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笔下的弃妇形象
五四及二十年代女性母爱写作的理性反思

4 2
西施 沼吴,杨舰 乱唐 的那些老古话 。我 以为在 男权 社会 里,女人是 决不会 有这样 大力童的 ,兴 亡的贵任 ,都 应 该男的负。但 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 败亡 的大罪,推 在女性身上。 《 ”(且介 亭杂文 ・阿金》第 15页,人 民文 9 学出版社 19 93年第 2 ) 版
41
模” ?又到哪 里去结成经 验相似 的弱者 同盟、成 为性别同道的精神力量 ?如果说 女儿的 “ 父” 拭 只是一种 “ 中性”色彩的子辈反抗,那么,对母 亲的寻找 ,对母爱的歌颂,就带有 明显 的性别意 识 ,它既是寻找历史中的苦难母 亲 ,也是建构理 想中的完美母亲,更 是 “ 五四”女性 有意识的性
①香迅先生对男权历史根 据 自我禽要 夸大女人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妖 草女人之 害予以深刻的揭 示 “ 我一 向不相信 昭君 出
塞会 安 汉 ,木 兰 从 军 就 可 以 保 隋 ;也 不 相 信 担 己 亡 殷 ,
亲的名义书写无名的自己’ (9 歌颂母亲、 , P) C1, U2
礼赞母爱 ,她们用 “ 爱”来对抗专制— 与阴冷 苛酷的父权统治形成对 比,用 “ 爱”来反抗压迫 - 一 苦难将 人们凝 成 一股爱 与 反抗 的力量 ,用 “ 爱”来改 造社会— 爱可 以将仇恨 的世界化 为 相爱的人间 ,用 “ 爱”来教人们活得更好一一爱 使苦难的人们超越苦难 。“ 如基 督教乃是弱者 正 用 以牵制强者的宗教一样 ,在这个意义上,爱已 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概念或情感主题 ,它是一种 更有悲悯性 、弱者的 、反侵犯的文化的萌芽。它 的 目的旨在为包括女性在 内的弱者— 被统治者 提供生存 的文化 依据 。C(2 爱”成 为弱者 的 a P)“ K2 反侵犯话语 ,“ ”也 就成为 “ 爱 五四”女性 写作
恨别传统的“历史中间物''——石评梅(一)

恨别传统的“历史中间物 ''—石—评梅(一)论文关键词:“历史中间物”主体性反传统传统文化道德意识论文摘要:石评梅女士以绮丽哀婉的文章将自己“历史中间物”的体验纪录下来,既表达了一位新女性走向现代的主体性思考与追求,喊出了“新声”,又呈现出传统文化思想对其精神气质的深刻烙印,她恨别传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认识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双重转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例。
“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
;1](P285-286)—20 世纪20 年代名噪一时的风流才女石评梅女士虽然没有鲁迅先生这样清醒自觉的“历史中间物”意识,但她却具有“五四”这一大的历史转型时代知识分子鲜明的“中间物”特质:既对所来自的传统有了警觉,喊出了新声,又因来自旧垒,脱不了“古老的鬼魂”的阴影,她的人生、爱情、灵魂无不在新旧冲突的痛苦处境中挣扎。
陆晶清女士忆文中如是说: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反抗者,她又是世俗的‘人言可畏 ' 面前的弱者。
;z7crio,可贵的是,石评梅以绮丽哀婉的文章将自己中间物”的体验纪录了下来,使后来者得以从她的言说中真切地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一代知识女性的心路历程。
石评梅很幸运地出身于山西平定县开明的书香之家,自幼受到严正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在新式学堂念书,并没有经历“五四”一代人常常遭遇的父与子的尖锐冲突,在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中,石评梅感受到了新时代来临的气息。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从太原女子师范一毕业就离开了温暖幸福的家庭,只身来到新文化的发源地北京,她要谋求一个新女性的自强与自立—学习教育以求能改造于社会。
在北京女高师体育系求学之余,石评梅濡染着新文化与新文学的风尚,也开始了白话文学的创作,1921年,年仅19岁的她就在山西大学新共和学会刊物《新共和》上发表了新诗《夜行》。
