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八个:构造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派及其主要观点。

㈠构造心理学派构造心理学堪称是科学心理学派的第一学派,其奠基人是冯特。

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经验,包含感觉.意象.情感三种状态。

感觉是知觉的要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上,倡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强调实验内省法。

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研究的意识经验是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对立的。

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的经验的观察的描述,因而该学派有被称为“元素主义”。

㈡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简称行为主义。

其根本的特点是排斥意识,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内省的方法研究主观的意识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间断:(1) 早期的行为主义主张放弃意识而改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

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映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接学习,环境决定论。

(2)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变量,用语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主义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结实中介变量。

(3)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认为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看作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㈢皮亚杰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是西方心理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

他从生物角度出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

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应该以来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的逻辑它勾画了一副完整的而动的认知发展蓝图,对而动思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完整版)

题目: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吐血整理版)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本学期我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于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心理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归纳整理,相信我对这些理论知识又会有新的认知。

NO.1 三大流派之精神分析一、古典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

要认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起源,还是要从他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分析。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人,其父亲是犹太商人。

他先后从事生物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

对神经症和精神病人的研究是他的终生事业,弗洛伊德学习了催眠术,学习了布雷尔的“谈话疗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方法,它不仅治愈了难以计数的神经症患者,而且帮助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奥秘。

他发表的《关于癔症的研究》(歇斯底里症研究1895)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起点。

后来出版的《梦的解析》,它不仅是一本普通的论梦之作,而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系统理论著作,以及再后来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学三论》、《精神分析引论》等都为后人研究心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格结构作为人格理论中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

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2、前意识:人格的中层部分。

由可再现、回忆起来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检验作用。

检察官的工作。

3、无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就是:人得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得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得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就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得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就是由3部分构成得,即本我、自我与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得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得作用就是平衡得。

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得本能与死得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与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得冲突与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得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得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得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得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得原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得异常行为表现以及她们所意识到得内心体验仅仅就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得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得被压入潜意识得矛盾冲突。

也就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得心理冲突,就是日后发病得根源。

3.心理治疗得原理精神分析得工作,就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得那些童年创伤与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得东西。

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

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得领悟。

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得根源,对自己得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就是明了到潜抑得欲望、隐藏得动机,或不能解除得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得羁绊,理智地对待她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得方法⑴梦得分析。

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得另一技术就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她作得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得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得表面故事)与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得象征意义)。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研究方法:内省法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评价:构造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意识的作用于功能,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评价: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其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研究方法:实验法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观察的行为,遵循S-R的公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行为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评价: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有利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

4、格式塔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研究方法:实验法主要观点:该学派主张心理学的整体性,著名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他们强调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且他们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研究方法:自由联想、个案法等主要观点:理论来源于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无意识会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评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其他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篇1一、引言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内在的精神特质、情感反应、行为模式以及人格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现就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正文(一)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个体内在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人格的形成受遗传、环境、教育、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变化性。

(二)主要理论流派1. 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强调潜意识、欲望和情绪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2.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环境刺激来塑造个体行为,强调外部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3. 人本主义学派: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需求,强调人的潜能和积极性。

4. 认知学派:重视个体的认知过程、思维方式和信念对人格的影响。

(三)人格心理学核心理论1. 人格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强调个体差异。

2. 人格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不同类型,如内向与外向、理智与情感等,不同类型的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表现出差异。

3.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格特征有所差异。

(四)学习收获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了解到个体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文化等。

不同理论流派对人格的理解和解释各有侧重,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的认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五)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人格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

在职业发展中,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优势,有助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心理健康领域,通过对个体的人格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的 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 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 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 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为其行为负主 要责任,因为人有自由意志。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他们强调 人的主观体验,对人主观世界的心理内容有强烈的兴 趣,且超越了当代心理学家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
(2)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3)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承认人发展限制的同时,认为人
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倾向,人能够努 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张按照 意识的本来面貌来看待意识经验。 (5)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不可能对人性进行穷尽的解释, 人的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潜能, 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重在现象或直接经验的审视和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 马斯洛指出,由于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因 此,现象学方法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应 成为心理学所适用的方法。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 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50-60年代曾是欧美最为时髦的 哲学思潮。
4、存在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的两个基本问题: a)人性的本质是什么?b)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存在 主义提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尊严、自由、价值及个体 存在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社会文化背景(p232) (1)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富

