秘。
他发表的《关于癔症的研究》(歇斯底里症研究1895)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起点。
后来出版的《梦的解析》,它不仅是一本普通的论梦之作,而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系统理论著作,以及再后来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学三论》、《精神分析引论》等都为后人研究心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格结构作为人格理论中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
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2、前意识:人格的中层部分。
由可再现、回忆起来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检验作用。
检察官的工作。
3、无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行为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是行为主义者共同的信念,因此行为主义又被称为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关注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张使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
一、社会背景(一)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20世纪初期,美国已经进入高度机械化的社会,为了使涌入城市的农民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
心理学家就必须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有助于控制人的行为,提高产业工人的工作效率,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20世纪初期,美国正进行一场广泛的进步主义政治改革运动。
这一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中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贤人,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
因此,它要求心理学提供能够合理、有效地管理社会的科学手段。
由此,行为主义应运而生。
二、哲学背景(一)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之一。
实证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初期法国哲学家康德首创的哲学体系。
康德认为一切知识必须以经验为基础,实证主义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一词当中。
“实证”具有六个方面的含义:1.实证意味着必须是现实的;2.实证必须意味着有用;3.实证意味着必须是确实的;4.实证也意味着是精确的;5.实证还意味着是积极的或建设的;6.实证意味着是相对的。
实证主义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作为科学知识赖以建立的基础,并认为实证方法才是最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的另一哲学渊源实用主义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
实用主义者主张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以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以获得效果作为最高目的。
受实用主义影响,华生否认意识,把人的实践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并把心理学的根本目的确定为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三)新实在论新实在论源于培里对内省的、私有的、内在的性质的分析。
培里认为,内省与观察差别很小,内省的“内部心理”与在每日行为中所显示的“外部心理”没有本质区别。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目录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概述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应用
目录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批评与反思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 ,强调个体行为的习得和环境刺激对 人格发展的影响。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发展历程
起源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起源于20世纪 初期,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B·华 生等人创立。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理论不断发 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学 派,如操作条件反射和模仿学习 等。
应用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在教育、治疗 和组织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 用,帮助人们理解和改变行为模 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跨文化应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行为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 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例如,在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管 理中,可以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行为特点,制定 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学习理论的批评
忽视情感和动机
学习理论过于关注行为和学习的结果, 忽视了情感和动机在行为形成中的作 用。
缺乏对内在机制的解释
学习理论未能深入解释行为改变的内 在机制,如认知过程和心理动力。
对刺激-反应理论的批评
简单化人类行为
刺激-反应理论将复杂的人类行为简化为 简单的因果关系,无法全面解释人的复 杂行为和心理活动。
特点
该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是行为的习得结 果,强调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 相互作用,主张通过改变环境刺激来 塑造个体行为和人格特质。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与心理学
关联
人格心理学

影响人格的因素
挫折、父母离 异、亲人突然 亡故等 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 文化背景、 价值观念等 学校教育的内 容和方式、群 体生活、师生 互动关系等
基因变异、 先天缺陷等
疾病等
影响因素
家庭的氛围、 教育方式、 父母对待孩 子的态度等
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