创作伊始,石评梅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1922年4月,还沉浸在幸福初恋中的她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话剧作品《这是谁的罪》,表现的就是反抗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主题。
《石评梅传》读书笔记

《石评梅传》读书笔记《石评梅传》是一部以古代女性石评梅为主人公的小说,描写了她从出生到成为一代名妓的一生,以及她在荆州府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奋斗。
首先,小说以古早的世态炎凉为背景,将石评梅塑造成了一个百年难得一见的美女。
作者通过对她容貌的精致描述,使她成为所有男性追求的对象。
同时,她的美貌也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在封建社会,女性只有靠着嫁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石评梅的美貌无疑使她在一开始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可是,她却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她宁可做一个以身相许的女子,也不愿自己的美貌被别人触摸。
其次,小说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石评梅从小就生活在靠近京城的荆州府,这个地方是封建社会最为污浊的地方。
她的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供奉祖先为生。
在这个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二等公民,只有承欢和服侍男性的责任。
而在石评梅的成长过程中,她看到的都是男人的权利和女人的无权。
她也看到了世俗之中的一些女子为了吃穿,屈尊就义的各种丑态。
因此,石评梅拒绝了嫁给庄僧的机会,选择了靠自己的手艺和才能过活。
然而,小说也展现了女性尽管遭受重重困难,但仍然能够坚持自我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无论是石评梅从窈窕淑女到珠圆玉润的发展过程,还是她机智地和官员辩论的情节,都体现了小说中女性的坚定、善变和智慧。
而石评梅的坚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也使她成为了一个令人佩服的女性形象。
另外,小说中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歧视和不公。
石评梅作为一个妓女,在封建社会被视为妓女之首,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而她也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艺成为了许多贵族的宠妾。
然而,她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歧视和压迫。
在庆寿庄事件中,她一度被认定为杀人凶手。
而最终,她只是一个妓女,根本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
综上所述,《石评梅传》是一部展现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困境和奋斗的作品。
通过揭示女性的压迫和不平等,小说呼吁读者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尊重。
弃妇形象

弃妇形象始终是历朝历代文学作品的重要形象之一,不论是《氓》中那位愤怒指责丈夫“士贰其行”的妻子,还是“三言二拍”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都无一例外表现女性对男性始乱终弃的控诉与指责,在一次次重复上演的此类悲剧中,受到伤害的永远是女性这一方。
吕赫若的小说世界,女性描写占大部分。
在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命运的每一次转折都听命于人,完完全全是三从四德,她们无权为自己做主,不知未来何去何从,盲目依附男性,被男性主宰。
此时的女性隐忍无尽头,上演恶性循环。
可以清楚看到作者对女性的苦难不幸报以深切的同情和关爱。
啼血的行吟,感慨万千。
千百年来,公认的女性必经之路--出生、读书、嫁人、生子、老去,死亡。
只是有些步骤可以省略。
唯一不可缺的便是婚姻。
吕赫若《前途手记》印证上述观点,女性的命运是和婚姻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不幸往往也源于婚姻。
淑眉,出生风尘,被富商林老爷纳为小妾,生活看似安好无虞,实则如履薄冰、胆战心惊。