人格心理学 各流派各人物

人格心理学 各流派各人物

7.成年期:生产-迟滞
8.成熟期:自我统整-失望
行为主义学派
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
人格类型
1.把人看成种种刺激的反应 1.人格是一个人在反应方面的 各种习惯系统的集合
者,人格无善恶
全部资产和债务。
1.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可以根据不同的习惯系统进 行分类。
2.环境是人格的塑造者
2.1930年提出:人格是一切 动作的总和,或是各种习惯 系统的最终产物。
二、荣格
人性观 1.认为潜意识也有积极的力 量,包含着智慧。
人格界定
1.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 格,人生的目标在原有完整 人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 发展其多样化、连贯性和和 谐性,而避免分散性和相互 冲突。
4.潜伏期:性的驱力被压抑在 潜意识中。
5.两性期:以利他的动机去爱 别人,再度对异性产生了兴 趣。
人格类型
1.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习惯的 习得。
2.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决定性 作用,并将其分为两类:非 文字符号化的经验和被压抑 的经验
2.因婴儿三种基本特性:生来 具有一定的特殊反射;具有 天赋的反应等级;具有一套 原始内驱力。
人本主义学派
十、马斯洛
人性观
人格界定
1.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 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 引起的。 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 能需求。
人格结构 1.生理过程:力比多与性欲
人格发展
人格类型
1.口唇期:基本信-基本不信 任2.肛门期:自主-羞愧和怀疑
2.自我过程:同一性与掌握感 3.生殖器期:主动自发-罪恶 感4.潜伏期:勤奋-自卑
3.社会过程:社会与文化
5.两性期:统一性-角色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精神分析学派;
2、特质学流派;
3、生物学流派;
4、人本主义流派;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
6、认知学流派
第一章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
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
4、防御机制
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
5、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
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
1、投射测验的含义
2、投射测验的类型
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1、贡献
2、批判
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梦的解释
二、恋母情结
三、幽默
四、催眠
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
1、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
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
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
3、埃里克?埃里克森
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主动性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自我完善对绝望
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
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
6、艾里克?弗洛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
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
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
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焦虑与应对策略
二、挫折和攻击
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
一、特质流派
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
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
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
1、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
2、亨利?莫雷(Henry Murray)
3、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
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
三、特质理论的应用
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
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2、自陈式调查表存在的问题。

五、特质流派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
一、成就需要
1、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
2、对成功行为的预测
3、性别、文化和成就
4、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变量和归用理论
二、社交焦虑
三、情绪
四、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第四章生物学派人格理论
第一节生物学派的人格理论
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
2、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二、气质
三、进化论人格心理学
1、自然选择与心理机制
2、社会排斥与焦虑
四、生物学派人格理论的应用
儿童气质与学校教育
五、人格评价——脑电活动和大脑不对称性
六、生物学流派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生物学流派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人格特质的遗传率
二、外向——内向性
三、进化论人格理论和配偶选择
第五章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二、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卡尔?罗杰斯
2、亚伯拉罕?马斯洛
3、乐观体验的心理
三、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的应用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职业满意度
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自我表露
二、孤独
三、自尊
四、独处和隐居的需要
第六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一、行为主义
二、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巴甫洛夫
三、社会学习理论
朱利安?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阿尔波特?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相互决定论
2、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3、观察学习
五、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的应用。

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法
六、人格评价——行为观察法
1、直接观察
2、自我鉴控
3、他人观察
4、自我报告测量法
七、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
二、攻击性的观察学习
三、习得的无助
四、控制点
第七章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一、乔治?凯利的个体建构论
二、人格的认知因素
1、认知结构
2、自我的认知表象
三、应用:认知心理治疗
1、阿尔伯特?等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2、自我指导训练
四、人格评价——角色建构技能测验
五、认知流派人格理论贡献和批判
第二节认知流派的相关研究
一、对双性化的再认识:性别图式理论
二、认知的复杂性
三、抑郁图式
四、对习得无助的再认识:归固模型和解释方式
参考资料:/menu/jxdg/jkxy/rgxlx.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