20世纪8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曾对成年双生子的人格进行 了比较研究。有些双生子是一起长大的,有些双生子则是 分开抚养的,平均分开的时间是30年。结果是同卵双生子的 相关比异卵双生子高很多,同卵双生子不论分开抚养还是 一起抚养都具有同样高的相关。
活泼型关注未来发生的事,是快速行动者,通过犯错误来 学习。要学会深思,通盘考虑。
力量型:
性格暴躁,永远充满动力,充满理想,乐观,勇敢,他们是 天生的领袖,天生具有升至顶层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坚强的 意志力。他们敏捷,有踏实的组织力,在阻力下,勇往直前。他 们喜欢争论,并不断向你证明他是对的。 力量型的人在危急时刻往往显示出他的控制领导能力,所以 他们在紧急的,暴风骤雨的场合会无限兴奋。
吉姆〃里尤斯和吉姆〃斯普林格尔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自出生后就被 送给不同的家庭收养。而当他们39岁第一次相逢时,两兄弟惊奇的发 现,他们各自的养父母竟给他们起了一样的名字。另外,他们都结过 两次婚,第一位妻子的名字都叫琳达,小时候都养了一条名叫“托” 的狗,儿子的名字都叫詹姆斯。他们还有着相同的工作,喜欢喝同一 种酒,抽一样的烟。
气质类型及其适宜的工作
气质类型 适宜的工作
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 律师、记者、演员、侦探等需要有表达力、 活动力、组织力的工作。 适宜从事社交、政治、经济、军事、地质勘 探、推销、节目主持人、演说家等工作。 适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 会计等需要安静、独处、有条不紊以及思辨 力较强的的工作。
许燕《人格心理学》(章节题库 第4编 行为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一、单项选择题1.蕴涵“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
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联结学习理论【答案】A【解析】根据班杜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
其中,榜样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
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强调的则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不重视榜样的作用。
2.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答案】D【解析】个体每次做出目标行为都给予强化称为连续强化条件,仅在个体做出一些目标行为后给予强化,而另外一些目标行为不给予强化称为间歇强化条件。
连续强化条件与间歇强化条件相比,连续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快,消退也快,而间歇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慢,消退也慢。
3.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A.试误B.顿悟C.强化D.模仿【答案】C【解析】试误是桑代克在尝试错误说中强调的,顿悟是格式塔学派强调的,模仿是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
斯金纳认为,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它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后天习得观点的是()。
A.华生的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B.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估实验C.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系列实验D.哈罗(H.F.Harlow)的恒河猴依恋实验【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曾因为“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实验”备受争议。
起初,小艾尔伯特是一个心理和生理上都很健康的婴儿,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没表现出丝毫的恐惧。
恐惧实验后,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他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它的方向移动。
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这个实验支持了情绪后天习得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学说及相关研究
代表人物:
创始人:华生
集大成者:斯金纳
格斯里(联结)
赫尔(强化)米勒、多拉德
⏹行为主义又称学习理论
⏹通过条件反射研究行为习得的规律
⏹从行为层面揭示了人格的动态组织形成规律
一、两类基本的条件反射(行为矫治法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
●学会对刺激反应,条件刺激成为引发反应的信号
S-R:刺激-反应联结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
●始于自发行为,得到强化,学会操作
●斯金纳设计了定(变)时距、定(变)比率强化程序进行系统实验。
(代币、脱敏、厌恶等行为疗法的机理)
二、行为学习重要因素之丰富内涵
行为主义公式: S—R
刺激和反应,强化联结
◆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线索(决定何时何地做出何种反应)
●会泛化
●情境中多重线索联合作用
●机体内部线索引起连锁反应
如:神经质反应和习惯迁移
◆强化
●满足需要形成强化
特殊情形下的微妙强化
●驱力下降形成强化
次级驱力具有同样特点(米勒、多拉德)
焦虑恐惧属于次级内驱力
●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被强化(格斯里)◆联结(格斯里研究)
●连锁反应
●进入行为状态形成联结
三、应用行为学习规律
(一)行为学习手段
●强化:促进行为
●消退:不予强化使行为消减
●惩罚,阻止行为
(二)强化和惩罚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和剥夺
(三)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
●强化和消退结合
●避免强化/消退误用
●灵活转换惩罚和强化
●选择适宜的强化
◆行为塑造原则
●小步渐进:强化一系列向期望行为接近的行为
行为强化标准量的逐渐变化
强化接近期望方向的行为
●行为塑造ABC
Anticipation 设置更多线索
Behavior 设计可行的行为步骤
Consequence 增强后果的强化感受
四、与强化有关的著名研究启示
◆习得性无助(失助)
●努力无效的经历学会自暴自弃
抑郁,“心死”
● 强化努力过程
◆强化过当效应
● 强化注意时效性:初学、困难时及时强化 ● 强化注意方式,避免控制感
● 形成自主感受:提供选择
● 强化自我调控
五、班杜拉研究
◆ 社会学习理论
● 观察学习
观察模仿,替代强化
● 交互决定论
行为及其外部和内部决定因素彼此相互影响:
◆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 自我效能感:
对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
(“我能行” ) ● 自我效能感能够很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四个来源:
⏹ 成就行为 (设计系列接近的成就目标) ⏹ 替代经验 (相似者的成功)
⏹ 言语说服 (“你能行!”)
⏹ 情绪唤起 (不同情绪状态会影响效能感) 外因
(强化、惩罚) 内因 (信念、期望、思想)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