“自己仅仅是妾而已,一毛钱也拿不到,将会如一片树叶地漂流儿去吧。
”淑眉的心理活动点出其毫无保障的家庭地位。
当时的正室尚且仰人鼻息,何况是小妾。
人不自助,天亡之。
淑眉要争取些许利益需孤军奋战,于是她开始一连串的行动,至死方休。
看惯了港剧的豪门太太间的争名夺利,淑眉的际遇更可悲,现实迫人,别人争来争去都是浮云,淑眉是不得不争,不争只有死路一条。
在风尘中打滚多年的淑眉显然深谙此道。
其实淑眉的身份很尴尬。
她是妾,注定低人一等。
就像《红楼梦》中的赵姨娘,连亲身女儿都可以大声训斥,下人指指点点。
可是相对赵姨娘,淑眉太无辜。
赵姨娘蛇蝎心肠,故恶人恶报。
淑眉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偏偏大太太总是以毒蛇般的眼神瞪着他,使她无法得到片刻的安宁。
不难理解大太太的心理,一来当婚姻中出现第三者,丈夫注意力肯定被转移,自己任劳任怨,却得不到相等的对待。
二来妾的子嗣有瓜分家产的权利,江山都是患难夫妻打下来,凭什么给他。
想想大太太肯定不甘心,即使不能改变处境,起码要发发火。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答案:请私塾先生进入家庭2.中国第一所自办的女子大学是答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助推女儿们成为女作家的因素答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不开明家庭4.1919年后,女高师的课程设置发生了一些改变,以下哪个选项不在其中答案:家事科地位逐步上升5.下列选项注明了作家与其塑造的女学生形象特点,不相符的是答案:凌叔华——从去情欲化中苏醒的女学生6.在1936 年阿英所撰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中,阿英特别评价了六位作家。
以下选项中与其评价不相符的是答案:凌叔华:“现实生活中的闺秀”,“有意识的泄密者”7.冰心是《新文学大系》中被收录作品最多的女作家,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以下哪一选项中?答案:《小说二集》8.凌叔华的第一篇小说是?答案:《女儿身世太凄凉》9.在第二个十年里,作家丁玲与萧红对现代女性文学传统的新贡献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答案:丁玲以女儿身份看到了人的肉体欲望所在10.冰心小说《笑》发表在?答案:《小说月报》11.以下选项中的陈述及评价与凌叔华不相符的是答案:她延续了历来读者印象中的闺秀写作12.关于“生死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答案:“生死场”是一个与人无关的形而上场域13.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殊贡献是答案:她道出了作为迫害者的女性,以及一位女性如何从受害者逐渐变成迫害者的过程14.下列选项中,对女儿们走出家,成为女学生没有助益的是?答案:名士文人在家中收女弟子15.在1936年阿英所撰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中,涉及女作家部分被收录不包括哪种类型答案:序言荐语16.“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其为第一人。
”这句话,是茅盾对谁的评价?答案:庐隐17.萧红的哪部作品被葛浩文评价为“当时的女性如何间接地经历战争”?答案:《生死场》18.有关张爱玲小说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精神性19.萧军受人之托看望被关在地下旅馆的萧红是哪一年?答案:19322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答案:康梁对女性的自由意志予以尊重,号召女性放足,进入学校21.作家作品结集的意义包括?答案:能为批评者提供参考阅读的机会有利于作品自我风格的建构有助于呈现作家的全面创作实绩22.下列选项作家,文本与人物形象一一对应的是答案:冰心——《秋风秋雨愁煞人》——英云庐隐——《或人的悲哀》——亚侠庐隐——《海滨故人》——宗莹冯沅君——《隔绝》——隽华23.“五四”时代的名言――“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意味着?答案:拥有对“自己”的权利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新女性个人意志的萌醒24.下列哪些作品是对“小脚女人”群体予以关注的?答案:石评梅《弃妇》冯沅君《贞妇》袁昌英《孔雀东南飞》25.冰心小说中有着众多的女学生形象,大致可以分成几类?答案:风格委婉受到新式教育、勇于思索的女学生被社会损害者26.下列选项中对冯沅君小说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旅行》中,“我”的身体其实并没有完全苏醒《旅行》中,冯沅君开始尝试使用自白式表达, 讲述“我”的心灵世界冯沅君勇敢而无畏的描写了女性的毫无掩饰的恋爱心理《隔绝》以自己的情人“士轸”为倾诉对象27.下列选项描述了凌叔华小说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答案:《绣枕》:大小姐在做绣枕时格外细致和小心,绣枕寄托了她的畅想与憧憬《茶会以后》:阿英与阿珠在谈论到茶会上的男青年时,泄露了待嫁女儿的内心28.有关萧红,下面哪一(或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答案:萧红不因想到自己的书写会导致别人怪异的目光和奇怪的流言便羞怯地停下笔萧红的书写色彩是硬的,是浓烈的而不是素雅的作为书写者,萧红是无畏的,是大勇者29.有关女性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它要深刻认识到在受迫害的过程中女性自身的问题它不是重复女性受迫害的处境30.在《几位当代中国女小说家》一文中作者毅真评述女作家作品的标准不包括?答案:作品能反映作家的女性意识作品对现实社会有所批判31.男性作家书写的女学生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形象。
近现代著名女作家石评梅简介

近现代著名女作家石评梅简介推荐文章•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线阅读热度:•关于简爱的读书笔记400字热度:•《美丽的乔》读后感范文精选热度:•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小学生读《城南旧事》有感热度:•90后女作家新作涉抄袭引热议热度:近现代著名女作家石评梅简介石评梅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革命活动家,代表作有《墓畔哀歌》《红鬃马》《匹马嘶风录》等。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石评梅人物简介石评梅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革命活动家,代表作有《墓畔哀歌》《红鬃马》《匹马嘶风录》等。
石评梅曾主创《京报》副刊——《妇女周刊》,有着“北京著名女诗人”之称,她在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方面都颇有成就。
石评梅与高君宇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1928年,年仅26岁的石评梅因病离世,与挚爱高君宇同葬陶然亭。
石评梅人物生平家世背景父亲石铭,字鼎丞,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其家庭为山西省平定县内一个书香门第。
主要经历1902年,石评梅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石评梅自幼聪颖好学,很受父母喜爱,从三、四岁开始,父亲就教她认字,每晚坚持不断,有时她没有认熟,虽是深夜,也不许去睡,直到念熟为止。
后来进了小学,白天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晚上放学以后,她父亲仍然教读《四书》、《诗经》等。
辛亥革命后不久,石评梅父亲石铭到省城太原山西省立图书馆任职,于是随父来到太原,进入太原师范附属小学就读,附小毕业后直接升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由于石评梅天资聪颖,再加上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里学业突出,被誉为“才女”。
在女师读书期间已经显露了石评梅的反抗思想和组织才能。
一次女师闹风潮,她为组织者之一。
风潮过后,校方要开除她,后因惜其才学,又恢复了学籍。
1919年暑假,石评梅从太原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迈出这一步,是对石评梅思想和意志的考验。
因为在当时社会里,一般人思想认为:“一个女孩子,中学毕业就可以了,何必费劲的深造呢!”然而她却不断求学、奋斗着。
《现代文学史》学习参考资料(20年代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2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
2、1898年前后,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
其中,《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3、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4、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又于191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
6、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的《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7、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
8、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稍后,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两篇重要文章阐述了新文学应当具有的思想内容。
9、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1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记录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点染而成的。
12、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
精致女子之石评梅_初三作文

精致女子之石评梅走也不走的,我奔忙的跑着,怕是这样能产生些和煦。
太阳像是冻在冰窖里一样,散乱的光洒在这样天宇里,一点也没感觉到热度,亏了是个白昼,才证实了它是夕阳高悬。
风也似刚放出冰箱的冷,割得人生疼,原来冬却也是这般寒凉!也在这寒凉的冬日里最是使人记惦的也就只有梅花瓣瓣,一次次雕烙在人们的心坎深处的岩壁上。
寒而梅香才是最深邃的吧!不知是梅花选择了这寒凉还是这冰雪给了梅花一个璀璨的透彻。
喜爱上了梅花,在那样雪花飞舞着透亮里,不消那样费力的去辨认个终究,在这冷冷寒凉充斥着你神经的刹那,留着一缕香的空白,哪管她是出墙的莞尔,还是茫茫雪色里的暗香来袭。
世人多爱梅,或许是因为在冰凉之上沁透着的暗香风骨,于我,爱之。
因倾慕梅花之俏丽坚贞,故取笔名为评梅,在那个冬的寒凉里细细的品味着这淼淼之沁香,侵入人的心灵深处,然后开出傲雪欺霜的诗意人生。
生在北方的城,家庭的殷实,不会在意人间的冷暖箪食,聪明的女子注定自幼便得家学滋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喜爱上了文字的斤两,造就了她深沉的文学功底,父亲为她发蒙,授之以“四书”、“诗经”。
后来,石评梅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
除酷爱文学外,她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明、多才多艺的女性。
有人说过,女子不要太有才气,才气会凋落那正灿烂着碟舞。
兴许他说的对吧,山高水长的在天地銮舆中看破苍穹夕阳彩霞,地老天荒然后安然的离去,未尝不是生命完满的归终。
可是,生命之短暂如蝼蚁未尝不能给生命染上最璀璨的色彩,或许这色彩还会是那样的深刻的被眷顾着。
短短的二十六年,年轮的纹痕也不过是浅浅的一笔,然而多少人或无缘由的就是痴迷着就是着就是淡淡的纹痕,这吻痕里深邃着的梦还有叩进心坎上的声响。
她是蝶吧,在翱翔着的眉宇里,在撞上了时光这面墙的时候,如许硬实的心呢也变得那么容易被侵蚀,凡有才气的人天生就对另一个有才气的人所吸引,就像磁铁一样的无所顾忌,就像吴天放的无意闯入,风流倜傥终也附带着不能摈弃的垢厚,苏醒过来后就会察觉到撞上墙帷后棽棽的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 和 日记 等 ,在 l2 — 12 年则 比较 集 中地 写 了小 说 。这些 完 成 于她 生 命最 后 两年 的创 作 ,无 论 从 97 98 思想 内 容 ,还 是从 艺 术技 巧 卜 ,都有 长 足的进 步 。石 评 梅早 些 时候写 的诗歌 或 散 文 ,多 半抒 发 个 人 看 消极 悲 观 的思 想情 绪 。 及 至写小 说 时 ,她 的创作 视 野开 扩 了,现 实 乇义 因素增 强 了 ,风 格 也较 前 清 新 明 朗得 多 ;正 如 庐 隐在 《 评梅 略 传 》一 文 中所说 : “ 她作 《 石 到 红鬃 马 》、 《 马嘶风 录 》的时 期 ,
定 出 一 系列 女 性 必 须遵 循 的行 为 准 则 : 所谓 “ 三纲 五常 ” 、 “ 三从 四德 ” , “ 诫 ” 、 “ 出 ” 七 七
.
“ 父母 之命 ,媒妁 之 ’, “ 一 而终 ” 、 “ 从 男女 授受 不 亲” 等 规范 和训诫 .不 外乎 是要 把 女性 自由 天 性 和做 人权 利 剥 夺 殆 尽 ,把 女 性 作 为 ' J 育 女 的 具 和 逆 来顺 受 的 奴隶 。 由 于统 治 思 想 的长 期 浸 _ L I : - J :
理及 其 悲剧 原 因
关 键 词 :弃 妇 ;封 建 礼 教 ; “ 四 ” ; 新 女 性 五
中 图分类 号 :I0 . 2 6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l 9 06(02 O o2_5 O 一l 2 ) 3 3_0 o 7 0 —0
石 评 梅 是 2 世 纪 2 年 代 一 位 才 华 出众 的 女 作 家 ? l 2 年她 在 北 京 女子 高 等 师范 学 校 淡书 时 , 受 0 0 91 “ 四”新 义 化运 动 的影 响 ,开 始 了新 文学 f  ̄ 作 .直到 12 年不 半病 逝 ,年仅 2 岁 :这 短暂 的六 七 五 l , O J 98 7 年 的写 作时 间 里 .她的 义学创 作 的 成绩 是很 可 脱 的 她 的创作 包 括诗 歌 、散 爻 、游 记 、剧 本 、 评论 、
收 稿 日期 :2 0I 0 2 0 _l 4
作者简 介 :陈小琼 tl7 一 ),女 ,安徽 芜湖人 ,广西 师 范大学 中文 系现 当代 文 学专业硕 士研 究生 9 4
・
32 ・
维普资讯
一
、
弃妇形 象
在 中国 的传 统 意识 中 ,关 于女 性 的教 化似乎 有 着 i 男 性教 化 更重 要 的位置 。历代 的伦理 大 师们 制 : k
当时 是 难 能 可 贵 的 :
石 评梅 在 ” 四” 时期 一度 活跃 于 文 坛 ,可 是半个 世 纪 以来 ,她的名 字 已被 人 们 所忘 却 ,她的 作 五 品 一 直被湮 没 不 彰 .中旧 现代 文学 史 也 从未 提 及到 她 :这 显然 是 不公 允 的。 直 到近 二 十年 来 ,随 着 对 “ 四” 女性 作家 群 的研究 ,以及 石评 梅 的一 些作 品 的相继 出版 ,才 引起 了人们对 她 的广 泛父 注 : 五 关 于石 湃梅 研 究 ,学 者 往在 注 同于石 评梅 与高君 宁 的一段 传 奇 式 的爱情 悲剧 ,对 石评 梅 作 品 的研 究 . 也只关 注 于散 义 与诗 歌 的抒情 色彩 的研 究 .对 于她 的小 说研 究 则 为数 不多 。 思容 《 论石评 梅的 小 说 创作 》 ,虽 然 V d 说 创作 为题 、但 只 是对石 评 梅小 说创 作 的 几方 而 内容泛 泛 而 谈 .井 未深 入展 开 , J  ̄ , 因此 是 不 深 刻 的 梁 冬梅 《 论石 评 梅 小 说 的 悲剧 意 识 和 美学 特 征 》一 义 ,只涉 及 到 小说 的一 个 角 度
— —
悲 剧 意 汉。 仅此 两篇 评 论不 能让 我 们 清楚地 了解石 评梅 的 小说 创 作 。因此 ,笔者 就 石评 梅 小说 中
反 映的一 个 重 婴 内容 “ L”丰 题 进行 研究 :研 究 力求 不停 留在 对弃j 形 象 的泛 泛 而谈 卜,而 是深 人 弃l J E j 到 作 者创 作 时 的 思 想 感情 、 'H A 社 会 义化 背 景 以 及这 形 象 所带 来 的社 会批 判 意 义 等 方 而 的探 究  ̄ -9 : 卜.这 无疑能 丰 富我们 对 作品 的阐释 :
陆 晶清 等 齐 名 ,但 由 于 自身的 爱情 悲剧 和 诸 多社会 原 因 ,她 最终 未 能走 出 悲剧 的人 生 一本 文 分析 了石
评 梅 小说 中 的 弃 妇 形 象 以 及 作 者 创 作 时 的 思 想 感 情 和 当 时 的社 会 文 化 背 最 , 剖 析 了 那 个 时 代 的 女 性 心
染 ,中国女 性 群体 并 无 意识对 自己命运 进行 思索 ,进而 有 意识 地追 求 自身 的个 性 发 展。 “ 四 ”新 义 五
维普资讯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学报
2 0 年 第3 L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l
石评 梅 笔 下 的弃 妇 形 象
陈小 琼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 广 西 桂 林 5 10 4 0 4)
摘 要 :石 评 梅 作 为 活 跃 于 2 世 纪 2 年 代 文 坛 的 女 作 家 , 与 当 时 的 冰 心 、 庐 隐 、 白 薇 、冯 沅 君 、 0 0
她 已能从 她个 人 的悲海 里跳 出来 .从悲 哀她 个人 的情 .扩 大为悲悯 一 切众q 的同情 了 :” - 纵 规石 梅 的小 说创 作 .探 索 j 女 解 放 题 成 为其小 说创 作 的 重要 力 面 虽 然 她 还 不能认 到 J L J 女 解放 是 和 人 民的 解放 事业 紧密联 系在 一起 的 、但通 过小 说来 反 映 ” 四 ”以 来这 一 大社 会 『 题 在 五 重 口 J